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打门球发生的争辩 纵观中国门球运动发展历程,中国门球人在门球战术范畴内方面存在两大错误倾向。 一、技术保障滯后,制约战术拓新与发展。 二、绝大多数门球人“战术意识又超前”,搅乱了门球战术正常研究与发展。 门球场上为什么吵吵闹闹现象频繁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门球人,“战术意识超前”所致。 为什么平时玩玩,也会因“战术意识超前”,而酿成到处纷争局面频繁出现不止呢? 这个问题主要来源于“战术意识超前”者们片面、绝对的认识、无休止的坚持己见与强词夺理的争辩。 如果大家认识提高了,对执行战术问题有了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我想争吵现象一定会骤然减少。 那么如何认识才对、才正确呢? 须知:教练员指挥一个球员击球,方案一定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选择什么方案好?教练员要根据击球员的技术素质、心理特点、球场上不同分布区域造成击球不同的难易程度、完成任务的重要程度、以及完成任务成功的概率等等综合因素来考虑。教练员还要根据己方球局面在球场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在杆执行人员的不同,有时是把成功率放在第一位。有时是把完成任务取得的最大效益放在第一位。有时则是两者兼顾。……这里面的学问、道道还多着呢!缺乏一定的专业研究,你能说出一个一、二、三来吗? 除非教练员指挥有明显错误。否则教练员的指挥一般就没有错。要错也就错在击球员没有完成教练员的指令。这样一认识,球没有打好,自然就不会怪这、怪那,甚至是吵吵闹闹。 自然,高级的教练与高级的球员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战绩。高级教练指导一般球员打比赛,战绩平平完全是合乎情理之事。同理,一般的教练既使是指导高级的球员打球,得不到好成绩也不足为怪。后两者都是由于门球运动的特点与规律所决定:即教练与运动员出现差错的概率所决定。 门球场上,击球员不管使用哪套方案,打成功了,大家就没有意见,就是绝对正确。打不成功,“战术意识超前”者们,往往会认为只有我才唯一正确。这些人最喜欢放“马后炮”。好像他的击球方案就一定能完成一样!似乎天下只有“老子第一”。这些人充其量也只能是“半瓶水”晃荡。如果你真有本事,让你来指挥一场球比赛,看看!!!这些人如果真的与他们这样较劲,是骡子是马,一溜便知。许多人别看他平时叫得欢,一叫他真的指挥一场球,许多人会败下阵来,不敢一试。极少数胆大妄者,也是立马出尽洋相。 因此我奉劝“战术意识超前”者们一句忠告:喜欢动脑筋学习、研究战术指挥是好事。千万不要把这种学习、研究搞走偏了,以致闹得球场上鸡犬不宁。 要真正学会:各种战术指挥、因人而异指挥、视情指挥、最稳妥利益指挥、最佳利益指挥、选择为战局最需要的方案指挥。这些才是学打门球更深层次的乐趣。 指挥打战绝对没有常胜将军。从来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对待挫折、失败、失误,应该采取什么样态度?应该会明白。试问:吵吵闹闹有用吗? 吵吵闹闹只能是文化素质不高、又不肯学习、不求长进人之所为。 道理明白了,认识提高了,球场上吵吵闹闹现象,一定会逐年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