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IVUS是必需的吗?

 曹娥江 2013-04-28

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IVUS是必需的吗?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卢明瑜 王伟民 马玉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4-26

论坛报病例20130425

  病历简介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间断胸痛20余天”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3年,吸烟40余年(40~60支/天,已戒6个月),饮酒40余年(约200 g/d,已戒6个月)。

  辅助检查提示,肌酐(Cr)96 μmol/L,总胆固醇(TC) 5.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84 mmol/L。心电图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6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4.0 cm。

  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脉分布右优势型,左主干(LM)体部至末段80%×10 mm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前降支(LAD)开口90%~95%×10 mm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回旋支(LCX)开口50%×5 mm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图1);右冠脉(RCA)内膜不光滑,无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SYNTAX积分25分。患者拒绝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且此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相对低危,故采取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PCI治疗。

  PCI术中选用7F EBU 3.5指引导管,指引导丝先后使用BMW Ⅱ进入LAD、Rinato进入LCX。术前行IVUS检查,结果提示LM、LAD开口、LCX开口最小管腔面积(MLA)分别为4.48 mm2、3.67 mm2和6.55 mm2(图2),斑块负荷分别为87%、86%及56%。拟行单支架Cross-over技术(LM-LAD),术中选择球囊Sprinter 2.5×15 mm预扩张LAD开口后,发现斑块移位至LCX开口,LCX开口狭窄程度约70%(图3),再次对LCX开口行IVUS检查,结果示MLA为3.52 mm2(图4)。故改变手术方式为双支架术,考虑LM和LAD、LCX直径相差不大,且LAD和LCX夹角<70°,故采用Culotte术(图5)。术中亦使用了Runthrough导丝和NC Sprinter 3.5×15 mm(LM-LCX)和NC Sprinter 4.0×15 mm(LM-LAD)球囊,支架选择Resolute 3.5×18 mm(LM-LCX)、Resolute 4.0×24 mm(LM-LAD)。术后即刻结果满意(图6)。对分叉部位重复行IVUS检查,结果示LM 、LAD开口、LCX开口的最小支架内面积(MSA)分别为19.29 mm2、13.55 mm2和7.00 mm2。术中及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8个月临床情况良好,未再发作胸痛。

  ■专家点评

  病例具有教学意义,涉及多个热点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丽君

  该病例报告有很好的教学意义,其涉及到介入治疗3个热点问题:LM病变治疗策略选择、IVUS在LM病变PCI中的意义和LM分叉病变PCI支架技术选择。

  1. 本例患者冠脉右优势型,病变局限在LM分叉,不伴其他冠脉血管病变,血管起源走行正常,无明显钙化和迂曲,LM、LAD和LCX直径均>3.0 mm,SYNTAX 积分25分,这些解剖特点提示由有经验的介入专家实施PCI的成功率很高,其远期效果可与CABG媲美。

  2. 该患者LM和LCX造影为临界病变,有理由选择IVUS评价病变功能学并指导支架置入。术前IVUS测得LM和LCX开口的MLA大于先前确定的病变诱发缺血的临界值,只有LAD开口为3.67 mm2(<4.0 mm2),提示其可能诱发缺血。

  若能结合血流储备分数(FFR)病变功能学测量,分别在LAD和LCX血管测量FFR并记录pull-back曲线明确靶血管和靶病变部位,则可能改变治疗策略,即LM-LAD单支架置入、LCX对吻球囊扩张或Provisional支架置入。因此,评论者认为,对此病例最佳的策略是用FFR决定需要治疗的靶血管或病变,而用IVUS指导支架大小的选择和评价支架贴壁程度。近期有研究提示,与单纯造影相比,IVUS指导的PCI可减少死亡和再梗风险;而与IVUS相比,FFR能更多减少PCI的需求。

  3. 关于分叉病变双支架技术选择,目前仍存争议。本例患者冠脉解剖特征适合Culotte技术,也可选用DK Crush或 Provisional T技术。有研究提示,与经典Crush等技术相比,Culotte技术的近远期疗效更优。近期我国陈绍良教授等的研究显示,与Culotte技术相比,DK Crush技术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较低(编者注:研究内容详见C4版)。

  IVUS对指导复杂病变PCI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

  1. 本病例较好地体现了IVUS指导LM及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其具有准确评价斑块分布、MLA、斑块负荷等解剖特点,同时对术后即刻支架贴壁和膨胀、MSA、支架边缘表现等情况的体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对LM和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整合IVUS和FFR技术非常重要。其根本理念是采用IVUS评价斑块分布和特点,应用FFR确定功能性缺血的存在。这样能减少分支支架的置入,对简化术式、改善患者预后等有重要价值。虽即刻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但可能因减少支架置入的数量及再次血运重建,而获得远期更好的卫生经济学获益。

  2. 结合冠脉造影影像和IVUS检查特点,本例患者病变主要涉及LM体部和LAD、LCX开口分叉病变,其中,LAD开口病变最严重。这也符合既往研究的特点,LM及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90%涉及左前降支开口。基于上述解剖特点及分支和LCX夹角<70°,术者选择了称为“裙裤技术”的双支架技术。

  近年来,对于LM分叉病变的术式选择呈现出明显“简单化”处理的趋势。据国外回顾性研究提示,如LCX开口MLA>4.0 mm2,采用LM到LAD的单支架“骑跨技术”,术后不会显著影响LCX血流供应。此病例也许可考虑采用单支架技术。

  小调查

  本报问:

  ● 您会选择什么术式(使用双支架还是单支架)?

  ● 您怎样看待FFR和IVUS对此类病例的价值?

  ● 如无IVUS、FFR等指导,您会怎样处理此类病例?

  专家答: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静波:这是一个很好的病例,术者头脑很清晰,相关细节也解释得很清楚。首先从造影来看,我可能会选择单支架或 Provisional T支架。对于LM病变我们常规会行IVUS检查,如无条件,可能会先选择LAD-LM单支架Cross-over技术,根据LCX的情况再决定是否置入第二个支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展:我会选择置入单支架,根据LCX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对吻球囊扩张( Kissing Balloon)。对本例患者,个人认为进行Kissing Balloon已足够,目前已有诸多证据均证实,使用单支架优于双支架。对于LM病变,进行IVUS检查是必须的。FFR检查对分支功能的判断很有价值,预计本例患者如在LCX行FFR检查,也许可不必置入支架。

  北京协和医院刘震宇:①患者冠脉右优势型,除LM末端分叉病变外无其他严重病变,左室结构、功能正常,SYNTAX 积分不是很高,患者拒绝 CABG可考虑 PCI;②LM末端真分叉病变,LCX 粗大,LAD 球囊扩张后 LCX 开口狭窄程度加重(<4 mm2),可考虑双支架策略,若能通过 FFR 确认 LCX 开口狭窄程度加重后功能性缺血的存在,则采用双支架策略的证据会更充分;③对LM病变的处理,IVUS 非常重要,有助于评估病变、制定治疗策略、选择支架、评估治疗效果;④若无 IVUS 指导,建议不要行LM介入治疗。
                                                                             此文章来源于 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