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52)
欲多就损精,损精的一个标志就是两眼昏花,眼睛无神,肌肉消瘦,还会牙齿脱落。肾精不固就会表现出牙齿的脱落,尤其是后边糟牙的脱落。从中医上来讲,后边糟牙叫肾齿,肾精损耗过度肾齿就会脱落。 古代中医还认为:“欲不可强”。这个“强”,是勉强的意思。如果没有欲望勉强入房的话,会出现腰痛体瘦、惊悸、便浊(小便浑浊)、阳痿、腹痛、面黑、耳聋这些病症。古代的房中术还特别提出:如果阳痿以后通过服壮阳药以助行房的话,后果会更严重。因为这是提前调元气上来,元气一空,人就会暴死。古代的医学家,是坚决反对服用壮阳药的。 同时,中医也反对“大醉入房”,就是喝醉了酒千万不能入房。因为这样特别伤肝,同时会导致男子的精子减少。其实,阳痿在相上就能看得出来,这种人腰都挺不起来,总是塌着腰或腰部是僵的。我们古代文化一般都强调男人一定要气宇轩昂,实际上不只是说气质、风度的问题,而是说从生命根本上精就是足的。 四、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中这样记载:怒则气上。意思是说,一发怒,气就会往上走。像有脑梗类病的人尤其忌讳发怒。发怒的话,怒气就会往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应对这种情况,中医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十宣放血”。我们可以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把血挤出来,这样就能够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把井穴宣开了,就可以减轻头部的压力。 “怒则气上”还会导致什么样的病呢?由于气往上走而胃气不降,这个时候人就会出现呕血的现象。如果怒气全在上边,那么下面出现的病症就是“飧泄”。“飧泄”就是大便不成形,或者食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因为气全在上面壅着,而下焦的气虚掉了,就没有力量去让大便成形了。这是“怒则气上”在我们人身上的一种表现。 “喜则气缓”,这是什么意思呢?缓是一个通假字,在这里通“涣”字,是涣散的意思。过喜则心神涣散。喜乐超过正常限度,气就散掉了。过喜或过恐都会导致人突然死亡,这两种情志会严重地影响人的生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大笑而亡的人。传说宋代的抗金名将牛皋听到金兀术被杀以后,就大笑而亡了。这就是他的气一下子散掉了。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心梗的人在犯病之前,都有心气外散的象。很高兴的样子,实际上可能他的生命很快就要终结了。 老年人最容易“喜则气缓”。这是因为,老人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逢年过节突然见到了就会“喜则气缓”。气往外散,再加上过年吃点好东西,他脾胃的气就不够了,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所以,我们要常回家看看,不要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 “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哭的时候,越哭气越短,这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即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下陷。这时,上焦完全闭住了,下焦整个打开。那么在人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象呢?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或大便失禁,这都是因为气往下走,一下子固摄不住,“哗啦”一下子全泄了。 在中医文化里还曾经流传过这样的小故事:有一个孕妇要生产了,可一直生不下来。有一个叫叶天士的名医到了那个人家里以后,抓起一把铜钱就往墙上一扔,那个妇女就把孩子生下来了。 [发表评论]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作者: 曲黎敏/著 编辑: 于单 08-06-28
|
|
来自: LM0318 > 《030 國學 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