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谱《红楼梦》

 南烟舍 2013-05-11

“黛玉焚诗”作为《红楼梦》的“经典节目”,常常被影视、绘画乃至其他艺术作品广泛开发使用。曹雪芹老师“请”黛玉姑娘焚了几次诗,有为情而焚,也有为诗的质量不高而烧的,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焚的那首《螃蟹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大观园持蟹赏菊,大家写诗。《咏菊》《问菊》《菊梦》夺得了前三名。此后,贾宝玉写了一首《螃蟹诗》,颇为自得,并大言不惭地说:“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呀?”不料,黛玉姑娘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于是一挥而就。宝玉正要喝彩,黛玉却一把抢过来撕碎,并叫丫环烧了……直到今天,我还觉得黛玉的《螃蟹诗》写得很不错。原诗为:“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从题材以及旧体诗的格律上看,这首诗都符合要求。有人认为黛玉之所以要焚了这首诗,是生着宝玉的闷气。可是,我始终觉得,作为才女,林黛玉可能意识到这首诗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才让人烧掉的。因为就在黛玉烧《螃蟹诗》之际,薛宝钗也作了一首《螃蟹诗》,其中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成为写螃蟹的名句。对盘中之物,描述得如此精妙,这在其他古典名著里是很难见到的。

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就不难发现,《红楼梦》里众美女写起“盘中之物”来,大有“桌上尽显豪英”之感,从茶、果、饼、蟹到油、煎、焖、炸等等几乎都有非常独到的描述。阅读《红楼梦》或到大观园里“遛达”,除了一个个美女让人惊艳赞叹外,那餐桌上的一道道菜也让人眼花缭乱。什么秋白梨、文官果、天花菜、牛皮糖常常令我“心连连想、口连连啜”,那些暗中较劲写菜咏菜的诗文更让我肃然起敬。

西方古哲赫拉克利特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在饮食这件事情上,西方古哲显然不如中国的文学巨匠、杰出的诗人兼“真正”的美食家曹雪芹先生有发言权。因为仅一部《红楼梦》,世界就知道了我们中国人能吃的东西非常丰盛。不过,这也正反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高深莫测”。与另外三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相比,“大观园”里没有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没有班固、蔡女之德能,也没有西施、昭君之绝色,其中似乎只有几位女子整天簪花斗草、吟诗作赋,对即将到来的家族败落厄运毫无觉察,始终保持着人的生活的“原生态”。但是,也许正因为《红楼梦》刻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物,叙述的都是中国社会的真故事,所以必须要有“吃喝拉撒睡”这些真实的“小事”铺垫。我觉得,如果就蕴含的文化因素而言,《红楼梦》可称得上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菜谱、酒令、诗话、医学等等,《红楼梦》中应有尽有、无所不备。所以,还是鲁迅先生厉害,他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看了五遍之后,还是回到了我最初读此经典的感觉——一部非常棒的食谱。(赵柒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