分享

李家庄咳嗨腔

 民族地志 2013-04-26

  晋州市“李家庄咳嗨腔”是起源于冀中平原的民歌。晋州市在河北省中南部,西距省会石家庄5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约300公里。1870年以前是街头巷尾流传的民间小调,经过数代人的继承、发展、创新而演变为“李家庄咳嗨腔”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罕见的地方剧种。1914年至1966年是“李家庄咳嗨腔”的发展鼎盛时期,每天演出两三场,观众如潮,倍受欢迎。周边县市如:藁城、辛集、赵县、深泽、无极等都能看到他们的演出。当时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三天不喝汤,也要看“李家庄咳嗨腔”。

作为一个剧种,他具备了如下显著特征:

  1、 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都有。兴旺时演员有50多人。

  2、 文武场配套,文场有四股弦、二胡、笙、三弦等,武场有板、鼓、大锣、小锣、大小镲等。

  3、 行腔有完整的体系,如头板、二板、河西高调、哭板、三腔、正腔等。

  4、 剧目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翠屏山》、《盘丝洞》、《清官断》、《鞭打芦花》、《双拜堂》、《二郎下山捉娇》等一百多个剧目。

  5、 唱腔绵而幽香、安然和谐、易学易唱、通俗易懂。

  6、 演出方式灵活,大戏台、小巷口都能演出,是非常适合在农村演出的一个剧种。

  7、“李家庄,两头翘,大人小孩咳嗨调”群众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009年,已恢复成了“李家庄咳嗨腔”剧团,现有演职人员30余名,重新排演了《盘丝洞》、《清官断》两个剧目。但是,服装、道具等已太陈旧,剧本唱腔有待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