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报:优秀报告文学的力量

 田王老羊 2013-04-26

文学报:优秀报告文学的力量

(2012-05-21 15:13:44)

2012-05-17文学报4http://wenxue./wxb/html/2012-05/17/content_132073.htm

优秀报告文学的力量

 

                    ——读李春雷长篇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

                          李炳银

 在这个浮躁而物欲的时代环境里,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那就是大爱无声;在这个“娱乐”和“戏说”风靡的文艺语境中,总有一些发自内心的真实文字在表达着崇高纯粹的对象,那就是一些优秀报告文学的力量。

当好男儿郭明义用爱心与义举无怨无悔地在新的时代高高擎起了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用他的热血和豪情感动神州大地时,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及时地关注了这个在不少人看来似乎有些怪异的对象,将沉甸甸的长篇报告文学新著《幸福是什么》(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呈献给社会,以文学的形式报告了当代雷锋式楷模郭明义人生幸福的真谛,很好地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了真实形象和生动诠释。

  此前,尽管一些新闻媒体已经对此有所报道,使我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有一些了解,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是被李春雷《幸福是什么》所打动。很多似乎平常熟悉的生活素材,在李春雷的笔下变得鲜活生动,风生水起;“文学艺术”与“报告生活”在这里成了相互支撑和水乳交融的整体。作家通过真实事实描绘塑造了一位人性的、真实而鲜活的模范人物形象,刻画了郭明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好工人高尚形象,以及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热血衷肠,勇于社会担当的公民道德情怀,是讴歌和宣传郭明义独特行为精神的空前精品力作。也再次表现了报告文学作家的殷切现实关注作风和弘扬高尚道德行为的自觉。

    身为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的文学创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认真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主张,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这次,受辽宁省省委宣传部的选择邀请中国作协安排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担纲创作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报告文学。李春雷不讲条件地两次奔赴鞍钢齐大山矿深入郭明义生活工作的地方现场采访了近一个月时间。还到郭明义的家里去体验,与不少熟知他的人交流,穿着他们的工作服(郭明义工作的铁矿工作场所危险性很高),到施工现场一线了解采访,不避酷暑,据说脸都晒脱皮了。深入细致的采访体验,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他又翻阅了上百万字相关材料,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创作,几易其稿,完成了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这部作品该书以质朴鲜活的语言、生动翔实的内容、深情细腻的笔触、艺术灵动,丰富多彩的手法来书写主旋律题材,为郭明义同志的工作生活素描,为他的精神风貌留鉴,绘就了时下党员干部乃至普通职工学习的“精神图谱”,使作品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鞍钢工人郭明义被誉为当代雷锋,他以平凡的事迹体现着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当代中国主流道德建设作出了表率作用。在书中,李春雷以精微的艺术感觉还原了郭明义身为普通工人难以免俗的真实形象,去掉了有人时常在英模人物头顶上司空见惯地戴上“高大全”的光环的做法,保留了他周身萦绕着烟火气息情形。书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在他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只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常人可学、可为的事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生活场景。李春雷长于以小见大,在丰富的细节中对作品主人公郭明义形象的整体塑造,把握得非常准确精妙,他能在平常的小事中找出不同凡响的韵味,使细小变得更加耐得咀嚼。

郭明义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十分糟糕”,不配合采访,待人不热情,口气直楞,“像是扔过来一块块粗粗糙糙的铁矿石”。郭明义人缘虽好,但脾气暴躁。即将退休的刘师傅一次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想收工,郭明义寸步不让,结果两人打了起来。一次,同样是为了工作,郭明义因受不了同事的侮辱,二人大打出手,“两个人都拼命了,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他唯一的娱乐就是唱歌,唱红歌、唱通俗歌、也唱邓丽君的歌。出差时,他花费28元为妻子购买仿真钻戒。每日,他都会“习惯性地为妻子晾一杯开水”,上班后向妻子发去“到了吗”的简短问候……我想:如今,不少报告文学作家的薄弱之处,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缺乏细微的事件人物的发现理解感觉。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平凡细碎的事物和人情。而《幸福是什么》恰恰通过精微的艺术感觉,不回避主人公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呈现给读者的是:细细碎碎里的真情,平平凡凡里的大爱。诚如李春雷在关于该书的创作谈中所言,“希望把他还原成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人,除了优点之外,还有缺点、有私心、有欲望,毛毛茸茸,粗粗糙糙。”日益纷繁多样的现实生活,是需要报告文学这种真实文学的积极参与和影响的,更需要这种真实艺术的文学表达;报告文学的根本,就是作家在真实事实面前的自我文学表达。我在答中国财经报记者问时曾经提出:“报告文学在某些时候,也许重要的不都是回答和解决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对象有效的提出独到的认识角度和问题,给人以新颖的社会理解与感受。”李春雷就是从全新的角度让读者认识光环背后的郭明义、理解与感受工作与生活中真实的郭明义。

《幸福是什么》的艺术表现是多样的。目前,报告文学创作的症结在于,太注重“报告”的作用,而“文学”的芬芳气味轻淡,这是写实类作品的“质量通病”。往往将枯燥干涩的具体数字、司空见惯的经验做法、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不经过艺术加工,就生硬地列陈在读者面前,焉能生动鲜活?作品不生动鲜活就缺少了可读性,缺少了可读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除了用优美而文学的语言来叙述之外,在间架结构上也巧妙设置。在一些章节的开篇是提纲挈领式的导语,与结尾的“笔者感言”遥相呼应,升华了全书的主题思想,给读者以启迪。章节之间,穿插了郭明义优美的诗文及新浪微博,与正文内容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既彰显了主人公的才华,也反映了其平凡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郭明义伸出胳膊,捐出鲜红的热血;伸进口袋,捐出微薄的工资。对于物质,“只要所有,只要别人需要,能捐的东西,他都捐了,只落得家徒四壁。”“他把这种爱心奉献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义务、一种追求,坚持几十年……”文学地表现“这样一位”“郭大傻”。该书之所以是一部血、肉、骨完整丰满,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是因为它综合调度运用了近似小说的结构、散文的语言、诗歌的激情、评论的理性、新闻的标题技巧等方法,发挥其表现特长,又集中了作者的才情、思考与创造,很见功力。李春雷在谈报告文学创作体会时说过:“报告文学的特点在于其严格的真实性,从现实中发掘原生态见闻,进行文学化的表现,更有其不可替代的震撼性。真正的文学需要沉淀,除了要捕捉感人故事外,作家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和文笔去记录……”正是对“严格的真实性”、“ 文学化的表现”和“ 独有的视角和文笔”的追求,成就了《幸福是什么》这篇报告文学的个性和文学性。

在《要强调文艺作品的质地》一文中,我在文艺作品的形式作用之外,十分强调文艺作品的内在质地成分的,“最为看重的却还是文艺作品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内容。文艺作品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实现作者的社会观察、感受和理解的。所以,它的终极目标,是一种精神的艺术传达。”在《幸福是什么》一书里,李春雷用文学向世人报告了郭明义幸福观,让我们的的心悄无声息地抵达他的精神世界。奉献着、健康着、快乐着、幸福着,他是“自发于民间底层的一条热流、一丝地火”,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书中说得好,“其实,我们每个人距离崇高并不远,只要你相信它存在,只要你不懈地追求,只要你从一点一滴做起,你就会一点点地接近崇高,变成一个高尚的人。”郭明义不是一个物质上的富翁,郭明义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时代需要郭明义,需要郭明义精神!自然也很需要像《幸福是什么》这样为之加力的优秀报告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