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除用药物来进行调整外,还可用食疗、运动等方法配合辅助治疗。
1、食疗方法。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含钙食物,促进钙质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前提。人体所需的钙主要来自水产品、奶类、豆类等。含钙食品中虾皮排在第一位,依次为田螺、海带、牛乳粉、虾米、芝麻酱、银鱼干、芝麻、红苋菜及黄豆粉。
维生素D在促进钙的吸收和骨质钙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应经常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鱼油、蛋黄外,人的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所以,老年人要多晒太阳,也是保证钙吸收的必要条件。
2、绝经妇女要适当补充硼元素,能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一些人虽然吃了大量含钙的牛奶制品,却依然患有骨质疏松,其原因就在于硼元素摄入不足。硼元素在膳食中很容易吸收,但大部分随尿液排出。所以,绝经后的妇女要多吃苹果、葡萄、梨及豆类,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3、参加运动。加强骨骼与肌肉锻炼,能改善骨质的血液循环及代谢能力;可提高机体的性激素水平,促进钙的吸收、利用,保持骨骼质量,减少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4、减少食盐的摄入。高盐食品不仅会诱发高血压病,还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因为肾脏每天将过多的钠随尿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升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所以,人体排泄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
5、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当大量的磷酸进入人体后,会导致血液中钙元素相对缺乏,为了维持血液中的钙、磷元素的平衡关系,骨骼中的钙元素便会溶解到血液里。
6、控制服用影响人体钙吸收的药物等。如含铝的制酸药等;长期素食者更应增加钙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