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阳光山庄 2013-05-04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03-28 14:08   作者:徐涵
 
    摘要以广州和北京的7所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实验的中等职业学校为样本,调查这些学校在开展学习经领域课程实验过程中在教材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与资源、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阻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实验提供政策和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列中。以广州和北京为例,先后有十多所中职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领域课程建设的专题研究,运用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开发出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率先提出并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相得益彰。但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背景下,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尚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阻碍。了解学校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情况,梳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成为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也是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

    由于开展学习领域课程改革试验的学校和专业有限,本次调查问卷的样本获取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有目的地选取来自广州和北京共7 所开展学习领域课程试验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学生分别来自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梯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模具设计与制造和给水与排水等六个专业。主要通过问卷法收集相关信息,同时访谈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以修正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包括教材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与资源、教学效果与评价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碍等五大领域,并针对不同调查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 份,其中教学管理人员问卷15 份,教师问卷50 份,学生问卷335 份。回收问卷396 份,其中教学管理人员问卷14 份,教师问卷50 份,学生问卷332 份,回收率分别达到93.3%、100%和97.6%。

    一、关于教材与课程开发(一)教师对于教授和开发课程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获得培训的机会不多调查显示,目前学习领域课程教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多数教师认可学习领域教材校本开发的价值和意义,也支持课程与    教材的开发,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教材的开发和讲授的热情较高,具体见图1。但在参与学习领域课程的培训或课题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的情况明显好于教师,不仅参与的人员比例大,而且等级高、形式全、数量多,见图2、图3。说明目前学习领域课程的相关培训仍然更多地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对于一线教师的培训明显不足,阻碍了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也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校本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教材比例较高,但教师参与度不高学习领域课程强调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前提来确定课程内容,要求以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共同组建团队的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过程更是教师深刻体会课程内涵、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机会。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正在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教材,而且大部分使用的是本学校开发的教材。但同时,参与过或正在参与教材开发的教师不足半数,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参与的经历和机会。这说明目前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状况并不乐观,而且教师参与到教材开发中的比例也很低,见图4、图5。

    (三)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政策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制订和落实在教师总量相对缺乏和师资结构有待完善的中职学校,教师工作量、工作压力较大,学校应制订相关的鼓励政策,使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程开发中。调查显示,明确表示学校有鼓励教师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教材开发的政策措施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均占到七成以上,也有部分学校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甚至两成的教师不清楚是否有相关政策的存在。这表明大部分学校能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教材开发,但也有部分学校对于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激励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一)教师和学生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适应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在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时,教师的反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和接受能力,而学生的适应情况则趋向一般水平,见图6。这与教师和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对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分科课程体系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早已习惯于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自己只是接受者和记忆者的身份,对于倡导学生为实践主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必然感到不适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适应情况,并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时长的安排因专业不同而略有差异调查显示,各学校不同专业在课时安排上略有差异,采用“2 节连上”和“4 节连上”的比例较高,也有部分学校和专业采用“6 节连上”和“3 节连上”的课时安排。同时,教师和学生对于课时长度的取向略有分歧,教师普遍期望4 节连上的形式,而学生更期待2 节连上,见图7。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或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中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准备、执行、检查等多个步骤,需要相对较长的教学时间来保证任务完成的完整性,也就是教师期望4 节连上的原因。而对于学生而言,多节连上的方式势必带来学习任务增加,更容易疲劳。这说明,教师在为提高教学效果而采取较长课时安排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心态的问题。

    三、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一)教师数量难以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调查显示,2 名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比较普遍,也有少部分课堂采用3 名以及3 名以上教师同时指导的方式,但同时,大部分学校课堂上的师生比例仍然在1∶20以上。可见,目前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见图8、图9。

    由于不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很难定义出一个刚性的标准化师生比例,但是,1∶20 这样的师生比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缩小班级规模的方式来提高师生比。同时,学校应落实专业教师到企    业实践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机制、聘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和数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不足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理论方面存在不足,七成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操作能力方面不足,三成左右的教师认为自身两方面都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可见,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帮助。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了解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限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具体教学中仍然采用讲授法等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见图10。这意味着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与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映射出我国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二元分裂、不相协调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环节中实践性训练的缺失,导致大部分教师只能以“讲”为主,难以以工作项目或者案例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较为真实的工作情境。

    (三)实操设备数量与功能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对于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而言,实操设备的数量与功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实操设备数量与功能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成为本次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调查显示,教学中4~9 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设备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学校甚至达到9 人以上,以至于三类被调查者中均有1/3 的人认为实操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见图11。表明实操设备数量与功能和一体化教学需要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在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主要依赖财政的情况下,大规模地购进教学仪器和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势必会引发学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企业的帮助下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解决设备数量和功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以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共同研究成果转化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满足双方各自需求。

    (四)网络成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对于教师来说,网上搜索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材料成为使用最为广泛并且频率最高的资源收集手段,见图12;对于学生来说,则十分“享用”配套教学材料和教师整理好的资料库带来的便利,仅有少数学生能够主动通过网络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图书和报刊等纸    质资料显然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方式。对于实施学习领域的学校和专业而言,网络教室、信息中心建设显然要比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大得多,学校应该注意到教师和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变化,更好地建立设备齐全的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四、关于教学效果学习领域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其课程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更关注职业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因而,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上述能力的全面发展。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领域课程比传统分科课程更具有优势,尤其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提高实践技能”两方面比较突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习领域课程优势明显,或至少是略有优势,而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二者不相上下或传统分科课程有优势。具体来说,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领域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掌握工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职业态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都比较大,尤其是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提高实践技能”两方面更为肯定和一致。

    五、关于课程实施过程(一)学生面临的学习阻碍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面临着“专业理论较难理解”和“主动学习动力不足”的困难,大部分教师也表示赞同。但同时,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实践操作较难完成”、“学习任务过重”等问题困扰着自己,而仅有两成的教师对此持相同观点。对于学习障碍的认识,学生和教师的看法略有差异,见图13。

    关于产生学习阻碍的原因,学生多数认为是“实操设备数量不足”、“缺少学习资源”、“教师数量少”和“课程安排不合理”等,而教师则认为是“学生先前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和“缺少科学规范的教材”,见图14。

    可见,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真正的学习阻碍并不被教师完全掌握,而且学生与教师在归纳学习障碍和总结成因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学生认为学习障碍与造成障碍的原因更多的来自外部,而教师更倾向于将其归纳为学习资源缺失与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师面临的困难与阻碍在学生学习面临困难的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同样遇到了各种障碍,困扰着教师实施教学。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面临着“缺少课程资源”、“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少科学规范教材”和“缺乏课程指导与培训”等困难,见图15。在所有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中,教师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视为    最大的困难,其次为“课时安排不合理”、“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工作任务过重”、“缺乏科学规范的教材”等。可见,教师所面临的困难与阻碍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缺少课程资源、缺少科学规范教材等阻碍具有普遍性和首要性,应当引起广大学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关注。

    (三)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调查显示,在问卷所列举的所有困难中,除了“用人单位对学生不认可”一项无人选择外,其他选项均有被选。其中,几乎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选择了“缺少科学规范教材”,超过八成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教师数量不足”,其他选择依次为“缺少教学资源”、“教师观念不认可或者排斥”、“课时安排难度加大”和“缺乏业务指导与培训”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