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时期的苏州桂花

 老圃书斋 2013-05-10

        唐宋时期的苏州桂花

桂花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古称“桂”,别称岩桂、木樨。“桂”在汉、晋之前的古藉中,是樟科肉桂与木樨科桂花的共用词。肉桂春花秋实,叶三出脉,取树皮入药或作香料,历代《本草》都有记述。桂花多数栽培品种,入秋开花,浓香四溢,不结实。少数籽桂品种,花后,果实在翌年暮春成熟。古藉中的“桂”大体可依文中性状的敍述,予以判别。至唐代始有“岩桂”一词出现,南宋?计有功(1121年进士)编《唐诗纪事》载:唐高宗李治(650-683年在位)“九月九日云:端居临玉房,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闈引夕凉。野净山所敛,林疎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满蓋荷彫翠,圆花菊散黄。北宋时始见“木樨”名称,宋时湖南称桂花为九里香,江东称岩桂,浙江称木樨。此后在文学作品中,才逐渐对“桂”的名称上,区分出肉桂与桂花。桂花的宫庭栽培起于汉,唐代已进入私家园林。在北宋之前由于桂花无实,繁殖受到限制,庭院栽培的树苗,大多来自田野山岭。北宋末始有利用女贞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之后桂花栽培进入兴盛时期。

 唐代苏州桂花的种植资料,在文献中能见到的是白居易(772-846)、皮日休(834-883年)、陆龟蒙(?-881)的相关诗篇。

白居易有一篇《东城桂三首 并序》的著作,写的是苏州之“桂”。其序曰:“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今为樵牧之场,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其诗之一曰:“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之二曰:“霜雪压多虽不死,荊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之三曰:“遥知天上桂华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后人据此谓:白居易将杭州天竺寺的桂花种子种到苏州,称是苏州最早引种的桂花。这一推断,从白居易莅任苏州,与其诗意来看,应是误判。  白居易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5月由杭州剌史调任苏州剌史,是年54岁,次年2月落马伤足,5月因眼疾、肺疾请假百日,9月假满罢官,10月离苏,在苏州仅一年另五个月。《东城桂》诗,是白居易到苏州后,对东城“桂”枯亡而有感的抒情,并非记实。  从序与三首绝句分析。 其一是,“东城桂”引起地方长官动情,决非一棵小苗,此树原生长在东城下,也决非太守携来种子所播。其二是,诗谓“子堕本从天竺寺”,原是白居易的遐想,而况记载唐代旧事的《南部新书》(1008年前后成书)谓:“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曰:月中种也,至中秋夜往往子堕,寺僧亦曾拾得,招贤寺僧植桂,香紫可爱。郡守白公号紫阳花”。这亦说明灵隐天竺中秋堕子之桂,本非桂花。其三是,诗之一与之二白居易谓此“桂”本应在南方才能生存,到苏州只好作柴薪。唐时桂花种植不多,白居易看到的东城桂,很可为能是灵隐的天竺桂而非桂花。宋?范成大(1126-1193)在《吴郡志?巻三十?土物下?桂》的条文下曰:“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之,唐时尚有植者”。接着在全文引述了白居易《东城桂》的序文后,又曰:“近世乃以木樨为岩桂,诗人或以为桂,非是”,这里范成大也否定了白居易东城之“桂”是指桂花,因为桂花还是能适应苏州气候生长的。     

唐代苏州的桂花有较明確记述的是皮日休、陆龟蒙与顔萱的诗。皮日休湖北天门人,据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云:皮日休867年(27岁)榜末及第,未授官。868年(28岁)避兵乱,往苏州。869年(29岁)7月被苏州剌史崔璞聘为军事院从事(剌史幕僚),8月与陆龟蒙结为诗友。870年(30岁)7月荐陆龟蒙为崔璞幕僚。872年(32岁)夏秋入京。后参加黄巢起义,883年(43岁)起义失败后被诛。皮日休在苏州三年多时间与陆龟蒙等有许多唱和的诗篇,文坛上称皮、陆诗派吴中唱和。这一群体有十二人,还有剌史崔璞与进士顔萱、羊昭业(振文)等。吴中唱和自咸通十年(869年)秋至十二年(871)春,历时近二年,共作诗674首,联句问答18首,后有《松陵集》传世。这些诗词对考证唐代苏州花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皮日休有《咏公斋小桂》诗曰:“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桂花在唐代已有岩桂之称,因为生于岩岭间而得名。皮日休的诗可证明两点。其一,当时公斋中的“小桂”是由山中移栽而来,符合桂花的原生特点。其二,对“小桂”花状白色、细小、下垂的描述,也符合桂花的开花特点,说明“小桂”是桂花。陆龟蒙《和袭美咏公斋小桂》同样证实小桂是桂花,诗曰:“讽赋轻八植,擅名方一枝。才高不满意,更是寒山移。宛宛别云态,苍苍出尘姿。烟归助华杪,雪点迎芳蕤”。咸通十二年8月,吴中唱和的诗友送羊振文赴桂阳,皮日休、陆龟蒙等都有诗相送,其中顔萱的《送羊振文归觐桂阳》诗,更明白的点出了苏州八月桂花香,诗曰:“高挂吴帆喜动容,问安归去指湘峰。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临岐独有沾襟恋,南巷当年共化龙”。由此可推出皮、陆在太湖诗中所述之桂,亦应是桂花,当时在洞庭湖各山中多有种植。皮日休《游毛公坛》诗云:“ 将山待夸娥,以肉投猰貐。欻坐侵桂阴,不知巳与午”《包山祠》诗云:“箘竿突古砌,薜荔绷颓墙。炉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陆龟蒙亦有《以毛公泉献大谏清河公》诗曰:“香实洒桂蕊,甘惟渍云根。向来探幽人,酌罢祛蒙昏”。《石板》(在石公山前)诗曰“ 前后植桂桧,东西置琴尊。尽携天壤徒,浩唱羲皇言。

宋代苏州桂花的种植更为普遍。范仲淹(989-1052年)游天平山,有《白云泉》诗曰:“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苏州剌史蒋堂(1012年进士)在郡宅增葺池馆,与通判梅挚有《和梅挚北池十詠》其一诗曰:“藓印文綦绿,莲衣桂楫香。何由陪啸詠,敷祍纳微涼”。蒋堂后十二年再次守吴,谢事后留居苏州,自号遂翁,园居隐圃在灵芝坊(今待其巷),圃中植有桂花,赋《隐圃十二詠》,其一《隐圃》诗曰:“雅得菟裘地,清宜隐者心。绿葵才有甲,青桂渐成阴”。元丰(1078-1085年)中,陈于为洞庭山上贞宫撰《上贞宫记》曰:“……金石之润,不以暑而焦。松桂之清,不以寒而改。蓋山间之四时也”。范成大《吴郡志》记城西十五里踞湖山,谓:“踞湖山,即横山也。……山有五大坞,《图经》又名五坞山。五坞旧名不雅。皇祐五年,节度推官马云三游此山。求其林涧之美,峰壑之秀,云景之丽,泉石之怪。因其物象,各以美名名五坞。踞湖,即五坞之众名,为六题焉”。其一《踞湖山》诗,有句曰:“芳桂坞森森,芳桂树团团”。清?顾振涛《吴门表隐》(1834年)载:“湖田青莲菴内,有古桂甚大。又东虹桥云隐菴内,亦有古桂,皆宋人手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