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御览卷571-卷580

 永生道人的附館 2013-05-05

 龙的传人

太平御览卷571-卷580

(2012-09-06 07:55:19)

太平御览卷571-卷580

【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五百七十一 ◎乐部九

 

  ○歌二

  《家语》曰:孔子厄於匡,谓子路曰:"汝歌,予和汝。"子路弹剑,孔子和之。曲终,匡人解甲。

  又曰: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锦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季桓子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至又不致膰(祭肉名也。)俎於大夫。孔子遂行,作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吕氏春秋》曰:管子得於鲁,鲁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皆讴歌而引。管子恐鲁之止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歌,汝为我和。"其和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远。管子可谓能因矣,役人得其所欲,己亦得其所欲。以此术也,是用万乘之国,其霸犹少。

  又曰:周申喜亡其母,闻乞人歌於门下而悲之,动於颜色,自见而问焉何故。而乞与之语,乃是其母也。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分,得同血气与而异息。若莽草之华实,树木之有根心,离处而通,忧思相感也。

  又曰:禹年三十未娶。有行涂山,恐时日暮。吾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其证也。"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家成室,我都彼昌。"禹因娶涂山女。

  《吴越春秋》曰:《采葛》,越之妇人伤越王用心,乃作《若何之歌》,辞曰:"尝胆不苦味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又曰:越王入吴,与诸大夫别於浙江,遂登船径去,终不反顾。越王夫人乃据船而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哭讫,即承之以歌,其辞曰:"仰飞鸟兮乌鸢,何居食兮江湖。水中虫子曰虾,去复反兮呜呼。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辜?离我国兮入吴,妻为婢兮夫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痛悲兮心恻,呜呼哀兮忘食。"

  《越绝书》曰:伍子胥走,至吴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渔者知其非恒人也,欲往渡之,恐众人知之,即歌而往过之曰:"日炤炤侵以施,与子期甫芦之石奇。"子胥从。复歌曰:"心中悲,曰巳施,子可渡何不出为?"船到即载,入船即伏。

  《战国策》曰:齐人冯谖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笑而受之。有顷,倚柱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又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魏氏春秋》曰:阮籍少时游苏门山,有隐者,籍对之长啸,苏门生莞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籍乃假苏门生之论,以寄所怀。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又歌曰:"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霣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帝王世纪》曰:舜恭已无为,歌《南风之诗》,诗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人之财兮。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人之愠兮。"

  《尚书大传》曰:维五祀奏锺石,论人声,(始欲改尧乐。)及乃鸟兽咸变於前。(百兽率舞之属。)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乐,兴於大麓之野。报事还归二年,讠荧然乃作《大唐之歌》。(讠荧犹灼也。大唐之歌,美尧之禅也。)歌者三年,昭然乃知乎王世,明有不世之义。《招》为宾客而《雍》为主人。(招、雍皆乐音名也。宾人奏招,主人入奏雍也。)始奏《肆夏》,纳以《孝成》。(始谓尺入时也。纳谓荐贤时也。肆夏、考成皆乐章名也。)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舜既使禹摄天子之事,於祭祀避之,居宾客之位。献之以酒则为亚贤也矣。)乐正道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为虞宾,(尚考犹言古考,谓往时也。太室,明堂之中央室也。义当为仪。仪,礼也。谓祭大室礼,先为舜,宾之也。)至今衍於四海。(衍犹溢也。言舜之禅天下至於今,其德义溢满四海也。)成禹之变,垂於万世之后。"帝乃唱之曰:"卿云烂兮,(和气之明者也。)礼缦缦兮,(教化广远。)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言明明相代。)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於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施于论乐,配天之灵。迁於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时八风循涌,卿云丛丛。蟠龙偾信於其藏,蛟鱼跃踊於其渊。鱼{敝龟}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也。

  《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樵於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之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曰:"麋而肉角,岂天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仁兽出而死,吾道穷矣。"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又曰:哀公使以币如卫迎夫子,而卒不能官,故夫子而作《丘陵之歌》,曰:"登彼丘陵,山施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迷而不复,自婴屯蹇!"

  又曰:楚王使奉金帛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於是行矣。"遂请见,问夫子曰:"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孰与许由之贤?"夫子曰:"许由,独善身者也;太公、兼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之君,虽有太公,孰识之哉?"乃歌曰:"大道隐兮礼有基,贤人窜兮将待时,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说苑》曰:曾子耘瓜而误斩其根,曾晳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於大人,大人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令曾晳听其歌声而和。

  《庄子》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藿羹不糁,颜色甚惫,而歌於室不辍。

  又曰:子桑户、孟子反、禽张三人相与友。有间而子桑户死,相和而歌。子贡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子相视而笑:"是恶知乎礼意也。"

  又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不哭亦足矣,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人且偃然寝乎巨室,而我哭之,是不通乎命,故止也。"

  又曰:曾子居卫,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履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夏侯玄《辨乐论》曰: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教民食穀,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时则有《龙衮之颂》。

  《古今乐录》曰:周文王时,凤凰衔书而至,文王乃作歌。

  又曰:尧郊天地祭神在座上有响,诲尧曰:"水方至,为宫,命子救之。"尧乃作歌。

  又黄帝、尧之世,民乐无事,击壤之欢,庆云之瑞,因以作歌。

  又曰:《白日落西山歌》者,沈攸之发荆州,未败之前,思归京师所作歌也。

  又曰:《莫愁乐》者,亦因《石城乐》而有此歌。石城西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且石城乐和,中有忘愁声,因有此歌。

  又曰:秦始皇祠水群,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宝。"乃与群臣作歌。

  又曰:昔炎帝时,有娥之覆以玉筐,少选视之,燕遗二卵五色,北飞,逐之不及。二女作歌,始作北音。夏孔甲田於东阳,迷入民室。主人方乳,曰:"后来大吉。"或曰:"不胜之子必有殃。"孔甲取其子归,曰:"为余子,谁敢殃之?"及成人,幕动折斧,被斩足,孔甲为作《斧斤之歌》,始为东音。周昭王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殒於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祭公。周公候之于西翟,实为长公。殷慗甲从宅西河,追思故处,始作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此盖四方之歌也。

  又曰: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徒步,不与远方交通,衣食财得自足。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无杯杅,每以手捧水而饮之。人有见其饮无杯,以瓢遗之,许由受以操,饮毕辄挂於树枝。风吹树,瓢摇动,历历有声。许由尚以为繁扰,取而弃之。以清节约闻於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於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一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有愧,还以状报尧。尧知许由不可动,亦已矣夫。於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且洗耳,问之:"耳有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当作九州伍长乎?"於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子之下流,於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还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却虑。叹彼唐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后土。谓余钦明,传禅易祖,我乐如何,盖不盼顾。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兮弃绵蛮,高林肃兮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君。"其后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又曰:周太伯者,周太王古公之长子也。古公有子三人,长者太伯,次者虞仲,少者季历。季历之子名昌,昌即文王也。古公寝疾将死,国当有传,心欲以传季历,乃呼三子谓曰:"我不起此病,继体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见太王传季历,於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发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后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於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於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发文身,刑馀之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到江海之涯,吟咏优游,仰览俯观,求膏腴之处,遂适于吴。率以仁义,化以道德。荆越之人,移风易俗,成集韶夏,取象中国,乃太伯之化也。是后,季历作哀慕之歌章曰:"先王即徂,长霣贤异都。哀丧腹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季我何如?栝桐萋萋,生於道周。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交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又曰:拘羑里者,谓纣拘文王於羑里也。文王未能政,候时修道德,百姓亲附。文王有子,其二子皆圣。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列为诸侯,德不及文王,常疾之。乃谮文王於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仲子旦,皆圣。三圣合谋,将不利於君。君宜虑之。"纣曰:"冠虽敝,宜加於上;履虽新,宜处於下。文王虽圣,安可克我?"崇侯谮文王至十,纣用其言,乃徙文王於羑里,欲杀之。於是文王四臣太颠、宏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往见文王。文王为矉:反目者,纣之好色也;拊桴其腹者,言欲得奇宝也;蹀躞其足者,使疾迅也。於是乃周流海内,经历丰土,得美女二人,水中太宝,白马朱鬛,以献於纣,陈其中庭。纣见之,仰天而叹曰:"嘻哉!此谁宝?"散宜生趋而进曰:"是西伯之宝,以赎刑罪。"纣曰:"於寡人何其厚也。"立出西伯。纣谓宜生:"谮岐侯者,长鼻决耳也。"宜生还,以状告文王,乃知崇侯虎谮之。文王在羑里时,演八卦以为六十四,作郁尼之辞。据於石,困於蒺藜,乃申愤以作歌章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丹紫相合,不分别兮。迷乱声色,信谀言兮。<门滔>々之虎,使我蹇兮。幽闲牢狱,谁其言兮?无辜桎梏,谁所宣兮?遘我四人,皆忧勤兮。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仓皇迄命,遗后昆兮。作此象变,兆在昌兮。钦承祖命,天不丧兮。遂临下土,在圣明兮。讨暴除乱,诛逆王兮。"

  又曰: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准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涽王好为兵事,习用干戈。庄周儒士,不合於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於山岳。后有达庄周於涽王,遣使赍金百镒以聘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采,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后,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便欲全身远害耳。"於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后引声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噏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俟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宜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回固,可以久长。"

  杨泉《物理论》曰:始皇起骊山之冢,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晡。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世说》曰: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歌》,汝颇能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琴操》曰:王昭君,齐国王襄汉元帝时献入后宫。帝以妻单于,昭君心念乡土,乃作怨旷之歌曰:"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爰止,集于苞桑。既得升云,游倚惟房。志念幽沉,不得颉顽。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卷五百七十二 ◎乐部十

 

  ○歌三

  《山海经》曰: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焉。开始歌《九招》於天穆之野。(上美人於天帝,得天乐下也。)帝俊八子,是始为歌。(帝俊即帝舜也。)

  《太元真经·茅盈内记》曰: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盈曾祖於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是时,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楚词》曰:《九歌》者,屈平之所作。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敬鬼神。于夜必作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见俗人祭祀之礼,其辞鄙陋,为作《九歌》之曲。

  《风俗通》曰:张仲春,武帝时人也。善雅歌,与李延年并侍。每奏新歌,莫不称善。然不知休息,终至于败亡。以论人之进退,当有节奏。

  又曰: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作乐。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呼之援琴,抚弦而歌曰:"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行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因寻问之,乃其妻。

  《世说》曰:王昙孙年十四五便歌,诸妓向谢公称叹王郎能歌,谢公甚欲闻之。而王既名家年少,无由得闻。诸妓又具向王说谢公意。后出东府土山上作伎。王时作两丸髻,著袴褶,骑马住土山下庾家墓林中,作一曲歌。于时秋月,王因举头看北林,卒曲便去。土山上,妓白谢公曰:"此是王郎歌也。"

  《说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蹻舄,立乎流水上。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方乘青翰之舟,张翠盖,会锺鼓之音,越人拥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洲流,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树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乃举绣被而覆之。"

  《三辅决录》曰:梁鸿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悲之,求鸿不得。

  刘向《别录》曰:汉兴已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受学者莫能及也。

  石崇《楚妃歌辞序》曰:《楚妃叹》莫知所由。楚之贤妃能立德著勋垂名於后世者,惟楚姬焉。故为歌辞。

  《襄阳耆旧传》曰:宋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乃谓之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俚巴人》,国中唱而和之者数万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丽》,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唱而和之者,不过数人。盖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穆天子传》曰:宴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又曰:天子东游於黄泽,宿於曲洛,(洛水曲也。)使宫乐谣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音普闷反。)黄之泽,其马喷玉。"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降,命侍女安法婴歌《玄云曲》曰:"大象虽云寥,我把天地户。披云泛灵舆,悠忽适下土。泰真灵中唱,始知风尘苦。颐神三田中,约精六阙下。"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鸣弦骇洞,清音零朗。乃奏《步玄曲》,其辞曰:"黄陟真道腾,步玄登天霞。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忽遇紫微圃,真人列如麻。流星清飚起,云盖映朱葩,兰房辟林阙,碧室启琼沙,丹台结空构,晔晔生露华。谁言终有终,扶桑不为查。"王母命侍女田四非答歌,其辞曰:"晨登太霞宫,挹此玉水兰。夕入玄圃阙,采蕊掇琅玕。濯足匏瓜河,织女立津盘。吐纳抱景云,味之当一餐。朝发漫汗府,暮宿钩陈垣。莫与世人说,行尸言此难。"

  《列女传》曰:赵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召欲杀之,津吏女娟持楫而前曰:"昔父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故祷九江三淮之神,不胜巫祝杯酒饮,沉醉至於此矣。妾愿鄙躯易父之死。"简子将渡,用楫少一人,娟愿备员用楫,遂与渡。中流,奏《河激之歌》,歌曰:"升彼阿兮西观,清水扬波兮杳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掉兮行勿疑。"简子大悦,立为夫人。

  《文士传》曰:太祖雅闻阮瑀,辟之不应。连见逼,乃逃入山中。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瑀,不与言,使就伎入列。瑀善解音,能鼓琴,抚弦而歌曰:"弈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潜畅,他人焉能乱。"为曲既捷,音声殊妙,太祖大悦。

  《淮南子》曰: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延露》、《陵阳》。非歌拙也,听各异也。

  又曰:宁戚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为商旅,将任车(任,载也。毛诗曰:我任我辇也。)以商於齐,暮宿於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歌曰:"南山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止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又曰:易道良马使人欲驰,饮酒而乐使人欲歌。

  《燕丹子》曰: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於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

  《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哉!"

  《韩子》曰:宋王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召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贤於臣。"召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怪问,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列子》曰:林类年且百岁,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於野,顾谓弟子曰:"彼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逸士传》曰:尧时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列女传》曰:鲁陶婴妻者,夫死守志不二。作歌诗曰:"悲夫,黄鹄之早寡,七年不双。宛劲独宿,不与众同。夜半悲鸣,想其故雄。天命早寡,独宿何伤?寡妇念此,泣下数行。呜呼悲哉,死者不可忘,飞鸣尚然,况於贞良。虽有贤雄,终不可重行。"

  韦昭《洞历记》曰:纣无道,比干知极谏必死,作《秣马金阙》之歌。

  《西京杂记》曰:高帝令戚夫人歌《出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皆为之,后宫齐唱,声入云霄。

  又曰:贾佩兰说在宫中时,常以弦管歌舞相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十月十五共入灵女庙,吹笛击筑,歌《上云》之曲,而相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来也。

  《洞冥记》曰:汉武帝使董谒乘浪霞之辇以升坛,侯王母。王母至,与宴,歌奏《春归》之乐。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上,旁梁草树枝叶皆动,歌之感也。

  张华《博物志》曰:薛谈学讴於秦青,未穷青之技而辞归。青饯於郊,乃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谈乃谢,求返归。

  辛氏《三秦记》曰:陇右西开,其阪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流下。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噎。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黄閞《武陵记》曰:有绿罗山,侧岩垂水悬萝,百里许,得明月池,碧潭镜澈,百尺见底。素岸若雪,松如插翠。流风叩阿,有丝桐之韵。土人为之歌曰:"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构兮,峨峨。朝日丽兮阳岩,落景梁兮阴阿。彰壑兮生音,吟籁兮相和。敷芳兮缘林,恬淡兮润波。乐兹潭兮安流,缓尔擢兮咏歌。"

  《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清,山谷传其响,冷冷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郑缉之《东阳记》曰:歌山在吴宁县,故老相传云:昔有乘船从下过,见一女子,汲乃登此山,负水行歌甚妍,而莫之所由,故名歌山。

  刘欣期《交州记》曰:俗好鼓琴,牧竖於野泽乘牛唱辽辽之歌,(歌曲说牛力强弱,耕具轻重也。)僮隶於月下抚掌发烈谣。

  魏大山《秦州记》曰:陇西郡陇山,其上悬吐溜於中岭泉亭,因名万石泉。泉溢漫散而下,涓澮皆注。有人升此而歌。

  纪义《宣城记》曰:临城县南三十里有盖山。登百许步,有舒姑泉。俗传云有舒氏女,未适人,与其父析薪於此。女坐泉处,牵挽不动,遽告家。比还,惟见清泉湛然。母云:女好音乐。乃作弦歌,泉涌回流,双鲤赴节。

  盛弘之《荆州记》曰:临贺冯乘县有歌父山。传云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闻者莫不洒泣。年八十馀而声逾妙,及病将困,命乡里六七人与上山穴中。邻人辞归,老人歌而送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馀音传林,数日不绝。

 

   卷五百七十三 ◎乐部十一

 

  ○歌四

  司马相如《琴歌》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索我皇。时来通遇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接为鸳鸯?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闇昧,道灭德消,坑黜儒术,《诗》《书》是焚。於是四公退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灭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乐志》:曹植尝为琴调歌曰:"于嗟此转达,夙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七阡。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石靡>灭岂不庸,愿与株叶连。"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素姿艳光。睹臣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君子,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抚弦而为幽兰之曲。女乃歌曰:"独处室兮郎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将暮兮华发衰。"

  魏文帝《答繁钦书》曰:守宫王孙世有女曰璅,姑年九岁,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体若飞仙,于今十五。是日戊午,祖于北园,博延众宾,迭奏名倡。世女须臾而至,厥状甚美。於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众倡腾逝,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曲变席。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赴危节。於是商风振条,飞雾成霜。可谓声协锺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护》,囊括《郑》、《卫》者也。

  繁钦笺与魏文帝曰:都尉薛访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啭引声,与笳同音。白上呈见,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观试,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潜气内啭,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声悲旧笳,曲美常均。

  《国史补》曰:李衮善歌於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致宾客,请弟一部乐及京师之名倡,以为盛会。绐言表弟,请登末座。令衮披衣而出,满座皆笑。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座中又笑。及喉啭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乃罗拜之。

  《乐府杂录》曰:踏摇娘者,生於隋末。河内有人丑貌而好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色美善歌,乃自歌为怨苦之词。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悲诉每摇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又曰:开元中,有人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进入宫,因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院。既美且惠,善歌,能变新声。韩娥、李延年殁后,千载旷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谋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一日,赐大酺於勤政楼,观者数十万众,喧哗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中官力士奏请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喧,上从之。永新乃撩鬓举袂,直奏慢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义者闻之血涌,愁者闻之肠绝。洎渔阳之乱,六宫星散,永新为一士人所得。韦青避地广陵,因月夜凭栏於小河上。忽闻舟中唱《水调》者,曰:"此永新故歌也。"乃登舟省之,因与永新对泣久之。青始晦其事,后士人卒与其母之京师,终於狭斜间。

  又曰:古之能者,即有韩娥、李延年、莫愁。(莫愁者,女子也。《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棹,催送莫愁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发至喉,乃忆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又曰:大历初,有才人张红者,本与父唱歌丐於衢路,因过将军韦青所居。(在昭国坊南门也。)青於看街窗中闻其歌喉寥亮,仍有美色,即纳为姬。其父亦舍於后户,优给之。乃自传其艺,颖悟绝伦。常有乐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间,先印可於青。青潜令红於屏风后听之,红乃以小豆数合以记其节拍。乐工歌罢,青因入问红何如。红曰:"巳唱得矣。"青出给云:"某有女弟子久曾唱,非新曲也。"即令隔屏唱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叹伏不已。兼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翌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为记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於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自韦青,妾不忍忘其恩。"因一恸而绝。上嘉叹久之,即赠昭仪。

  又曰:韦青,本士人也。尝自为诗云:"三代掌纶诰,一身能唱歌。"青官至金吾将军。

  《明皇杂录》曰:唐玄宗自巴蜀回,因夜阑登勤政楼,凭栏南望,烟月满目。上因自歌曰:"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盖卢思道之词也。歌歇,上问:"有旧人乎?逮明为我访来。"翌日,力士潜求於里中,因召与同至,则果梨园子弟也。其夜上复与乘月登楼,左右惟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贵妃所制。上亲御玉笛为之倚曲,曲罢相睹,无不掩泣。上因广其曲。今《凉州》传於人间者,益加怨切焉。

  又曰:乐工李龟年恃恩,寓於东都,大起第宅,僣侈之制,逾於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於都下。(今裴晋公移於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客闻之,莫不掩泣而罢。

  刘叔敬《异苑》曰:临川聂包死数年,忽诣南丰相沈道袭共饮,其歌笑甚有伦次。每歌云:"花盈盈,正闻行当归,不闻死复生。"

  祖台《志怪》曰:建康小吏曹著见庐山夫人,夫人命女婉出与著相见。婉见著欣悦,命婢琼林令取琴出,婉抚琴歌曰:"登庐山兮郁嵯峨,晞阳风兮拂紫霞。招若人兮濯灵波,欣良运兮畅云柯。弹鸣琴兮乐莫过,云龙会兮乐太和。"歌毕,婉便还去。

  《搜神记》曰:淮南王安设厨宰,以俟宾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王曰:"郡蛾子复来也。"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王惊,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之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三光过北斗兮,驱乘风云使玉女兮。"今所谓《淮南操》是也。

  《幽明录》曰:勾章人至东野还,暮不至门,见路旁有小屋灯火,因投寄宿止。宿有一小女,不欲与丈夫共宿。呼邻家女自伴,夜共弹琴箜篌。至晓,此人谢去,问其姓字,女不答,弹弦而歌曰:"连绵葛上藤,一援复一縆。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

  又曰:吴县费升为九里亭吏,向暮见一女从郭中来,素衣哭入埭,向一新冢哭。曰暮不得入门,便寄亭宿。升作酒食,至夜,升弹琵琶令歌,女云:"有丧仪,勿笑人也。"歌音甚媚。云:"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嗟我遘良契,寄忻宵梦间。"中曲云:"成公从义起,兰香降张碛。苟云冥分结,缠绵在今夕。"下曲云:"伫我风云会,正俟今夕游。神交虽未久,中心已绸缪。"寝处向明,升去,顾谓曰:"且至御亭。"女便惊怖。猎人至,群狗入屋,於床咬死,成大狸。

  《搜神记》曰:吴王夫差小女名玉,悦童子韩重。韩重乃学於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亡,葬阊门之外。重三年归,闻其死,哀恸。至玉墓所,玉忽见,重与言,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志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殁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又曰:太康末,京洛始为《折杨柳》之歌,有兵车辛苦之辞。后杨骏被诛,太后幽死,折杨柳之应也。

  《续搜神记》曰:庐江杜谦为诸暨令,县西山下有一鬼,长三丈,着赭布裤布褶,在草中相张。又脱褶掷草上,作《懊恼歌》,百姓皆看之。

  《古乐志》曰: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淫歌曰哇。歌语裥清歌、高歌、安歌、缓歌、长歌、浩歌、雅歌、酣歌、怨歌、劳歌。(《韩诗》曰:饥者歌食,劳者歌事。)振旅而歌曰凯歌,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古之善歌者,有咸黑、(帝唐时善歌者,见《吕氏春秋》。)秦青、(响遏行云,声振林木。)薛谈、(秦青弟子。)韩娥、(齐人馀响,绕梁三日以上。三人见《列子》。)王豹、(处於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高堂而齐右,善歌。)瓠梁、(见《淮南子》。)鲁人虞公、(见刘向《别录》。)李延年。(见《汉书》。)古歌曲有《阳陵》、《白霞》、《朝日》、《鱼丽》、《白水》、《白云》、《江南》、《阳春》、《淮南》、《驾辨》、《绿水》、《阳阿》、《采菱》、《下俚巴人》、(并见《襄阳耆旧传》及梁元帝《纂要》。)《八阕》、(葛天氏之歌,见《吕氏春秋》也。)《唐歌》、(帝喾之歌。)《南风》、《卿云》、(并虞舜歌。)《晨露》。(汤歌。并见《吕氏春秋》。)汉歌曲有《大风》、(高祖所作。)《芝房》、《白麟》、《朱雁》、《交门》、《天马》、《房中》、(已上并郊庙歌,见《汉书》也。)《盛唐》、《枞阳》、(武帝歌,见《汉书》。)《瓠子》、(武帝观决河所作歌。)《玄云》、《步云》。(西王母歌,见《汉武内传》。)古乐府有歌行,《艳歌行》、《长歌行》、《短歌行》、(魏武帝作。)《朝歌行》、《怨歌行》、《前缓声歌行》、《后缓声歌行》、《棹歌行》、《鞠歌行》、《放歌行》、《蔡歌行》、《陈歌行》。

  又《古今乐录》:晋宋已后,歌曲有《淫豫歌》、《杨叛儿歌》、(南齐有杨昊母为师入官,童谣呼为杨婆儿。婆转为叛。)《扶风歌》、(晋刘琨作。)《百年歌》、(晋王道冲陆机并作。)《白日歌》、(宋沈攸之所作,亦曰"日落歌"。其歌曰:"白日落西山。")《九曲歌》、(宋何承天作。)《采葛妇歌》、(古越人作。)《桃叶歌》、(晋王献之所作。)《同声歌》、(汉张衡作。)《碧玉歌》、(晋孙绰作。)《四时歌》、(出於子夜。)《子夜歌》、(古有女名子夜,造此歌。)《上声歌》、(亦名捉,哀悲之古曲。)《白纻歌》、(起於吴孙皓时作。)《襄阳白铜鞮歌》、《前溪歌》、(晋车骑将军沈玩所作。)《叹闻歌》、(晋穆帝初歌毕,辄呼欢闻,因以为名。)、《团扇歌》。晋中书令王珉与<女更>婢芳姿有私爱,甚笃。苦捶挞之。婢素善歌而珉之好捉白团扇,因见珉之歌曰:"白团扇,顦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愿得随郎手,因风从方便。"后人因歌之。《丁督护歌》,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都护丁旿收殡敛之。逵之妻晋公主呼问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为曲焉。《懊恼歌》,崇安初,人间讹谣之曲。又云石崇为绿珠作。古有《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宋太祖谓之《中朝曲》也。

 

   卷五百七十四 ◎乐部十二

 

  ○舞

  《毛诗·甫田·宾之初筵》曰: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又《宛丘·东门之枌》:刺幽公也。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歌舞於市井尔。

  《尚书》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干,楯;羽翳也。皆舞者之所执也。

  又《顾命》曰:胤之舞衣在西房。(孔安国曰:胤国所为,舞者衣中法制。)

  《尚书大传》曰:惟丙午,王建师,及鼓噪,前歌后舞。

  《礼记》曰: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民劳则德薄,酂相去远,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酂相去近,舞人多也。)

  又曰:天子宫悬四面,舞行八佾。诸侯轩悬三面,舞行六佾。大夫判悬二面,舞行四佾。士特悬一面,舞行二佾。

  又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於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衤昜而舞大夏。

  又曰:夫乐者,象成者也。(象成功而为乐者也。)总干而山立,(总持干楯,山立不动也。)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志在鹰扬。)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乱,武之理也。皆坐,以象其人舞事。)且夫武始而北出,(象观兵盟津时也。)再成而灭商,(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三成而南,(诛纣已而南也。)四成而南国是疆,(有南国疆界也。)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分陕东西而理。)六成而复缀以崇。(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崇,充也。凡六奏以充武乐。)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夹振之者,王将夹舞者,振木铎以为节也。武舞,战也。象四伐者,伐四方也。每奏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周礼地官》曰: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忮舞,(忮者拂。)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之事。(四方祭祀谓四望也。旱之事谓雩也。,炎热气也。)

  《春官》:乐师,掌教国子小舞。(谓以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曰:"十三舞籥,成童舞象大夏也。")凡舞,有帗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郑众云:帗舞者,金羽,舞者折羽也。皇舞者,以羽忄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旄舞者,旄牛之尾。干舞者,兵舞也。人舞也。社稷以帗,宗庙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舞,子持之是也。皇杂五彩杂羽,如凤皇色,持以舞也。人舞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凡四方之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龠师,掌教国子舞羽吹龠,(文舞有筹耩吹龠舞者,所谓籥舞。《文王世子》曰:冬学羽籥。《诗》曰: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也。)祭祀则鼓羽籥之舞,(鼓之者,拍拍为之节。)宾飨则亦如之。

  又《地官》曰: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也。夷乐,四夷之乐也。)

  《左传·隐公》曰: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

  又《庄公》曰:王子颓乐及遍舞。

  又《襄十六》曰:晋侯与诸侯宴於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

  又《隐公》曰: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舞数於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故自八已下。"公从之。

  又《庄公》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於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论语·八佾》曰: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家语》曰: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

  《史记》曰:沛公见羽鸿门。项庄入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拔剑起舞,项伯亦起舞,以身翼蔽沛公。

  又曰: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景帝后三年,诸王来日,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桂阳属焉。

  又曰:师经抚琴,魏文侯耽之,起舞。经怒,以琴撞文侯。文侯大怒,经曰:"臣撞桀纣之主,不撞尧舜之君。"文侯悦,挂琴於室为戒。

  又曰:孝景皇帝元年,制诏御史:盖闻歌者所以发德,舞者所以明德。高庙始奏文始、五行之舞。

  《汉书》曰:李陵在匈奴,置酒与苏武别,曰:"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属之。

  又曰: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德》、《舞》者,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曰《文始》,示不相袭也。

  又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兄延年知音,善歌舞。延年侍上,起舞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因言延年女弟。上召见,实妙丽善舞。由是幸,生昌邑哀王。

  又曰: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

  又曰: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已下皆贺。酒酣乐作,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一坐皆笑。盖宽饶劾之:"长卿为列卿而为沐猴舞,失礼。"许伯为谢,乃解。

  《后汉书》曰: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高皇帝配食,乐奏《清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翘》、《育命》舞。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南郊,迎时气。五郊,春歌《青阳》,夏歌《朱明》,并舞《云翘》之舞;秋歌《西皓》,冬歌《玄冥》,并舞《育命》之舞;季夏歌《朱明》,兼舞二舞。

  又曰:蔡邕坐上章事徙,及归,将就还路,五原太守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智衔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谤讪朝廷。邕虑卒不免祸,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魏志》曰: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舞名。

  《吴书》曰:凌统怨甘宁杀其父操。宁常避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乃以刃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上之也。"因操刃持盾,以身蔽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徙屯中洲。

  又曰:陆逊破曹休。上与群僚大会,酒酣,命逊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赐之。

  又曰:陶谦为舒令,郡守张磐谦耻为之屈,磐舞属谦,谦不为起;强之,乃舞,舞不转。磐曰:"不当转耶?"曰:"转则胜人。"

  《宋书·乐志》曰:鞞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於燕享用之矣。故曹植有鞞舞歌。汉灵帝时,有李坚者,善鞞舞,遭乱播迁。帝闻其旧伎,召之。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故知异代之文未必相袭也。

  《后魏书》曰:奚康生性气粗武,元叉惮之。康生知之,亦惧不安。肃宗朝灵太后於西林园,文武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乃为力士舞。及於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缚之势。太后解其意而不敢言。

  《唐书》:冯定为太常少卿。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诏奉常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以《云韶乐》和之。舞曲成,定总乐工阅於庭。定立於其间,文宗以端凝若植,问其姓氏。翰林学士李珏对曰:"此冯定也。"太宗喜问曰:"岂非能为古章句者耶?"乃召升阶,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诗》,吟罢益喜,因赐禁中瑞锦,仍令大录所著古体诗以献。

  《晋中兴书》曰:殷融弘远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喜舞,终日啸咏,未尝以事务为怀。

  《齐书》永明中,舞人冠帻并簪笔。武帝曰:"笔笏盖以记事受言,舞不受言,何事簪笔?岂有服朝衣而足綦燕履?"於是去笔。

  《江表传》曰:孙权请顾雍父子及孙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孙权极忻,谭醉酒三起舞,舞又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君王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何有舞不复知止?虽为酒后,亦为恃恩。谦虚不足,损吾家者必汝也。"

  何承天《三代乐序》云:正德大悦舞,盖出於三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音也。

  《魏名臣奏·王朗表》曰:凡音乐以舞为主。自黄帝《云门》至周《大武》,皆太庙舞。乐,所以乐君臣之德;舞,所以象君之功。

  《淮南子》曰:令鼓舞者,绕身若环,曾绕摩以宣地,扶于阿那,动容转面,(转,更也。回竟更为也。)便娟拟神,若秋药被风,(药,白芷,香草也。被风言其弱。)发若结旌,(卷而复舒。)骋驰若惊。

  《周穆王传》曰:有偃师者,缚草作人,以五采衣之使舞。王与美人观之,草人以手招美人,王怒。

  《国史补》曰:于司空因韦太尉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於中央幕中。韦绶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虽诙谐必有为也。

  《山海经》曰: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齐为口,操干戚以舞。

  又曰:帝俊八子始为舞。

  《五经通义》曰:王者之乐,有先后者,各尚其德也。以文得之,先文乐,筹耩毛而舞。以武得之,先武乐,持朱干玉戚,所以增威武也。戚,斧;干,楯也;玉取其仁明当尚德行仁以断斩也。

  又曰: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南夷之乐筹耩舞,助时养也。西夷之乐持钺舞,助时杀也。北夷之乐持干舞,助时藏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天子省风以作乐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佾,列也。每佾八人,每服冕而执戚,有俯仰张翕之容,行缀长短。佾八人之制,所以受命而歌王者之功也。人之动而有节者,莫若舞肆,所以因阳气而达物也。

  《续搜神记》曰:荥阳人姓何,忘其名,有名闻士也。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尝至田舍收获在场上,忽有一人长一丈,黄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翻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何云:"君尝见韶舞不?此是韶舞。"且舞且去,寻逐径向山。山有穴裁容人,即入穴,何亦随之。见有良田数十顷,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于今赖之。

  《搜神记》曰: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之舞。其舞抑手以执杯盘而反覆之。反覆,至危也。杯盘,酒食器也。而名"晋世宁"者,言时人苟且酒食之间,而其智不及远,如器在手也。

  《英雄记》曰: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於马上舞。十二年,攻乌桓蹹顿,一战斩蹹顿首,系马鞍,于马上抃舞。

  《三巴记》曰:关中有渝水賨民,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故名巴渝解。

  《韩子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王子年《拾遗录》曰:燕昭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波,一名提汉,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婉妙绝,旷古无伦。或行无迹影,或经年不饥。昭王处以单绡华幄,饮以瑞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在侧。时香风欻起,二人徘徊翔转,殆不自支。王以缨绥属拂之,二人皆舞,容冶妖丽,靡若鸾翔,而歌声轻下。乃使伶人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绕梁动木未足加焉。其舞曲一名"萦尘",言体轻与尘雾相乱也。次曰"集羽",言婉转若羽毛之从风也。末曲"游怀",言支体缅曼若入怀袖也。

  《晏子春秋》曰:晋欲攻齐,使范昭往观。景公觞之,范昭请公之弃酌,公曰:"诺。"告侍者酌樽进之。《晏子》曰:"撤樽更之。"范昭起舞,太师曰:"我不习。"昭曰:"调成周之乐,吾为之舞。"太师曰:"瞑臣不习。"范昭趋而出。公问晏子,晏子曰:"昭非不知礼也,欲惭吾君臣。"公问太师,太师曰:"成周之乐,天子乐。范昭人臣而舞之,臣故不为。"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也。吾欲惭其君,欲犯其礼,而太师识之。"

  《吕氏春秋》曰:陶唐氏阳多滞伏,民气壅阏,故为舞以宣导之。

  《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鲜衣帽,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於二莲花之中藏之,花坼而后见。对舞中之雅妙者也。

  《明皇杂录》曰:开元二年,上於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明皇在位,尝令教舞马四百匹,分为左右部,目为某家宠,某家娇。时塞外亦以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於榻上,乐工数十人立於左右前后,皆衣以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常命舞於勤政楼下。其后明皇既幸蜀,舞马亦散在人间。禄山尝睹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十匹置於范阳。其后转为田承嗣所得,而承嗣不知,杂於战马,置之外栈。忽一日,军中大享士,乐作,马舞不能自止。厮养辈谓其为妖,拥帚以击之。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尚存故态。厩吏遂以为怪,白承嗣,承嗣命箠之,甚酷,马舞益整而鞭挞愈加,终毙於枥下。时人亦有知其舞马者,惧曰暴逆而终不敢言。

  又曰:至德中,明皇复幸华清宫,父老奉迎,壶浆塞路。时上春秋已高,常乘步辇。父老进曰:"前时上皇过此,常驰逐从禽,今何不为?"上曰:"吾老矣,岂复堪此?"父老士女闻之,莫不悲泣。新丰市有女伶曰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常出入宫中。杨贵妃遇之甚厚,亦游於国忠及诸姨宅。上至华清宫,复令召焉。舞罢,阿蛮因出金粟装臂环,云:"此贵妃所与。"上持之,凄怨出涕,左右莫不呜咽。

  又曰:舞者,乐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象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曼延,舞缀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壮其顿挫势也。

  又曰:开成末,有乐人崇胡子能软舞,其腰支不异女郎也。

  《古今乐录》曰:白纻舞,案:辞有巾袍之言。纻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晋徘徊歌曰:"交交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纻。疑白绪即白纻也。

  释智匠《古今乐录》曰:大壮之舞曰武舞,大观之舞曰文舞。

  《通礼义纂》曰:汉仪,拜陵食举,《奏文始》、《五行》之舞。唐制,皇帝亲行奠献,及荐服玩,礼毕再拜,辞退而已。拜陵奏舞,汉代礼也。

  又曰:古者臣於其君有拜手、稽首之礼。自后魏已来,臣受恩,皆以手舞足蹈以为欢喜之极也。

  《唐会要》:韦万石曰:武舞,贞观礼。及今礼,但郊庙祭享奏武舞之乐,即用之。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静开中,三变象冬夏宾伏,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伏,六变象位崇还振旅。

  又曰:龙朔元年三月一日,上召李勣、任雅、许国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雄、上官仪等宴于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名之"一戎大定乐",皆亲征辽东,以象用武之势也。

  又曰:调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御洛城南楼,赐宴。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

  又曰: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新造上元之舞,先令太祠享皆将陈设。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又曰:大定元年,天后幸京师。同州刺史苏瑰进圣主还京乐舞,上御行宫楼观之,赐以束帛,令编於乐府。

  《沈志》曰:江左初有拂舞。旧云拂舞,吴舞。检其歌,非吴辞也。皆陈於殿庭。赐泓拂舞序曰:"自江南见曰符舞。或言白亮鸠。"沈曰:"有此来数十年,察其辞旨,乃是吴人患孙皓虐政也。"

  又曰:公莫舞,今布舞也。相传云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古人相呼曰:公伯语庄云公莫害汉王。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也。

  曹植《鞞歌舞序》曰: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善鞞舞,遭乱,西随段煨。先帝闻其旧伎,召之。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改作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黄门,近以成下国之陋乐焉。晋鞞舞歌亦五篇,人铎舞歌一篇,幡舞歌一篇,鼓舞伎六曲,兼陈於元会。今幡鼓舞歌辞犹存,舞并阙。鞞舞即今鞞扇舞也。今谓巴渝是地名,鞞扇是器名也。

  曹植《鞞舞歌序》曰: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史臣案:杯槃舞,今之齐世宁也。

  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

  王粲《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

  宋世文士颜延之云:递间閞於槃扇。鲍昭云:七槃舞,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

 

   卷五百七十五 ◎乐部十三

 

  ○锺

  《释名》曰:锺,空也。空内,受气多,故声大。

  《说文》曰:锺,秋分之音,物锺成也。

  《易通卦验》曰:人主冬至日,纵八能之士,击黄锺之宫,则人主敬善,公卿大夫诚信。

  《礼记》曰: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锺。杜蕢自外来,闻锺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蕢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又《乐记》曰:锺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听锺声则思武臣。

  《周礼·冬官·凫氏》曰:凫氏为锺镈,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说犹意。)锺已厚则石,(太厚则声不发。)已薄则播,(大薄则声散。)侈则柞,(柞读为咋咋然之咋,声大外也。)弇则郁,(声不舒扬。)长甬则震。(锺掉则声不正。)锺大而短,则声疾而短闻;(浅则躁,躁易竭也。)锺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深则安,安难息。)

  又曰:凫氏为锺,两栾谓之铣。

  又曰:磬师掌教击编锺。

  又《春官》曰:锺师掌教金奏。(击金以为奏节。金谓锺镈也。)

  《左传·襄二》曰: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锺以为公盘。

  又襄六年曰:吴公子札自卫如晋,将宿於戚,(戚,孙文子之邑。)闻锺声曰:"异哉!吾闻之辨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获罪於其君,以在此也,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也。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献公卒,未葬也。)

  又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锺焉,朝至而未己。

  又曰:郑人赂晋侯歌锺二肆。注曰:肆,列也。悬锺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又《昭二十一》曰:天王将铸无射,(周景王无射,锺名,律中无射。)泠州鸠曰:"乐,天子之职。夫音,乐之舆也,而锺,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锺之,(锺,聚也,以器聚音。)舆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槬。窕则不咸,(不充满人心也。)槬则不容。(心不堪容也。)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锺槬矣,王心不堪,其能久乎?

  又曰:宋左师每食击锺。

  又曰: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锺。

  《尔雅》大锺曰镛,其中谓之剽,(音瓢。)其小者谓之栈。(音醆。郭璞:醆曰镛,一曰镈。)

  《国语》曰:晋克潞之役,魏颗以身却退秦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锺。

  又曰: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无射而为之大林。锺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锺果和矣。"对曰:"上作器,民乐之,则为和。今民莫不怨恨。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臣不知其和。"(贾逵曰:大林,无射副也。)

  《汉书》曰:高祖庙有十锺,受千石。撞之,声闻百里。

  《后汉书》郑司农曰:于锺唇之上祛也,鼓所击处也。舞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幹。旋属锺柄,所以悬之。

  《魏志》曰:初,汉铸锺,铜工柴玉巧意多所造作。杜夔令工铸锺,其声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玉甚厌之,白太祖。太祖取所铸锺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

  《晋书》裴頠令荀藩终父勖之志,铸锺凿磬,以备郊庙。

  《宋书》曰:汉中城固县汉水崖际有声如雷,俄顷崖崩,有铜锺十二。

  《赵书》曰:将军张珍领郡县民丁万人徙洛阳六锺:猛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锺一没盟津中。

  萧子显《齐书》曰: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父永右光禄大夫,晓音律。宋孝武问永以太极殿前锺声嘶。永答曰:"锺有铜滓。"乃扣锺,求其处,凿而去之。声遂清越。"

  《十六国春秋》曰:石勒耕,辄闻锺铎之音或在前后。惧以问翼伽,伽曰:"作劳耳鸣,无不祥也。"勒至平原,常在平人师驩家为奴,有老父谓勒曰:"君龙鱼发际,际四道已成。当贵为人主。甲戌之岁,王彭祖可图。"勒曰:"若如公言,不敢忘德。"忽然不见。每耕又闻鼓角之声,勒又告诸奴。又闻之,因曰:"吾初在家,恒闻如是。"诸奴白驩,驩奇而免之。至是众归焉。

  《庄子》曰:"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鲁侯问其术,对曰:"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齐七日,忘吾四支,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区别,见成鐻,然后加手。"鐻似夹锺也。

  《管子》曰:黄帝作五声以正五锺,一曰青锺大音,二曰赤锺重心,三曰黄锺洒光,四曰景锺昧其明,五曰黑锺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五行。

  《尸子》曰:郑公谓子产曰:"饮酒之不乐,锺鼓不鸣,寡人之性也。国家之不乂,朝廷之不理,与诸侯交之不得志也,子之任也。子无入寡人之乐,寡人无入子之朝。"自是以来,子产理郑,城门不闭,国无盗贼,道无饿人。孔子曰:"若郑公之好乐也,虽抱锺而朝可也。"

  戴延之《西征记》曰:陕县城西北二面带河。河中对城西北角,水涌起铜锺,翁仲头发常出水上,涨减恒与水齐。晋军当至,发不复出,惟见水异,嗟嗟有声,声闻数里。翁仲本在城内大司马门外,为贼所徙,当西入关,至此而没。

  《吕氏春秋》曰:晋平公铸为锺,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公曰:"吾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知锺不调也,臣窃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锺之不调也。

  《慎子》曰:鲁庄公铸大锺,曹翙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锺大,君何不图之。"

  《鬻子》曰:大禹治天下也,以五声听之政。曰:"教寡人以义者,击之锺。"

  《韩子》曰:叔孙相鲁,有子曰孟丙,竖牛妒之。叔孙为丙铸锺。锺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之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锺。"遂怒之,丙出奔齐。

  《尸子》曰:锺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意诚感之达於金石,而况人乎?

  《晏子》曰:景公为大锺,将悬之。仲尼、伯常骞、晏子三人俱朝,曰:"锺将毁之。"撞之,果毁。公见三子问之,晏子对曰:"锺大不以礼,故曰将毁。"仲尼曰:"锺大悬,下气上薄,故曰将毁。"伯常骞曰:"今日庚申,雷日也。阴莫胜於雷,故曰将毁。"

  《韩子》曰:智伯欲伐仇由而道难不通,铸大锺遗之,方车二轨。仇由大悦,除涂将内之。赤章曼支谏曰:"此小所以事大也,今以大事小,兵必随之。"仇由君不听,曼支因断毂而驰至齐。十月,仇由亡。

  《淮南子》曰:阖闾伐楚,破九龙之锺。(许慎注曰:刻虡为九龙悬锺也。贾子云:毁十龙之锺。)

  又曰:齐景公族铸大锺,撞之於庭下,郊雉皆雊。许慎注曰:族,聚也。锺声如雷震,雉皆应之。"

  又曰:孟秋之日,西舒御好白色,白彩撞白锺,故处西宫。

  又曰:锺之与磬也,近之则锺音亮,远之则磬音彰。(磬,石也。音清明,远闻而彰著。)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

  《山海经》云:丰山者有锺,霜降则鸣。

  又曰:炎帝之孙伯峻。伯崚生鼓延,是为锺。

  《吕氏春秋》曰:黄帝又命伶伦铸十二锺,和五音。始奏之,曰咸池。

  《东方朔传》曰:汉武帝未央宫殿前锺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大怪之,召待诏王朔问之,朔对曰:"有兵气。"上更问东方朔,朔对曰:"王知其一,不知其二。臣昔闻:铜,土之子。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匡裥崩弛者,故锺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上曰:"应在几日?"朔曰:"在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言有山崩,延袤二十馀里。上大笑,赐帛三十匹。

  郭缘生《述征记》曰:洛阳太极殿前大锺六枚。父老云:曾有欲移此锺者,聚百数长縆挽之,锺声震地,咸惧,不敢复犯。

  陆翙《邺中记》:大面广外一丈二尺,小面广七尺。或作蛟龙,或作鸟兽,绕其上。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义熙十一年,霍山崩毁,出铜锺六枚,上有文古科斗书,人莫能识。

  晋潘岳《关中记》曰:汉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陵锺在长安。夏侯征西,欲徙诣洛阳,重不能致,悬在清明门门里道南。其西者,平陵锺;东者,杜陵锺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帝颛顼居位,文德者则锡以锺磬,武德者锡以干戈。

  戴延之《西征记》曰:锺大者三十二,博山头形瑰纽作狮子头。锺大者三十二,博山头二丈,厚八尺,大面广一丈二尺,小面七尺。或作蛟龙,或作鸟兽,周绕其外。

  《唐杂制》曰:凡私家不设锺磬。三品已上,女乐五人。五品已上,不过三人也。

  虞喜《志林》曰:吴时於江水中得锺,有百馀字,募求读者,并无人晓。

  《乐什图征》曰:君子铄金为锺,四时九乳,是以撞锺以知君,锺调则君道得。宋均注曰:"九乳法九州。"

  又曰:圣王往承天定爵禄,人者不过其能,尊卑有位,位有物,物有宜,功成者赏,功败者罚,故里衩锺。宋均注曰:"不过能,谓量能授爵也。有罪,鸣锺以攻之也。

  《白虎通》曰:锺之为言动也。阴气用事,万物动成。锺为气,用金声也。镈者,时之声也,节度之所生也。有节度则万物昌,无节度则万物亡。

  《异苑》曰:魏时,殿前锺忽鸣。张华曰:"蜀铜山崩。"

  《说苑》曰:鼓法天,锺法地。秦始皇建千石之锺,立万石之虡。

  傅玄《歌辞》曰:雷师鸣锺鼓,风伯吹笙簧。西母出穴听,王父吟东厢。

  《三礼图》曰:凡锺十六枚,同为一笋,虡为编锺。特悬者谓之镈。又曰:镈,锺之大者也。形如锺,但大耳。其在虡,亦一枚而已。

  《三辅黄图》曰:如皇虡高三丈,锺小者千石。

  《通礼义纂》曰:锺磬半为堵,全为肆。轩悬三面,歌锺三肆。判凭悬两面,歌锺二肆。特悬一面,惟磬而已。

  又曰:圆锺,夹锺也。於位在卯,气生於房心、为宫,天帝之明堂。故奏乐先奏圆锺,为宫。

  又曰:驾入,撞蕤宾之锺。左五锺皆应者。案:蕤宾位居午,午主阳,阳主动,象王自外动而入,方居之始,故先作之。而东厢应者,东为阳,阳主动,明以静主动,使之相应也。驾出,撞黄锺,右五锺皆应。黄锺位居子,子为阳,阳主动,象王自内动而出,方行之始,故先作之。而西厢应者,西为阴,阴主静,明以动告静,使之相和也。

  《广古今五行记》曰:会稽人陈清於井中得小锺,长七寸二分,上有古文十八字,其四字可识,云:会稽岳命。郭璞云:愍怀丧覆,元帝中兴之应,自宣帝至恭帝数十八。

  又曰:陕州黄河有铜锺在水,水大小恒自浮出。每晦朔阴雨之日,辄鸣,声响悲亮。行客闻之,莫不怆然。

  又曰:晋中朝,有人悬铜为盘,晨夕恒鸣,如人扣打。以白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锺宫商相谐,故声相应。可错令轻,则韵乖自止。"

  《古今乐录》曰:高庙中四锺皆秦。时庙锺也,重千二百斤。明帝徙二锺在南宫。

  张衡《东京赋》曰:发鲸鱼,铿华锺。薛综注曰:天子出则鸣蒲牢。海中大鱼名鲸,海岛中语裥大兽名蒲牢,畏鲸鱼。鲸鱼一击,蒲牢辄大鸣呼。凡锺欲令大鸣,故作蒲牢於上,所以击之者鲸鱼。有篆刻文,故曰华锺也。

  戴延之《西征记》曰:洛阳太极殿前左右各三铜锺相对。锺大者三十二围,小者二十五围。

  《唐书》曰:唐太宗召张文收於太常,令与少卿祖孝孙参定雅乐。有古锺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馀有五锺,俗号哑锺,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调之,声皆响彻。时人咸服其妙。

  ○錞于

  《周礼》曰:以金錞和鼓。

  《宋史》云:广汉什邡人段祖以錞于献始兴王鉴。其器高三尺六寸,围二尺四寸,圆如筩,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铜马,以绳悬马,令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以芒当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其声如雷,清响良久乃绝。

  《后周书》:斛斯徵迁太常卿。里裥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徵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徵遂引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徵乃取以合乐焉。

  《乐书》曰:錞于者,以铜为之。其铜像锺,顶大,腹扌絜口弇,上以伏兽为鼻,内悬子铃铜舌。凡作乐,振而鸣之,与鼓相和。

  又曰: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锺之类也。曰锺,曰镈,曰錞,曰镯,(音浊)曰铙,(奴交切。)曰铎。(大各切。)镈如锺而大。錞于也,圆如椎;头,上大下小,所谓"金錞和鼓"。镯,钲也,形如小锺,军行为鼓节。铙,铃而无舌,有柄而执之。铎如大铃。

 

   卷五百七十六 ◎乐部十四

 

  ○磬

  《说文》曰:磬,乐石也。古者毋句氏作磬。

  《尔雅》曰:大磬谓之毊,徒鼓磬谓之蹇。郭璞曰:"毊音嚣,以玉饰之。"

  《礼记·明堂位》曰:垂之和锺,叔之离磬。

  又曰:诸侯之宫悬,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僣礼也。

  《周礼·春官》眂瞭,掌击颂磬、笙磬。(磬在东方曰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或作庸功也。)磬师,掌教击磬。

  又曰:凫氏为磬也。

  《毛诗·商颂》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左传》曰: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

  《尚书》曰:徐州泗滨浮磬。孔安国注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

  《论语》曰:击磬襄入于海。

  又曰:子击磬於卫,有荷蕢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子击磬者乐也。蕢,草器也。荷此器,贤人避世也。有心哉,善其音有所病於世。)

  《国语》曰:鲁饿,臧文仲以玉磬如齐以籴。

  《东观汉记》曰:王阜为重泉令。鸾集学宫,阜击磬,鸾应磬而舞焉。

  《魏志》曰:武帝至汉中,得杜夔说旧法,始复设击轩悬磬。于今用之,受之於杜夔也。

  《陈书》曰:吴明彻自寿阳入朝,舆驾幸其第,赐锺磬一部。

  《三礼图》曰:胶广长三寸,长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笋虡,谓之编磬。在东方曰笙磬,在西方曰颂磬。

  《山海经》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

  又曰:小华之山,其阴多磬石。高山,泾水出焉,其中多磬。

  《白虎通》曰:磬者,夷则之气,万物之成,其气磬,故曰磬有贵贱焉,有亲疏焉,有长幼焉。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之,故里衩磬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浮瀛即瀛洲也。上有青石可为磬,长一丈而轻若鸿毛。

  《洞冥记》曰:汉武帝起招仙灵阁於甘泉宫西,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也。

  王韶之《始兴记》曰:县下流有石室,内有悬石,扣之,声若磬,响十馀里。

  《淮南子》曰:孟冬之月,北宫御女黑色,衣黑彩,击磬石。

  又曰:禹以五音听政,悬锺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喻寡人以义者击锺,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五经要义》曰:磬,立秋之乐也。

  《吕氏春秋》曰:尧命夔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代本云叔所造,不知何代人。(又曰:无句作磬。《左史考》曰:尧时人。)

  《周礼·冬官·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必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倨句也。磬之制有大小,此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也。)其博为一,(博谓股博。博,广也。)股为二,鼓为三。三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三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郑众云:股磬之上者也。鼓其下小者所当击也。郑玄谓股外面,鼓内面也。假令磬股广四寸半者,股长九寸,股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厚一寸。)已上则摩其旁,(郑玄云:磬声太上则摩鑢其旁也。郑玄谓太上声清也。薄而广则浊也。)已下则摩其端。(太上,声浊也。短而厚则清。)

  又曰:磬师,掌教击磬,(教,教视瞭磬,亦编於锺也。)教缦乐宴乐之锺磬。(郑玄云:缦谓杂声之和乐者。《学记》曰:不学操缦,不能安纟玄宴。谓房中之乐。所谓阴声二乐,皆教其锺磬。)

  《通礼义纂》曰:晋贺脩奏:登歌之虡,采玉造小磬。宗庙殿用玉,郊丘用石,本法堂上乐,以歌为,故名歌锺歌磬。唐制设磬於坛土之西,歌锺於东近南北向,至匏竹立於坛下。

  又曰:黄帝使伶伦造磬。

  又曰:天地尚质,用石磬。宗庙殿庭尚文,用玉磬。必用之者,声清正者,阴阳之察,主於金石也。

  又曰:唐礼:皇后享先蚕,设十二磬於辰位,阴阳之察,主於清浊。是用磬而不用锺也。

  ○瑟

  《白虎通》曰:瑟者,闭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故曰瑟有君父之节。臣子之法商角,则君父有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然后万物生,故谓之瑟。大瑟谓之洒,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

  《尔雅》曰:徒鼓瑟谓之步。

  《三礼图》曰:雅瑟长八尺一寸,广二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其馀四弦,谓之蕃羸也。颂瑟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五弦尽用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瑟前其柱则清,却其柱则浊。

  《毛诗·鹿鸣》篇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又《车邻》曰: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礼记》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也。此雅淡之乐也。言至和不在于音,故不须縆弦促柱以慆人心也。

  《论语》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阳货》曰: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又曰:仲尼问曾晳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周书》曰:师旷见太子晋。师旷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师乎,何举足骤?"师旷曰:"天寒之躅,是以数举也。"王子曰:"请入坐。"遂敷席注瑟。师旷曰:"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於王子。

  《汉书》曰: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姊能鼓瑟。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

  又杨惲《报孙会宗书》曰:惲本秦人,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又曰:莽何罗及走趋卧内,顾入行,触宝瑟僵仆,金日磾得抱何罗,因呼曰:"何罗反!"

  《吕氏春秋》曰:古朱襄氏之治天下,多风,阳气畜积,果实不成,故王建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以定群。瞽瞍制五弦之瑟,作十五之弦舞,益以八弦为二十三弦。(高诱曰:王建,朱襄之臣。)

  《慎子》曰:公输子巧用材也,不能以檀为瑟。

  《韩诗外传》曰:赵王使人於楚,鼓瑟遣之曰:"无失吾言。"使者受命,伏而不起,曰:"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悲也。"王曰:"然。鼓瑟者,固方调也。"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王曰:"不可,天有燥湿,丝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臣请此以谕,楚之去赵千有馀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

  《典略》曰:百里奚,虞大夫。晋君以女为秦穆夫人,用奚为媵。奚亡走宛,楚人执之。秦穆公知其贤,欲厚货以求之,恐楚不与,乃以羖羊皮赎之,号五羖大夫。秦遂以霸。奚相秦,其妻佣浣入宫,见瑟者之自言能鼓瑟,歌曰:"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已覆以紫。春莫黎,扼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百里奚乃识之。

  《尸子》曰:夫瑟二十五弦,其仆人鼓之,则为笑。贤者以其义鼓之,欲乐则乐,欲悲则悲,虽有暴君,为之立变。

  《世本》曰:庖羲氏作瑟。瑟,洁也,一使人精洁於心,淳一於行也。

  王子年《拾遗录》:白圆山,其形圆也。有木林,疾风震地而林木不动。以其木为瑟,故曰静瑟也。黄帝使素女鼓庖羲氏之瑟,满席悲不能已。后破为七尺二寸,二十五弦。

  《韩子》曰:齐宣王问巨倩曰:"儒者鼓瑟乎?"对曰:"不也。瑟者也,以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是细大以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为害义,故不能。"宣王曰:"善。"

  ○筝

  《说文》曰:筝,鼓弦筑身乐也。

  《风俗通》曰: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按京房制五音,惟加瑟十三弦,此乃筝也。今雅乐,筝十二弦,他乐皆十三弦。如筝稍小曰云和,乐府不用。

  《史记》曰:秦逐客,李斯上书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使快耳者,真秦之声。"

  《晋书》曰:谢安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人,每抑之。武帝末年嗜酒,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於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於王相之间,而好利险陂之徒,以安功名盛极,构之,嫌隙遂成。帝召桓尹饮宴,谢安侍坐。帝令伊吹笛,伊神色无注,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於筝分乃不及笛,然自以韵合歌管,请筝歌并请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府,对曰:"御府於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於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梁书》曰:羊侃字祖忻。身长七尺八寸,雅爱文史、及《孙吴兵法》。姬妾列侍,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云能掌上舞。

  《俗说》曰:谢仁祖为豫州主簿,在桓温阁下,闻其善弹筝,便呼之。既至,取筝与令弹。谢即理弦抚筝,因歌曰:"秋风意殊道。"桓大以此知之,取谢引诣府。

  《襄沔记》曰:辛居士名宣仲,陇西人。大明末,寓居襄阳县西六里,多植松竹,栖迟其下,静嘿不交尘俗。林中起一草庐,容膝而已。善弹筝。与淮南胡陶、京兆骆惠度同志为友,常共燕集此林。陶能吹笛,惠度工歌,拾林下弦管道韵,时人谓之三公乐。宋邵陵王休若为南雍州刺史,躬往造焉。宣仲正在林中弹筝,了不回顾,逡巡致筝於席,延邵陵与语,才述寒温而已。时邵陵客有述其旨者,授筝令弹,再三固请,答曰:"幸非王门伶人,何事见逼?所胜於君者,正举止自由。若闻君鞠躬,复与君何异?"占对详雅,众不能屈。齐文惠临州,吴兴沈约奉教聘引,并不降志,约乃共论文章,宣仲辄言庄老。既各言其志,不能相屈。建武中,遇疾卒,惠度及陶并不知所终。

  《英雄记》曰:吕布诣袁绍,绍患之,布不自安。固求还洛阳,绍听之。丞制使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绍闻,惧为患,募追之,皆莫敢近。遂复归。

  《郭煌实录》曰: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魏略》曰:游楚好音乐,乃畜琵琶筝,每行,将以自随。

  《吴质别传》曰: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斩泗滨之梓以为筝。"

  《传子》曰:郝素善弹筝,虽伯牙妙手,吴姬奇声,何以加之!

  传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圆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智仁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所能閞思哉?(合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也。他乐皆十三弦。轧筝以行竹润其端而轧之。弹筝以骨爪,长寸馀,以代指也。)

  ○筑

  《乐书》曰:筑者,形如颂琴,施十三弦,顶细,肩圆。品声按柱,鼓法以左手扼之,右手以竹尺击之,随调应律。唐代编入雅乐也。

  《释名》曰:筑以竹鼓之也。如筝,细项。(案,今制身长四尺二寸,项长三寸,围四寸五分,项七寸五分,阔七寸五分,下阔六寸五分。)

  《史记》曰:高渐离善击筑,与荆轲友。见轲刺秦王不中而死,乃变姓名入秦,欲为轲报仇。市中击筑而乞,人观而美,奏之。秦王闻,召之於前击之。王悦,犹以疑焉。熏其两目,置於帐中。王耽之,亲近於渐离。渐离望秦王叹息之声,举筑以击,中王膝,王怒之。

  又曰:高祖过沛,大享故人父老,酒酣,高祖击筑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又曰:荆轲之燕,与屠狗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

  ○准

  《京房》曰:准,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一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锺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书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矣。

 

   卷五百七十七 ◎乐部十五

 

  ○琴上

  《说文》曰: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

  《毛诗·关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注曰:宜以琴瑟友乐之。笺云:贤女乃与琴瑟之志同也。)

  又《鄘·柏舟·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又《甫田·车辖》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笺云:御群臣使之有礼,如御四马騑騑然使之均调缓急和也。)

  又《缁衣·鸡鸣》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礼记·曲礼》曰:先生书箧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又《曲礼下》曰:士无故不去琴瑟。

  又《明堂位》曰:拊搏玉磬,揩击大琴、中琴,四代之乐器也。

  又《檀弓上》曰:子夏既除丧而见,(见於孔子。)与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里裆人心。)作而曰:"哀未忘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与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也。"

  又《檀弓上》曰: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弹琴以彻哀也。)

  又曰: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又《杂记》曰:下大功至辟琴瑟。

  《周礼》曰:云和之琴,冬至日,於地上圆丘奏之。空桑之琴,夏日至,於泽中方丘奏之。龙门之琴,于宗庙奏之。

  《左传》曰:初,穆姜使择美槚,自以为榇与颂琴。

  又曰: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其族,曰:"伶人也。"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又曰:初,卫侯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

  《尔雅》云:大琴曰离,二十弦,或传此是伏羲所制。

  《周书》曰:邹忌以鼓琴见齐威王,威王悦之,舍之右室。须臾,王自鼓琴,邹忌推户,久曰:"善哉!鼓琴也。"王勃然不悦,去琴按剑,曰:"夫子见之未察,何以知其善?"忌曰:"大弦浊以温,小弦廉折以清,推之深而释之舒,均谐以鸣,大小相盖,回邪而不相害,是知其善。"忌复曰:"不独语音。夫治国家,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悦,曰:"若语五音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治国家、弭人民、皆在其中,又何为丝桐之间?"忌曰:"大弦急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推之深释之舒者,刑罚审也。均谐以鸣者,政令一也。大小相盖、回邪不相害者,上下和鸣,吏民相亲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连而径者,所以存亡。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治国家,弭人民,无若乎五音者矣。"王曰:"善。"忌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谓忌曰:"髡有愚志,愿陈诸前。"忌曰:"谨受教。"髡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忌曰:"谨受命,请无观。"髡曰:"狢膏棘轴,所以为猾,然而不能运方穿。"忌曰:"谨受命,请事左右。"髡曰:"弓胶腊幹,所以为势,然而不能传合疏远。"忌曰:"谨受命。请谨自抚附万民。"髡曰:"狐裘虽弊,不可补以黄犬之皮。"忌曰:"谨受命,谨请择君子无亲小人。"髡曰:"大车无毂不能载常任,琴瑟无轸不能成五音。"忌曰:"谨受命,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髡说毕,趋出。至门而眄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其应我如响之应声,是人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于下邳,号曰成侯。

  《史记》曰:箕子谏纣不听,而被发佯狂为奴,隐而鼓琴以自悲。

  又曰:司马相如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谬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始之临邛,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恐不得当也。

  又曰:荆轲左把秦王,右揕其胸,王乞听琴而死。召姬人鼓琴,声曰:"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王奋而去。

  又曰: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帝悲不能自禁,破为二十五弦。

  又曰:万石君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独有母,不幸失明。姊能鼓琴。"高祖乃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东观汉记》曰:上尝问宋弘道通之士,弘荐桓谭。谭善鼓琴,喜郑声。上数听,悦之。弘闻,坐府上,遣吏召谭,责问之。谭叩头良久,乃遣。后上令谭鼓琴,谭为之失次。上召之,弘言其故,故不复令谭给事。

  《后汉书》曰:初,蔡邕在陈留,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客有弹琴於屏,邕在门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遂自追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见螂螳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

  又曰:蔡邕字伯喈,陈留人。性沉审,志好琴道,以嘉平元年入清溪访鬼谷先生所居。山五曲,曲有幽居灵迹。每一曲制一弄,三年曲成。出呈马融,王元、董卓等异之。

  《晋书》曰:王敬伯,会稽馀姚人。洲渚中,升亭而宿。是夜,月华露轻。敬伯鼓琴,感刘惠明亡女之灵,告敬伯,就体如平生,从婢二人。敬伯抚琴而歌曰:"低露下深幕,垂月照孤琴。空弦益宵泪,谁怜此夜心。"女乃和之曰:"歌宛转,情复哀,愿为烟与雾,氛氲同共怀。"

  《晋书》曰:阮瞻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神气冲和,不知向人所在。内兄潘岳每令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

  《晋中兴书》曰:戴逵字安道。少有文艺,善鼓琴。太宰武陵王晞闻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亦能乐,闻命忻然操琴而往。逵不乐。当世以琴书为娱,不远千里。

  《宋书》曰:萧思话领左卫将军。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锺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

  又曰: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戴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林涧甚美,颙憩于涧。义季亟从之游,颙衣野服,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皆与世异也。

  又曰:衡阳王义季镇京口,戴颙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常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当燕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又曰:陶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萧子显《齐书》曰:王仲雄善弹琴,当时妙绝。江左有蔡邕焦尾琴,在王衣库,上敕五日一给仲雄。

  又曰:尚书令柳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璅,为士品第一。常自云:"马槊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家语》曰: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缪然深思焉,(缪然,深思貌也。)有所然,高望而远眺。(眺,见。)曰:"丘殆得其为人矣,始近黮然黑,(黮,黑貌也。)颀然长,(颀,长貌也。)旷然如望羊,(旷然,用志旷远也。望,远也。望羊,视远。)奄有四方,(奄同也。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后周有四方,文王之功上也。)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曰:(摄拱,两手薄心。)"君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又曰:子路鼓瑟,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也。故君子之音,温和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乎心,暴厉之动不存乎礼。夫然者,乃所以为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厉微末以象杀伐之义,中和之感不载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亡之风。"

  《家语》曰: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期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荡荡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庄子》曰:孔子穷于陈蔡,七日不食,弦歌鼓琴。

  又曰: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父者下船而来,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欤?"

  《列子》曰:瓠巴鼓琴,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从师襄,三年不成。无几,见师襄曰:"久得之矣。"於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总至,草木成实。秋而叩角,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夏而叩羽,霜雪交下,川池暴涸。冬而叩徵,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而四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

  《前秦录》曰:苻坚末年好色,宠幸鲜卑。有赵整者援琴歌曰:"昔闻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清白,是谁乱使浊。"

  又曰:"北园有枣树,布叶垂重阴。外虽多棘刺,内实有赤心。"

  《世说》曰:王子猷病笃而子敬先亡,猷问左右曰:"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以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轝临殡。子敬好琴,故以置棺中,因大恸曰:"所谓人琴俱亡。"于是乃绝。

  《风俗通》曰:今琴长四尺五寸者,法四时五行。七弦者,法七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刘向《列仙传》曰:子主者,不知何许人也。言宁先生雇我一百馀年,不还,直诣江都王,陈辞:先生居龙首弹琴,是我邻家九代孙。

  《琴操》曰:伏羲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平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五弦,官也,大弦,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臣也,清廉不乱。文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傅玄《琴赋叙》曰:齐桓有鸣琴曰号锺,楚庄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蔡邕焦尾有相如政取古名曰琴耳,无其事也,不异号锺。)

  《世说》曰:顾彦先平生好琴,死后置琴床上。张翰直上床弹琴,不与孝子语而去。

  《语林》曰:嵇中散夜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面甚小,斯须转大,遂长丈馀,单衣革带。嵇见之既熟,乃吹灯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

  阮籍《乐论》曰:汉桓帝闻楚琴,凄怆伤心,倚户而悲,慷慨长息,曰:"善哉!为琴若此而足矣。"

  《说苑》曰:应侯与贾子坐闻鼓琴声,应侯曰:"今日琴一何悲也?"贾子曰:"夫张急调下,故使之悲耳。因张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之官,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

  扬雄《琴清英》曰:晋王谓孙息曰:"子鼓琴能令寡人悲乎?"息曰:"今处高台邃宇,连屋重户,藿肉浆酒,倡乐在前,难可使悲者。"乃谓:"少失父母,长无兄嫂,当道独坐,暮无所止,如此者乃可悲耳。"乃援琴而鼓之,晋王酸心哀涕,曰:"何子来迟也。"

  蔡邕《女训》曰:舅姑若命之鼓琴,必正坐操琴而奏曲。若问曲名,则舍琴兴对曰某曲。坐若近,则琴声必闻;若远,左右必有赞其言者。凡鼓小曲,五终则止;大曲,三终则止。无数变曲无多少,尊者之听未厌不敢早止。若顾望视也,则曲终而后止,亦无中曲而息也。琴必常调。尊者之前,不更调张。私室若近舅姑,则不敢鼓。独若绝远,声音不闻,鼓之可也。鼓琴之夜,有姊妹之宴则可也。

  《通礼纂》曰:尧使无勾作琴五弦。

  《江表传》曰:顾雍少从蔡伯喈学鼓琴,伯喈贵异之,谓曰:"卿成必早,故以名与卿。"雍、伯喈同名由此。

  蔡邕《月令章句》曰:凡弦急则清,慢则浊。

  《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韩诗外传》曰: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女佩璜而浣,孔子曰:"彼妇人可与言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其音。"妇人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子贡致其辞,孔子曰:"丘知之矣。"

  《山海经》曰:帝俊生晏龙,始为琴瑟。

  又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孺帝、颛顼於此弃其琴瑟。(郭璞曰:孺义未详也。)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陈留人,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少聪惠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耳。"琰曰:"吴札观风,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言之,何不足知也。"

  《马明生别传》曰:明生随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几,时自弹琴,有弦五音,普奏闻於数里。

  《幽明录》曰:刘琮善琴,忽得困病,许逊曰:"近蒋家女鬼相录在山石间,专使弹琴作乐,匡覃致灾也。"琮曰:"吾常梦见女子将吾宴戏,恐必不免。"逊笑曰:"蒋姑相爱重,恐不能相放耳。以为诔之,今去当无患也。"琮渐差。

  《文士传》曰:嵇康临死,颜色不变,谓其兄曰:"向以琴来不?"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於今日耶!"

  《搜神记》曰:吴人有烧桐以爨者,蔡邕闻其爆声,曰:"此良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而烧不尽,因名燋尾琴,有声也。

  扬雄《琴清英》曰: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齐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

 

   卷五百七十八 ◎乐部十六

 

  ○琴中

  《乐府解题》曰:《水仙操》,伯牙学琴於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又曰:《雉朝飞操》者,齐宣王时处士犊沐子所作也。年七十无妻,出薪於野,见雉雌雄相随则心悲。乃仰天叹曰:"圣王在上,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援琴而歌以自伤。

  又曰:《思归引》,卫有贤女,邵王闻其贤,请娉之。未至,王薨,太子曰:"吾闻齐桓得卫姬霸。今卫女贤者,欲留之。"大夫曰:"不可。若贤,必不我听。听亦不贤,不足取。"太子不听,遂留拘深宫。思归不得归,援琴而歌,曲终自缢而死。

  扬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乐,惟念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

  《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无子,父母将改娶,牧子援琴鼓之,痛恩爱乖离,故曰《别鹤操》。

  扬雄《琴清英》曰:《雉朝飞操》者,卫女之作也。卫侯女嫁於齐太子,至中道,闻太子死,问傅母:"何如?"傅母曰:"且往。"当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焉。傅母好琴,取女自操琴,於冢上鼓之。忽三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雌雉曰:"女果为雉耶?"言未卒,俱飞而起,忽而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曰《雉朝飞》。

  《琴操》曰: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语裥十二操:一曰《将归操》,孔子所作。孔子之赵,闻杀鸣犊而归作此曲也。二曰《倚兰操》,孔子所作,伤不逢时。三曰《龟山操》,孔子作。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曲喻季氏若龟之蔽鲁也。四曰《越裳操》,周公所作。五曰《拘幽操》,文王作。文王拘於羑里,作此曲。六曰《岐山操》,周人为太王所作。七曰《履霜操》,尹吉甫子伯奇无罪见逐,自伤,作此曲。八曰《雉朝飞操》,沐犊子所作。沐犊子七十无妻,见雉双飞,感之作此曲也。九曰《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取妻五年无子,父母欲改娶,其妻闻之,中夜悲,牧子因之作此曲。十曰《残形操》,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足,而作曲。十一曰《水仙操》,伯牙所作。十二曰《坏陵操》,伯牙所作。语裥九引:一曰《列女引》,楚樊姬所作。二曰《伯姬引》,鲁伯姬所作。三曰《贞女引》,鲁漆室女所作。四曰《思归引》,卫女所作。五曰《霹雳引》,楚商梁出游九皋之泽,遇风雷霹雳,畏惧而归,作此引。六曰《走马引》,樗里牧恭所作。牧恭为父报冤,杀人而亡藏於山林之下。有天马引之,感作此引。七曰《箜篌引》,霍里子高所作,即《公无渡河曲》。八曰《琴引》,秦时屠门高所作。九曰《楚引》,楚龙丘子高所作。语裥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琴历》曰:琴曲有《蔡氏五弄》、《双凤离鸾》、《归风送远》、《幽兰曰雪》、《长清》、《短清》、《长侧清调》、《瑟调》、《大游》、《小游》、《昭君》、《胡茄》、《广陵散》、《白鱼叹》、《楚妃叹》、《风入松》、《乌夜啼》、《楚明光》、《石上流泉》、《临汝侯》、《子安之》、《流渐洄》、《双燕离》、《阳春弄》、《悦弄》、《连弄》、《悦人弄》、《连珠弄》、《中挥清》、《畅志清》、《看客清》、《僻清》、《婉转清》。

  《大周正乐》曰:师襄子,夫子琴师也。方子春教成连生鼓琴,能化人情者也。成连先生,教伯牙鼓琴者也。锺子期,善听知音者。子期死,伯牙终身不鼓琴者也。颜渊听夫子琴,知周衰者也。涓子操琴,心玉篇者也。禽高以琴养性,求仙於罗浮山中,鼓琴於郢中,奏《阳春白雪》者也。雍门周以琴感孟尝君,悲者也。邹忌与齐王言琴事,以方正定德者也。荣启期对夫子弹琴,言三乐之事者也。禽孟临峦户死,而琴歌者也。应侯鼓,贾子对,以取牛妇人者也。子桑饥寒欲死,鼓琴而歌者也。师旷为晋平公操微,感玄鹤二七下舞者也。师滑写濮上琴声者也。子夏除丧,曰琴乐,曰不敢不至者也。闵子骞除丧,曰弹琴不成声者也。宓子贱治单父不下堂,弹琴而邑自理者也。踞转鼓琴,春秋晋大夫张骼辅轹者也。卫师曹,卫献公令师曹教公嬖妾,师曹鞭之。公怒之,鞭师曹三百者。

  又曰:寇先生,宋人也。以钓鱼为业。宋景公问道,不告,杀之。后十五年,在宋城门下弹琴者也。已上自尧神人畅至始皇,九十三弄,好士二十七人,并为上石。

  又曰:《杞梁妻》者,齐邑杞梁殖妻之所作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还遇其妻於路,使使者道吊之。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殖免於罪,贱妾有先人之飏庐,妾不敢受郊吊也。"公乃吊诸室,成礼而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二哉?死而已矣。"於是乃援琴而鼓之。

  又曰:《伐檀操》者,魏国女之所作也。伤贤者隐弊,素餐在位,闵伤怨旷,失其嘉会。夫圣主之制,能治人者食於人,不能治人者食於田。今贤者隐退伐木,小人在位食禄,悬珍琦,积百穀,并包有土,德泽不加。百姓伤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

  又曰:《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胡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於是援琴而鼓之。

  又曰:《岐山操》者,周大臣之所作也。大王居幽,狄人攻之。仁恩恻隐,不忍流血,选练珍宝、犬马、皮币、束帛与之。狄侵不止,问其所欲,欲得土地。大王曰:"土地者,所以养万民也。吾将委国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无君焉?"遂杖策而出,喻乎梁而邑乎岐山。自伤劣不能化夷狄,为其所侵,喟然叹息,援琴而鼓之。

  又曰:《三士穷操》者,其思革子之所作也。其思革子、石文子、叔愆子三人相与为友,闻楚成王贤而好士,三子相与俱往见之。至於磝硗嵚岩之间,卒逢飘风暴雨,相与俱伏空柳之下。衣寒乏粮,自度不得活,三人相视而叹曰:"与其饥寒俱死也,岂若并衣粮於一人哉?"二人俱以其思革子为贤,推衣粮与之。革子曰:"死则共之。今二子以贤愚相辞,乃以死让,孰贤哉?"辞而不受。二子曰:"吾自以相与,犹左右手也。左伤则右救之,右伤则左救之。子不我受,俱死无名於世,不亦痛乎?"於是思革子乃受之,二子遂冻饿而死。其思革子抱二子尸而埋之,号天哭泣,竭哀而去,往见于楚王。楚王知其贤者,於是旨酒嘉肴,设锺鼓乐之。其思革子怆然有忧悲之意,楚王心动,怪而不悦,乃推樽罢乐,引琴而进。其思革子援琴而鼓之,作相与别散之意。王闻曰:"子琴音何苦哀也?"革子推琴离席,长跪涕流而下,对:"臣友三人石文子、叔愆子,窃慕大王高义,欲俱来谒。至於磝硗嵚岩之间,逢飘风暴雨,食寒粮乏,度不能俱活,二子俱不以臣为不肖,推粮与臣。二子逢冻饿死。大王虽陈酒肴设乐,诚不敢酣乐也。"楚王曰:"嗟乎,乃如是耶!"於是赐其思革子黄金百斤,命左右棺敛收二子而葬之。以其思革子为相,故曰《三士穷》。

  又曰:《鹿鸣操》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君志倾,留心声色,内顾妃后,设旨酒嘉肴,不能厚养贤者,尽礼极欢,形见於色。大臣昭然独见,必知贤士幽隐,小人在位,周道陵迟。自以是始,故弹琴瑟以风谏,歌以感之,庶几可复。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言禽兽得美甘之食,尚知相呼,伤时在位之人不能。乃援琴以刺之,故曰《鹿鸣》也。

  又曰:《驺虞操》者,邵国女之所作也。古有圣王在上,君子在位,役不逾时,不失嘉会,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及周道衰微,礼义废弛,强凌弱,众暴寡,万民骚动,百姓愁苦,男怨於外,女伤於内,内外无主。内迫情性,外迫礼义,叹伤所说而不逢时,於是援琴而歌。

  又曰:《猗兰操》者,孔子之所作也。孔子周流天下应聘,诸侯莫能任用。自卫反鲁,过隐之中见芗兰之独茂也,喟然而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凭车抚轼,援琴而鼓之。自伤不逢时也。

  又曰:《龟山操》者,孔子之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僣天子,下畔大夫,贤圣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而不听,复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譬季子於龟山,托势位於斧柯,季氏专政道,犹龟山之蔽鲁也。伤政道之不用,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於是援琴而歌。

  又曰:《白驹操》者,失朋友之所作也。其友贤,俱仕乎衰乱之世。君无道,不可匡辅,依违微风,谅不见受,国士咏而思之,援琴而长歌。

  又曰:《越尝操》者,周公之所作也。周公辅相成王,成就文王之道。天下太平,万国和会,江黄纳贡,越尝重九译而来献白雉,执贽曰:"吾君在外国也。顷无迅风暴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故遣臣来。"周公於是仰天而叹之,援琴而歌。

  又曰:《拘幽操》者,文王之所作也。纣为无道,上逆天文,下变地理,刑无罪,杀不辜,斮朝涉,刳孕妇。百姓怨悲,海内同心苦之。文王为西伯,种德修仁,布其恩惠,天下三凤裥其二。纣大怒其有仁心也,召而朝之,拘于羑里。文王忧愁,援琴而鼓之,故曰《拘幽操》也。

  又曰:《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时不成,韩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韩王,不得,走。政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国,道逢其妻,妻对之泣下,对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出游七年不归,吾常梦相思。见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我心悲而泣也。"政曰:"天下人齿尽相似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身,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识,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琴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鼓之,内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罪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知。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之,曰:"嗟乎,为父报仇耶!"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屠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也。

  又曰:《曾子归耕》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馀年,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欲归而重叹之,於是援琴而鼓之。

  又曰:《崔子渡河》者,闵子骞之所作也。崔子早无母,其后母常以其死母名呼之,不应者,后母辄笞之。崔子恶与其母同名,欲自杀,恐扬父恶,又死母名应则逆,非义也。则以能游渡河为辞,系石於腹,入水自沉而死。众人但以为不能游耳,莫知其故自沉。是以父过不扬,闵子骞大其能为父隐,伤痛之,故援琴而鼓之,以美其意,故曰《崔子渡河》。

  又曰:《屈原自沉》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楚同姓也。为怀王佐,博闻强识,疏通政事。入则与王议国计策,以施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上官大夫与之争宠,害其器能,谮之於王,曰:"使屈原每一出,矜伐功,以其非己莫能为。"怀王怒而斥之。屈原自伤怀忠而见疑,忧愁,面目黎黑,临河而哀思,著《离骚》、《九歌》、《九叹》、《七谏》之辞,仰天而叹,援琴而鼓之。

  又曰:《孔子厄》者,孔子之所作也。孔子应聘於楚,待礼於陈。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喟然而叹曰:"归邪,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於是援琴而鼓之,以自叙其志,故曰《孔子厄》。

  又曰:《霍将军歌》者,霍去病之所作也。去病为讨寇校尉,为人少言,勇而有气,使击匈奴,斩首二千。后六出,斩首十馀万级,益封万五千户,袟禄与大将军等。於是志得意欢,乃援琴而鼓之。

  又曰:《凤凰来仪》者,周成王之所作也。成王即位,用周召、毕、荣之属,天下大治,殊方绝域,莫不蒙化。是以越常献雉,重译来贡,太平之瑞,同时而应,麒麟游苑圃,凤凰翔舞於庭,颂声并作,佥然大同。於是成王乃援琴而鼓之。

  又曰:《子安》者,其门离须之作也。其门离须兄弟三人,长兄从军,二年不归。离须坐事被刑,天下昏乱,兵革骚动,宗族离散。离须当远往输,持其小弟往寄所知,分别相去,垂涕而决。其弟觑欷谓离须曰:"吾生不睹母,长不识父。遭颠沛扰攘之世,兄从军不归,子复远输,未知反期,一旦是非,使吾无所依。吾闻兄在林梨,欲往从之。"离须止之曰:"兵革交错,道路不通,子为我无往,往必不还。令吾兄弟分别死别,不亦痛乎?"喟然不应,啼泣而别。离须属其主人曰:"子欲往,慎为我勿遣也。"去数日,卒夜亡,不知其处。离须来还,分布求之,卒不得。忧思不乐,仰天而叹,於是援琴而鼓之。

  又曰:《力拔山》者,项羽之所作也。项王为汉所围於垓下,诸侯兵悉到,围数重。项王夜觉,闻汉军四面楚歌,惊起,坐,仰天而叹曰:"汉得吾众,是何楚歌之多?"於是心悲,援琴而鼓之。

  又曰:《禹上会稽》者,禹之所作也。尧时洪水滔天,百姓巢居不安,尧乃征禹而使治之。乃决江河,上会稽山,顾曰:"呜乎!洪水滔天,下人愁悲,上帝俞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非欲伐功也,伤君莫知,不欲烦下民。嗟呼!天非欲数烦下,嗟嗟不欲烦下民。"自是之后,百姓降丘,黎庶乂安,弹琴以自叹,故曰《禹上会稽》。

  又曰:《箕子吟》者,箕子之所作也。箕子,纣之诸父也。纣为无道,杀比干,醢梅伯,斮朝涉,刳孕妇,奢淫骄恣,不修道德。箕子不可谏,乃被发佯狂,痛宗庙之丘墟,喟然援琴而鼓之。

  又曰:《文王思士》者,文王之所作也。文王思得贤士与为治,出田乃援蓍而卜之,卦得,所获非龙、非麟、非虎、非熊,乃帝王之师也。至渭之阳,果遇吕尚。与语,大悦之,曰:"吾先人太公有言,当有圣人适周,子其是耶?"遂载与之俱归,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文王悦喜,乃援琴而鼓之,自叙思士之意,故曰《文王思士》。

  又曰:《武王伐纣》者,武王之所作也。武王兴师伐纣,伯夷、叔齐拔剑扣马,曰:"父死不葬而争天下,非孝也。执贽而事之,举兵而伐之,非义也。"武王以告太公望,太公曰:"循大行者不顾细礼,立大功者不恤后愆。"遂克殷,诛纣於牧野。於是天下晏然,万民欢忻,武王援琴而鼓之。

 

   卷五百七十九 ◎乐部十七

 

  ○琴下

  《三礼图》曰:琴第一弦为宫,次为商,次为角,次为徵,次为羽,次为少宫,次为少商。

  《广雅》曰:伏羲氏琴长七尺二寸,上有五弦。

  《孙登别传》曰: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静无为,好读《易》、弹琴,颓然自得。观其风神,若游六合之外者。当魏末,居北山中,石窟为宇,编草自覆。阮嗣宗见登被发端坐岩下,逍遥然鼓琴。嗣宗自下趋进,冀得与言。嗣宗乃长啸与琴音谐会,登因啸和之,妙响动林壑。

  《洞冥记》曰:帝恒夕望东边有青云,俄见双白鹄集於台上,倏忽变为二神女,舞於楼下。握凤管之箫,舞落霞之琴,歌《清吴春波》之曲也。

  刘向《别录》曰:雅琴之意,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赵氏者,渤海赵定人也。宣帝时,元康神爵间,丞相奏能鼓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龙德皆召入,见温室,使鼓琴。时闲燕为散操,多为之涕泣者。

  《乐府解题》曰:魏武帝宫人有卢女者,故将军阴叔之姨也。七岁入汉宫,学鼓琴,琴特鸣异,善为新声。

  阮籍《乐论》曰:汉帝闻楚琴,倚扆而悲,慷慨长息,曰:"善哉!为声若此而足矣。"昔季流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泪下。

  《列仙传》曰:稷丘公,华山道士。汉武帝封禅,公乃冠章甫,拥琴来迎。

  《灵异志》曰:嵇中散神情高迈,任心游憩。尝行西南,出去洛数十里,有亭名华阳,投宿,夜了无人,独在亭中。此亭由来杀人,宿者多凶。至一更中,操琴先作诸弄,而闻空中称善声。中散抚琴而呼之,曰:"君何以不来?"此人便云:"身是古人,幽没於此数千年矣。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故来听耳。而就终残毁,不宜以接侍君子。"向夜仿佛渐见,以手持其头,遂与中散共论声音,其辞清辩。谓中散君试过琴,於是中散以琴授之。既弹,悉作众曲,亦不出常,惟《广陵散》绝伦。中散才从受之,半夕悉得,与中散誓,不得教他人,又不得言其姓也。

  《琴书》曰:昔者,至人伏牺氏王天下也,仰观象於天,俯察法於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削桐为琴。

  又曰:自尧相传,善琴者八十馀人,有八十馀样。虽少有差,大体相似,皆长三尺六寸,法期之数也。上圆而敛,象天也;下方相平,法地。十三徽配十二律,馀一象闰也。本五弦,宫、商、角、徵、羽也;加二弦,文、武也。至后汉蔡邕又加二弦,象九星,在人法九窍,其样有异。传於代,四所象凤首、翅、足、尾。南方朱雀,为乐之主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阳转而不穷也。临乐承露,用枣唇,用梓,未达先贤深意也。

  又曰:琴高以琴养性,初学於罗浮山,后游四海。或传禽高,非也。

  又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诗。岂惟道在思亲,志兼忧民,养万物,故感之。

  又曰:颍阳西北界李氏处女,年十五六。天宝八年二月,遘疾,七月不食,魂飞冥冥如升上,景在云雾中,女仙人芦藕苗间受琴《清风弄》等五十曲。至天宝十五载五月,留守悲迥,御史中丞蒋列,驲骑上闻,玄宗度为女道士,赐琴三面,留内供奉。琴德弦妙,旁行不流,所感无恒也。

  又曰:师涓,纣之乐官也。善鼓琴,感四马嘘天仰秣。或曰师旷。传虽二,疑即是一。

  《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也。君子所常御,不离於身。非若锺鼓陈於宗庙,列於虡悬也。以其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也。

  《琴书》曰:尧大德。尧弹,感天神降听,俨然言和之至也,故尧制《神人畅》。

  《瑞应图》曰:师旷鼓琴,通於神明,而白鹄翔。

  《竹林七贤传》曰:嵇康临死,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无惜固不与,《广陵散》於是绝矣。"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上客何国之公子?所从来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抚弦为《幽闲》之曲。

  张茂枢《响泉记》曰:余家世所宝琴书图画,广明之乱,散失荡尽。其中二琴,一名响泉,一名韶磬,皆希代之宝也。

  宋玉赋曰:臣尝行,仆饥马疲,正值主人门开。主人翁出,独有主人女在。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便为兰房奥室,止臣其中。其中有鸣琴焉,臣援琴而鼓之,为《秋竹积雪》之曲。

  吴均《续齐谐记》曰:王彦伯,会稽馀姚人。善鼓琴,仕为东宫扶侍。赴告还都,行至吴邮亭,维舟中渚,秉烛理琴,见一女子披帏而进,二女从焉,先施锦席於东床,乃就坐;女取琴调之,似琴而声甚哀雅,有类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识此声否?"彦伯曰:"所未曾闻。"女曰:"此曲所谓《楚明光》者也。惟嵇叔夜能为此声,自此以外,传习数人而已。"彦伯欲受之,女曰:"此非艳俗所宜,惟岩栖谷隐可以自娱耳。当更为子弹之,幸复听之。"乃鼓琴且歌,歌毕,止於东榻。迟明将别,各深怨慕。女取四端锦卧具、绣臂囊一赠彦伯为别,彦伯以大笼并玉琴答之而去。

  《说苑》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我悲乎?"周曰:臣乌能令足下悲哉?所能令悲者,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不若身才高妙适遭暴乱,不若处之隐绝不及四邻,屈折摈压无所告诉,臣一为之徵,操琴则涕零矣。令足下千乘之君,广厦邃房,下罗帷,来清风,斗象棋,舞郑妾,丽色淫目,流声娱耳。水游则连方舟载旗,野游则驰弋猎,平原广囿,入则撞锺击鼓乎深宫之中。虽有善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也。然臣所为足下悲者一也,千秋万岁之后,宗庙必不血食。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壍,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采樵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若是乎?"於是孟尝君泣焉垂脸,周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拂羽角,孟尝君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闻先生鼓琴,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郑缉之《东阳记》曰:晋中朝时有王质者,常入山伐木,至石室,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趺斧柯而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状如枣核。质取而含之,便不复饥。遂复少留,亦谓俄顷,童子曰:"汝来已久,何不速去?"质诺而起,所坐斧柯烂尽。既归,计离家已数十年矣,旧宅迁移,室宇靡存,遂号恸而绝。

  《韩子》曰:昔卫灵公之晋,於濮水之上宿。夜闻有鼓琴声者,悦之,问左右,尽不闻。乃召师涓而告,谓之曰:"有鼓新声者,子为我听而写之。"师涓静坐抚琴写之,明日报曰:"臣得之矣。"公遂之晋。晋平公觞之虒祈之台,灵公召师涓令坐师旷之傍,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曰:"此师延之作。纣为靡靡之乐,及武王伐纣,延东走,至於濮水而自投。闻此声者,必於濮水之上。先闻者其国削,不可遂此。"平公曰:"此何声也?"曰:"此所谓《清商》也。"公曰:"《清商》固宜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闻乎?"师旷曰:"不可。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平公曰: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一奏之,有玄鹤二八南方来,集於郎门之邑;再奏之,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悦,提觞而起,为师旷寿曰:"音莫悲於《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於西山之上,驾象车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前在,虫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平公曰:"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於廊室,晋国大旱赤地。

  《西京杂记》曰:赵后有宝琴曰凤皇,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亦为《归风送远》之操。

  《淮南子》曰:孟春,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衣鼓琴瑟。

  桓谭《新论》曰: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

  又曰:八音之中,惟丝最为密,而琴为之首。

  应劭《风俗通》曰:琴者,乐之与八音并行,君臣以相御也。

  《孔丛子》曰:孔子昼息於室而鼓琴,闵子自外闻之,以告曾子曰:"向子之音清微而和,沦入至道。今也,更为幽沉之声,幽则欲上所为发也,沉则贪德之所为施也。夫子何所感一若斯乎?吾从子入而问焉。"曾子曰:"诺。"二子入问孔子,孔子曰:"然如是也,吾有之。向见狸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音。汝二人者,孰识诸?"曾子对以闵子,夫子曰:"可以听音矣。"

  《家语》曰:孔子游於泰山,见荣启期行郕之野,鹿裘带索,抱琴而舞。孔子问曰:"先生为乐何也?"对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既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吾既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吾行年九十五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又何忧乎?"孔子曰:"善。"

  《吕氏春秋》曰: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以鼓琴也。

  《列仙传》曰:华山毛女猎即见,常居岩弹琴。

  桓谭《新论》曰: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

  《琴书》曰:师旷,晋之乐官也。上於琴,能易寒暑,召风雨。为晋平公鼓之,感玄鹤六下舞。

  《西京杂记》曰:张安世十五,为成帝侍中,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

  《世说》: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顾不胜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而去。

  又曰:会稽贺思令善弹琴,常夜在月中坐,临风鸣弦。忽有一人,形貌甚伟,著械有惨色,在中庭称善,便与共语,自云是嵇中散,谓贺云:"卿手下极快,但於古法未备。"因授以《广陵散》,遂传之,於今不绝。

  《大周正乐》曰:胜之,逸人也,常挟琴牧羊巨泽。汉王知其贤,将聘焉,委以国政。胜之曰:"王废牧羊之任,而委四海之务,是错乱天地,颠倒人伦。"竟逃於阴山之中。

  又曰:琴所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君子所以常御不离於身,非若锺鼓陈於宗庙,列於虡悬也。以其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也。

  又曰:瓠巴,六国时人也。工琴好古,因夏日俯於池亭鼓之,感鱼跃潜藻而听焉。

  又曰:嵇康,字叔夜。有迈俗之志,为中散大夫。或传晋人,非也。常宿王伯通馆,忽有八人云:吾有兄弟为乐人,不胜羁旅,今授君《广陵散》。甚妙,今代莫测。

  又曰:凡琴曲和乐而作,命之曰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从不敢自安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操者,言困厄危迫犹不失其操也。

  又曰:清角,黄帝之琴,鸣廉修况蓝胁,自鸣空中。号锺,齐桓公琴。绕梁,庄王琴。绿绮,司马相如琴。焦尾,蔡邕琴。凤凰,赵飞燕琴。

  又曰:贺韬,吴人也。常夜弹琴,感鬼神见舞数曲,斯亦妙之至也。

  《十二国史》曰:周师经仕魏文侯,善鼓琴,文侯耽之,起舞。经怒,以琴撞文侯。文侯怒,使人曳下殿,将杀之。经曰:"乞申一言而死。"文侯曰:"何?"经曰:"臣撞桀纣之君,不撞尧舜之主。"文侯曰:"寡人过矣。"乃舍之,悬琴於壁以为戒。

  《晋纪》曰:孙登字公和,不知何许人。散发宛地,行吟乐天,居白鹿、苏门二山。弹一弦琴,善啸,每感风雷。嵇康师事之,三年不言。

  《乐纂》曰:赵耶利居士,唐初天水人也。以琴道见重子海内,帝王贤贵,靡不钦风。旧错谬十五馀弄皆削,凡归雅无一徵玷不合於古。述《执法象》及《胡笳五弄》谱两卷。弟子达者三人,并当代翘楚。贞观十年,终於曹,寿七十六。弟子宋孝臻、公孙常,数百年内常传於马氏。

  《国史补》曰:张弘静少时会名客,观郑宥弹琴。宥调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动宫则宫应,动角则角应。稍不切,乃不应。宥师董庭兰,尤善泛声。

  又曰:李汧公勉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筩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韵磬,自宝於家。京师又以樊氏、路氏为第一。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损之不理。蜀氏斫琴,尝自品第一。上者以玉,次者以琴瑟,又次以金徽、螺蚌。

  《唐书·乐志》曰:赵师字耶利,天水人也。在隋为知音,至唐贞观初,独步上京,遽入琴苑。畴之嵇氏,累代居曹。遂令曹郡琴者,所修五弄,具列於曹,妙传濮州司马氏,琴道不坠於地也。师云:吴声清宛,若长江广流,绵绵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击浪奔雷,亦一时俊决也。

  《世说》曰:晋戴颙字仲若。父逵高尚不仕。颙年十六遭忧,不忍传父之琴,与兄勃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又制长弄一部,并传於世。

 

   卷五百八十 ◎乐部十八

 

  ○笛

  《释名》曰:笛,涤涤然也。

  《史记》曰:黄帝使伶伦伐竹於昆溪,斩而作笛,吹之作凤鸣。

  《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本出羌中。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

  《乐书》曰:笛者,涤也,丘仲所作。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是故列和善吹,裁十二之音应律。荀勖枢问,依三尺二调成均,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三孔为龠,文舞执之,邠人吹也。五孔为笛,祴里衩,周师掌之。六孔为笛,羌人吹之。七孔下调,汉部用也。今之七星,古之长笛。一定为调,合锺磬之均,各有短长,应律吕之度,雅乐部内咸用之。

  马融《自叙》曰:融性好音,能鼓琴吹笛。为督邮,独卧郿平阳坞中,有洛客舍逆旅,吹笛相和。融去京师逾年,蹔闻甚悲而乐之。逆慕箫琴皆有颂,而笛独无,乃作《笛赋》。

  《晋书》曰:桓伊字叔夏,善音乐,有蔡邕柯亭笛,尝吹之。王徽之越京,泊舟青溪侧。伊素不相识,於岸上过,徽之便使人谓之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之弄,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晋书》向秀作《思旧赋》曰:邻家有吹笛,发声寥亮,追想畴昔游宴之好。

  《晋中兴书》曰:帝舅王恺尝置酒,王遵、王敦俱往。女妓吹笛小失声,恺意便令黄门殴杀之,一座改容,敦神色自若。

  沈约《宋书》曰:晋太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令郝生鼓琴,宋同吹笛,以为新引相和。

  《唐书》曰:文宗时,云朝霞以善吹笛进,上为新声雅乐,朝霞能承意变声,颇符上旨,犹是有宠。

  《世说》曰:谢仁祖妾阿纪有国色,善吹笛。仁祖死,阿纪誓死不嫁。郗昙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阿纪为妾。阿纪终身不与昙言。

  《幽明记》曰:永嘉中,泰山巢氏先为相县令,居在晋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随追,寻随婢还家,不使人见,见形者惟婢而已。每与婢饮宴,辄吹笛而歌,歌曰:"闲夜寂以清,长笛亮且鸣。若欲知我者,姓郭名长生。"

  又曰:代郡界有一亭,常有怪,不可诣止。有诸生壮勇,行歌正宿。鬼吹五孔笛,有一手,都不能得摄笛。诸生不耐,忽便笑,谓:"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我为汝吹来。"鬼云:"为我少指耶?"乃数十指出。诸生知其可击,拔剑斫之,得一老雄鸡,从者并鸡雏。

  《文士传》曰: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常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椓竹东间第十六可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古歌辞》曰:长笛续矩笛,长愿陛下保寿无极。

  《傅子传》曰:列和善吹笛,吴姬之声,无以加也。

  《西京杂记》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玉笛,长二尺三寸,六孔,铭曰"昭华之琯"。

  《乐纂》曰:唐玄宗时,乐人孙处秀善吹笛,好作犯声。当时皆以为新意流美,乐人皆效之。其声变态日增,因有犯调。犯调,即今之所尚也。

  又曰:太和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命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及左延年法律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问协律中郎将列和,辞:"昔魏明帝时,令和永受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别居一坊,歌咏讲习,依此律调。但识其尺寸之名,则竹丝歌咏皆得均含。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凡弦歌调张清浊之制,不依笛尺寸之名,则不可知也。"

  又曰:黄锺笛,晋时三尺八寸。元嘉九年,太乐令锺宗之减为三尺七寸。十四年,治书令史奚纵又减五分,为三尺六寸五分。刘和之东箱长笛四尺二寸。

  又曰:蕤宾箱笛,晋时二尺九寸,宗之减为二尺六寸,纵又减二分,为二尺五寸八分。

  又曰:姑洗箱笛,晋时三尺五寸,宗之减为二尺九寸七分,纵又减五分,为二尺九寸二分。

  又曰:《司马法》军中之乐,鼓笛为上,使闻之者壮勇而乐和。细丝高竹不可用也,虑悲声感人,士卒思归之故也。

  又曰:横笛,小篪也。汉灵帝好胡笛,有胡笛篪出於胡吹,即此也。梁胡歌云:"快马不须鞭,拗折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儿。"此歌辞元出北国,知横笛是北国名。今横笛皆去义觜,其有觜者,谓之义觜笛。

  《国史补》曰: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舟吹之,溜亮逸发。俄有客立於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其为精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辟,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又曰:李牟秋夜吹笛於瓜州,舟楫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然而至。俄顷,舟人贾客有怨嗟悲泣之声。

  ○篪

  《释名》曰: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也。

  《毛诗》曰:彼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周官》曰:巫师,掌教吹篪。

  《尔雅》曰:大篪谓之沂。(郭璞曰:篪以竹为之,长一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模,吹之。小者尺二。犍为舍人曰:大篪其声悲沂锵然也。《诗》云:"仲氏吹篪"也。)

  《广雅》曰:篪,以竹为之,长大四寸,有八孔,前有一孔,后有四孔,头有一孔。

  《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篪。

  《诗·节南山》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土曰埙,竹曰篪。笺云:伯仲喻兄弟也。我为汝思,如兄如弟;其相应和,如埙如篪。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之。)

  《史记》曰:伍子胥至於江上,无以湖其口。行蒲伏,肉袒吹篪,乞食於吴市。

  《东观汉记》曰:明帝幸南阳旧宅,召校宫子弟作雅乐,奏《鹿鸣》,上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齐书》曰:世祖於南康郡内作伎,有丝无管,空中闻有篪声,调节相应。

  《世本》曰:苏成公造篪,吹孔有觜,如酸枣。苏成公,平王时诸侯也。

  《古史考》曰:古有篪尚矣,苏成公善篪,而记者因以为作,谬也。

  又曰:暴新公所造。旧志曰:一曰管史臣。案:非也。虽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时,西王母献管,则是已有器,新公安得造篪?

  《洞冥记》曰:建元二年,帝幸腾充台,以望四远於台上。撞磬玉锺,悬黎离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

  《洛阳伽蓝记》曰:后魏河间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羌叛,屡讨不胜。琛令朝云假为贫女,吹篪而乞。羌闻之,皆流涕,相谓曰:"何故舍坟井,在山谷为寇耶?"即相率而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管

  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一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

  《风俗通》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象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

  《尔雅》曰: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郭璞注曰: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贾氏谓之,如篪,六孔。犍为舍人曰:大管者声高大,故曰篙者高也。中者声精密,故曰稍{沮}々,密也。小者声音清妙也。)

  《广雅》曰:管象篪,长尺,围寸,有六孔,无底。

  班固曰:黄帝作律,以玉为管,长尺,六孔,为十二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管。汉章十二年,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笙一、白玉管,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班氏用铜之言外然之义,未为得也。求律所生,大极之数。起於一在子,以三乘之得三,在丑。以次至酉,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篇。黄锺之母以为法,周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锺之子以为实,实始法而一得则九寸,则诸律也。

  《大戴礼记》曰: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琯。《说文》: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关地而牙,故谓之管。从竹,管声。琯者,古者有玉管焉。

  《乐法图》曰:次主东律,东律主黄锺,圣人承天乐,用管。(宋均注曰:管,黄锺寸管也。)吹管者以知律,管音调则律历正。

  《周礼·春官·小师》曰:小师掌教箫、管。(郑司农曰:管如篪,六孔。玄谓管如{遂}而小,并两而吹之。)

  又曰:孤竹之管於圆丘奏之,孙竹之管於方丘奏之,阴竹之管於宗庙奏之。(郑玄云:孤竹,竹特生者也。孙竹,竹枝根未生者也。阴竹生山北。)

  ○龠

  《释名》曰:龠,跃也。气跃出也。

  《尔雅》曰:大龠谓之产,中者曰仲,小者曰箹。(郭璞曰:龠也,笛三孔而短。犍为舍人曰:仲,其声适仲吕也。小者形声细小,曰筠也。)

  《礼记》曰:苇龠,伊祁氏之乐也。龠,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出也。

  《周官》:笙师掌教吹龠。龠师教国子舞羽、吹龠。龠章掌幽龠。(郑玄曰:卯地之竹也。)

  又曰:龠师掌教国子,秋冬吹笛龠,历代文舞之乐,所执羽龠。

  《毛诗》曰: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