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什么?平常心是我们日常生活,接人待物,为人处世天天于道相应,这于道相应就是与人之间相处,大家同起、同坐、同睡、同吃,念佛、打坐、念戒、诵经,或行善修福,那指日常一切行为,一切都能随顺自然法则。做到遇事不计较,不争人我是非,面对各种观点。各种想法能做到不执著;你日常生活,举止动用能做到这些,你就是契入了平常心的道里边了。所以这平常心不是会说就是平常心,那是要我们去修养自己,去提高自己,去升华自己,我们学佛的人把人做好了,你就能够做到凡事都用一颗平常心了。 平常心是修养出来的,修养好的人平常生活,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做一切事都有分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与道相契,时时都能合乎于道,处处合乎于道。样样合乎于道,事事合乎于道,凡做任何事物都可与道相应了。 我们普通人很难真正进入平常心的道中,也不能真正去体会其滋味,说它珍贵,珍贵得不得了;说它平常,也就再平常得不过了。所谓触目菩提,参究般若,外学来的菩提者非道也;道是你日常生活修养自己,你为人处事合乎于人性的孝,合乎于人性的真诚,合乎于人性的善良等品德。 你为人处世契入了合乎于道的标准了,会有所了悟。你了悟的语言,乃属于纯真仁善的自性所流露,你的修养到了这个境界时,你讲出的道理,你的语言,你的话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语就都是真理了,这就是道,所以说“道”是修来的,我们好好做人,好好修养,不断的提升我们的人格,你把人做好了,做圆满了,你所说出的话就会合乎于道。 我们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都在学问里参究,在知识里找,知识里有道吗?知识里讲的是“道的理论”,我们必须要真正去修养自己,你才会于道相应啊。从古至今有那么多的人修行,都是是为了要找这件事。这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道究竟是什么呢?那我们得要好好的努力修行,你把人做好了,做究竟做圆满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是道了。我们修行修好了,彻底开悟了,道就在举手投足之间,道也在扬眉瞬目之间。开悟的人言谈举止行住坐卧无不是道。 我们凡夫没有到那个境界,还不认识开悟人的境界,得要有同样开悟的人认证了我们才会知道认识他。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在参究上下功夫,不在修道上用功,这又如何能够悟道呢。我们把道看得太高深、太奇特,不敢去承当也不行。实际上道并不高深、并不奇特。你要是好好去修养自己,好好行善做人,你也一定会悟道啊。 修行好的人,道就在平常日用中。平常日用事里,因为他放下了,对一切事不执着了,放下的人道不用修的,平常心是道,这讲的是开悟后的境界。那什么叫作平常心呢?“无造作,无人我、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大小、无方圆、无好坏、无凡圣等等一切相都不分别了。”这是菩萨完全放下究竟解脱涅槃的境界。那就没有一切对立的执着了,就能够一切行为、举止动用都是平常心。 上面所举的这些,其实不止这些,这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心态上的执着。世间的一切事,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佛弟子就是对我执我见,法执法见最难断除啊。我们修道的人越是把这些本来不应该执着的东西坚执不放,你就离道越来越远。放下的人平常心是什么样子呢?首先要简单讲一讲放下的人的境界。 阿罗汉放下了,罗汉的修行时达到一心不乱,也就是系心一处的境界,系心一处就是念佛人的心中只有念佛的一念。念佛念到这个程度就会开悟了,开悟的人就明白了世间的一切万法、万事万物的法则,了悟的是自行菩提的智慧,不用思维分别说出来的智慧,所以开悟的人讲经讲的都是自性流露的菩提般若。这是没有思维分别心的智慧,思维分别心都没有了,就不会分别人我、是非、善恶等等这些对立法了。开悟的人的一言一行、推、打、踢、拉等所有一切举止都能做到平常心了,都能够与道相应了。但罗汉还有微细的烦恼与习气未有断尽,所以罗汉还有犯小错误的时候。因为阿罗汉还没有修得达到最圆满究竟的脱涅槃,佛说阿罗汉是有余涅槃。 修行到了十地菩萨的境界,不但没有思维分别了,最后意识心也几乎没有了,你怎么说话,不去思维,不去分别,不用判断,也就不用意识心去讲说了,那他说出的话是空性里讲出的,禅定里讲出来的,修行人到了这个功夫,那他就二六时中都在禅定当中了。放下了的人他已经没有了妄想分别,就连意识心也几乎没有了,自然就一切都不执著了,一切都不住了,这十地菩萨是修成佛的境界了。佛做什么事情都用平常心去做的。 我们修行到了这个境界,就一切什么好坏、大小、方圆、是非、善恶、常无常、净不净、断非断、取非取、舍非舍、修道非修道、度众生非度众生;修行到了这个家的人,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清净心了,那才是真正的平常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