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战略管理之四:执行成效管理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4

 二、企业战略执行能力

  本项能力细分项包括:执行成效管理、战略执行评估、战略执行基础状态;

  职能:战略执行成效评估体现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战略的执行、评估和推进等方面的能力成熟程度;

 

     1、执行成效管理

     职能:企业战略执行的状态,应进行定期的评估,以判断战略规划的推进情况。战略执行能力将决定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程度。战略执行成效是对战略执行的反馈,对执行成效的保障和改善,是战略成功关键一环。

 

执行成效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执行规划:战略制定后的执行,应进行规划后再部署推进。对战略执行的规划,应考虑推进阶段、职责分配、资源投入、阶段目标、关键任务和执行指标等事项。执行前的规划应编制文件,依次为基础宣传沟通。

资源调度:战略执行应考虑资源的预期安排,资金使用应按预算流程执行。如执行过程中,出现资源紧张需要补充或调整,则应按规定的申请批准程序,执行资源的调度和调整。执行中的资源调度应有明确规则。

战略部署:战略执行时,应对部署作周密规划,各职能部门各自应完成的工作具体清晰,包括任务、目标、资源权限、成效评估、奖励激励措施等。战略部署作为战略规划的细分执行文件,应与各职能部门沟通。

宣导贯彻:战略规划和执行要求应被企业所有人员了解,所以必要的宣传应进行充分规划和展开。战略宣传、引导,有助于企业所有人员了解企业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激发士气的有效措施。贯彻过程应受评价。

执行流程:企业战略执行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环节,应有明确的流程规范执行推进步骤。流程应文件化,包括各步骤应执行任务、需达成的目标、职责分配、效果评价、工作记录和沟通等,都应由明确具体的规则。

保障措施:为确保战略目标达成,企业应制定周密的推进措施,包括目标达成措施、达标警示措施、检查纠偏措施、奖励激励措施等。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执行责任和措施本身的评审、修正、纠偏等都应考虑。

检核条件:为评判战略的执行成效,企业在制定战略部署时,应同步设定各阶段、各特点状态的检查稽核条件。条件包括行业事件、政策变化、战略出现偏差、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等类似情况。检核条件应明确。

阶段核查:战略执行到规定的阶段,应进行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核查,以判断执行进度与预期安排目标的符合程度。核查目标、重点任务、检核方法、使用工具、评判标准、人员职责等,都应作出规定。阶段检查的操作规范应留有灵活度,作为阶段检查时针对具体情况做调整的空间,如重点、目标、方法等可补充安排。

执行成果:战略成果应包括人才培养、企业战略目标达成、企业执行能力/竞争能力提高等方面。执行成果应通过评判后,方可作为执行成效的评价依据。执行成果应可用书面方式表达,一般会形成执行评估报告。

检讨纠偏:执行规划与执行过程无法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应按规定的阶段和方法,进行战略执行的检讨,判断执行成效与战略部署的一致性,也可发现执行偏差包括资源需求,进行修正措施、调整资源或者反思战略本身。检讨纠偏过程,应有明确规定,包括检讨项目、阶段、期望目标、人员责任和检讨步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