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知识,近代卷5

 庶民临风 2013-05-02
培  根
    1561年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也是贵
族出身。培根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但他却很爱学习,喜欢阅读比他的年龄应读的书
更为高深的书籍,13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培根只在剑桥住了3年。当时
的剑桥受“经院哲学”的统治,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注重研究神学,用繁琐的方法来证明宗
教教条的正确。培根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便离开了那里。
    1620年,培根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出版了《新工具》一书。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
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他指出,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
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研究自然,研究科学。为此,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
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新工具》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全欧洲学者的极大赞赏,因为这种思想既是对反动的经
院哲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人们探索自然的鼓励。
    培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在他的一生中,虽然有繁杂
的事务分心,可他在写作上从来没有懈怠过,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
传世之作是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
    《论说文集》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这本书中的
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
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鸟中的
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
郁。”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
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做女王掌玺大臣的父
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
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
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
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

捷克胡司战争
    捷克在中古时期又称为波西米亚,10世纪时已形成国家。这里的土地开发得较早,生
活比较富裕。但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和,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
年)时,由于他本人远征意大利的需要,得到了捷克王公的支持。德国皇帝以一统欧洲之主
的名义,授予捷克之主弗拉提斯拉夫二世(1061—1092年)捷克国王的称号,但王
位不得世袭。于是捷克得到了正式的册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此后在1156年
又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准予世袭。到13世纪,捷克
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候之一。但是捷克实际
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德国人在12世纪以后开始大批向捷克移民。首先移入捷克的是德国的僧侣和高级教
士,这些人成为捷克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随后而来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很快占据了捷
克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和矿山。此外,德国人根据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在捷克享有
很多特权。他们在捷克可以按自己的法律行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形成特殊的集团。他们控
制着城市,收取大量地租和什一税。捷克钱财大量流入了德国人的钱袋。
    14世纪初,捷克王统中断,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结果,王位于1310年落入了德意
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王子约翰之手,从此开始了卢森堡王朝在捷克的统
治。在卢森堡王朝统治时期,捷克的经济发展很快,捷克国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王之
一。1347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1346—1378年)当选为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称为皇帝查理四世。他在捷克推行奖励商业,努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经济
的发展却带来了人们对德国人的更大不满。人们的反抗斗争首先是对着教会的。在捷克,教
会是被德国人把持的,而且拥有大量地产。在反对教会压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以胡司为代
表的一批领袖。约翰·胡司(1369—1415年)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
苦家庭。他毕业于布拉格大学,1396年获硕士学位,1398年开始在布拉格大学任
教。此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1402年当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并担任伯利恒教堂的神
甫。1403年成为捷克王后索菲亚的解罪神甫。
    他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英国宗教
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
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
的基督教。胡司不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斥责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教会应当服从世
俗政权。他反对教会的特权,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使用圣杯,而一般的教徒只能
领取象征基督肉体的面包,胡司主张一般教徒也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
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教徒不向神甫忏悔照样可以赎
罪。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胡司努力宣传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活动最初得到了捷克国王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
持,因为国王想利用胡司派的活动来提高捷克人民的爱国热情。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
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
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
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恰在这时,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
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胡司大胆揭露
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胡司的宗教改革主
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1年胡司被开除教籍,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
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敌人
的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皇的欺诈行为。
    1414年,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宗教大会,要求胡司前去参加。德皇西吉斯孟德(1
410—1437年)出面保证胡斯的人身安全,并发给他人身保护文书。胡司不顾危险前
往参加。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
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胡司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对教会强加的种种罪
名予以驳斥,但法庭根本不听他的申辩。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
将他处以火刑。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教会为了灭迹,
把胡司的骨灰抛入莱茵河。
    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
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
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
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
    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
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
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
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
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
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
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
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
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
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
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
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
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
    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
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
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
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杰式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
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杰式卡采用了“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
车用铁链子联结起来,围在步兵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同时躲在里面的步兵可以通
过空隙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来。这种方法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致
使敌人一听到塔波尔战车的隆隆声和塔波尔战士的军歌声就胆战心惊,闻声而逃。1421
年7月,杰式卡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仅有的一只好眼睛被箭射中,从此双目失明。但他
仍然继续指挥战斗。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他死后起义军在大普罗可比和小普
罗可比的指挥下继续战斗。起义军在得到初步胜利之后,曾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德国境内。
但是在一片胜利声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圣杯派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
们中的富有者已获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权,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地位。他们害怕起义军
继续发展壮大,希望结束战争。1433年,德国封建主和圣杯派在布拉格签署协定,根据
这个协定,宗教会议承认一般教徒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同时圣杯派已经得到的财产不必归
还。于是圣杯派背叛了起义,和德国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塔波尔派军队。
    1434年5月30日,塔波尔派军队和圣杯派军队发生激战,塔波尔派中被对方收买
的一些人在战斗中突然叛变,投向圣杯派,塔波尔派大败,大普罗可比阵亡,1万多名塔波
尔派战俘被杀害,许多家属也在战后被杀。但塔波尔派余部一直坚持到1452年。
    胡司战争作为一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是失败了,但作为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还是取得
了很大成功,对捷克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掷出窗外事件
    公元962年。
    罗马。
    德意志的国王由教皇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诞生了。那时帝国的势力如日东升,其疆
域包括了德意志、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一系列领土。时光斗转星移,到了1
3世纪末,帝国的势力已日薄西山。国内诸侯混战,乱世为王,整个帝国被分割成大大小小
的诸侯国,皇帝成了一个被架空了权力的傀儡,早已失掉了控制整个帝国的权力。此时国内
的形势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写的那样: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
    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
    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
    德国人的权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想一想从前帝国的气势,国王的尊严,看一看今天的尴尬处境;竟然只有在梦中才能行
使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多么可悲呀!大权的日益衰落早已引起了皇帝的恐慌,他想拚命抓
住皇权不放,就好象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皇帝要权力,诸侯当然也要权力,重重矛
盾相互摩擦,终于撞出了火花。
    “摩擦生火”的外力是发生在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德意志帝国在公元1526年
吞并了捷克。当时的大帝国已是名存实亡。奥地利成为诸侯中最有势力的国中国。奥地利的
皇帝来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并入德意志的版图,实际上成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
领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志皇帝之封为捷克国王。捷克在归入哈布
斯堡家族领地之时,奥地利皇帝曾有过承诺:不论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作国王,都
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权等等。然而,
自从斐迪南,这个捷克人眼里的魔王一上台,一切都变了,他根本不承认哈布斯堡家族曾经
有过的承诺,完全把捷克当作奥地利的附庸国。什么捷克的法律,什么自己的议会,什么自
主权通通被取消了,从城市到乡村凡是能插手的地方,他都派了自己的官员。捷克人彻底沦
为奴隶。捷克人的心中蕴蓄着怒火。这时另一件事的发生,对于捷克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
油。
    自从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新教”风行。但是那些反对新教的顽固分
子,挖空心思反对新教。一大批臭味相投的保守贵族们组织了所谓的“耶稣会”,用以维护
旧的宗教秩序,妄想同新教抗衡,阻止新教的传播。那个捷克人眼里的“魔王”斐迪南,就
是一个狂热的耶稣会分子。他丧心病狂地反对新教,一上台便借用手中的权力残酷迫害捷克
新教徒。这一切对于久已心怀怨愤的捷克人民来说真是雪上加霜,1618年的一天,愤怒
的捷克人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动。
    那一天是5月23日,一群武装群众和新教徒手拿铁棒长矛冲进了王宫,国王吓得仓惶
逃窜,愤怒的群众在搜寻中逮住了两个斐迪南国王最忠实的走狗。两条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走
狗,已没有了昔时作威作福的神气。只有瑟瑟发抖,摇尾乞怜的份了。看见两条走狗的
“熊”样,人们更加愤恨,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把他们仍到窗外去!”“对,扔出去
摔死他!”立时有无数愤怒的声音在响应。在一阵怒吼声中,两条走狗被人们按照捷克人的
方式,从20多米高的窗台狠狠摔了下去。两条走狗活该命大,竟没有摔死,只是昏晕了而
已。“掷出窗外事件”使得欧洲统治者们大为震惊。斐迪南决定说服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一场
战争。一举扫平捷克,让捷克人老老实实地听从自己的摆布。怒火尚未平息的捷克人更加愤
恨,他们纷纷组织起来,武装自己。高喊着:
    “打到奥地利去!”
    “彻底推翻哈布斯堡家族”
    “让斐迪南滚蛋!”
    这些捷克人组成了自己的临时政府,选出了30名保护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贵族)领
导起义。群众占领了政府各部门,废除了一切法规,取消了一切赋税,把耶稣教会分子,打
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掉了。
    起义军开始时所向披靡,杀进了奥地利境内,直逼维也纳,奥地利的新教徒们一向也不
满皇帝的一些政策,借此机会纷纷响应。此时奥地利的老皇帝已经死掉了,正巧是捷克人眼
里的那个“混蛋”皇帝斐迪南接任皇位。听到捷克义军已兵临维也纳城下,斐迪南吓得面无
人色,那些王公大臣们也是缩成一团,瑟瑟发抖。没有人知道除了发抖外还应该做些什么,
一个年长的老贵族吓得一边抽着流出来的鼻涕,一边含混不清结结巴巴地说:“陛……
陛……陛下,你……你快派人去……去谈判呀……”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起义军派代表来
谈判了。斐迪南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十个手指绞在一起,一双鼠眼转了几转,计上心来,
“对,就这样干!这帮刁民,等着瞧吧!”斐迪南派出他的一个亲信作为全权代表去同起义
军领袖谈判,其实这只是他玩的缓兵之计,暗地里他早派人去西班牙国王那搬讨救兵了。这
时的起义军如果能一鼓作气攻进王宫,胜利唾手可得。然而起义军的领导权全部掌握在捷克
贵族手里,这些贵族们在紧要关头又暴露出自私狭隘动摇不定的弱点来。一方面他们要迫使
国王让步,从中得到实惠,一方面又害怕如果起义真的胜利了,群众的声势大起来会损害自
身的利益,所以这些新教贵族们一再主张谈判。斐迪南的奸计就这样得逞了。
    一天深夜,当起义军的战士正在沉睡的时候,西班牙军队从背后偷袭了,斐迪南的军队
也从正面发动了进攻,起义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一退再退,退回到了捷克。那些捷克的
贫苦百姓们斗志不减,表示只要有一息尚存,决不屈服强权。可恨那些领导者们开始动摇、
叛逃,严重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
    1620年11月初,两军在捷克首府布拉格附近决战,由于叛逃者出卖了起义军,加
上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战士纷纷倒在了自己的土地上,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流尽了最后一滴
鲜血。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斐迪南又神气活现地坐上了他的宝座,捷克人民再次陷入
奥地利的残酷统治之下。

李舜臣和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春天,日本的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
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日军在朝鲜登陆,仅3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陷了朝鲜的京都汉城及平壤、开城等重要
城市,国王逃到鸭绿江边躲藏了起来,整个朝鲜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丰臣秀吉见初战告
捷,颇为得意,他狂妄地对部下说:
    “你们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要不了多久,朝鲜、中国的臣民就会俯伏到我的脚
下,听候我的驱遣!”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海上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因为他们碰到了朝鲜的
爱国名将李舜臣率领的海军。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县城的狱吏。因
为他刚毅勇敢、足智多谋,被首相破格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扼守朝鲜海峡,他早就看出了
日本想吞并朝鲜的狼子野心,他非常重视训练水师,并特别改进了传统的龟船。
    龟船是朝鲜人很早就发明的一称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
船。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余丈,宽一丈多,甲
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
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使敌人不敢攀登,船头上安装着一个大龙头,上穿两
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
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身两则又各设10只大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
大,可以装载很多饮水和粮食,这使龟船更适于水面久战了。
    龟船有许多优点,指挥它的李舜臣又多谋善断,深韬武略,难怪日军在他面前要撞得头
破血流了。
    这年5月1日,李舜臣得知玉浦港停靠着50余艘日本兵船,船上的士兵大都上岸抢劫
百姓财物去了,他立即指挥90多艘龟船去偷袭日军,日军从未见过这种战船,远望还以为
是一群大乌龟朝他们爬过来了呢!
    过了一会,才看清了那群“乌龟”,原来是战舰,日军顿时慌了神。当他们仓皇跑上
船,准备起锚逃离时,已经来不及了。
    “开炮!”李舜臣一声令下,千百道火龙扑向日船。“轰轰……”日船上百花齐放,烟
火缭绕。在强烈的炮火下,日军抱头乱蹿,鬼哭狼嚎,转眼间40余艘日船被炸毁、击沉,
士兵伤亡不计其数。不可一世的日军舰队就这样被李舜臣的“大乌龟”们吞没了。
    玉浦海战的胜利,粉碎了丰臣秀吉从海路侵略朝鲜沿海地区的计划,侵略军、后勤物资
的运送也处于瘫痪状态,陆军的进攻也因此受到阻滞。20多天后(5月29日),李舜臣
又打响了第二次大海战。
    当时,10多艘日船停泊在泗川岸边,日军自以为有险可据,想等朝鲜船只靠近了再
打。李舜臣看穿了敌人诡计,故意引船后退。日军以为他惧阵脱逃,就驾船追击,不料,刚
离岸不久,李舜臣就让龟船掉头向日军猛攻。霎时,枪炮齐鸣,火焰纷飞,日船又被大乌龟
吞没了。
    接着,在唐浦,李舜臣又率领龟船攻击日军阵地。他先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俘获
日船21艘,后又巧妙地运用引蛇出洞的策略,用3艘龟船伪装侦察地形,引诱敌人,主力
船只则预先埋伏在山脚下。日船果然倾巢出击。进入伏击圈,结果遭到前后夹攻,26艘日
船全被焚毁。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血流不止,但他屹立船头,指挥若定。
    7月的一天,在闲山岛地区,李舜臣又同日军展开大战,最后一举歼灭日军水师主力,
控制了海域,李舜臣也因屡战告捷,功勋卓著,被晋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
    就在这时,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派出援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两军很快收
复平壤、开城,把日军赶出朝鲜北部。丰臣秀吉被迫与朝鲜进行和平谈判,可惜在日本间谍
的破坏和奸臣的诬陷下,李舜臣竟在1597年2月被免职治罪。
    丰臣秀吉见自己的眼中钉被拔去,立即中止谈判,派出15万大军再犯朝鲜。
    当时,指挥朝鲜海军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军官,他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交战不久,朝
鲜军节节败退,海军几乎全被击溃,大片国土又重新沦入敌手,朝鲜政府见情势万分危急,
只得重新启用李舜臣,并请求中国再次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重整水师。他团结抗日将士,惩办怕死官员,又吸收忠勇的农民参加
水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残余的12只战船和一百多名水兵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
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大水师。
    他率领这支水师利用天时地利,巧布铁索阵,在鸣梁海峡诱敌深入,以12艘龟船击沉
30多艘日船,击毙击伤日军4千多人,致使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1597年冬,朝中联军在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同日军主力在露梁海打了
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
    交锋开始在深夜,当500余艘日船抵达露梁海时,朝中战船同时发出猛烈的炮火,海
面上烈火冲天,亮如白昼,战士们勇敢地跳上敌船,杀得敌人横尸满舱。
    敌军惶如瓮中之鳖,急欲夺路逃跑,但被切断退路,于是集中火力负隅顽抗。在激烈的
交战中,李舜臣发现邓子龙身陷重围,就立即驶船去援救,不幸左胸中弹,他忍着剧痛,嘱
咐部下不要声张,并将军旗交给副手,要他代施号令,战斗一直由夜晚打到白天。第二天中
午时,朝中水师共击沉、击毁敌船450艘,歼灭日军一万多人。至此,持续了6年之久的
朝鲜卫国战争终以辉煌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开始于1592年,按农历属壬辰年,所以
朝鲜历史上把它称作“壬辰卫国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李舜臣和邓子龙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光辉却映照千秋万代,
而李舜臣的作战实践,也为在海上进行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乞丐”的国家
    辽阔的大西洋上,海面风平浪静。装满着从美洲大陆掠夺来的无数金银财宝的西班牙舰
队,排成行列缓缓前进。暮色溶溶,薄雾渐渐浮起。突然,远处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在波浪
中时隐时现。
    “好像是海盗船!”了望哨兵嘀咕道。
    西班牙船队的长官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说:“不过是几艘小破船,不必大惊小怪。”
    这些西班牙的“宝船”,修造得特别坚固,装备着许多门大炮,根本不把普通的海盗船
放在眼里。
    小艇们借着夜色不知不觉靠了上来,还没等西班牙的司令官醒悟过来,在四面包围的小
艇上发出了喊声。
    “我们是‘海上乞丐’,赶快投降!”
    无数支火枪和火炮对准了西班牙大船尾部的司令舱。这时,即使西班牙人向小艇开炮,
司令舱中的官员也定会丧命。骄横而又怕死的西班牙司令官看到这阵势,只得无可奈何地下
令全船投降,乖乖地交出了船上的金银财宝。
    消息传回国内,西班牙国王气得暴跳如雷。
    “又是这些该死的尼德兰‘乞丐’!”
    他气急败坏地给西班牙驻尼德兰的总督下令,采取严厉措施进行镇压。
    16世纪时的尼德兰,正处在西班牙王国的统治下。“尼德兰”是荷兰语“低地”的意
思,它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等国。西班牙统治者不但拼命地从尼德兰搜刮勒索、榨取钱
财;而且,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对信奉新教的尼德兰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西班牙国王特
地颁布诏令,对于传播新教,甚至只是稍稍接触新教书籍的人,男的杀头,女的活埋,严重
的还要活活烧死。
    尼德兰人从贵族、市民到广大劳苦大众,忍无可忍,纷纷组织起来,砸教堂,冲监狱,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西班牙贵族辱骂造反的尼德兰人为“乞丐”,而起义者则喊出
了“乞丐万岁”的口号,反过来用它嘲讽西班牙统治者。西班牙王国派残暴的贵族阿尔瓦到
尼德兰作新总督,来镇压尼德兰起义。阿尔瓦叫嚣说:它留一个穷死的尼德兰给上帝,也不
留一个富庶的尼德兰给魔鬼。他一上任,就大肆逮捕、屠杀,在一年多时间里,就有八千人
被判处死刑,数以千万计的人受到各种酷刑。尼德兰人民的反抗怒火更加高涨。他们在森
林、在海上,不断狠狠打击着西班牙人,“乞丐”变成了西班牙统治者最害怕听到的字眼。
    在南方的弗兰德尔和海诺特的密林里,由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的“森林乞丐”游
击队,如鱼得水。当地居民为他们通风报信,提供粮食和住处。他们不断袭击敌军和运输
线,并逐渐丛林区游击活动转到进攻市镇。
    一次,一支24人的游击小队攻占了布拉奔地区一个城堡。西班牙人赶忙派大军携带重
炮进行反扑。游击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杀伤了大批敌人。因寡不敌众,敌人终于攻入
城堡,最后一名战士点燃了火药,和敌人同归于尽。与此同时,由水手、渔夫和码头工人组
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在大西洋的波涛中向西班牙人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驾着轻便的小
船,不断袭击阿尔瓦军队的沿海据点,拦截西班牙战舰和运输船队。他们最辉煌的一次胜
利,竟夺到了46艘满载钱财珍宝的西班牙船只。
    1572年4月,一支24只战船组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
向尼德兰北部西兰省的港口城市布里尔发起攻击,并很快攻占全城。阿尔瓦的军事防线被撕
开了一个大缺口,海上游击队在尼德兰本土建立了据点。
    到了7月,除阿姆斯特丹一城外,几乎整个北方都从西班牙血腥统治下解放出来了。北
方最重要的荷兰省和西兰省推举贵族奥兰治·威廉当总督。连遭败绩的阿尔瓦则被西班牙国
王罢免了职位,灰溜溜地离开了尼德兰。
    为保卫起义成果,北方各省于1579年结成联盟,1581年,它们正式宣布废除西
班牙国王的统治,成立联省共和国。因为这7省中荷兰省地域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所以叫
荷兰共和国。从此,尼德兰分成两部分:北部形成独立的国家荷兰,南部仍然处在西班牙统
治之下。
    西班牙统治者当然不能容忍独立的荷兰共和国的存在。又任命新的总督,组织向北方反
扑。但是,他们再也无力打败新建的共和国了。1588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
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军彻底击溃。从此,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国力急剧衰落。荷兰共和
国乘机收复了被西班牙占领的北方领土,还夺取了南方的部分地区。1598年,西班牙国
王腓力二世死后,西班牙完全衰落,更没有力量进攻北方的“乞丐”们了。
    1609年4月,腓力二世的继任者和荷兰缔结了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
共和国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获得了胜利。
    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在
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此,荷兰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也开始了海外的殖民扩张。在欧洲商船的总吨数
中,荷兰商船占了四分之三,“海上乞丐”变成了“海上马夫”,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
易。荷兰的毛织手工工场每年生产的大量呢绒,畅销欧洲各国。连它印的图书也是全欧洲驰
名。小小的荷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其他欧洲大国前面。


断头的国王
    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天刚蒙蒙亮,市民们便冒着凛冽的寒风,
成群结队地向国会宴会堂外面的广场已涌去。
    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整个广场,太阳出来了,渐渐驱散了浓雾。这时候的广场已是人山人
海,万头攒动,虽然寒冷,人们心中却是一团火,因为今天要在这里处决国王查理一世,大
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焦急地等待着。
    下午一点半,面对广场的宴会堂中间的那扇门打开了,全场顿时肃静下来。只听见一个
洪亮的声音:“把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全体善良的英国人民的敌人,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
头台”。
    广场上一阵欢呼。
    紧接着,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查理一世被押上了广场中间的断头台。刽子手举起
了明晃晃的大斧,对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广
场上又是一阵欢呼,人们互相拥抱,纷纷把帽子扔向天空,庆贺这个伟大的时刻。
    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伟大成果,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7世纪初期,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毛纺织业是英国当时最
发达的工业,另外,采煤、冶铁以及锡、铜等冶炼方面也建立了手工工场。有的工场规模很
大,拥有几千名工人。出现了如肥皂、火药、玻璃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
地的发展也很快。但是,英国封建王朝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把肥皂、纸张、玻璃、毛纺织
品等几百种商品划为王家的专利,实行专卖。这大大损害了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他们对国
王的政策非常不满。同时,国王还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压榨,农民们忍无可忍,纷纷揭
竿而起。英国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1639年,苏格兰爆发了反英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入了英国北部。为筹措军饷,16
40年4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已经解散了11年的英格兰议会。三个星期后,查理一世又
解散了议会,因为议员们争论不休,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1640年11月,查理一世
不得不再度召开议会。
    “肃静!肃静!”议长摇铃高声喊道。“现在议会开始!今天的议题是讨论增加税收。
国王陛下已经下令进攻苏格兰。他要议会讨论,怎样多收捐税充当军费。”
    “我反对!”议员汉普敦当即站起来说,“老百姓还有钱缴税吗?他们已经一无所有
了。”
    “我也反对!”上届议会的议长皮姆高声说道,“我们不能再向人民征税,我们没钱给
国王。我提议,第一,否决国王征收军费的诏令;第二,逮捕大臣斯特拉福和大主教洛德;
第三,宣布我们的议会是长期议会,不允许国王任意解散议会。”“说得好!”
    “好极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赞成!”
    “通过!”
    “完全赞成!”在一片赞同声中,议会通过了皮姆的提议。议会的决议鼓舞了伦敦市
民,他们涌上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讲,游行示威,拥护和支持议会。
    1641年3月,议会下令逮捕斯特拉福和洛德大主教,判斯特拉福死刑。事情发生的
第二天,查理一世亲自来到议会大厦。
    “我命令你们立即放回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查理一世对皮姆等人说。
    “他们犯了叛国罪,议会要处决他们!”皮姆沉着地说。“什么?”查理一世愤怒地高
声叫喊起来,“处决他们?不!这绝对不行!”
    正在这时,外边传来一阵怒吼:
    “处死斯特拉福!”
    “处死洛德大主教!”
    “支持议会!”
    查理一世隔着窗玻璃向外望去,只见议会大厦前拥挤着成千上万的市民,高声喊叫,表
示支持议会。国王感到一阵恐慌,一言不发地转身急匆匆走了。
    当晚,查理一世派人秘密去北方送信,命令约克城的驻军司令马上进军伦敦,用武力解
散议会,救出自己的两个宠臣,但信使没出伦敦就被市民们抓住了。
    5月12日,整个伦敦沸腾了。20万群众包围了王宫,举行示威,要求处死斯特拉
福。查理一世不得不在死刑书上签了字。
    但查理一世怎能甘心呢?
    经过几天的精心策划,查理一世亲自带领400名武装卫队冲入议会,企图逮捕正在开
会的皮姆和汉普敦等五名议员,扬言“要揪着那些反对派的耳朵,把他们拎出议会。”不
料,他扑了个空,皮姆等人早听到风声,已经躲到伦敦市内去了。国王进入议会大厦后,伦
敦城内立即响起了警钟,市民们拿起武器,决心用武力保护议会。查理一世垂头丧气地离开
议会时,武装起来的群众已在外面等着他了。
    “特权!特权!”
    “打倒特权!”
    在一片呼喊声中,查理一世灰溜溜地离开了。
    第二天,查理一世又指挥卫队搜捕,数万武装群众包围了他们。接着,市郊的农民组成
了民兵,拿着刀枪棍棒也开进城来支持议会。查理一世感到在伦敦,他已经孤立了。“国王
逃跑了!”
    “国王逃跑啦!”
    伦敦市民在奔走相告,原来,查理一世悄悄离开了王宫,跑到北方寻找支持者。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昂城扯起国王的军旗,正式向议会宣战。
    战争刚开始时,训练有素的王家军长驱南下,一直打到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议
会军节节败退,议会内部一片混乱,有的主张打下去,有的认为应当和国王谈判,大家争吵
不休,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还是克伦威尔和他的农民军扭转了战争的局面,拯救了议会。
    克伦威尔是一个乡绅的儿子,他带着自己招募的60名农民骑兵加入了议会军队。这支
队伍在历次战斗中都非常勇敢,越战越强,数量也不断增加,被称为“铁骑军”。因此,克
伦威尔得到了官兵的拥护,当上了议会军统帅。
    1644年7月的一个傍晚,在约克城西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家军突然遭遇。
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不到两个小时就击溃了王家军,取得了第一次大捷。
    1645年6月14日,议会军和王家军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村附近展开了决战。克
伦威尔的“铁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王家军阵地。查理一世还没有清醒过来,王
家军就已溃散,四处奔逃。查理一世见势不好,急忙化装成一个仆人,逃到了苏格兰。国王
军队全军覆没。
    1647年2月,英格兰议会以40万英镑的高价,把查理一世买了回来,囚禁在荷思
比城堡中。
    1648年2月,查理一世逃了出来,勾结苏格兰人,在许多地方发动武装叛乱,挑起
第二次内战。这年8月,克伦威尔击溃了王家军,9月,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将查理
一世再次抓获。
    议会组成了一个高等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最后,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
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判处其死刑。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后,英格兰宣布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
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克伦威尔
    1653年12月16日,伦敦市政厅内挤满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头面人物。正中间的
椅子上端坐一人,这人50岁上下,红红的脸膛,身穿黑色长袍,戴着宽金边的帽子,神态
庄严。伦敦市长站了起来准备讲话,热闹的大厅立即肃静下来,只听他大声说道:“先生
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请奥列弗·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
尔兰的护国主。同时,还将宣布新的英国宪法《统治文件》。”原来,椅子上坐的就是英国
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克伦威尔。
    这时,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起身一一接受。
    大厅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统治文件》,文件规定,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
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
    随后,以护国主为首的各级官员列队而出,在士兵的欢呼声中结束了就职典礼。从此,
克伦威尔成为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克伦威尔1599年生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来
又在伦敦学法律。1628年,他被选入议会。
    当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时,克伦威尔毅然参加了反国王的战斗。战争初期,议会军节节
败退,克伦威尔十分焦急,他决定自己出钱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仔细分
析了议会军溃败的原因,认为要想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必须有一支英勇善战的骑兵。
    在17世纪的欧洲,步兵已经开始使用火器——一种短管火枪。但是,这种枪使用起来
极为不便,它必须从枪口装****,并且要用引火线点火才能发射,遇上大风大雨,就等于没
有。打完一发****以后,必须重新从枪口装****,非常麻烦。而且,这种****的杀伤力不
强,遇到身穿铠甲的骑兵,就很难奏效。而骑兵行动迅速,又可以冲锋陷阵。
    克伦威尔从剑桥郡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中间选择士兵,要求他们具有革命热情,英勇无
畏,并能自觉遵守纪律。起初,他的队伍只有60人,但他们英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越
战越强,人数也越来越多,人称“铁骑军。”克伦威尔率领铁骑军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铁
骑军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克伦威尔的声望也日益增高,当上了议会军的司令。164
4年7月2日下午7时,在英格兰的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家军相遇了。王家军
统帅鲁伯特和纽斯卡尔率领1万步兵和7000骑兵在草原深处摆下阵势。鲁伯特站在高地
上向远处望去,只见议会军黑压压一片站在那里。鲁伯特回头问侍从:“克伦威尔在不在那
里?”侍从回答说:“在那里。”鲁伯特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他早知道克伦威尔能征善战,
现在又见对方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怎能不担忧。他沉默了一阵,转身进了帐篷,准备用晚
餐。
    “轰隆!”“轰隆!”
    议会军的大炮开始轰击。紧接着,2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分三路发起了冲锋,迅
速向王家军杀了过来。
    鲁伯特没想到克伦威尔会这样快就发起进攻,急忙下令迎战。他们虽然打退了左翼的议
会军,但中路已被克伦威尔亲自率领的铁骑军突破。王家军骑兵抵挡不住,掉头逃出了战
场。议会军越战越勇,一鼓作气地追杀起来。王家军步兵失去了骑兵掩护,立即全部溃散。
鲁伯特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少量残兵败将仓惶逃跑。这时候,太阳刚刚落山,短短的时间
内,议会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议会军虽然在马斯顿草原大胜王家军,但查理一世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议会内部矛盾重
重,有人竟私下和国王谈判。查理一世利用议会军内部的不团结,两次大败议会军。
    克伦威尔感到必须改革议会军,他在议会开会时,向保守派严正指出:“如果不改组军
队,如果不更加有力地进行战斗,人民就不会再忍耐下去了。”
    1645年1月,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建立一支2.1万人的军队,
改组后的军队称新模范军。新模范军的士兵有三分之一来自“铁骑军。”克伦威尔制定了严
肃的军纪:士兵骂人罚12便士;喝酒要挨军棍;禁止盗窃、奸淫,否则要处以严厉的刑
罚。克伦威尔还打破门第观念,大力提拔英勇善战的下层平民。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更
强了。1645年6月14日清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村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议会军和
王家军在这里展开血战。查理一世想利用大雾作掩护偷袭议会军,当王家军呐喊着冲入敌方
阵地时,却发现议会军帐篷里空无一人,查理一世才知道上当了,但为时已晚。克伦威尔早
料到王家军要偷袭,已经做好了埋伏,又亲自率领一支人马绕到王家军后方。两边同时发起
冲锋,夹击王家军。查理一世首尾不能相顾,大惊失色,急忙化装成一个仆人逃到苏格兰。
王家军被彻底击溃。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查理一世被处决仅一个星期,苏格
兰议会便宣布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加紧备战,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
    克伦威尔得到消息,迅速进军,不久就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哈哈,看来这场戏快演完了。”克伦威尔坐在苏格兰宫廷内的国王宝座上,踌躇满志
地说。
    “是,将军,您进军神速,真是古今少有。”身边的侍从附和道。
    “你真是个天才,将军,最近这一仗,我们一下子打死了3000苏格兰士兵,还俘虏
了1000人。这次一定能抓住查理二世,像查理一世一样,也要他上断头台。”另一个侍
从说道。1651年9月3日,克伦威尔全歼苏格兰军队,查理二世逃到了法国。克伦威尔
占领了整个苏格兰,从此,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克伦威尔的个人野心也膨胀起来,已不满足于仅仅指挥军队,他要
独揽大权。
    1653年4月19日,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厅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
    第二天,议会召开会议,准备了一个新的选举法,公开对抗克伦威尔。
    “我马上到议会去!给那些夸夸其谈的老爷们一点颜色看看!”克伦威尔听到这个消
息,非常恼火,立即带着一支军队冲进议会。
    “议员先生们!你们整天只会空谈,上帝已经抛弃了你们,要选择更好的人来执掌政
权!”克伦威尔高声喊道。
    “你怎么敢污辱议会!”议员们愤怒地指责克伦威尔。“够了!够了,你们这群废物,
我不承认你们这个议会,我取缔你们!”克伦威尔怒吼道。
    “你敢破坏英格兰神圣的法律?!你疯了!”
    “你们统统给我滚出去。”克伦威尔一挥手,士兵们冲进议会,议员们全被拖了出去。
    “把选举法草案拿来!”克伦威尔走到议会秘书面前,伸手把文件抢了过来,脱下自己
的帽子,把文件塞了进去,又重新戴在头上。
    “把门锁上!”克伦威尔离开议会大厅时命令士兵。1653年12月16日,克伦威
尔就任护国主。他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都抓在自己手里,成为没戴王冠的
国王。他从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变成了一个军事独裁者。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进口”的国王和“光荣革命”
    “保护新教!”
    “保护我们的财产和自由的议会!”
    “信仰自由!”
    “我们不要天主教!”
    “国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
    1688年10月上旬,英国各个城镇的主要街道和引人注目的地方,甚至在农村,突
然出现了无数的标语、传单和宣传品,内容都是谴责国王,要求信仰自由、保护议会。这事
在英格兰还从来没有过,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感到一定要发生什么大事啦!
    11月初,英国西南部的托尔基海港突然开来几百艘军舰,接着1万多名士兵登陆,随
即向伦敦开去。人们一打听,才知道是荷兰的国王威廉,也就是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
婿来了。
    那么。荷兰的国王为什么要带兵到英国来呢?这事儿还要先从护国主克伦威尔谈起。
    1658年9月,克伦威尔逝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理查是个庸碌
无能之辈,那些高级军官根本不听他的,不到一年他就被迫辞职,国家政权落到了高级军官
集团手中,他们谁也不服谁,你争我斗,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克伦威尔死后,保王党分子也活跃起来。
    1660年2月,保王党分子、英国住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率军进驻伦敦。他一来,马
上派人到法国去请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回来当国王。经过一番谈判,这年4月,
查理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宣言,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
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
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就这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查理二世一上台,马上翻了
脸,把布列达宣言忘得干干净净,对革命进行了疯狂地反攻倒算。他残酷迫害过去的革命
者,把凡是参加过审判查理一世的人都加以“弑君者”的罪名,判处重刑。活着的一律处
死,死去的也不能放过,克伦威尔的尸体,从坟墓里被挖了出来,吊在绞刑架上,然后又把
头砍掉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
    由于查理二世流亡期间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所以,在国家大事上一概听从路
易十四的支配。他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的敦刻尔克卖给法
国。敦刻尔克是重要商业港口。他这样做的结果,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唯一立足点,
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詹姆士二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
徒,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他一心一意想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恢复封建君主专制。
他任命天主教僧侣担任国家职务;大批释放天主教会,在宫廷里举行天主教的祈祷仪式;在
牛津成立出版社,印发天主教的宣传品。詹姆士二世这些措施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的利益,也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
    到了1688年,反抗詹姆士二世的运动在英国兴起。人们拒绝参加采用天主教仪式的
礼拜,一听到美化和吹捧国王的宣传时,便都马上走开。詹姆士二世对不听从他命令的主教
实行残酷迫害,把他们交给法庭审判。在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法官却宣布
遭国王迫害的主教无罪。双方的冲突日益激烈,预示着可能会再来一次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发动一次政变,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他们开始同荷兰国王威
廉谈判,要求他对英国进行武装干涉。威廉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他的妻子玛丽是唐姆
的长女。由于詹姆士二世没有儿子,她是王位的当然继承人。
    1688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王位的继承权发生了变化。
30日,英国议会向威廉发出邀请书,请他立即到英国来保护他们的自由。威廉立即同意。
10月10日,威廉发表宣言,对英国人民的苦难处境深表“同情,”并声明自己到英国的
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新教、自由、财产及自由的议会。”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600艘军舰和1.5万名士兵,在英国西南部的托匀
基海港登陆,随即向伦敦进军。威廉进入英国后,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级军
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甚至詹姆士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和女婿都背叛了他,投向威
廉。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
下令废止法律,不得任意征税,不得任意招募军队及维持常备军。王位继承问题也不能由国
王个人决定,而是要由议会讨论通过。
    1688年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彼得大帝
    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
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借助射击军兵变,上台执政。彼得被迫和母亲
住在莫斯科郊外。他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把自己的小伙伴编成两个“游戏”兵团,整天在
绿荫环绕的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军事演习及防战游戏。
    7年以后,彼得长大了,他的游戏兵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菲娅意识到,彼得
是个危险的对手。1689年8月,她发动兵变,企图废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娅被
送进修道院。
    彼得开始亲自执政。这时的俄国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经济也很落后,要改变这种状
况,彼得认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称“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
于打开了通向西欧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彼
得不能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堡,而土耳其舰队却可以经常提供援助,这次远征失败了。他并不
灰心,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1696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
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城堡,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人手中。
    占领亚速后,俄国并没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为土耳奇不仅占领着亚速海的门户——
刻赤,而且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统治着黑海。彼得觉得应该向西欧学习,他决定派一个
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
    1697年,俄国考察使团出发。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前
往。他非常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自称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他身高近两
米,强壮有力,亲自在造船厂当木匠,学习造船技术。在阿姆斯特丹,他在一家最大的造船
厂当学徒,一直干了四个多月,空闲的时候,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
的学者、科学家,聘请他们去俄国工作。在伦敦,他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还出席了国会
的会议,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
    正当彼得在国外考察时,国内射击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娅为沙皇。彼得闻讯后,急
忙赶回国内,残酷地镇压了叛乱,处死了1000多人。他强迫索菲娅当修女,还把195
名叛军的尸体吊在她的窗前。
    平息叛乱后,彼得开始在俄国进行全面改革。他大力鼓励本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投资发展
工业,先后开办了冶金、纺织、造船等工场200多家。他又征召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设
通商口岸,发展商业。
    彼得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先后开办了工程技术学校、航海学校、造船学校、海军学校等
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他还创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创办了俄国第一份
报纸《新闻报》,由他亲任主编。
    彼得又改革了礼仪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西方习俗。彼得16
98年从国外回来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禁止他们下跪,后来又下令禁止穿
俄罗斯长袍。彼得鼓励贵族学习西方人的嗜好,要他们头戴撒了香粉的假发,脚穿喇叭口的
长统靴,带着妻子儿女参加各种晚会、舞会、进行社交往来等等。
    彼得对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撤消了原来那些守旧无能,臃肿混乱的政权机
构,把地方政权完全集中到中央,也就是彼得一人手中,这些改革使俄国皇帝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俄国也变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的国家。
    彼得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军队的改革。兴办兵工厂,造船、铸炮,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
同时,扩大征兵,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
战舰的海军。
    在改革过程中,彼得深深感到,过去按门第选用官吏这种制度的腐败,决定打破旧传
统,按能力和才干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彼得
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小时候放过猪,他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莫斯
科街头卖过肉包子。
    改革之后,俄国富强了。彼得又开始为俄国寻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
方,首要的进攻目标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欧洲强国之一,它拥有一支
强大的军队。彼得要和瑞典争夺波罗地海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重考验。
    1700年秋天,彼得率3万大军包围了瑞典的城堡纳尔瓦。18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十
二世,先击败了俄国的盟友丹麦,接着带领1万多精兵向俄军发动猛攻。俄军全线崩溃,几
乎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了莫斯科。
    惨重的失败没使彼得丧失信心,他利用查理十二世进攻波兰的有利时机,以最大的努力
重建军队。
    彼得从全国各地征集新兵,加紧训练。没有大炮,他命令每三个教堂交出一口铜钟来铸
炮。一年之后,俄国铸出了300门大炮。1703年,俄军再次进攻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
的要塞,占领了尼恩尚茨·纳尔瓦。然后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
特,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
汇合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正的
通向欧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两岸的荒岛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为彼得堡,把首都从
莫斯科迁到这里。
    1709年6月27日,俄国和瑞典的波尔塔瓦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激战。彼得亲临前线
指挥,他的帽子和马鞍都中了枪弹。最后,瑞典溃败,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奇。后来俄军又
多次在波罗地海打败瑞典。1721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
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两次围攻纳尔瓦
    1700年秋天,绵绵细雨下个不停。俄国通往瑞典的大道上,一支军队正踩着泥泞的
道路艰难地向前行进。队伍浩浩荡荡,还有1万多辆装满炮弹、粮食的马车,前后有数十俄
里长。
    这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率军准备大举进攻瑞典,夺取出海口。
    部队从莫斯科出发,一路行进了两个月,初冬的时候才到达瑞典在波罗地海沿岸的一个
重要城堡纳尔瓦。彼得等队伍集结完毕,立即下令围攻。一连猛攻了两个星期,瑞典军队顽
强抵抗,纳尔瓦城堡又非常坚固,俄军的炮弹都快打完了,纳尔瓦依然还在瑞典人手里。
    这时,瑞典18岁的国王查理十二世正亲自率领1万多名瑞典军人,首先击败俄国的盟
友波兰和丹麦,然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纳尔瓦,增援被围的瑞典军队。
    初冬的北欧已经十分寒冷了。天空阴暗低沉,飘着雪花。俄军在纳尔瓦激战了将近一个
月,已经疲惫不堪,后边的粮食又供应不上,俄军忍着饥饿伏在战壕里,怨天怨地。瑞典军
队在凌晨时分突然发动了攻击,前锋已悄悄摸到了俄军的阵地上。俄军立即乱作一团,有的
茫无目标地射击。有的看势头不对,开始逃跑。一个俄国军官忙乱中带领部队渡过涅瓦河,
瑞典军队的炮弹正在他们中间开了花,俄军人仰马翻,无数人掉进冰凉刺骨的河水,再也爬
不起来了。
    这一仗下来,俄军几乎全军覆没,伤亡1万多人,大炮和各种武器全被瑞典人缴获,军
官大多数死在了战场上,彼得一世侥幸逃脱。
    当瑞典人欢庆自己的胜利时,彼得正在自己的皇宫里考虑如何重建俄国军队,报仇雪耻。
    他首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权。为了向国外购买武
器装备,他把赋税提高了4倍,还增加了各种新的税收。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东
西可以不缴税的,就连妇女的洗衣盆,死人的棺材,房子的烟囱,人脸上的胡子,都要缴
税,甚至连人的眼珠如果不是蓝色而是黑色或灰色,也要缴税。
    他又下令全国每25户农民出一名终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拥有20万人的陆
军,他高薪聘请外籍军官到俄国服务,让他们严格训练俄军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命
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钟,很快就铸造了300门大炮,比在纳尔瓦损失的大炮多3倍。
他命令每1万个农民要缴纳一艘战舰的钱,然后又征集全国的工匠加紧建造船只,迅速地造
了40多艘大船和200多只小船,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波罗的海舰队。
    一年之后,彼得率领强大的俄国军队向波罗的海进军。这一次,他们首先包围了纳尔瓦
附近的尼恩尚茨堡。彼得笑着对部下说:“我要在这里开一桌炮火宴席。”几十门大炮整整
轰击了一天,终于将要塞炸开了三个缺口,步兵呐喊着蜂拥而进。瑞典军队抵挡不住,不得
不投降,俄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接着彼得又率军攻占了吉诺特要塞。纳尔瓦和尼恩尚茨
堡要塞、吉诺特要塞的地理位置成品字形结构,可以互相保护,现在只剩下纳尔瓦城堡了。
    彼得坐着军舰,命令士兵倒举瑞典国旗和军旗在纳尔瓦城堡前向瑞典军队示威。守城的
瑞典将军戈恩看后不屑一顾地说:“彼得是我手下败将,去年这个时候,他要不是逃得快,
早当了我的俘虏。今天却在这里耀武扬威,真是可笑。”第二次纳尔瓦大战开始了。俄国军
队首先还是用炮火轰击。100多门大炮,对准纳尔瓦城猛轰,炮声震天动地。城里的瑞典
军队也不甘示弱,用炮火还击,双方炮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纳尔瓦的城防工事极为坚
固,俄国人毫无办法,瑞典人也被俄军猛烈的炮火吓得心惊肉跳,戈恩感到俄军今非昔比,
长期打下去,纳尔瓦终究要被攻破,他决定派人向瑞典国王求援。
    瑞典信使一出纳尔瓦,就被俄军抓住,带到彼得面前。彼得看完戈恩给瑞典国王的信,
突然有了主意,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攻破纳尔瓦呢?
    他马上召集将军们开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几名将军一听,立即大笑,齐声称
赞:“陛下真是神机妙算!戈恩怎么也不会怀疑的,我们看着戈恩这个笨蛋怎么上当吧。”
数天之后,一队瑞典军队向纳尔瓦开来,他们冲破俄军的包围,来到纳尔瓦城下,戈恩一见
援军到来,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接援军进城。城门打开了,瑞典援军一进城
却对准自己人开火起来,原来这支瑞典援军是俄国人装扮的,这正是彼得妙计,戈恩果然上
当了。
    城外的俄军一见自己人攻进城内,也像潮水一样向前涌来。俄军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的耻
辱,个个奋勇争先,猛冲猛杀。戈恩见纳尔瓦已经守不住,只得下令投降。
    俄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彼得夺取出海口,打开“朝向欧洲窗户”的计划完成了第一
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