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十: 激励机制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2

3、激励机制

    职能:激励机制是通过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措施,促进各岗位员工或特定岗位员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更好的绩效。为此企业应提供适宜的环境、充分的资源、系统而持续的措施,必要时包括股权或年度分红等。激励措施,应是企业促进员工绩效的有效措施。

 

    激励机制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激励规划:企业应为需要实施的激励措施做系统规划。规划范围应考虑横向的部门/岗位特点,纵向的层级关系,因此规划的激励措施,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应有所差异,规划的内容应形成书面描述。

资源投入:激励需要企业考虑必需的资源,非物质激励也需要部分物质投入作基础;物质激励将涉及更多内容,包括奖励、福利提升、培训机会等,必要时还包括分红权、期权、股权等高层级激励措施。资源投入应有长期规划,以便于分期投入和带来长期的资源回报。

激励条件:任何激励措施的实施、激励承诺的兑现,都应考虑受激励对象满足必需条件,为客观公正安排激励实施,激励条件应以标准的、完整的、易于理解和实施的方式,形成明确的书面文件。企业对各岗位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条件、措施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人才保留岗位可获得长期的人才稳定性。

措施评价与实施:激励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价,以确定该项措施适合于被激励对象。激励措施实施的过程,应编制流程文件以确保正确实施。措施实施中收集有关的各类信息,作为措施可行性评价信息来源。

激励效果评估:一项具体措施实施后应评价其达到预期的程度,确定措施效果。激励措施的效果评判方式、项目、标准、评价责任等,应有明确规定。效果评估规定使各相关人员承担对措施实施的责任。

激励标准化:激励作为差别措施,只能针对满足激励条件的员工展开,为避免操作偏差、理解偏差和执行偏差,应建立条件、评判、监察稽核、效果评价等有关操作的标准化规则,使激励真正体现激励效益。

激励要求:激励实施应符合几项基本要求,包括公平性、竞争性、经济性、易于执行和可获得效益等,但在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和所处行业,激励要求会有差异。激励要求是设计激励措施和投入相应资源的基本原则,应对每项措施的要求符合程度,设定必要评价方法。

激励系统性:激励措施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一个系统,使员工了解如何获得更好的激励,并为此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系统性应体现在措施的循环上升,和激励路径的关联程度上。实现一个激励措施,会根据成效导入另一个激励措施;不同岗位或不同层级的调整,有相应的激励与原有水平绩效要求关联。

激励循环规则:激励的展开,应符合戴明环(PDCA):策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持续展开。循环的方法、要求、循环条件、激励对象的直接主管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各自职责,都应有明确规范。

年度激励评价:年度结束时,应综合企业所有激励措施的实施状态,考虑年度的激励投入,评价年度激励实施成果。年度激励评价作为参考,用于下年度激励投入调整、员工能力提升规划、绩效目标制定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