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肾关系大,食疗能同补!

 昵称12160936 2013-04-30
引言:今日在奶奶家看到一盒治肾炎的药,看了一下说明书,主治功效上写着益气养阴、补脾健肾,主治气阴两虚,脾肾不足。一般中医讲究的都是脾胃相依、肝胆相照、心肺同源等等,脾肾两虚接触的比较少,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关于脾肾关系以及食疗方法,资料如下。

 
理论上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病机上说: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如果脾阳虚,日久则会导致肾阳虚,脾肾阳虚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使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等症。
 
具体说来有两点
1.先天后天相互资生:脾的运化水谷,是脾气及脾阴脾阳的协同作用,但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始能健旺;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亦赖脾气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谷气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病理上,肾精不足与脾精不充,脾气虚弱与肾气虚亏,脾阳虚损与命门火衰,脾阴(胃阴)匮乏与肾阴衰少,常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两脏精虚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两脏气虚多表现为腹胀便溏或大小便失禁或虚喘乏力,脾肾阳虚多出现畏寒腹痛、腰膝酸冷、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的虚寒性病证,脾(胃)肾阴虚可出现五心烦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或无苔,或饥不欲食的虚热性病证。 
 
2.水液代谢:脾肾两脏相互协同,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病理方面,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可发展至肾虚水泛;而肾虚蒸化失司,水湿内蕴,也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最终均可导致尿少浮肿,腹胀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脾肾两虚、水湿内停之证。 病情分析: 脾肾阳虚,病证名。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健康小贴士
 
食疗原则
中医认为,血热则妄行,血寒则凝滞,故出血属血热者,宜选用性偏寒凉的食物。无明显热象的虚证患者,饮食宜偏凉或性平,急性出血期间应慎用温补。蔬菜水果之性凉者,多对止血有利,可以选用,尤其是鲜藕、荸荠、木耳、梨、荠菜等。出血少而渐停时,治宜健脾、益气、补肾,以花生及红枣为佳。患病期间忌油腻、生冷、酒及辛辣之物。因油腻、生冷之品可伤害脾胃,酒及辛辣之品助热动血。根据您所介绍的情况,可能存在虚实夹杂,本质为脾肾不足,又存在热象、血淤。 
 
食疗方  
1.三红汤:红枣50克,花生米红衣20克,红糖适量,共煎煮,吃枣喝汤,可补气、生血、止血。  
2.热象明显(如尿黄、口干、咽痛、皮疹颜色鲜红)时,可试用栀子加鸡蛋方:山栀子9克,打碎后加水1碗煎成半碗,去渣,加入鸡蛋黄1个,打散后,鸡蛋黄及药液1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2个月。栀子性味苦寒,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鸡蛋黄性甘、平,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之功效,两者合用可滋阴凉血、养血活血。 专家荐方  1.丹参、党参、生黄芪各30克,川芎20克,桂圆肉15克,与乌鸡同煮,佐餐食。  2.灵芝15~20克,大枣50克,蜂蜜5克,用水煎后饮用。灵芝入五脏,补益五脏之气,可滋补强壮、固本扶正。  3.取胎盘适量,焙干研末吞服,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  以上3方可长期或交替服用,均有补脾益肾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