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十捶详解

 远处的灯塔356 2013-05-07

太极拳技击术被埋没多年,现在已逐步显露出她的真实面目。但仍有不少被误解之处。太极拳只有五捶的说法就是其一。以往很多教练员给学生讲课说太极拳只有五捶,甚至有的太极名家在著作中也这么写:在太极拳里,用拳头打击的动作只有五个,早先叫太极五捶。
   
其实这是一种误说。太极五捶是指以往流行的扬式套路中,以命名的式子,即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和栽捶。除这五捶之外,套路还有多处有拳头打击的动作,如双风贯耳击头、弯弓射虎击肋。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曰:夫捶有搬拦,有指裆,有肘底,有撇身,四捶之外有覆捶。其次,有卷挫捶通山捶叶下捶背反捶势分捶
   
明明是太极十捶,为什么偏说只有五捶呢?笔者认为不外以下几个原因。
    1
、在民国初期流传的太极拳谱(套路)中,以捶命名的式子有五个,因此有人便望文生义推论说太极拳只有五捶。而多数练习者没有深入研究人云亦云而已。
    2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中国大陆上,只讲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不提太极拳的技击作用,教拳只讲套路,比赛只看姿势,至使人们不知道太极拳能技击搏斗,一些人虽然当了太极拳教练员、辅导员,但对于太极拳的各种拳法不甚了解,不知太极十捶是理所当然的事。
    3
、一些老拳师,虽懂技击之术,但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而不敢也不能公开教技击,只是随波逐流,默认了太极拳五捶之说。
    4
、另外,还有前人的原因。早年不讲十捶,因后五捶多含在其他拳式之中,没有独立以捶命名。这样便于师傅保留技法。而通山捶能造成致命的伤害,关系存亡,老师不可轻易传授,必须遵循八不传,五可授之原则,择其善而传之。所以五捶之名本来就知者不多。
   
本文简要介绍太极十捶,重点在于拳法的来由及其技击作用,对套路中各式的分解动作则不再赘述。
   
我们介绍的拳法,主要是恩师王培生先生传授的技击术,为了讲的更全面些,也适当引用了其他大师的讲法,凡引用处都作了说明。
   
一、太极五捶及十捶之由来
   
关于拳法,太极拳的握拳,由掌变拳,要由小指开始依次卷屈,最后大指压在食指中指第一骨节上;由拳变掌要由大指开始依次松开,五指展开为掌。在式子上同一般武术并无差别。王培生老师强调拳心要空,而徐敬一先生讲的更为细些,他说:初学者应当握实拳,但不要握的太紧,到功夫较深时,动作要分虚实,握拳也有虚实可分,虚拳要比实拳握的松些。由掌变拳或由拳变掌,或由实拳变虚拳、虚拳变实拳,动作要慢,不要握得太快,也不要松得太快。初学者以多握实拳为宜。当功夫真的了得达到用意不用力的练法,拳可握得空心松松,可能是虚而不实,甚至不见拳形。一般地说,太极拳拳形并不复杂,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正拳:虎口朝上,拳面朝前;2、虎口朝下的皆为反拳;3、俯拳:手背朝上的皆为俯拳;4、仰拳:凡手背朝下的皆为仰拳;5、拳面朝上为架拳;6、拳面朝下的为栽拳。
   
下面介绍太极十捶用法,先讲大家熟悉的前五捶的技击用法。
    1
、搬拦捶:这是一组攻防组合的动作。两掌向左(右)搬移对方之力,然后用左手立掌阻拦敌之来手,随之,以右拳进击对方之胸肋部。用三个动作名称组合命名曰:搬拦捶。
   
其用法是,如敌以右拳击我前胸,我则以左右两掌分前后沾其臂腕,向左搬开,使其来力转变方向,左脚上前一步,落在对方右脚后外侧,配合重心前移对方必会跌出。(搬)
   
对方以右拳击我腹部时,我左掌轻搬其臂,右掌在下边沾其腕,同时向后坐身,对方则被我拿起,待其欲向回撤之时,我左掌又沾住其臂随进。随之,右拳前伸攻击对方胸肋部。
   
此式时退右步则名为卸(退)步搬拦捶。两式除这一点之外,其他动作完全相同。
    2002
56日,关于搬拦捶的步法问题,我曾专门请教恩师王培生先生。老师讲,进步搬拦捶与退步搬拦捶的进与退,不是什么定式,是在实战中,根据双方的情况而选择的。如对方来势凶猛,势不可挡,我则退引,如对方退守,我则进击。吴式太极拳以柔化为主,故套路中设有卸步搬拦捶。平时练功两种步法都要练习,功夫才能比较全面。限于本文篇幅,关于搬拦捶的典故传说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
    2
、撇身捶:此式利用身体扭转将对方撇住,用两臂之捶掌所产生的离心力把对方向外抛出,或按倒在地,故取名撇身捶。在套路中接扇通背一式,对方右臂被我架起,他要用全身之力将右臂下压,我则左掌向右上方划弧上棚,右掌变拳攥着其手腕,扣左脚,重心移到左腿,这时对方即被我拿起(向右倾斜),继之我右肘向下沉采,左掌托其小臂,左肩扛其右腋,右脚向右横开一步,变右弓步,形成背口袋姿势,对方必被我摔在脚下。
   
在实战中,如对方朝我迎面打来,我则以右手采其右腕(使其掌心朝天),同时以左肩紧贴其右肋下,随之右转身,右脚向右横开半步两手向下沉采,将对方摔在脚下。
翻身撇身捶:同样的撇身击打动作,右转身90°的称作撇身捶;右转身180°的称作翻身撇身捶。
   
翻身撇身捶有两种打法。其一,如上述对方在我身前向我进攻,我抓住其右臂,左肩抵其右腋下转身180°,用背口袋的方法将其摔在脚下。其二,是对方自我身后扑来,我急转身同时屈右肘,以肘尖击其胸部。而后用上述撇身捶方法,把对方按倒在脚下。对方是随势而跌不能较劲,否则一较劲,其臂就会被折断。此为先肘击后撇倒。
3
、搂膝指裆捶:此动作之形式与搂膝拗步式相同,只是最后右掌变拳向对方的下腹部进击,故取此名。这是一组攻防结合,最后狠击对方的动作。其用法是:
    1
、如对方左脚踢我下腹部,同时又掌向我面部打来,我则以左手迎其右腕,以右手按其左膝,使对方的进攻失去重心,化解其攻势。
    2
、如左脚在前,左手向我面部打来,我即用右手沉采对方的左臂弯,同时进右步,以右膝贴住对方左膝内侧(我占了中门),这时发左掌击对方面部或腋下。(图)
     3
、对方以左掌攻击我面部,并以右脚踢我下腹部,我则以右手沾其左掌腕部上提,同时以左掌按其右膝,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进攻失效。
   
如对方以右掌向我胸前打来,我则以左掌沾其右肘部,同时将右掌向右上方一摆,而成右坐步,然后返回到右肋间握拳,继之以右拳向对方下腹部进击,身随拳进,身体由右坐步变为左弓步,意想右拳从对方小腹打透到裆。
   
指裆捶一捶下去能把人打飞起来。这是反弹力之作用。此拳的关键是意想拳的穿透力要入腹出裆。这样才具有杀伤力。
    4
、肘底看捶:此式名称为术语,两掌均变为拳,在肘下的拳为主,也称看式,指防手的意思,而上面的拳(捶)是进攻之法。在本式中也是处于等待之势,《牛谱》云:肘底看捶护中手既为此意,故取此名。
   
拳谚云: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在实战中左右两手的距离多保持在小臂长度左右。
   
肘底看捶之式两拳可上下互换或左拳在右肘下,或技击作用有两种,其一,双方对峙,如对方的左拳向我胸前打来,我则向左一侧闪以左掌刁住对方左腕,以右掌掳住对方左臂肘部,同时上身略向前倾上左步,左右两掌掳其左胳膊,朝身之左侧沉采,这样可使对方向前扑跌。其二,对方来手至胸前,即以前手掳其腕部(如右手在前),随身子后撤,而向后方沉采,这时对方身子后撤之同时,左手从肋间握好拳头,从胸口往前上方冲击对方下颌。左肘尖与右拳眼相触为度,两力上下相合作用在对方的下颌处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5
、覆捶:覆者,盖也。由上而下以气势劲力覆盖对方。陈式有击地捶,武式有践步打捶,杨式、吴式有进步栽捶,名虽有异均为覆捶。
   
进步栽捶:此式以拗步前进,左脚上步,右手握拳向左脚前下捶。设想左脚前是个深坑,右拳握一棵树苗,向坑里栽植,故取此名,是形象的说法。在实战技击中此式并非用拳击打对方,而是用擒拿手法使对方跌倒。其用法是:如对方用右拳击我前胸,或面部,我则以右手顺其来势,反握其右腕,并以左手扶其右臂弯处,两手同时作内旋动作,使其腕贴其右肩时,迈进左步,再握住其右腕往自己的左足前下栽植,这时对方则应声跌倒,翻滚在地。
   
可见此式在技击中并非用拳头击打对方,而是用擒拿手法把对方按倒在地。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李谱》把转身蹬腿栽捶连在一起,转身一脚栽捶打就有字。
进步栽捶,要打出气势来,右拳内旋,先向前冲上步之后再向下栽,《牛谱》云:进步栽捶迎面冲。
太极拳的前辈的这些说法都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运用。

太极十捶解()


太极拳后五捶之拳名皆少人知,我所作的注释乃一家之言,相当抛砖引玉。
6
、通山捶:古代练内功者,称头为昆仑山,贯通头顶之拳,谓之通山捶。今套路中有双风贯耳一式,以左右两拳,相对打击对方的双耳,或太阳穴,其劲力贯通对方之头颅。故称双风贯耳,此即老谱之通山捶也。
如对方用双手搂我腰时,我则将两掌合在一起,经对方之前胸向下,而后再向我之身后,使掌心贴近自己的两肾之后,这时可把对方拿起(使其身子前倾)。我即将两掌握拳从身后为左右奔向正前方直到两拳拳面相对触到对方双耳门或双太阳穴。
打这两处都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不可轻用。
7
、叶下捶:人体两臂伸展如花之叶,又同音,古人爱用形声之词,叶下捶即打击腋下的拳。在太极拳套路中攻击腋下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弯弓射虎一式。
此式两臂之动作、身体之披闪以弓箭步之配合,所形成的姿势,好像握弓射箭,故取此名。弯弓射虎有左右两式,各由两个基本动作组成,1、两掌回捋,2、两拳具发。
右弯弓射虎的用法:如对方左拳击握胸部,我则微向右转身,并以双手顺其来势往外(右)往上略微一带,这时对方身体重心就失去平衡(以上为两掌回捋),我即双方握拳提到右耳旁,再向左转腰,双拳向前方横击敌之左腋下肋下神经。敌将应手被发出很远。(此谓两拳具发)
左弯弓射虎:如敌以右拳向我胸前打来,我则向左转身,并以双手顺其来势往外一带,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随即两手握拳提到左耳旁,向右前方横击敌之腋下。这时敌被发出很远。此势拉弓发箭之势还可以破人搂抱,如对方在身前将我抱着,我猛右转腰提双拳到右耳,复往左转双手往左前伸横击对方即被弹出。
拳谱云:弯弓射虎排打胸。一转身把对方的胳膊带起,再回转顺起臂双拳横击其腋下如放箭一般。
8
、势分捶:握拳造势辅助其他动作,双拳分合可攻可防,谓之势分捶。如在踢脚或者蹬脚之前都有握拳高举的动作。在两拳上举的同时趁势提起左(右)腿,随即踢(蹬)出,踢腿时两拳分开下落。拳变掌左右平伸。这些为踢(蹬)所作的动作由拳变掌时虽有差异,但总的作用都可称为势分捶。
套路中的打虎式(伏虎式)也可算是势分捶之一种。
打虎式:此式双拳并举,披身闪展,形如武松打虎的气势,故取此名。其用法分左右两式,右式如下:我以右足蹬对方右跨落空,对方反以右拳击我前胸我则以右手捋其右腕向右后方撤一步,此时对方身体倾斜重心不稳。当我右脚跟刚着地时,立即向右转身(两掌捋采之动作要以撤步、转身等动作协调一致)。这时,对方便会跌出很远,然后两手握拳高举,形成弓步披闪,准备进攻或防守之势。如对方脚跟稳重而没有跌出,双拳并举,打击对方头部。
左打虎势:如对方用左掌击我前胸我则以左手捋其左腕,右手采其左臂弯,向左后下方捋出;同时左脚向左后方撤一大步。这时对方的身体已倾斜不稳,我左脚掌刚一着地,即向左转身(双手捋采动作与撤步,转身等动作要配合得协调一致)。这时对方已跌出很远,然后两掌握拳高举,形成弓步披闪攻防之势。
9
、背反捶:反转手臂,抡一圈用手背砸击对方,故称为背反捶。背反捶与撇身捶有相类似之处。有人盘架子时,在扇通背后把撇身捶打成背反捶。其技击作用是,当敌从侧面用右拳击我头部,我即闪身,避开其锋,既而横身前进,同时翻转右手向后向上向前抡一大圈,握拳用手背砸向敌之头部。去时撤手,着人成拳,利用抡臂之离心力将拳头砸在对方头部。此势为披身打捶,故又称为披身捶。披身捶为顺步打捶有利于追击。
背反捶还有一种打法,叫做开花炮。其用法是我以肘撞击对方之胸,对方以双手截我之肘,我即展臂,握拳砸对方面部,一般情况都会打在鼻梁上。鼻子容易破,一着拳便挂花。所以给这拳法起个漂亮名字叫开花炮。有人在盘拳走架时把这一打法含在翻身撇身捶之中。
临场之时,见景生情,撇身、披身、背反、开花几个拳法混而用之,其效必佳,《牛谱·全体打用决》有言: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10
、卷挫捶:先握拳滚转小臂,而后象持锉刀一样,向前挫出。取两个动作之名,故称卷挫捶。
在我师爷杨禹庭先生创编的吴式太极拳套路中,在左弯弓射虎之后,有上步措捶一式,此式即为卷挫捶。这是太极拳套路中第一次出现挫捶之拳名。这个拳势由左拳翻转,右拳前伸两动组成,其用法是:左射虎之后对方攥住我左拳时,我翻转左拳以拳背反采其手,并顺其力前伸,右拳从左臂弯向右前舒展,打击对方之肩颈或肋下,同时右脚上步重心前移与右拳配合,可给对方沉重打击。
左弯弓射虎之后的卷挫捶,是左拳翻卷、右拳前挫,是双拳卷挫。此外,还有单拳卷挫的。在套路中出现在搬拦捶和上步拦雀尾之间,各家套路均把此式含在上步拦雀尾之中。
单拳卷挫的用法:我打出搬拦捶,我右拳被对方右手提住,对方采我右腕,我即将拳心翻转向上,同时进右步锁住对方左腿,我将右拳翻转,并往右前伸长,重心前移,右膝前弓乘右弓步,对方即被放出很远。
后五捶,有的为独立式子,有的含在其他式子之中。这后五捶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用双拳。除背反一捶用单拳,其他四捶势分叶下通山卷挫均用双拳。
《李谱》云:怀抱双捶谁敢进,走遍天下无人拦。可见后五捶在太极拳中的技击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学者不可不仔细研究。

以上介绍的太极十捶之用法。下面再谈一谈练拳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手足配合  上下相随。
太极拳技击的原则是小力破大力四两拨千斤。即使是以拳击人也是以势制人非以力胜人。如何才能造成得机得势,关键在于手足配合,上下相随。太极前贤曰:捶以势论,而握要者步也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不灵亦在于步。拳谚云:手到脚不到,必是瞎胡闹栽捶不上左步,就按不倒对方,撇身捶不横开右步就背不起对方,背反捶不上右步,或顺步追打,就击不中对方。拳谚云:上虽凭手,下尤凭足,足快尤显手快之能。与其说以拳击人,不如说以步胜人足随手运,圆转如神。练拳实为练步,此言不谬也。
2
、力由脊发,拳出劲整。
用拳头击人,在太极拳中是最典型的发劲过程。一定要遵守劲整的要求。发拳时,一身必令上下相随一气贯通,绵绵不断节节贯穿。
拳谱云:其根在脚,主宰于腰,达于背,形于手,全身完整一气。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击人时,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手、眼、脚、身同时俱到。打出个整劲来。不可有丝毫散乱。《拳谱》讲力由脊发,也就是劲由后脚跟越腿肚、顺脊上行,串到肩臂,转至胳膊,运至手背。击人要用周身全力,虽劲由脚跟起,然其用本在心,心机一动,中气即由丹田发至于手,全身之力皆聚于此。前辈讲得细致入微,我们要式式揣摩,细心体捂。
3
、无过不及,切忌劲满。
技击较量求胜心切,以拳击人发力必狠,这时最易出现劲满力过的现象。青年人尤其值得注意。出拳劲满力过,有两个害处:其一力过则硬无含蓄柔力,则出断续,易为人所乘;其二是拳出力过,则可出现重心不稳,若逾界限,势难转回,造成中土离位出圈容易进圈难之势,一经失势,虽悔难追。应牢记随曲就伸,无过不及,在技击中保持心静,力争以平和的心态演练拳法,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发拳要劲似松非松将展而未展,始终保持重心的平稳。
4
、气泼胆壮。
实用技击,除拳法熟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胆量要下大力量练习。打拳者必先具有胆量,无胆者即无效果之心,临场之时胆气不壮,必然恐怖于内畏缩于外,畏首畏尾无措手措,敌乘其虚攻其隙,常有人因胆怯而败于技艺不如己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打拳不要怕,怕拳不要打。打拳打的就是胆泼气壮,一交手气势逼人,手捷眼快,人不得窥其方,我独能运其技,固练打之时愈快愈妙,出入爽快,吞吐连绵,虚虚实实,用虚若实,用实若虚,其中机巧变换,得如出神入化,指南打北,声东击西,诱之使来,推之使去,夺之使惧,逼之使退,我能如臂使指,从容应付,有心手相应之妙,彼则顾头顾尾,手足无措,拳打至此则胜卷可操矣。打拳须照架子打,照式子进,一步紧一步,一拳紧一拳,进则生退则死,遇架倒架,照势解势,皆须胆大心细镇定自若,此内家之秘诀也。
5
、一定要走出误区。
陈鑫拳论运:脚踢拳打下乘拳。众曰:太极拳重劲不重招法。因有此语,于是有人便走进太极拳修炼的一个误区,即想超越练习招法的低级阶段,径直去练法,以进入神明的高级阶段。这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即使是有某种光环笼罩,那也不过是垒一座沙塔,一经风吹雨打便会坍塌无余。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本文结尾,我想衷心敬告真心习武的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千万不可轻信有捷径可走的高谈阔论。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存心骗人,至少也是哗众取宠招摇过市。要想提高技艺,就得一招一式地苦练基本功,一个招式要练上千上万次,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切记切记,舍此别无他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