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办案难题 提高办案效益

 初心阅读室 2013-04-27

工商办案难,难就难在取证难。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人员的一大难题。对此,连云港工商局新浦分局2006年以来在办案取证力争“一次成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两个案例的启迪
  
  过去,基层一线执法办案人员时常一边办案一边埋怨法律赋予工商办案取证的权力小、手段少。有时案件立了,因调查取证受阻,案件始终办不下去而无奈销案。这样的状况,在连云港工商局新浦分局时有发生。
  案例一:2005年底,该市市区一家大医院在为肾病患者做血液透析时,严重违反医学规定,一次性血透器被重复使用了五次,给患者及患者家属造成了巨大心理创伤。办案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检查,确认这是一件影响范围较大的欺诈消费者违法案件。办案人员很快收集该院血透器进货数量、科室领用凭证、重复使用血透器的书证、物证。在查阅肾病患者血透病历就诊单时,发现四个月的病历就诊单足足装满一个大纸箱,由于种种原因当天未及时带走。当第二天来取时,大纸箱却不见了。与院方再三交涉,院方始终不予配合。病历就诊单取证受阻,眼看就能办成的大案办不下去了,后虽经多方工作,几个月后院方只交出部分病历就诊单,案件总算勉强办结。
  案例二:2004年10月,新浦区博士永和豆浆美食府在经营过程中,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永和”字样,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办案人员进入现场调查,很快做好被调查人经营现场检查笔录、被调查人询问笔录、现场照片、纳税清单、投诉书等证据,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办案人员在报经局长批准后很快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调查人下达了《听证告知书》,面对即将受到的行政处罚,被调查人提出了听证申请。2005年3月10日,分局在举行听证后对此案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被调查人不服,当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经过多次开庭审议,正式于2005年12月6日作出判决,维护了分局的行政处罚意见。
  分局发动大家通过对这两起案件取证过程的讨论分析,在全局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在现行法律授权的框架下,调查取证中只要用好现有权力和相应手段,是能够缓解办案取证难度,顺利进行调查取证的;二是在用好现行法律赋予调查取证权力和手段过程中,只要掌握有利时机,改进工作方式,运作取证的空间还是较大的;三是明确攻克调查取证难点为破解执法办案难题的突破口,探索调查取证力争“一次成像”,不断提高办案效益。共识达成以后,分局及时出台方案,明确“一次成像”是办案取证的预期目标,即案件经过现场检查后,立即采取多种取证方式,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取齐所有证据,以提高执法办案的效益。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积极探索。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新浦分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稳妥地开展调查取证力争“一次成像”的探索。
  加强办案机构。根据现场取证力争“一次成像”的需要,新浦分局实施人才向一线流动,办案能手向办案机构集中,全局内设8个办案机构,分别都有办案能手2~3名。同时,注意改善办案机构的交通、通讯装备,努力提高办案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
  制定调查方案。办案机构接到举报或巡查发现案件线索后,在报经分管局长立案审批的同时要上报该案件的调查提纲,明确案件调查的思路、方法及人员配备,分析调查取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执法人员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确保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以实现案件调查的“一次成像”的目标。
  打好取证攻坚战。在立案审批的同时,由分管局长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和调查取证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案件的调查取证时限。情况复杂和调查取证难度大的案件要求在7天内调查终结,一般案件要求在3天内调查终结。
  灵活取证方式。办案机构接到举报或巡查发现案件线索后,以极短的时间分析案件类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办案小组根据已掌握的案件线索,灵活确定取证方式,有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出其不意快速取证;有时避免先和当事人直接交锋,则先从外围人手,充分掌握旁证材料,从侧面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做到了如指掌,待该部分材料收集后,再联系当事人调查取证,减少当事人做假证、出伪证的机会,促使当事人主动积极地协助调查。
  场外及时配合。办案小组进入案件现场后,先由应变能力较强、办案经验丰富的同志负责现场勘查,稳定被调查人的情绪,并提取涉案关键证据;遇到调查取证受阻等意外情况时,立即与局领导和局法制科取得联系,请求场外配合,对能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物品,立即请示分管局长,待批准后及时予以封存或扣押,防止当事人掉包、销毁。办案小组在调查取证撤出现场前,一般都要向分管局领导和法制科报告调查取证情况,听取场外及时指导。
  组织案例点评。在调查取证力争“一次成像”的探索中,新浦分局组成由局领导、法制科、经检大队、基层办案能手参加的调查取证“一次成像”案件点评小组,定期对办结的一般程序案件进行点评,评选出具备“一次成像”特点的典型案例,刊登在分局经检大队编印的《公平交易执法信息》上,作为办案指导教材在全局推广。
  2.初见成效。新浦分局办案取证力争“一次成像”探索,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显现出初步的效果。
  提高了办案效率。随着调查取证方式的革新,该局的执法办案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以往案件的调查过程一般持续在一到两周左右,有的甚至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终结。现在,该局的案件调查取证在3天以内终结的占30%,在一周内终结的占60%,极大地缩短了办结时间,大大地减少了执法办案成本。
  提高了办案能力。经过办案取证力争“一次成像”的探索与实践,新浦分局执法办案人员的思维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养成了案前思路清晰、现场分工合理、取证层次分明、证据收集快速完整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加深了对法学知识的理解,调查取证能力明显提高,进而大大提升了执法人员办案能力。
  提高了办案质量。2006年以来,该局办结的一般程序案件186起,其中调查取证“一次成像”的案件56件,占总案件数的30%。授权各工商所以所名义办结的案件260件,其中“一次成像”案件占90%以上,所办案件无一件因复议被撤销、因诉讼而败诉。
  减轻了问责风险。2006年以来,新浦分局在办结的案件中,仅有一例案件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后经律师查阅所有案卷卷宗,认为新浦分局取证确凿、适用法律准确,建议当事人主动予以撤诉。另有两个案件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后当事人因在市局法制处了解到新浦分局取证充足,认定事实无误,也主动撤诉。
  
  三、由此引发的思考
  
  连云港工商局新浦分局办案取证力争“一次成像”的探索,由此而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增强办案效益意识。较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工商部门执法办案不同程度上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现在的关键是,必须按照适应日臻完善与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重新审视执法办案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冷静地分析存在问题,积极强化执法办案工作,注意提升办案目标层次,增强执法办案效益,以大力提高办案效益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工作效益的提升。

强化办案效益考核。执法办案考核一直都是执法办案工作的导向,现行的办案工作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等至今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习惯。这种考核导向的正面效应是鼓励追求办案数量和罚没款数量,力求不出问题,负面效应是驱动基层办案人员多办好办的简单案件,不容易出问题的案件,甚至消极地以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以保证办案不出问题,致使对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和复杂疑难案件、新领域案件不愿介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办案效益考核,既考核办案数量,也考核办案质量:既考核办案不出问题,也考核办案作为情况。同时,还要考核依法办案的效率、成本、办结率、影响面、社会满意率以及办案能力的提高等等,不断提高办案考核的合法合理性和科学有效性。
  改进办案人员培训。随着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着眼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重视改进办案人员培训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培养专业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二是从培养办案人员掌握知识向熟练运用知识提高办案能力转变:三是从重视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向既重视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又重视培训各级分管领导转变。
  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所面临客观环境较过去更加复杂多变,涉案当事人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知识水平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这就要求工商执法办案人员素质也相应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可是,客观地分析一下目前办案队伍的状况,就会明显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在岗办案人员不能胜任现有岗位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四点:一是立即抽调年纪较轻、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办案岗位:二是加强办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活力;三是探索试行专业办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的福利待遇;四是改善执法办案工作条件,提高队伍装备水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工商局,江苏省工商局 金和培李成树《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7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