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保障监控措施 |
分值 |
自评 |
审定 |
A1:
(100分)
以
“十
五”
课
题
为
抓
手
,
突
出
学
校
环
境
教
育
特
色,
推
动
学
校
办
学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B1(50分)
以青岛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为龙头,开展“让有限的资源循环再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突出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导航引路。 |
C1:以青岛山东路小学‘手拉手地球村’章程”为指导,加强村委组织机构建设,制定计划,开展好垃圾回收活动,使“手拉手地球村”成为全校师生长期坚持开展环保教育和实践的基地。 |
1、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按计划实施。
2、教导处定期召开实验班工作会议,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3、加强课题流程管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
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评选“手拉手地球村”活动优秀班级和先进个人。 |
5 |
|
|
C2:加强“手拉手地球村”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开发、制定学校新一轮研究课题,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及时收集、整理科研资料,逐步形成上下沟通、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使学校科研向着普及化、系统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
5 |
|
|
C3:开展“春天,我和小树有个约会”护绿活动,通过给小树浇水、挂牌,给绿地清理垃圾,培养学生的护绿意识。 |
5 |
|
|
C4:参观自来水厂,了解饮用水的来之不易,开展家庭节水活动,增强节水意识。 |
5 |
|
|
C5:举行环境知识抢答赛,使之成为丰富学生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 |
5 |
|
|
C6:以“绿色教育在行动”、“绿色教育在课堂”和“科研访谈面对面”三个板块形式,开展“让有限的资源循环再生”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
10 |
|
|
C7:在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警示语”活动,使学生的收集、撰写“警示语”的过程成为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并将好的“警示语”悬挂在学校的走廊上。 |
5 |
|
|
C8: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设计、制作活动,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青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
5 |
|
|
C9:开展“绿色教育进社区”宣传活动,以小手拉大手通过演讲、表演节目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动市民投入到垃圾分类回收的环保活动中, 使环境保护,资源再生意识深入人心。 |
5 |
|
|
B2: (10分)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渗透环境教育。
|
C10:继续完成新版教材的《各科教材环境教育渗透一览表》,抓好环境教育渗透的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态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
5、建立学校领导听课制度,课后给予指导性的评课
6、每学期举行一人一节环境教育渗透课评比活动。
|
5 |
|
|
C11::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将新世纪版《环境教育》教材与青岛市新编教材《环境保护与探究》有机结合,开展好校本课程。 |
5 |
|
|
B3: (15分)
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之成为学生丰富环境知识的学习工具。 |
C12: 发挥好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作用,充实、完善学校资料库,建立“手拉手地球村”环境教育网页,每年举办学生网页制作大赛。加强“校园网吧”的建设与管理,使之成为学生丰富知识,了解世界的窗口。 |
|
5 |
|
|
C13: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方便,努力为教师、学生构建共同发展的网络环境。 |
5 |
|
|
C14:发挥好“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学生网络操作技能的培训,挖掘和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保障信息化的高效实施。 |
5 |
|
|
B4: (5分)
建立环境教育基地。 |
C15:定期组织学生到“环境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
7、与每年的护绿、春游、秋游活动相结合 |
5
|
|
|
B5: (20分)
建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
C16:充分利用好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手拉手地球村——青青鸟”广播站,反映学生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奉献、善于团结协作、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
8、确保专项资金投入。 |
5 |
|
|
C17:投资建成“环境教育宣传室”,进行校园绿化,校舍美化,重建廊裙,修整路面,增种花卉,使校园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提高学校“绿色”品位。 |
5 |
|
|
C18:进一步管理好自然角,继续栽种油菜、茄子等农作物,使校园更具自然气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
5 |
|
|
C19: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力争让教学楼内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以警醒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功能。 |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