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伯未<font style='color: Red;'><font style='color: Red;'>中医</font></font>入门(九)

 林中雨露 2013-05-08

第二节 基本方剂和处方

一、基本方剂

徐灵胎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的确,治疗每一种病必须辨证求因,才能确定治疗方针。同时,一病有一病的主治法,也必然有主方和主药,这是治病的基本法则。在这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出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 四物汤

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入经水不调。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 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4. 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 桂枝汤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6.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为发散风寒主方,用于寒热,无汗,脉象浮紧挟外湿者,可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表邪内陷,肺热气喘。

 

7. 银翘散:银花、连翘、豆豉、荆芥、薄荷、牛蒡、桔梗、甘草、竹叶、芦根。为风温初起主方,用于发热、口渴、脉象浮数。咳嗽者可加杏仁、象贝,宣肺化痰;热重者,可加山栀、黄芩清气。

 

8. 六一散

滑石、甘草。为清暑主方,用于身热烦渴,小便短赤清心可加辰砂,名益元散;散风可加薄荷,名鸡苏散。

 

9. 平胃散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化湿主方,用于满闷、呕恶、舌苔白腻。痰多者可与二陈汤同用,名平陈汤;泄泻溲少,可与五苓散同用,名胃苓汤。

 

10. 五苓散

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为利湿主方,用于小便不利,饮水吐逆无寒但渴者,可除去桂枝,名四苓散。

 

11.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为泄水主方,用于水饮内停,胸胁满痛。

 

12. 琼玉膏:生地、人参、茯苓、白蜜。为润燥主方,用于津液枯涸,气虚干咳者。

 

13.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为润肠主方,用于津枯大便困难者。

 

14. 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为清热主方,用于壮热、口渴、汗出、脉象洪大。气阴虚者,可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夹湿者,可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

 

15.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为泻火主方,用于三焦积热,狂燥烦心,迫血妄行等症。

 

16. 普济消毒饮:玄参、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薄荷、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陈皮。为清温毒主方,用于大头瘟、咽痛、口渴等症。

 

17. 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为清虚热主方,用于骨蒸劳热,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18. 三仁汤:杏仁、蔻仁,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为清化湿热主方,用于湿温身热,胸闷,渴不欲饮。

 

19. 达原饮:厚朴、常山、草果、槟榔、黄芩、知母、菖蒲、青皮、甘草。为治湿热温疟主方,用于湿浊夹热阻滞中焦,寒热胸闷,舌苔厚腻等症。

 

20. 二陈汤

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为祛痰主方,兼能理气、去湿、和中如顽痰胶固,可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胆虚不眠,可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21. 清气化痰丸:姜半夏、胆星、橘红、枳实、杏仁、瓜蒌仁、黄芩、茯苓。为清痰热主方,用于气火有余,炼液成痰。

 

22.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平痰喘主方,用于气实痰多,喘满胸闷。

 

23. 保和丸

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麦芽。为消食主方,用于嗳腐吞酸,腹痛泄泻等症。气分郁滞,可与越鞠丸同用,名越鞠保和丸。

 

24. 小活络丹

川乌、草乌、川芎、地龙、胆星、乳香、没药。为活络主方,用于痰湿入络,手足麻木等症。

 

25. 天王补心丹:枣仁、当归、生地、柏子仁、天冬、麦冬、远志、五味子、人参、丹参、玄参、桔梗。为安神主方,用于健忘、怔忡、失眠,虚火上炎等症。

 

26. 牛黄清心丸:犀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辰砂。为开窍主方,用于邪陷心包,神识昏迷。

 

27. 金锁固精丸:潼沙苑、芡实、莲须、龙骨、牡蛎。为固精主方,用于精关不固,滑泄不禁。

 

28. 牡蛎散: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为固表主方,用于阳虚自汗。

 

29. 诃子散:御米壳、诃子、炮姜、橘红。为涩肠主方,用于泄泻不止,脱肛。

30. 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姜、枣。为升提主方,用于中气下陷,或气虚不能摄血。

 

31. 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紫苏、姜、枣。为行气主方,用于气分郁滞,胸满喘促。

 

32. 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神曲、山栀。为舒郁主方,用于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

 

33. 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茅根、茜草、大黄、山栀、棕榈皮、丹皮。为止血主方,用于劳伤吐血。

34.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玄明粉。为祛瘀主方,用于蓄血及妇人经闭。

 

35.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姜、枣。为和解主方,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等症。

 

36. 逍遥散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为疏肝主方,用于头痛目眩、抑郁不乐,及妇人月经不调。火旺者可加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

 

37.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豆豉。为催吐主方,用于痰涎壅积上脘。

 

38. 大承气汤

大黄、厚朴、枳实、元明粉。为泻下主方,用于实热便闭、腹痛拒按;津液不充者可去元明粉,加麻仁、杏仁、芍药,名脾约麻仁丸。

 

39. 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蓬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为导滞主方,用于胸痞、腹胀、便闭,或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40. 化虫丸

使君子、鹤虱、槟榔、苦楝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杀虫主方,用于因肠寄生虫引起的腹痛阵作。

以上方剂,仅从病因和症候等方面提出一些通治的例子。雷福亭曾说:“尝考丹溪治病,凡遇气亏者以四君子汤,血亏者以四物汤,痰饮者以二陈汤,湿食者以平胃散,都以四方为主,更参解郁治之,药品不繁,每多中病。”可见掌握通治方剂就是临症上必需的,但是通用方也当切合病情,不等于笼统施用,大凡每一个病都有主方,一病有几种症候又各有主方,这里所说的通治方是一方能治多种病的,这就在了解通治方之后,还应进一步钻研各病的主方和各种症候的主方,才能更细致的随症化裁。关于这方面的参考书可采用《兰台轨范》,一般检查则《医方集解》最为通用。

二、处方举例

中医的处方,实际上包括理、法、方、药一套知识在内,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中医处方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案有方。案即脉案,处方时先将脉案写好,然后立方。脉案的内容包括症、因、脉、治四项,脉又包括四诊。一般先叙症状,次叙病因,次叙脉、舌、气色,最后指出治疗方针。当然,这也并不刻板,可以先叙症、脉,再叙因、治,或先把原因提出,再叙脉、症,只是大体上不越出这范围。例如叶天士治咳嗽的脉案:“脉右浮数,风温干肺化燥,喉间痒,咳不爽,用辛甘凉润法。”又:“积劳更受风温,咽干,热咳,形脉不充,与甘缓柔方。”又:“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燥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又:“脉来虚弱,久嗽,形瘦,食减,汗出,气短。久虚不复谓之损,宗《内经》,形不足温养其气。”以上所举各案,在叙法上对症、因、脉、治虽有先后之不同,但老实写出,活泼泼地,不受拘束,而仍不离症、因、脉、治的范围。

对病症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然后写方。写方时,那些是主药,那些是协助的,胸中要有成竹。大概主药写在前,助药写在后,助药中又有主要和次要,同样依次书写,这就包含着君、臣、佐、使的意义在内。过去药方都直行写,习惯上分为三排,也有两排或四排的,视药味多少而定。先写第一排,再写第二、第三排。所以中药方应当一排一排看,如果一行一行看是分不出主次的。现在多数改用横写,比较以前更要清楚了。

兹为便于理解,附录近案数则,包括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并非示范,聊供参考而已。

1. 自诉肝脏肿大已近一年,右胁掣痛以季肋处最为明显,有时牵及后背及少腹,易感疲劳,食欲不振,本有痛经宿恙,经期内尤觉精神困乏。脉象细弦,舌净,二便正常。胁为肝之分野,前人谓久痛入络,即拟舒气和血法。

当归须(钱半)生白芍(二钱)软柴胡(炒,一钱)丹参(二钱)桃仁泥(钱半,包)广郁金(钱半)金铃子(钱半)路路通(钱半)橘络(一钱)沉香曲(钱半)佛手(八分)

2. 胃痛每发于空腹时,得食即定,微有泛酸,不能茹冷,大便或黄或黑,形体消瘦。症属中气虚寒,拟黄芪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三钱)炒桂枝(八分)炒白芍(钱半)炙甘草(一钱)驴皮胶(钱半)炮姜炭(八分)红枣(四个)饴糖(一两,分两次药汁冲服)

3. 半年中常有齿龈出血,并觉肢软乏力,渐增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心慌,经医院检查血象全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不良性贫血。现诊面色萎黄,手足多汗,舌质淡白,脉象浮大而数。劳损之根,治拟温养肝肾,着重于命门。

熟地(四钱)熟附片(二钱)生黄芪(三钱)鹿角胶(二钱)山萸肉(二钱)枸杞子(三钱)炒白芍(三钱)潼沙苑(三钱)煅牡蛎(五钱)龙眼肉(五钱)红枣(十个)

4. 自秋至冬,泄泻未止,一日二三次,肠鸣腹不痛,但腹部不耐风寒,稍觉凉意,大便次数即加,肠鸣亦甚。脉沉无力,尚能纳食。病在下焦,当温肾厚肠,略参升清,为拟丸方久饵。

熟附片(二两)炮姜炭(一两)炒白术(二两)煨益智(二两)煨肉果(二两)诃子皮(两半)云茯苓(三两)炒山药(三两)煨葛根(一两)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一日两次,早上、睡前用温开水送下。

5. 患肺吸虫病已近两年,咯痰挟血,稍带腥味,近来心慌失眠,体力不如从前。中医无此病名,姑据《千金》、《外台》所载肺虫症及尸疰症拟方,不知能获效否。

麦冬(两半)磨香(一分)黄连(一两)朱砂(二钱)雄黄(一钱)川椒(一两)桃仁(二两)獭肝(二两)

上药配研细粉,每服钱半,一日三次,早、午、晚饭后,用温开水送下。

6. 遗精多年,或有梦,或无梦,服药亦时效时无效。近增阳萎,肢软腰酸,体重减轻,心中优恐,无法自释。脉象沉细,入冬四末清冷,小溲频数窘迫。阴虚及阳,下元极亏,但心气怯弱不能下交于肾,亦为原因之一。乘兹冬令闭藏,为拟膏方调养。

炙黄芪(三两)野台参(三两)山药(三两)熟地(四两)山萸肉(两半)制黄精(三两)当归身(两半)炒白芍(两半)制首乌(三两)潼沙苑(三两)菟丝饼(三两)枸杞子(三两)仙灵脾(三两)补骨脂(三两)蛇床子(两半)韭菜子(二两)覆盆子(二两)金樱子(三两)炙狗脊(二两)炒杜仲(三两)北五味(一两)节菖蒲(五钱)炙远志(两半)云茯神(三两)煅龙牡各(各三两)湘莲肉(八两)红枣(八两)

宽水浸一夜,浓煎3次,滤取清汁,加入:龟鹿二仙胶八两先用陈酒烊化。黄狗肾两条先燉烊,冰糖一斤,搅和收膏。每天上下午空腹时,各用开水冲服一食匙,倘有伤风感冒,暂停数天。

研究处方,必须多看医案,医案是中医的临症记录,如《临症指南》就是叶天士的医案,也就是他平日治病的方案。由于中医处方不只记录用药,更全面地记录下有关病人的得病原因、症状、四诊、治法、处方,和详细的分析、诊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作用。同时一个人的见解和经验毕竟有限,还必须广泛地多看各家医案,虽然不一定都有好处,但必然有其特长的地方,我们认为只有象蜜蜂酿蜜般的吸取百花精华,才能更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也能说各家医案是医生终身的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