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子善诱!

 3gzylon 2013-05-04

〔原创〕夫子善诱!  

2009-11-27 15:45:11|  分类: 读书 |  标签: |字号 订阅

 

 夫子善诱!

 

我实在是有福气的人,一心之静,读书往往有奇妙的收获;前日,我作《同工异曲》,说到佛、儒、道三家的共同之处,不想今天卓吾老又将此公案款款地送到我面前:

“孔子知人之好名也,故以名教诱之;大雄氏知人之怕死,故以死惧之;老氏知人之贪生也,故以长生引之:皆不得已权立名色以化诱后人,非真实也。唯颜子知之,故曰夫子善诱。”(李贽《焚书·卷一·答耿司寇》页33,中华书局1975年1月版)

孔夫子的善诱,实在是高明之极。今天早上,我读网友若尘在小眼睛的男人先生的《写给女儿》中的评论:“其实呢,我就是一个女孩,19岁的我,虽然温顺但也反叛,虽然听话但也倔强......说实话,我和你一样,也幻想过,不过,我幻想的不是孩子,是父母!不要怀疑,我的家庭绝对充满爱,我也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但是,说真的,他们的脾气都好坏,从小到大,我不知挨过多少打,多少骂,而这些打骂,绝不是偶尔!其实,对于这些打骂,我更愿意理解成是爱的另一种形式,但,我也是人呀~我又怎么愿意总是挨打挨骂呢?其实,我特别羡慕我身边的有些朋友,因为她们就可以很自豪的说“我爸妈从没打过我”。。。”我深深地为这位家长的做法而遗憾,我不敢说绝对地保证没有打过孩子,但我是以引导与鼓励为主。

于是,我作了如下的评论:“看了二位的对话,我作为一个父亲很感动。我女儿二十岁,现在上大二。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有千万之别,但爱子女之心我想绝大多数人是有的。我所尝试的是引导与鼓励教育方法,现在有点成就感。其实,一个人要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亦即自信心。但年轻人往往太过自信而失信,那就危险了。多学习,参考成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就会长大、成熟!祝好!”

对于女儿的舞蹈、音乐、绘画诸多的爱好,我一直持鼓励的态度;而对于她的学习,是持观望的态度。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那是圣人的境界,我们凡人自有凡人的学习机缘。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到十八岁才知道发愤读书的,我有什么理由让女儿那么早就知道要读好书呢?保持、鼓励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少年英才早发,不一定是件好事;所谓大器晚成,是也。苏老泉二十八才发愤读书,从而成就了苏门三学士的佳话。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为朋友收集、整理出来的《儒家学术中教学箴言集》,今天呈现给大家。

 

儒家学术中教学箴言集

 

一、师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论语·子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  韩愈《师说》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孟子·万章上》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礼记·学记》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礼记·学记》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礼记·曲礼上》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务学不如务求师  扬雄《法言·学行》

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譊譊之学,各习其师  扬雄《法言·寡见》

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不耻相师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  韩愈《进学解》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师友箴》

失其师表而莫有矜式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

善教者以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  欧阳修《吉州学记》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苏轼《潮洲韩文分庙碑》

好之而欲学者无其师,知而欲传者无其徒。可不悲哉!  苏轼《书鲜于骏楚词后》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  苏辙《新论下》

异师殊说,相攻如雠  苏辙《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与学者语正如扶醉人,东边扶起却倒向西边,西边扶起却倒向东边  《河南二程全书·遗书十八》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传习录》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

 

二、教学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礼记·学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礼记·学记》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

饱食、暧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滕文公》

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而饱食无教,则又近于禽兽  朱熹《四书集注·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孔子家语·三恕》

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欧阳修《吉州学记》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欧阳修《吉州学记》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三、治学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礼记·学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礼记·学记》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扬雄《法言·学行》

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韩愈《进学解》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韩愈《进学解》

补苴罅漏,张皇幽渺。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韩愈《进学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韩愈《原道》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  韩愈《争臣论》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力六首》

强学力行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者而能至其大者  欧阳修《易或问三首》

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  欧阳修《薛简肃公文集序》

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  欧阳修《答李诩书》

论必据迹  欧阳修《或问》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二十章》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朱熹《学规类编》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日知录》

 

四、贵学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欧阳修《诲学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胡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刘向《说苑·建本》

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  韩愈《送陈秀才彤序》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韩愈《符读书城南》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

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王夫子《读通鉴论》卷十

 

五、勤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符读书城南》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欧阳修《杂说三首》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中庸》

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乎其未学者  韩愈《赠张童子序》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  柳宗元《祭吕敬叔文》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大学》

 

六、读书、典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韩愈《进学解》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送安惇落第诗》

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  苏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朱熹《性理精义》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胡感》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朱熹《性理精义》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学规类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七、惜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惊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哀白日不与吾谋兮,至今十年其犹初  韩愈《复志赋》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韩愈《幽怀》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  苏东坡《西江白·送钱待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