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国民一员 2013-04-30
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吴中区侨联主席  李彩英

  
  吴中区是苏州市的重点侨乡,全区旅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3000余人,侨眷5000余人,归侨4户5人,出国出境的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150余人,归国留学人员80余人,侨港资企业200余家。近年来,我们按照“社区基础扎实,服务网络健全,社会优势互补,双向服务有序,依法维权有力”的目标,先后在6个镇(区、街道)组建了侨联分会,在21个社区建立了“侨之家”或“三胞眷属联谊小组”,通过侨联工作进社区,进一步延伸了党的侨务工作手臂,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作贡献的区、镇(区、街道)、社区三级侨联工作网络,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2007年起,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标准,明确了要求,进行了考核验收,推动了全区侨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的具体实践
  (一)认真制定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标准。为了努力提高新时期社区侨联工作的实效,促进社区侨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镇(区、街道)侨联分会及社区侨务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吴中区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标准》,包涵了组织建设、双向服务(社区为侨,侨为社区)、海外联谊四个方面20项具体要求。
  组织建设突出:一清二明确三有四上墙。“一清”:对社区的侨情要摸清,并建立好台帐;“二明确”:明确社区分管领导和侨眷联络员;“三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现代化办公用具、有较齐全的档案资料及规范的工作制度、有正常的工作及通畅的信息渠道;“四上墙”:做到学习宣传、联谊交友、,值班例会、走访慰问四个制度上墙。
  双向服务突出:社区为侨服务和侨为社区作贡献二个方面。
  社区为侨服务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明确学习宣传、联谊交友活动不少于6次,每次要有不同的主题;二是明确社区领导、分管领导与社区中的重点侨眷和困难侨眷建立结对挂钩,保持经常联系;三是明确社区对家中无子女的“空巢”侨眷建立健康档案,对困难侨眷落实帮困扶贫措施,做到有难必帮。
  侨为社区作贡献突出三个内容:一是组织侨眷参与社区治安、环境、青少年教育等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二是服务中心,献智出力,积极引智引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三是关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爱心助学、扶贫帮困、志愿者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海外联谊突出:经常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工作要求。一是对亲友、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问候;对重点人士和重点社团保持经常的联系;对返乡的华侨华人及留学生做好接待和交流工作。二是要以创新的思维做好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同时对落户社区的侨港资企业家及太太、留学生归国人员提供各项服务。
  上述四个方面20项具体示范创建标准,用百分考核的形式到年底进行考核验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示范创建标准中还另列“特色工作”,就是要求根据社区侨情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工作,有一项加5分,考核验收及最后得分达到95分以上的达到社区侨务示范创建标准,予以授牌表彰。
  (二)精心组织社区侨务工作的示范创建活动。为了扎实地开展社区侨务示范创建活动,有效地推进全区基层侨务工作的新发展,我们建立了以区级为龙头,以镇(区、街道)分会为主体、以社区侨之家为重点,互相配合,上下结合,左右联动的创建机制。
  侨联积极发挥“龙头”作用,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组织全区中青年干部、镇(区、街道)分管侨务工作的领导以及统战干事举办三期侨务知识培训班,从侨务工作的历史、特点和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工作深入到木渎、东山、苏苑、甪直等侨联分会,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了知识保证。二是深入镇(区、街道)和社区进行示范创建的具体指导。及时总结了木渎镇胥江社区、苏苑街道南区社区具有创建特色的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引导基层进行居侨结对,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三是适时考核验收。通过一年扎实的创建工作,从2007年12月下旬开始,用了20天时间,对申报验收的社区分别进行了考核验收。
  镇(区、街道)侨联分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突出三个抓:一抓领导。及时召开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动员会议,并落实各社区的分管领导,社区侨务工作办公场所,并配备现代化办公用具;落实镇(区、街道)领导与重点人士结对挂钩名单,起到了领导的示范作用。二抓网络。充分挖掘侨务资源,在侨眷中挑选培养一批关心侨眷侨胞、热心社区工作、善于服务群众、乐于奉献的侨眷为社区“侨之家”联络员,在培训的基础上,落实好“侨之家”值班人员,完善社区侨务组织网络。三抓示范。以镇(区、街道)侨之家为中心,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一是骨干示范。镇(区、街道)“侨之家”的值班人员分别是各社区“侨之家”的联络员,以便上传下达引导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二是活动示范。镇(区、街道)开展月月主题活动,有学习、参观、访问、座谈、讲座、演唱、拳操、义诊等,为社区开展活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档案示范。凡要求社区侨之家做到的侨情登记、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来信来访、接待登记、上级来文等档案资料,镇级分会做出样子,规范示范。不仅如此,木渎镇侨联分会还创办了《侨务工作简讯》作为固定的宣传阵地定期出刊,既总结宣传社区“侨之家”开展示范创建工作的情况,又向海外侨胞宣传推介木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社区“侨之家”突出重点开展了示范创建工作。做到:月月有活动,天天有接待,人人有职责,开展点、线、面相结合,各具特色的示范。首先是抓侨情调查,对辖区内归侨侨眷、留学生家庭、空巢侨眷、困难侨眷、海外亲友、侨胞等各种侨情都摸清并输入电脑,做到侨情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动态管理。其次抓联谊活动。有的成立了爱心小组、谈心小组、编织小组、文娱小组;有的组建了门球队、太极拳队、民族乐队、医疗服务队;有的开展文艺演出、书法摄影展览、歌唱舞蹈比赛等,充分发挥这些小组和团队的作用,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侨眷们人人有机会,个个能参与各种活动,真正做到“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再是抓走访慰问。社区“侨之家”充分发挥社区为侨、侨为侨眷的作用,走家串户,问寒问暖,提供各种服务,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社区侨之家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状况。
  一年中:走访海外博士家庭32户;走访侨眷空巢家庭14户;为空巢老人上门义诊13次;为侨排忧解难送温暖14户;探视生病住院侨眷19户;追掉故世侨眷8户;真正做到知侨情,暖侨心、帮侨困、解侨难,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
  (三)适时考核社区侨务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区侨联组织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副主席具体负责,办公室主任参加的考核小组,从12月下旬开始,用了20天时间,进行逐个考核验收。全区21个已建“侨之家”或“三胞眷属联谊小组”的社区,经过一年的示范创建,有15个社区申报了创建达标验收申请。区侨联考核组深入各社区,听汇报,看场所、查资料,逐个进行检查验收,逐个考核打分,按照标准,15个社区的最后考核得分达到95分以上的有13个社区,达到90到95分的有2个社区,13个社区被命名为“吴中区侨务工作示范社区”,2个社区命名为“吴中区侨务工作先进社区”,从而使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的思考
  (一)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是不断深化新时期社区侨务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区的侨务工作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了社区和侨界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社区侨务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拓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形势和侨情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侨务工作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国内归侨侨眷逐步社会化,因此做好社区侨务工作,是侨务工作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新的着力点,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组织网络上,活动方式上打破传统的区(镇、街道)侨务模式,实现向社区侨务的深化转变,通过“有为”的社区侨务工作,找到社区侨务在社区建设中的“有位”,而社区侨务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社区侨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了“社区为侨、侨为社区”双向服务的理念和机制,推动了社区侨务工作的纵深发展。
  (二)争取领导的支持是开展社区示范创建活动的根本保证。侨务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加强对社区侨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社区侨务工作领导体系和构建社区侨务工作网络,是顺利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的根本保证。区侨联负责全区社区侨务示范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落实区级财政对示范创建工作开展的表彰经费;各镇(区、街道)建立社区侨务工作示范领导小组,明确一位领导具体负责侨务工作,并设专(兼)职侨务干部,具体组织协调指导社区侨务工作;社区居委会明确一名社区干部具体分管社区侨务工作,并落实1-2名侨眷联络员。各社区把侨务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区党建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做到思想认识、组织建设、措施方法、制度规范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突出创建实效,彰显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的生命力。社区是一定人群居住的共同体,是侨胞侨眷生活的基本载体,也是开展侨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是一种形式,一个抓手,不是制定了一个标准,发了一个文件,建立了几项制度就能收到效果,而是需要突出创建实效,那必须把工作重心落实到服务宗旨上来,把为侨服务作为根本点,把服务大局作为中心点,把联谊交友作为着力点,把促进和谐作为出发点,把凝心聚力作为立足点,按照这五点要求,扎实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从区、镇到各社区,都认真制定了全年创建计划,精心安排好每月活动内容,具体落实好每次活动人员和参与的项目。从内容上,每月有一个侧重点,一月一个新花样,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从简单的联谊活动,发展到每月都有主题活动,从仅在室内的自娱自乐,发展到 走向社会、走上舞台,展示侨界风采;从单纯的向困难侨眷伸出温暖的援手,到发动侨界走向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从几个侨眷开始练拳锻炼身体,发展到居侨结合成立太极拳队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从免费门诊为侨眷服务,到走进侨家上门服务;从建立空巢老侨眷健康档案,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从单纯的接待返乡的探亲的海外亲人,到引导他们走上讲台、走进社区畅谈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这些既是示范创建中创造的新的形式和经验,又提高了社区侨之家在海内外的赞誉度,彰显了社区侨务工作的生命力。
  (四)深化创建活动,推动社区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侨务工作是新时期侨务工作新的重要的领域,开展这项工作只是近年来从点到面的进行探索,侨务网络组织还没有建到所有社区,示范创建活动还没有在所有已建“侨之家”的社区考核验收,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化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并以此来推动社区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一是继续加强调查摸底,在未建“侨之家”的社区进行侨情摸底,在侨眷相对集中的社区继续组建“侨之家”,侨眷较少的社区争取“联区”组建“侨之家”,建立健全社区侨务组织网络,使社区侨务工作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在已建“侨之家”的社区,继续开展侨务工作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再用2年时间,实现社区侨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将社区侨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列入社区建设达标考核内容。三是紧紧围绕面向侨眷、关注民生、突出和谐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海内外归侨侨眷、侨胞独特优势和社区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为侨服务和侨为社区作贡献,不断拓宽社区侨务工作新领域,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