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十枣汤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3-04-26

黄师很善于给经方起形象的名字,对于推广而言,确实很有作用。我记得黄师给麻黄附子细辛汤起的别号是中医的‘伟哥’(黄师明言: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是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了。),虽然这也是其扩展应用,但是,此方之借用广矣。

2年前听伍老视频的时候,有一例心动过缓的医案,他谈起不是心阳不振之麻附辛汤证,而是表虚夹湿之防己黄芪汤证,那时就对于本方用于心动过缓(对于本症,伍老另有医案梳理,移步可观)有了印象。近日,在看《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是,看到上海潘文奎先生使用本方治疗心动过缓的文章,颇多启发,故有此文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大论少阴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自古以来被用于阳虚感冒,特别是高龄患者感冒的治疗;后世加减变化扩大了应用范围,常用于痹症、少阴头痛、嗜睡、水肿、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心血管系疾病等,黄师指出了患者的体质特征,如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者等。黄师也有应用与妇科方面合方的医案,顾兄有应用于侏儒症的验案,上述书中也有应用于脑垂体疾病的经验,但是虚寒凝滞,或兼饮邪,当为其眼目也。

麻附辛汤用于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时,黄师认为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除了心跳过慢,往往还伴有乏力、怕冷、疲倦感、思睡、没有精神等症状,脉搏也很沉弱无力,称其为天然的心脏起搏器,有较明显的提高心率的作用。而潘先生则指出,本方用于此症,非取其扶正解表之功,乃用其助阳通脉之能,故不是以麻黄为君,而是以细辛为主,附子为辅,藉麻黄相助,与大黄附子汤以附子、细辛温通寒凝,有异曲同工之意也。同时,潘先生强调使用本方前,须确认心体、心血基本完好,心气力弱但尚能振奋,方为合拍;否则,滥用之则如饮鸩止渴也。此正为黄师上述之体质特征相合也。另外,也可见小青龙汤加减应用于心动过缓之报道,其中即含有‘心下悸’之半夏麻黄丸之义也;若寒甚加味附子,则有合此方之义也;用于冠心病等,也多与胸痹篇诸方合用。

对于本方合方之应用,黄师常用如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而大论中尚有水气篇之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用于“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时,除却舌淡苔润、脉沉迟、畏寒、四肢不温等阳虚见证外,多兼有心下痞塞之中阳不运,阴寒凝结之症(对于本方在水肿病上的应用,四川的王梓衡先生家传经验,桂枝芍药知母汤较佳,其中知母于本方之加味,陈修园誉为‘消水圣愈汤’)。

经方力大效弘,若非明机要、辨体质、除禁忌、善加减,岂能覆杯而愈哉?!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41251_p_1.html

【原文】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 5 2)
【解说】本方所治诸证皆为水饮壅盛于里所致。水饮壅盛,随气攻窜,上下冲斥,内外泛溢。治疗本证非一般化饮渗利之品所能胜任,当以竣剂攻逐。方中甘遂善行经遂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遂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本方对西医胸膜炎、胸胁积液、肝硬化腹水之体实正气不衰者,疗效确切。
【运用】
一、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张志雄医案:徐某,女。因咳嗽少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发冷发热6天入院。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剧。体检:营养、精神差。舌苔厚腻,脉弦滑。呼吸较急促,在左胸前第二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前第二肋间,心脏稍向右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黄色半透明,李凡他氏试验(++)·蛋白5.5克%,白细胞2 5 5,淋巴88%,中性1 2%,未找到结核菌;血沉40毫米/小时。根据上述情况合乎中医所说的悬饮,其病属实证,因此,以祛逐饮邪法,用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各O.9克。研成极细粉末,肥大红枣1 O个破,煎汁,在上午1 O时空腹吞服。
药后1小时腹中雷鸣,约2小时左右即大便稀水5次。依法隔日1剂,投3剂后,体温正常,胸畅,胸痛减半,左前三肋以下仍呈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透复查,积液降至第三肋间以下。继服原方4剂,体征消失,血沉5毫米/小时,X线胸透:积液完全吸收,住院2 6天病愈出院。(解放军医学杂志1 965;<2>:1 50)
按语:渗出性胸膜炎从其临床表现看,与十枣汤证极为贴近,属中医“悬饮,范畴。十枣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报道甚多,效果良好,只要是体质壮实者,可将本方作为首选方剂。
二、腹水水肿
吴静山医案:彭某某,男,68岁。1 954年3月患腹水症·遍体浮肿,肿处光亮,腹大如箕,便闭溺少。自服大黄,大便依然不通,而腹胀益甚,乃延余诊。至其家诊其脉象沉弦,舌苔薄白而甚润,腹胀欲裂,痛苦不堪言状,病人求余为之设法攻下,……此乃脾湿肿满,水溢皮肤。湿为阴邪,宜于通阳泄水,而反以苦寒之大黄攻其无过,无怪愈服而便愈不通。因其肿势太甚,乃为先处十枣汤与之,并嘱其禁食咸盐。
处方:大戟4.5克,芫花4.5克,甘遂4.5克,红枣1 O枚。
服后一日夜大便连泻稀水八次,腹部顿消,腿足仍肿,尿量不多。翌日复诊,因从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与五苓散合控涎丹,进2剂'小溲增多,大便仍泻,肿乃全消,于是改仿实脾饮法,调理脾肾而愈。后竞不发。(江西中医药1 950;<7>:30)
按语:攻逐一法,为历来治水肿大证之常用之法,用之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但需视具体病情而定。一般而言,病起不久,肿势较甚,正气尚旺者,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先务。本案形证俱实,设用攻逐,使水邪速从大小便而去,确属得当。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难尽其水,若待水邪复来,势必更为凶猛,病情反而加重,故俟水退后,尚议调补,以善其后。正如《丹溪心法》所戒日:“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快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
三、子喘
李理官医案:吴某某,女,20岁。怀孕7个月患热病,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迁延20余日,症状愈趋严重,旋由某君介绍余诊治。是时,病者高热(体温3 9.5℃)咳喘,痰涎壅盛,大便秘结。余初以香苏饮合凉膈散2剂,未见效。继即改用十枣汤,服一剂后大便始通,但他症未减。次日余邀请张荣光同志会诊,共认为前药用量太轻,遂将甘遂、大戟、芫花各加0.6克(即各用3克),服后泻下甚多,喘平,痰减,热退,胎亦无殒。(福建中医药1958;<3>:42
按语:《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垂训,但将本方用于孕妇,亦当慎重行事,的确形证俱实者方可使用。但其量亦小,不应者渐加,且中病即止,切勿过投。
四、胃痛吐酸
林映青医案:李某某,男,2 7岁。患者于两年前,于劳动遇冷水后得胃病,以后经常胃痛,吃冷食则痛更甚,且多呕吐酸水,并感胃部胀满,历时已有年余。给予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各O.45克(均研为粉,大枣1 0枚。先将大枣煮汤2碗,早晨空腹时服一碗、候一小时后,再将上药末投入另一碗的枣汤内服下。
2剂后,胃酸锐减,再服一剂,酸水消失,但有轻.微下泄'胸中觉热。给服红枣粥2次泻止,并用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桔红4.5克,大枣1 0枚。水煎服,3剂。完全痊愈。经追访未见复发。(福建中医药1 9 63~<3>:4 2)
按语:本案叙证过简,除胃痛吐酸外,当有痰饮内结胸胁之脉证.否则,不可妄投十枣汤也。【方药】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份)
【煎服】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O.5~1克,每日一次,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原文】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 5 2)
【解说】本方所治诸证皆为水饮壅盛于里所致。水饮壅盛,随气攻窜,上下冲斥,内外泛溢。治疗本证非一般化饮渗利之品所能胜任,当以竣剂攻逐。方中甘遂善行经遂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遂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本方对西医胸膜炎、胸胁积液、肝硬化腹水之体实正气不衰者,疗效确切。
【运用】
一、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张志雄医案:徐某,女。因咳嗽少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发冷发热6天入院。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剧。体检:营养、精神差。舌苔厚腻,脉弦滑。呼吸较急促,在左胸前第二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前第二肋间,心脏稍向右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黄色半透明,李凡他氏试验(++)·蛋白5.5克%,白细胞2 5 5,淋巴88%,中性1 2%,未找到结核菌;血沉40毫米/小时。根据上述情况合乎中医所说的悬饮,其病属实证,因此,以祛逐饮邪法,用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各O.9克。研成极细粉末,肥大红枣1 O个破,煎汁,在上午1 O时空腹吞服。
药后1小时腹中雷鸣,约2小时左右即大便稀水5次。依法隔日1剂,投3剂后,体温正常,胸畅,胸痛减半,左前三肋以下仍呈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透复查,积液降至第三肋间以下。继服原方4剂,体征消失,血沉5毫米/小时,X线胸透:积液完全吸收,住院2 6天病愈出院。(解放军医学杂志1 965;<2>:1 50)
按语:渗出性胸膜炎从其临床表现看,与十枣汤证极为贴近,属中医“悬饮,范畴。十枣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报道甚多,效果良好,只要是体质壮实者,可将本方作为首选方剂。
二、腹水水肿
吴静山医案:彭某某,男,68岁。1 954年3月患腹水症·遍体浮肿,肿处光亮,腹大如箕,便闭溺少。自服大黄,大便依然不通,而腹胀益甚,乃延余诊。至其家诊其脉象沉弦,舌苔薄白而甚润,腹胀欲裂,痛苦不堪言状,病人求余为之设法攻下,……此乃脾湿肿满,水溢皮肤。湿为阴邪,宜于通阳泄水,而反以苦寒之大黄攻其无过,无怪愈服而便愈不通。因其肿势太甚,乃为先处十枣汤与之,并嘱其禁食咸盐。
处方:大戟4.5克,芫花4.5克,甘遂4.5克,红枣1 O枚。
服后一日夜大便连泻稀水八次,腹部顿消,腿足仍肿,尿量不多。翌日复诊,因从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与五苓散合控涎丹,进2剂'小溲增多,大便仍泻,肿乃全消,于是改仿实脾饮法,调理脾肾而愈。后竞不发。(江西中医药1 950;<7>:30)
按语:攻逐一法,为历来治水肿大证之常用之法,用之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但需视具体病情而定。一般而言,病起不久,肿势较甚,正气尚旺者,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先务。本案形证俱实,设用攻逐,使水邪速从大小便而去,确属得当。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难尽其水,若待水邪复来,势必更为凶猛,病情反而加重,故俟水退后,尚议调补,以善其后。正如《丹溪心法》所戒日:“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快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
三、子喘
李理官医案:吴某某,女,20岁。怀孕7个月患热病,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迁延20余日,症状愈趋严重,旋由某君介绍余诊治。是时,病者高热(体温3 9.5℃)咳喘,痰涎壅盛,大便秘结。余初以香苏饮合凉膈散2剂,未见效。继即改用十枣汤,服一剂后大便始通,但他症未减。次日余邀请张荣光同志会诊,共认为前药用量太轻,遂将甘遂、大戟、芫花各加0.6克(即各用3克),服后泻下甚多,喘平,痰减,热退,胎亦无殒。(福建中医药1958;<3>:42
按语:《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垂训,但将本方用于孕妇,亦当慎重行事,的确形证俱实者方可使用。但其量亦小,不应者渐加,且中病即止,切勿过投。
四、胃痛吐酸
林映青医案:李某某,男,2 7岁。患者于两年前,于劳动遇冷水后得胃病,以后经常胃痛,吃冷食则痛更甚,且多呕吐酸水,并感胃部胀满,历时已有年余。给予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各O.45克(均研为粉,大枣1 0枚。先将大枣煮汤2碗,早晨空腹时服一碗、候一小时后,再将上药末投入另一碗的枣汤内服下。
2剂后,胃酸锐减,再服一剂,酸水消失,但有轻.微下泄'胸中觉热。给服红枣粥2次泻止,并用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桔红4.5克,大枣1 0枚。水煎服,3剂。完全痊愈。经追访未见复发。(福建中医药1 9 63~<3>:4 2)
按语:本案叙证过简,除胃痛吐酸外,当有痰饮内结胸胁之脉证.否则,不可妄投十枣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