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质量管理之九: 质量成本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6

 3、质量成本

    职能:质量的维护、管控和改进,都会产生必须的成本。产品质量不能符合顾客或标准的要求,也同样会产生成本和损失。有关质量引起的损失或可能占用的成本,需要系统有效地管理。质量成本包括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内部损失,如产品不合格、生产效率降低等;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外部损失,如退货、索赔、品牌损失等;为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引起的鉴定成本,如检验人员、计量器具购置等;为防止因质量引发的各类成本,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及所需的投入,如人员培训、生产工序优化等。

 

    质量成本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质量成本分类:根据质量成本的概念,将企业需要管理的各类成本,列出清单按四种类别归类。各类别的成本控制和资源投入,应明确规定相应的责任和要求,为质量成本的管控建立基本规则。

成本分析:企业应进行定期质量成本分析,确定不同类别的成本投入,所获得控制效果和可改进方向。分析报告的内容、项目、结构等应有明确要求,有关质量成本分析的展开,有利于了解成本效益。

适度成本标准: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可靠性,为质量成本的各类别,设定适度的投入标准,包括预算、效价比、投入方向及期望成果等。适度成本可指导企业,如何为质量管控投入必要的资源。

成本责任:质量成本涉及到各部门,其责任界定与责任承担方式,将会影响相关岗位对成本的认识与控制意识,对成本管控效益有着隐性但极重要的作用。相关岗位所的质量成本责任,应是明确规定的。

控制成效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分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状况,对比质量成本投入,分析和评价质量管控成效,包括满意度变化、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变化、顾客投诉抱怨量及性质变化、成本投入变化等。

内部损失控制:因物料质量、产品质量、操作质量、生产作业文件质量等不符合要求,会引发各种材料、经济、效率的损失。企业应规定具体明确的管控方法,但无需单独设定,而与其它措施结合起来。

外部损失控制:因退换货、索赔、市场信誉、商业官司等因内部问题,引发各种货损、经济、商誉的损失。企业应规定具体明确的管控方法,但无需单独设定,而与其它外部管理措施结合起来。

鉴定成本控制:因设备仪器、检验实验场地、计量器具、送外部机构检验等鉴定需要,需要各种成本和资源投入。企业应规定具体明确的投入标准及管理措施,尽可能与其它相关措施结合起来。

预防成本控制:因人员培训、产品质量系统改善、操作过程优化等预防性投入,需要各种成本和资源投入。企业应规定具体明确的投入标准及管理措施,尽可能与其它相关措施结合起来。

成本改进:每年度企业应对质量成本投入、产生的效益和成本标准适用度进行评判,以确定相关的投入预算,对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影响。对下一年度质量成本的投入方向和预算分配,作必要调整或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