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 70万年后它们还活着

 秀水拖蓝 2013-05-04
研究显示恐龙在白垩纪末大灭绝70万年后还活着
 

研究显示恐龙在白垩纪末大灭绝70万年后还活着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研究人员在对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 )发现的一块恐龙化石进行研究显示:恐龙在大灭绝后70万年后还活着。L. Heaman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块时代距今只有6480万年的鸭嘴龙(hadrosaur)骨头化石。而普遍的观点认为恐龙大灭绝的时间发生在距今6550到6600万年前。

  Heaman和他的同事利用的是一种新的,直接的铀测年(uranium dating)方法,用激光光束(laser beam)对化石骨头碎片进行直接扫描测定。

  一旦骨头化石化完成,里面的铀原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发生衰变,化石年龄的时钟就在这一刻开始启动。因此化石中铅(lead)同位素的组成含量,决定了动物死亡后所经历的时代年龄。

 

L. Heaman教授
 

L. Heaman教授

 

  专家们都认为当时是一颗巨大陨石撞击所形成的碎片和尘土挡住了太阳光,导致极端的气候变化,随后导致全球大量植物的枯亡。

  Heaman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认为有几个原因能够导致新墨西哥州鸭嘴龙在经历白垩纪(Cretaceous)末的KT灭绝事件(KT extinction event)后还幸存下来。

  其中一个理论认为当时的植被还未曾全部消失,一些鸭嘴龙因此得意存活下来。研究者同样认为还有一些在极端环境下潜在的恐龙蛋化石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如果这次研究团队所使用的铀铅测年法(uranium-lead dating)技术能够得到更多化石样品检验的话,那么KT灭绝模式和恐龙的灭绝时代将不得不进行重新修订。

  皇家霍洛威大学、伦敦大学和开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称,白垩纪时期(1.2亿年-6500万年前)频发的大火可能帮助了早期开花植物的繁衍传播。

 

森林大火
 

森林大火

 

  白垩纪早期的大气含氧量比现在高,因而有较高的火灾发生率,开花植物就是在那时起源的。在白垩纪的大部分时间,被子植物都只是低矮灌木,小型木本和草本植物,花朵的出现加快了生命周期,茎叶结构的改进使它们比竞争对手长得更快。早期被子植物可比作白垩纪的“杂草”,那么这些长势飞快,世代交替频繁的“杂草”是怎样改变远古生态系统的呢?

  现在科学家们收集到一些证据,认为森林大火为早期被子植物的传播提供了一臂之力。白垩纪的环境易引起火灾,大气含氧量达25%,能推动较潮湿的植物燃烧;温暖的气候可引起对流性的风暴,雷击诱发火灾;白垩纪的气候呈现季节性变化,在旱季时,大火极易蔓延。有了这些天时地利,只需要足够的可燃植物就能造成频繁的火灾了。研究者们认为,火灾过后,开放环境中首先占据生长地的便是这些开花植物了,它们生长迅速,能赶在下次火灾前开花结果,因而击败了那些长势缓慢的裸子植物竞争者。

  开普敦大学的W.Bond教授说:“被子植物有了大火帮助,能够进入裸子植物占优势的白垩纪森林中,抢占一片光照充足的生活环境。”

 

蓝亚麻,频繁发生的白垩纪大火使得被子植物迅速传播
 

蓝亚麻,频繁发生的白垩纪大火使得被子植物迅速传播

 

  研究者们认为,频繁发生的白垩纪大火使得生长迅速的被子植物不断传播,而生长缓慢的裸子植物则不断被燃烧。上世纪70年代,恐龙学家Bakker认为恐龙的取食行为和踩踏无形中也为被子植物提供了生活空间。白垩纪地层中无处不在的木炭让我们相信,森林大火的确加快了被子植物时代的到来。

  科学家们还认为,火灾-植物生长-火灾的循环,在其它地质历史时期也诱发了自然环境的演化。例如目前,热带禾本科植物形成了稀树草原,其实在800万年前,稀树草原是一片热带雨林,森林火灾让生长快速的禾本科植物获得了优势,发起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在地球历史上,大火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研究者们表示,现在应该重估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