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曾文迪之《寻龙记》)

 缘助舫 2013-05-09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1)

李三素原文: 

寻龙先寻宗与祖,不辨祖宗何足语。

大山高耸是真龙,踊跃奔腾俦可语。

乾坤位莫阴阳分,龙布雌雄须认取。

两边夹从看尊卑,三里五里相随护。

先看应龙在何处,主客相迎各回顾。

或居水口或平田,或近江湖或大路。

或如猛虎奔青山,或似龙投水去。竹下翁注:将“”字改为“”字)

欲落未落雁南飞,欲住未住群鸦聚。

龙若住时山水回,龙未成时山水去。

山岗到处有阴阳,只恐时师不遭遇。

 

特起高山作祖宗,降世行度若奔腾,骧可取也。景纯谓“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卜氏谓“辞楼下殿”。论龙阴阳,非乾阳坤阴;龙上,而妙在雌雄二字。夹从,护送山也;尊卑,高低也,要随护不皆。应龙,案也;迎者,情缱绻也。平地、大路,指融结在彼也。猛虎、渴龙,谓行度体势也。雁飞,谓山水去也;鸦聚,谓山水止也。山高急与俯者,属阴;平支低浮仰者,属阳也。

 

竹下翁插话:

 竹下翁粗心大意,将李公纂入《天机贯旨》之《寻龙经》,误为杨公筠松之作;此处《寻龙经》,实乃曾公文迪之《寻龙记》。于此特作说明,并向关注过相关博文者表示歉意。李公纂入《寻龙经》时,对紧要者作出诠释;竹下翁亦循此足迹,妄加“插话”。

《寻龙记》“上篇”用“7+7”句式押韵,“中篇”和“下篇”用“7+5”句式押韵;了解赋文句式和韵脚,有利于断句和解文。

 晋·郭璞《葬书》说:“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又说:“此下言真龙降势之大略,可总括天下山岚之行度。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其葬王者,言其贵也,不得拘之。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2268.htm?fromId=342591

唐·卜则巍《雪心赋》两句对仗:“辞楼下殿,不远千里而来;问祖寻宗,岂可半途而止。”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742.htm

 研读《葬书》和《雪心赋》,对理解《寻龙经》很有帮助;李公特钟情《雪心赋》,全文多次提及卜氏

 古人将山脉的“行止起伏形态喻之为“龙”,因“龙”乃变化莫测之物,所谓“神龙见头不见尾”。“寻龙”就是“问山”,高山峻岭看行度。为了分清蜿蜒而来的山岭,古人用“拟人”和“拟物”二法辨龙脉山势。“拟人”则如看族谱,从太祖、远祖、太宗到少祖、少宗,直至父母;“拟物”则如看参天大树,从主干到分干,从主枝到分枝,直至花果。

“俦”字古通“”,故应作“平畴”“田畴”解。

李公说:“山高急与俯者,属阴;平支低浮仰者,属阳也。龙脉行度可以不辨阴阳,但入首出脉则须辨阴阳,否则难对“窝钳乳突”四象施以“阴来阳受、阳来阴受”之法。

 但山岗、平地阴阳之分历来多有争论,据说杨筠松“高山为阴,平地为阳”,而后来者廖金精“高山为阳,平地为阴”,刚好相反;再后来者,挺杨公者有,挺廖公者有,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味道。但从“山岗平地”与“窝钳乳突”,阴阳分辨原则一致性出发,宜“高山”与“乳突”为阴、“平地”与“窝钳”为阳。★★★★★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2

李三素原文: 

或过江河或不见,任使时师寻教遍。

或居虚谷或深潭,须看应龙仔细辨。

有人识得此真龙,一似杨曾亲会面。

卜氏谓“弃甲曳兵,过水而重兴营寨”。若山谷深潭,龙脉隐微,非在水低,谓言“有龙必有案”,故以应龙求之矣。

 

竹下翁插话:

卜则巍雪心赋·论龙脉》两句——

弃甲曳兵,过水而重兴营寨;

排仓列库,穿珠而别换门墙。

    应龙”,李公前节已有注释,即“案也”。“ 有龙必有案,故以应龙求之矣”,这就是以案山为标杆,辨来龙入首结穴格局。有龙方可寻穴,审穴可以知龙,竹下翁认为此种分辨龙穴之法即“案山证穴”。《地理人子须知》“朝山证穴”,以远方辨穴;“案山证穴”,则以近方辨穴。两者各有所长,各有其用。故徐氏两兄弟说:“大抵天造地设,必是近案有情。”“朝山证穴之法,必以近案有情为主。”而先贤卜则巍已有言在先:“外洋千重,不若就身一案。”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2)李三素:寻龙经上篇(2)
        竹下翁附注:博文照片引自《龙行天下风水论坛·阴宅风水》,作者灵珠子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3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3)
                             灵珠子作品。

李三素原文: 

或是藏形或隐迹,要知去住登高觅。

磊落高峰骨脉真,左右从龙君要识。

断续不过三五里,束带蜂腰鹤膝是。

龙若住时有明堂,入穴先看左右臂。

面前玉案若横遮,更有应龙当面起。

请君下穴细裁量,不久子孙官爵至。

 

藏、隐者,微而难辨。

去,住竹下翁注:此乃“”字刻版之误)也;住,止也。

磊落,群峰明也;

从龙,随护山也。

断续者,藕断丝连之状;

蜂腰中小,鹤膝中大,皆来气过脉。穴自融结,必献明堂,则左右自然环抱;近案横遮,远案接应,官爵必然也。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3)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3)
                           灵珠子作品。
 

竹下翁插话:

原文”前三句,主要讲来龙博换过峡形态;后三句,主要讲来龙入首出脉结穴格局。

登高望远,来龙行度态势可以一目了然;就低观近,换过峡形迹可以细加分辨。但山地与平洋有所不同,如何分别?

《指南》有一句话,说得挺有意思:“平地之隐隐隆隆,即高山之一起一伏;平地之一断一续,即高山之过峡结咽。

刘伯温则说得更有意思,如歌似唱:

看龙先看龙过峡,峡与穴情一般法。

过峡有扛并有护,免被风吹脉脊露。

过峡无扛又无护,风吹气散龙虚渡。

过峡宜短不宜长,长则气弱气已伤。

过峡宜细不宜粗,粗则气浊穴则无。

过峡宜狭不宜阔,阔则气散龙力乏。

过峡一线短又细,蜂腰鹤膝龙束气。

束得气聚穴方真,束气不聚亦枉费。

要识束气不束气,万物结果先结蒂。

不信但看吹响器,孔大气散孔小聚。

聚则能响散不响,方知结地不结地。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3)     

    来龙是否住结,既要看跌断结咽和起顶化脑情形,也要观察堂局形态。李公谓:“穴自融结,必献明堂,则左右自然环抱;近案横遮,远案接应。”故“明堂证穴”、“龙虎证穴”、“案山证穴”是风水形法中必要采用手段。★★★★★

明堂分清内、外中、大之别。穴场圆晕之下为“小明堂”,也即内明堂;龙虎之内为“中明堂”,案山之内为“大明堂”,两者属于外明堂。

杨公说:“立穴欲得明堂正”,“真气聚处看明堂”,“凡看疑穴观堂局,堂局真处抱身曲”。

辜托长老说:“众山止处是真穴,众水聚处是明堂。

由此可知“明堂证穴”之意义。

董德彰《秘诀》说:“观龙虎往处,定穴之虚实;观龙虎先后,定穴之左右。龙有力,则倚左;虎有力,则倚右。龙虎低,则避风,就明堂,扦地穴;龙虎高,则避压,舍明堂,寻天穴。”这就是说,龙虎山高则扦穴宜高,龙虎山低则扦穴宜低;当然有龙长虎短或虎长龙断问题,有龙虎山有情无情问题,也有左单提或右单提问题,综合评估穴位之高低、左右问题,皆属于“龙虎证穴”要诀。

董德彰乃元末明初江西德兴人,让其名声久远不在于风水著述,而在于“择日法”--《董公选择要览》其在风水上得到辜托长老(道静和尚)的真传,据说也得到白鹤仙师水法秘诀,故著有《四神秘诀》《水法图说》被誉为“董半仙”。其编著之《雪心赋注解》也许有助于更好理解《雪心赋》精义。★★★★★

李公说:“近案横遮,远案接应。”这是“案山证穴”要则。若龙、穴、砂、水四科分论,则龙虎朝案均属砂说科目。龙虎是穴左右之山,朝案是穴前之山。穴前之山,近而小者为案,远而高者为朝;地贵于近案、远朝两备。案山也有远近之分,近案宜低于远案;但低者宜捧心,高者只齐眉。

近案横遮”,可以避免见远案、朝山杂乱山脚;

远案接应”,则可保案山配合有情。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3)
              雪心赋》:“前案若杂乱,但求积水之池。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4

李三素原文: 

要别阴阳辨风水,龙要十分水十二。

山为门户欲坚牢,水为血脉须秀吉。

且寻坐下正龙位,纵少朝山也尊贵。

龙来远远穴天然,依经点穴胜前坚。

三阳六建当坟照,千金莫乱与人扦。

若徒按卦推音取,失了杨曾二大仙。

 

“阴阳”二字,详《雪心赋》第二章。来龙得十分,谓全也;水得十二分,亦然。水口为龙穴之门户,山乃明堂之锁钥,皆要坚固;水乃龙之血脉,要眷恋。

“三阳者”,明堂为内阳,案山为中阳,案外朝山为外阳;

“六建者”,水抱穴,左为天建,右为地建,前为人建;禄建、命建、马建,照于前者。推卦例姓音之非是。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4)

竹下翁插话:

万物皆有阴阳,故地理不论形法、理法,皆有阴阳之分。此处言及之“阴阳”,乃形势上阴阳之分。龙与水就是阴阳关系,以龙为阳者必以水为阴,以水为阳者必以龙为阴;若父母靠山为阴,则明堂朝案为阳,故有“三阳”之说。

高低、前后、左右、远近、来去、顺逆、动静,诸如此类皆有阴阳之分。

李公言“阴阳二字,详《雪心赋》第二章”,或许可说明李公手头《雪心赋》版本非明·徐试可重编刚补”过的版本;因徐氏编辑过之版本,“阴阳二字”在“第一章地理正宗”之内,除非网络收录时有出入——

http://gzd19660319.blog.163.com/blog/static/165742232201308114712501/

《雪心赋》第二章即<地理要略>。于此将全章文字录下,各自体会:

古人卜宅,有其义而无其辞;

后哲着书,传于家而行于世。

葬乘生气,

脉认来龙;

穴总三停,

山分八卦。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于理者,孰造于玄微。竹下翁注:”读音mei,眼不明睛不亮而看不清)

惟阴阳顺逆之难明;

抑鬼神情状之莫察。

布八方之八卦,

审四势之四维。

有去有来,

有动有静。

迢迢山发迹,由祖宗而生子生孙;

汩汩水长流,自本根而分支分派。

入山寻水口,

登穴看明堂。

岳渎钟星宿之灵,

宾主尽东南之美。

立向,贵迎官而就禄;竹下翁注:”乃禄建也。)

作穴,须趋吉而避凶。

必援古以证今,

贵升高而望远。

辞楼下殿,不远千里而来;

问祖寻宗,岂可半途而止。

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

宾主趋迎者,情意相孚。

右必伏,左必降,精神百倍;

前者呼,后者应,气象万千。

辨山脉者,则有同干异枝;

论水法者,则有三叉九曲。

卜云其吉,

终焉允臧。竹下翁注:成语,解为自始至终诚信善良)

吉地,乃神之所司;

善人,乃天之克相。

将相公侯,胥此焉出;

荣华富贵,何莫不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毋忽斯言;

得于斯,必深造于斯,盖有妙理。

“三阳六建”据说最早来自《管氏地理指蒙》,而后有《天玉经》三阳六秀”与“三才六建”说法。再后来者则据此各自演绎,从而形成各师各说。

竹下翁以为,目前流行之“三阳六建”说法,存在于形势方面与理气方面两种说法。《寻龙经》内说法,属于形势方面说法。如此,“三阳”才能解释为内、中、外三明堂,而非丙午丁三阳水之类;同理,“六建”才能解释为堂局上之吉砂,而非同义于“六秀”阳水之类。★★★★★

《阴宅集要》认为“六建”中之“天建、人建、地建”,在堂局上有左、中、右之定位;其余三建并无定所,大约因为命建禄建马建三砂星要推算确定。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5

李三素原文: 

共说前山三与五,笑杀时师全不悟。

山头将取地罗移,便道阴阳居此处。

不寻地脉看来龙,空有贤宾无好主。

前三后五,共为八门,图见《雪心赋》若失生气,空贪秀案也。

 

竹下翁插话:

《雪心赋》言:“葬乘生气,脉认来龙。”此可解“不寻地脉看来龙,空有贤宾无好主”之说,乃“失生气,空贪秀案”而已。

朱定榜先生《卜则巍与赣派风水》介绍,卜公与杨公曾同事司天监。如此说来,曾公已是卜公之晚辈了;那么上面所解,则是前辈之论证后辈之说。

《雪心赋·论水法》之论——

论山可也,于水何如?

交锁织结,四字分明;

穿割箭射,四凶合避。

撞城者,破家荡业;

背城者,勾性强心。

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

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

所贵者,五户闭藏;

所爱者,三门宽阔。

垣局虽贵,三门逼窄不须观;

形穴虽奇,五户不关何足取。

元辰当心直出,未可言凶;

外面转首横栏,得之反吉。

以之界脉,则脉自止;

以之藏风,则风不吹。

水才过穴而反跳,一文不值;

水若入怀而反抱,一发便衰。

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

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

交牙截水者,最宜耸拔;

当面潴水者,惟爱澄凝。

耸拔者,如赳赳武夫之捍城;

澄凝者,若肃肃贤臣之拱位。

水口之砂,最关利害。

此特举其大略,当自察其细微。
 

《寻龙经》说:“共说前山三与五,笑杀时师全不悟李公说:“前三后五,共为八门。”如何解释?

有解说:三门,指内明堂、中明堂、外明堂;五户,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穴位。

有解说:三门者,堂局也;五户者,水口也。

有解说:八国八门八般说,人人尽向明师诀;三门大开家大富,五户常闭大兴发。

李公说:“图见《雪心赋》。”竹下翁找不到手头原有那本《图解雪心赋》,故不见那“图”而暂时无解。但既是“共为八门”必与八卦方位来去水有关。竹下翁企图借助晚于李公餐霞道人姚廷銮之说法求解——

雪心赋》说:“贵五户之比藏,爱三门之宽阔。

餐霞道人解说:“五户,水口也;有五城,故曰五户。三阳者,第三阳也。

雪心赋》说:“垣局虽贵,三门逼窄不须观。

餐霞道人解说:“所以外明堂喜容万马。

雪心赋》说:“形穴虽奇,五户不关何处取。

餐霞道人解说:“所以水口要不通舟。

雪心赋》云:“所贵者,五户闭藏;所爱者,三门宽阔。

竹下翁话中话:“三门”,一门内明堂,二门中明堂,三门外明堂;此三阳以第三阳最为紧要,古人说:“若夫明堂容万马,则外阳矣”故“所爱者,三门宽阔。“五城”,即来龙结穴成局五种形态,即“五格”之局;既有五城,去水之处就可能存在五水口即“五户”。天门要开,地户要闭,所贵者,五户闭藏。 ★★★★★

根据《博山篇》可知,来龙行度有“五势”之别——“正势、侧势、逆势、顺势、回势”;这是来龙结穴与朝山、水流间构成五种大态势。龙脉自北而来,朝山立于南,为正势;龙脉自西而发,作穴於北,南方作朝,为侧势;龙脉逆水而行,朝山顺水而下,此为逆势;龙脉顺水而行,朝山逆水而上,为顺势;龙身蜿蜒而行,回顾祖山而作朝山,为回势五者结穴,有顺局五、逆局五,以逆为贵,顺则减力。★★★★★

根据《入地眼》可知,以来去水态势看龙穴有“五局”之分——“朝水局、横水局、据水局、顺水局、无水局”朝水局乃来龙翻身逆势结穴以受当面逆朝之水,故也称为“逆水局”横水局来龙结穴,水自左来右去或右来左去,要求下关有山逆收而拦,水口紧密为要;据水局则来龙结穴,有大湖或深潭沉注穴前,下砂紧贴而关闭紧要,故也称为“紧水局”;顺水局要求来龙长远力大,四势周密而水口关固,水虽去也求山交回,虽也称为“去水局”却不宜穴场见水荡然而去;无水局则是穴结山坡,山势盘聚而明堂不见流水,称之“旱龙局”则于水有点望天打卦味道。★★★★★

《地理人子须知》采纳“龙结穴五局”之论:“龙之结穴成局,有五格,皆以水为准。

朝水局要穴星高大有余气,或有低砂横拦,不使水冲割为吉;又须水之玄屈曲,或平田洋朝为善。

横水局要水势弯环抱穴如绕带为美;又要下关山逆土拦水有力,及水缠玄武、水口紧密为吉。

据水局水以凝静为佳,今穴居深水则无冲割、冲射之患,而有得水之宜也,何吉如之?

顺水局“必要来龙长远,力量宏大,四势周密,水口交固。”

无水局山谷以藏风为贵,只要穴场藏聚,乘得生气,发达极快,何必拘其有水、无水?

以水论局则必有去水之方,既有“五局”必有“五户”;“五户”在八卦何方,必须弄清楚。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无水之“旱龙局”,不要以为无水就不关心“水口”问题。一场大雨,山水何而来何而去,必有踪迹;但雨天上山观察旱流情况,注意雨势而小心山洪,以人为本而注意安全。★★★★★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5)
                             灵珠子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6

李三素原文: 

真龙剥换妙难穷,仔细推寻莫失踪。

作穴担看隈暖处,前有朝山起数重。

子孙俊杰天然别,富贵荣华达圣聪。

“剥换、失踪”,龙脉隐隐隆隆,若灰中线、草里蛇;微茫难认,没泥龟蛇之类。

“隈暖处”,藏风聚气也。

竹下翁插话:

何为“剥换”?

《地理人子须知》说:剥换者,变化也。龙之形体自龙变嫩,自粗变细,自凶变吉,皆造化之妙。

“剥换”,也称为“博换”或“驳换”。

 何为“失踪”?

踪迹难寻也。

龙有三势——山垅之势、平冈之势、平地之势。

山垅之势,来龙行度形态“踊跃奔腾、起伏顿跌、磊落低昂”,所谓“若水之波,若马之驰”;

平冈之势,来龙行度形态“逶迤奔走、屈曲摆折、之东走西、活动死转”,所谓“生蛇之出洞者”;

平支之势,来龙行度形态“坦夷旷阔、相连相牵、蛛丝马迹、藕断丝连、平中一突、铺毡展席”,所谓“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三势之龙,行度各有其变,过峡各有其踪。来龙行度“失踪”者,必在过峡之处,也即“跌断”之方;

“失踪”形态也多姿多彩,沉浮出没”、“没泥乌龟”,“蜂腰鹤膝”、“如梭带丝、如针穿线,如蜘蛛过水、如跃鱼上滩、如马迹过河、如藕断丝连、如草蛇灰线”。

寻穴则在“藏风聚气”处,所谓“隈暖”者也。

 清·叶九升说:“平洋之地,有水作峡者,有高低天地作峡者,不可概论。”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6)
                              灵珠子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6)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7

李三素原文: 

下穴为父朝为母,父母相逢龙势住。

从龙兄弟要相逢,白虎青龙为子乳。

邻姻伯叔护团圆,坐下千金无买处。

下穴当作主,山主为父、案为母,谓夫妇对偶。

龙住成形,夹从龙山为兄弟,不可无也;反是者,单独孤露无情。

穴为子息,龙虎为奶乳,籍以拱抱,若乳其子也。缠护为伯叔,团圆护卫也。

 

竹下翁插话:

雪心赋》说:

若有生成之龙,必有生成之穴。

    《寻龙经》所言,乃风水格局形象说法。来龙入首出脉结穴,左右护龙之山如兄弟簇拥;父者靠山、母者案山,“金枝玉露一相逢”,穴如麒麟子孕育而成;青龙、白虎如慈母双臂,拥抱婴儿哺之以乳——当然,乳汁该是来朝之水吧?四周之砂如叔伯亲姻团护有加。如此山环水抱穴场,何处千金可买呢?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7)
                         
灵珠子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7)
   灵珠子作品。

http://www./read.php?tid=8293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8

李三素原文: 

逆龙卷穴难寻讨,细脉迎朝福深奥;

扬扬大水逆西关,下了还生国之宝。

逆虎卷穴上东边,细脉迎朝福转深;

扬扬大水东宫锁,下了为官满国钦。

上水抱曰逆,若龙抱虎之地;大水,臂外水锁也,不见其出。

 

竹下翁插话:

《寻龙经》四句,描述了两种来龙结穴态势——“左单提”和“右单提”;进一步,则是“青龙逆关”和“白虎逆关”结穴态势。何以?“逆龙卷穴”即左单提或青龙逆关,“逆虎卷穴”即右单提或白虎逆关。所谓“逆龙”并非指来龙翻身顾祖结穴之“回龙入首”形态,也非来龙翻身逆势结穴“逆水局”形态,而是与龙虎砂缺失有关的穴场形态。如此格局,只要“扬扬大水”配合坐穴而成“逆水贵局”,一样可以孕育国家栋梁之才。左单提或龙长虎短宜“水逆西关”,白虎方来水朝穴,然后转青龙方而去;右单提或虎长龙短宜“水锁东宫”,青龙方来水朝穴,然后转白虎方而去。但单提或龙虎长短格局要显贵,还要有“细脉朝迎”:左单提或龙长虎短,则“上西边”寻找“大水”外之“迎朝细脉”;右单提或虎长龙短,则“上东边”寻找“大水”外之“迎朝细脉”。左右单提属于内龙虎砂,“细脉”则相当于外龙虎砂了。如此龙、穴、砂、水聚会,则可显贵。

《探花赋》说:“单提穴一边宜凑。”《口义》说:“龙长虎短,穴必居左而向右;虎长龙短,穴必居右而向左。”左单提,有龙无虎;右单提,有虎无龙,“独臂英雄”形态。《雪心赋》则论及水与龙虎密切关系:“无龙,要水绕左宫;无虎,要水绕右畔。”贵与贱,则在于水外有无“细脉迎朝”。

《泄天机》说:“当面推来名曰朝,不怕远迢迢。”“迎是随龙先出来,见穴却回头。或随朝迎来聚集,远望低头揖。”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8)
    灵珠子作品——一湾清水。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8)
    左单提——灵珠子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9

 

李三素原文:

山若急时缓处安,临穴入路似龙蟠;

面前秀山并秀水,下了令人出大官。

山若慢时急处下,莫遣明堂倾腹泻;

要令当面水阳朝,列土分茅容五马。

小山须去大处寻,教君此诀值千金;

大山须去小处寻,高处看眉低应心。

急、缓,脉龙也。大特小,小特大,当下其特。齐、应者,避压也。

  

竹下翁插话

寻龙经》此一段落,前四句说明来龙入首出脉两种不同形态下,两种不同点穴方法;而这两种结穴形式,要有相应堂局配合方可出贵。这属于寻龙点穴中形法,但与形法中“五星法”依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五星葬法”强调根据穴星五行形态点穴,“金空不可当心下,土实须从角上裁;火星葬顶水星嘴,木直须从节上埋”;而《寻龙经》所强调的两种形态,实际上是从阴阳角度来看穴星态势,根据穴星阴阳态势确定“阴来阳受、阳来阴受”点穴方法。来龙出脉急为阴,则宜寻找窝、钳平阳之处点穴;出脉到临穴间若行度有曲折,则可降低入首急脉煞气。来龙出脉缓为阳,则宜寻找乳、突隆起之处点穴;但要避免穴前明堂倾泻。这两种来龙出脉结穴形态,都必须有良好堂局配合,方可出官出贵;前有秀山、秀水来朝,明堂宽容有度,“列土分茅”各得其所,“旗旌鼓角安停妥,流星捷报踏飞黄”。

后两句说明扦穴“当下其特”,即“大特小,小特大”,以“”为贵。大与小,是父母山或穴星周边山头对比而言。若穴星对比周边山头为小,则要避免穴位偏低而有压迫感;若穴星对比周边山头为大,则要避免穴位偏高而有散荡感。《雪心赋》说:“大向小扦,小向大扦,不宜乱杂;横来直受,直来横受,更看护缠。”这里顾及者,正是四周山水形态。当然《雪心赋》又说:“山大水小者,要堂局之宽平;水大山小者,贵祖宗之高厚。”这又将穴星与水态作对比,则“大山、小山”又与“小水、大水”有了对比度。

高处看眉低应心”句,“看眉”即是“齐眉”之意;此根据案山高低来确定穴位高低,正如李公注解所言:“齐应者,避压也。”这说明穴位该是“齐眉”或是“应心”,也与“小山、大山”有关联。穴星之山偏小而案山偏大,则三停穴位宜取中、上;穴星之山偏大而案山偏小,则三停穴位宜取中、下。一切都在乎现场对山水态势实际判断,没有脚力则只属纸上谈兵。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9)
   “罗汉晒肚”留图地——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9)
   穷搜极讨山水间——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9)
    门户关锁寻福地——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10

李三素原文:

龙若住时便生枝,枝上分枝更有儿;

但寻气脉相连续,下后儿孙着锦衣。

生枝、分枝,言双龙虎也;有儿者,上手来水,下关去水。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0)
                      “节外生枝”——金时眼影照。

 

竹下翁插话

堪舆学认为,来龙气脉盛弱决定后代兴衰;故判断行龙气脉如何,当属紧要:“但寻气脉相连续,下后儿孙着锦衣。”如此龙住融结之时,方有吉穴可寻。

双龙虎”态势,与来龙出脉之格“中出之格”可能有关联;若为“左出之格”或“右出之格”则不容易形成“双龙虎”。若穴场不在父母山上,则父母山两侧分枝容易形成“外龙虎”;中出之脉束咽再起穴星,穴星两侧形成“内龙虎”。如果穴场在父母山内,则由父母山两侧“枝上分枝”而成“双龙虎”。从古籍图例中看窝、钳、乳、突四穴形,似乎钳形之穴更容易有“双龙虎”格局。但无论如何,穴星左右两侧外砂缠护之龙虎,与“枝上分枝”之龙虎,是有所区别的。

双龙虎”不但与“单龙虎”一样涉及来去水分合、顺逆问题,还有内外水配合问题。龙虎形态不同,则水口方位也不同,来去水方向也不同。若以“天门地户”来论,则“枝上分枝”形成之“双龙虎”,与一般意义上之龙虎,来去水形态有很大差异。若是与穴星或父母山连体之“双龙虎”,龙虎内之来去水形态,必是先分后合形态,水口必然在龙虎相望之间;只有龙虎外侧之来去水,才存在左来右去或右来左去问题,才存在明确天门地户于左于右问题。“枝上分枝更有儿”,有分合形态就知道什么是“上手来水,下关去水”;龙虎之内来去水形态,只有上来下去、后来前去,故龙虎两水交会之“下关”,乃论水神利弊之关键。《雪心赋》说:“水口开关,不重叠而易成易败。”“所贵者,五户闭藏。”故这种内水汇合之“下关”,同样须要有关栏形态。

一般意义上之青龙白虎砂,与这种“龙若住时便生枝,枝上分枝更有儿”之“双龙虎”砂,在论来水去水、天门地户、水口下关时,须要加以区别。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则待高人点窍。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0)
                  “合流归龙”——金时眼影照。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0)
                    “龙虎三层”——金时眼影照。

 

雪心赋》龙虎之论——

骨脉固宜剥换,

龙虎须要详明。

或龙去虎回,

或龙回虎去。

回者,不宜逼穴;

去者,须要回头。

荡然直去不关栏,

必定逃移并败绝。

或有龙无虎,

或有虎无龙。

无龙,要水绕左边;

无虎,要水缠右畔。

或龙强虎弱,

或龙弱虎强。

虎强,切忌昂头;

龙强,尤防嫉主。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0)
                    “龙虎和谐”——金时眼影照。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11

 

李三素原文:

捉脉寻龙何者是,此诀凭君须仔细。

山山去了不回头,子卖爷田偷写契。

一名唤作倒庄山,忤逆子孙君须记。

山山,众去不顾也。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1)
          龙壮山雄。

 

竹下翁插话

雪心赋》说:“入穴见众山之背去,失井离乡。”又说:“灭族亡家,总是山飞水走。”“势如流水,家必败,人必亡。”既然有前论,自然有后说:“山山去了不回头,子卖爷田偷写契。

山山去了不回头”,可能是该地仍属来龙未住区域。《平砂玉尺经·审龙篇》如是说——

故真龙发足之初,

犹万马奔驰之势。

砂如浪涌,水如鳞交,簇拥向外,谁试方来之迹;

水似横弓,砂犹勒马,军屯戟列,孰知止札之踪。

龙未住时,其来如逐;

龙既住时,其止如伏。

左砂右归,

右砂左躇;

众水朝堂,

群龙蹑足。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1)
                 “龙珠串串总有时”——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1)
                   “龙虎把门郎暗窥”——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1)
                 “闺中美女正梳妆”——金时眼作品。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12

 

李三素原文:

懒龙孤弱卧茅岗,有钱不肯买田庄;

牵连公事遭罗网,子息分离出外乡。

更有香花龙最别,蟠带从头来不绝;

前有香炉礼拜山,又有旌幢并宝节;

定知寺观及僧堂,社庙神坛人祭设。

平缓、孤单、怯弱,为懒龙也。蟠、幢、旌、节,圆山出足四五,香炉礼拜。图见《雪心赋》。

         

竹下翁插话

人有“懒猫”,脉有“懒龙”。

论葬之地,《葬书·内篇》并无明确提出“龙脉”概念;只是从论形势上说:“土形气形,物因其生。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葬书·杂篇》进一步阐明诸多势态:“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水从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此篇后文中又有如下之说:“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吉形凶,百福希一;势凶形吉,祸不旋日。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寅申巳亥,四势也;震离坎兑、乾坤艮巽,八方也。是故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行龙,八方施生。一得其宅,吉庆荣贵。”另一版本《葬书·二十篇》则无“行龙”之类提法,其“总论篇”中诸如“龙首之频,鼻颡吉昌”之类说法,仍是论势与形之关系。“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来自《青囊经》;“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行龙,八方施生”则是《葬经》之发挥。

唐·杨筠松之前是否有人明确“龙脉”之说,未作考究。但对“”之概念有诸多生动描述者,当属杨公:“须猕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里,东入三帏为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进一步说到:“大率行龙有真星,星峰磊落是音身;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杨公著有《撼龙经》、《疑龙经》,曾公文迪著有《寻龙记》,宋·吴公景鸾著有《望龙经》等等。从此龙行天下,大行其道;凡论风水言形势者,必先论龙而寻龙问祖,不敢怠慢。明·徐氏兄弟著纂《地理人子须知》,明确提出中国三大干龙概念并有“总览之图”,成为后来者重要教科书。但徐氏兄弟有异必说、有惑必言,对于龙脉穴砂也有其较为明朗说法,如“”之说:“地理家以山名龙,何以?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现。”凡事也有例外,元·刘秉忠所传承宋·陈抟之《平砂玉尺经》,则是《审势篇第一》而《审龙篇第三》,这也许正是回归《青囊经》及《葬书》论势论形之本义。

懒龙”之说起自何者?考究似乎并无必要。杨公有“死龙”之说,《雪心赋》则有“孤寡”之言。“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 当生不生者,势孤援寡;见死不死者,子弱母强。”“若见文笔孤单,砚池污浊。”如此诸多赋句,应与“懒龙”有关。但先贤之著述,恐怕难免后人会所有修改;就《雪心赋》这两句,就很难说完全出自卜则巍笔下——

牧堂之论深于理,醇正无疵;

景纯之术几于神,玄妙莫测。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742.htm

郭景纯”先于卜则巍,无可置疑;“蔡牧堂”后于卜则巍,无可厚非。但南宋蔡氏大号,何以进入唐代卜氏著述之内?竹下翁无解。

雪心赋》说:“或是胡僧礼佛,错认拜相铺毡。曾公文迪是否读过此赋,而后有了“前有香炉礼拜山,又有旌幢并宝节;定知寺观及僧堂,社庙神坛人祭设”之发挥?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2)
    闻名海内外的粤东汕头石风景区内九天娘娘庙。据说自此庙建成后,至今每年台风再无正面袭击过汕头市区。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2)
                               网来香炉峰。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2)
                    庙用大香炉。

 

李三素:寻龙经

上篇(13

 

李三素原文:

其余变换几多般,尤籍时师眼力宽。

但恐雌雄交度处,不论逆顺尽堪安。

此是寻龙端的记,为报时师须仔细。

若能穷尽此真经,一似杨曾亲出世。

  

竹下翁插话

地理人子须知》,称《寻龙经》为《心镜寻龙记》;“心镜”二字,可知《寻龙经》之份量。当然,《寻龙经》早已言明自身意义:“若能穷尽此真经,一似杨曾亲出世。”曾公也回应了前面之说:“山岗到处有阴阳,只恐时师不遭遇。”声明“此是寻龙端的记,为报时师须仔细”。曾公仔细”研制“寻龙端的”要领,吾曹若不“仔细”研读《寻龙经》,何来“寻龙端的”之“眼力”?

寻龙”须知“变换”。行龙只有经历传变、博换过程,才有可能返老还童而由老龙变嫩龙;而只有嫩龙,才具备融结良穴条件。《撼龙经》说:“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却愈多愈有力。高龙多下低处藏,四没神机便寻得。祖宗父母数程远,误得时师皆不适。龙到平洋莫问踪,只观水绕是真龙。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也是空。”时下风水师们要“眼力宽”,则不宜整天只叮住半本“秘传密诀”;也无须因《寻龙经》开篇一句“寻龙先寻宗与祖,不辨祖宗何足语”,就以为一定要寻大山大岭、大江大河;祖与宗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妨于力所能及和范围可及之地,多用“脚力”寻山问水,不亦乐乎?!

雌雄交度”,乃寻龙点穴之要领;只要找到雌雄聚会之地,不论形势上逆来顺受还是顺来逆受,都有可能找到点穴之处。南宋·蔡元定在《发微论·雌雄篇》中说:“其地融结,则雌雄必合。”“雌雄相喜,天地交通。”龙是势之连续与变化,穴是形之住止与稳定,故寻龙点穴求“雌雄交度”之所,不要忘记形与势之配合;若没有形与势之相辅相成,则难有雌与雄之相亲相爱。而“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雄与雌,玄空卦内推”,则是在形势之扎实基础上,于理气上之进一步推演。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3)
                水缠气止——金时眼图照,竹下翁文字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3)
                 远山朦龙——金时眼图照,竹下翁文字
李三素:寻龙经上篇(13)
                “双鹰待兔”——金时眼图照、竹下翁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