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志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榆林秧歌流布于张家口、宣化、万全、怀安、怀来、涿鹿一带的民间戏曲剧种。清代以至民国期间,人们都称它为秧歌腔或秧歌。
河北高腔亦称弋腔、京腔、板腔。河北高腔是戈阳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派。作为一个剧种在河北已经绝响,但它的余音遗响,还能在现存的一些剧种和民间花会中找到。
“南腔北调”秧歌剧这一剧种在中国仅有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个村和西庄铺村两个村还会唱。
涞源梆子流行于河北省涞源县及附近地方的地方戏,受山西梆子和河北梆子的影响,风格介于两者之间,高音以假声为主。
定州市西丁村娃娃调西丁村娃娃调起始年代不详,代表人物远不可考。据娃娃调老艺人的推算和村民王五仓的家谱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以前,王五仓的祖上有王有义、王守贵等人从事娃娃调表演。娃娃曲牌唱腔源于金元时期的北曲曲牌《耍孩儿》。八句娃娃是娃娃调的主要曲牌,适于叙事和表达人物感情。西丁村娃娃调具有高亢、婉转、清脆、优美...
邯郸赛戏。赛戏是戏剧界认为已经失传的古老剧种,邯郸赛戏主要包括东填池赛戏、东通乐赛戏和涉县排赛。据东通乐村现存的手抄赛戏都本封面上“道光八年”、“光绪二十四年”、“同治十年”、“同治十三年”、“光绪十六年”、“光绪十七年”的字样可知“东通乐赛戏”至少已从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涉县“排赛”赛戏为古老的原始戏剧,它与民间的...
北词两夹弦,也叫小四股弦、蛤蟆翁、北词调。
西调秧歌又名河北大秧歌,不少艺人为了区划别其流派,还细分“西调”、“河北调”等,冠以本县名称的更为多见。诸如平山秧歌、灵寿秧歌、新乐秧歌、正定秧歌等。西调秧歌属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过去曾有过“大罗腔”,“调屁股身歌”等称谓。
晋州市“李家庄咳嗨腔”是起源于冀中平原的民歌。1870年以前是街头巷尾流传的民间小调,经过数代人的继承、发展、创新而演变为“李家庄咳嗨腔”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罕见的地方剧种。
河北乱弹戏始于明末,是一个很古老的剧种,主要流传在清河、威县一带。明末清初,随着南北通商贸易的繁荣,此曲系统的西调、西秦腔,伴之“秦优”的戏曲活动,传到枞阳、安庆等地,南北艺人合班,相互融合,产生了“梆子乱弹腔”。乾隆年间,“梆子乱弹腔”在威县和山东临清一带广为传播,成为河北乱弹。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