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之经方新用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04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48例
                                                                     
  小儿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除便秘引起排便困难外,常伴有纳差、腹胀、腹痛及消瘦,部分患儿可伴有肛裂、痔疮及肛周脓肿,不利于小儿的正常生长及发育。既往用开塞露,年长儿用麻仁润肠丸可暂时缓解便秘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3年9月~2005年9月,我们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共72例,男22例,女50例;年龄1~14岁;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系统病变的单纯性便秘患儿,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年;便秘时间最短3天,最长7天;表现为大便干燥、质硬或如羊屎,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或伴腹痛、腹胀、嗳气食少,或不思饮食,口气秽浊,烦躁啼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0g,柴胡5g,升麻5g,当归5g,白术5g,陈皮5g,甘草3g,桃仁5g,槟榔5g。以上药量为5~8岁患儿用量,用量随年龄大小酌定。随症加减:腹痛者加白芍、甘草;腹胀明显者加厚朴、槟榔;挟食滞者加焦三仙;口渴喜饮者加玉竹、石斛、生地黄。用时加水适量浸泡30min,文火煮沸15min,取汁50~100ml,饭前、饭后1~2h服,或分2~3次温服,每日1剂。对照组:服西沙必利0.2mg/(kg·d),分2次口服。两组观察14天。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刺激之物,停用泻下药,多饮开水,多食蔬菜水果,定时排便(不论有无大便),增加运动量,一般治疗1~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不复发(我们拟定为8周不复发);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48例,治愈20例,占41.67%;好转24例,占50.00%;未愈4例,占8.33%。对照组24例,治愈5例,占20.83%;好转11例,占45.83%;未愈8例,占33.33%。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病与小儿肠道解剖、生理有一定关系,由于小儿肠道相对较长,肠壁薄而黏膜细嫩,血管丰富,虽通透性好,但屏障功能较弱,加之肠壁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不够大,肠肌张力降低等易造成食物残糜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而难以排出。患儿便秘日久可出现精神萎靡、腹胀、头晕、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消化不良现象,个别因便时努挣而易引起脱肛、肛裂或诱发疝气等病变。中医认为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一是素体脾虚或病后脾胃虚弱,缺乏中气的推动之力,不能建立正常的胃、结肠反射机制,大肠传导无力则便秘;二是肾虚则司大肠的功能失常;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阴血不足,则“水少舟停”而便秘;四是胃肠积热、饮食停滞的症状;五是小儿先天不足、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偏食、未建立正常的胃、结肠反射。。中药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早有研究,多数采用“以泻为主”,“增液行舟”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欠佳,甚至过量运用“泻下药”造成“泻性结肠”。

  我们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导致肠道运转无力所致,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塞因塞用”治疗本病,治愈好转率达91.67%,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补中益气汤其功效具有提升中气,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肌力,增强直肠黏膜的附着力。方中
运用黄芪、党参、白术以补益肺脾之气,使肠道运化有力;柴胡、升麻升清降浊使气旺而推动糟粕下行;陈皮、槟榔理气,当归和血,消食化积、健胃促食欲之功效;桃仁润肠通便。因此,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润肠通便之功。现代研究证明[4]:补中益气汤对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本方配伍升麻、柴胡时,对动物肠蠕动有促进作用。本方对乏力、头晕、汗出、恶心、厌食等症状亦有较大的改善,通过我们的临床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总之,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口感较好,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