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中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志远达 2011-12-08

何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也无不及,合乎常情,合乎常理。惟精惟一。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又给四书中庸加注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平常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人说:中,就是贫穷也不要心浮气躁,富贵也不能为富不仁;中,就是做平民不要低三下四,为官不要专横跋扈;中,就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中,就像孟子说得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是每个人最本真的情感,当这种情感未发时,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的状态。但是,人生活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上,总会有异常的变故,从而情绪随之变化波动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就要注重一个字。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内部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它的要求,才是正确的。要达到度的要求并不是件难事,需要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俗言常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适当而有节制,不过度与刺激的发泄。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思是人最本真的情感是天生的,顺应人的天性来发展就是社会规律。人总活着,希望能够标新立异,运用创新思维,勇攀高峰,创设自己完美的生活氛围;高尔基曾经说过:人们永远不能满足于手到擒拿的东西,如果有盏灯照亮他穿过黑暗,他会因为它不是灿烂的星斗而立即将它抛弃;幸福像沼泽里的磷火,站在咫尺之间欢跳,但他却弃之不顾,而要去攀摘天上的星星;美丽对他来说不值一文,因为更有甜言蜜语将他引诱;财富再多也嫌贫穷,因为别人会以更多的金钱将他压倒;名望只是空中楼阁,因为还有比他更伟大的人。本来,获取幸福,拥有美丽,争得名利,是每一个人活着最基本的希翼、追求和动力,可是如果不能适可而止,就会抹杀天性,与社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从而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生命不息,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止,没有人能够满足于现状,但是要量力而行,尽自己本分之能事,这就达到了一种温和平和的状态。

人类实践总体上是一个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的过程的对称的过程,中庸是和谐的思维结构,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只有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才能建立和谐的理论结构、行为结构、实践结构、社会结构,才能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可再生经济,才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工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相互之间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们能行中庸,不但人与人之间可以和谐相处,而且还能使天与地之间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平和,天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大家是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每一个人都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辛勤工作、努力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和谐社会,更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华民族有和的传统,历来主张以和为贵,做生意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家和万事兴,友邻之间和好相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君子处事也有原则,就是和而不同,对思想意见不同的人,不排挤对抗,而能求同存异地和睦相处;和而不流,对小人也能和气相处,但不苟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诚然,这看似极简单也似乎很容易做到的各个层面,要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我们要遵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的天性来发展,但人的天性中有不符合道德的内容,这就需要修身养性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以教化。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人,为人处世,要用一颗宽厚博爱的心,站到社会这个大的立场上,要求自己,省察自己,把自己融于社会当中去,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和内外之道。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就给我们的生存提出了更严正地考验,给我们行为处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我认为要端正态度,放正心态,摆正做人姿态。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昭显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就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本着不走极端的方式,适可而止,保持适中的人生态度。

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博大,这就是做人的本质,做得正,行得直,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伟岸的气度,是一种不流俗的精神。但是也要切记相机而行,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该宽容、大度,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要有灵活性,不能固执己见,死钻牛角尖。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曾国藩也曾说过:做人的道理,坚持原则灵活互用,不可偏废。太灵活就会萎靡,太坚持原则就容易折断。坚持原则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坚持原则就容易方,灵活就容易圆,为人处世,方圆并用,坚持原则灵活并济,才是全面的方法。在对待工作上,我们一定要谨慎,不要急噪、冒进,人有升沉进退,路有迂回曲折,不管做什么事,不管身居何职,身处何位,都应该持重、恒久、谦虚、谨慎。

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勿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勿能已矣。

或许我们太在意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了,我们渴盼能够拥有尊贵的身份,我们希求显赫的声望,我们羡慕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阔佬爷们。俗话说:临渊羡鱼,不若归而结网。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一万次的注视着别人高贵的头颅,不如低下头来反思自己,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有的人做着各种发财的美梦,期望一夜暴富,寄希望于各种投机主义活动,甚至甘愿冒险,舍弃生命,从而社会上种种非法传销,毒枭贪污受贿之徒,偷掠抢劫之辈屡见不鲜;有的人或能够兢兢业业,然而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人都希望自己芝麻大的成就就能够被人认同,若非如此,便怨天尤人,慨叹世事不公,怨愤命运不济。如果人人都斤斤计较自己手中的东西,那么我们将会营造出怎样一个生存环境呢?不要做钻进别人的蚪蛤中作怪的一粒沙,哪怕这粒沙最终和着痛苦的汁液蜕变而为珍珠。”“我认识到,人生的旅途是漫长的,即要遭遇的伤痛是众多的,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保持心灵的力量。活着,就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淡然处对名利,我们是人海中平凡的一份子,但也要相信自己是社会中坚实的一份子。因此,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大丈夫做人堂堂正正,内心世界方方正正。当然,我们做人也不能太清高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在这个繁复纷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黄河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甚至骄蛮自大,由此颐指气使、我行我素,或许即刻你碌碌无为,或者眼下你处处碰壁,但也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停滞不前,以一颗积极向上、拼搏的心投入到社会中去,迎接社会的每依次挑战,把握社会的每一次机遇,摒除私心欲念,低调做人但也不乏自信。

其次,修身养性。

行中庸,个人要有好的修养,人人都要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勤学善行,非礼不动,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勤苦好学就接近了,学以致用,努力善行,就接近了,知道什么是羞耻,不做不道德的事,就接近了。下面重要从三方面来谈:

忠恕宽容

忠恕宽容就是说人们之间要将心比心、互相谅解、相互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或许我们会因别人的一句谎言而愤愤不已,或许我们会因别人呢答应你的事未办妥而感到恼火,或许……走进社会,我们和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生活相处,难免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令人分心,难免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境让你不解。是的,我们唯愿自己生活如意、一切顺风;我们也希望别人能与自己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可是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无法决定自己身边的人,我们也无法凭空让他们具有怎么样的品格和素养,这样只能以一己之力感化别人,使自己融于别人当中,让别人走进你的生活圈子,时时处处,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不能苛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明代学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而又各有各的独特性情,即使是在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由于生活道路、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的不同,他们的爱好、习惯、兴趣以至性格、气质等等,也有差异,所以鲁迅说,倘要完人,世界配活的人就怕有限。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就无法找到中意的朋友,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错误,那么他人也将难以容忍你的不宽容。要以一颗宽厚的心去包容别人、感化别人、理解别人,特别是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绝不能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攀比,进而讽刺、挖苦、嘲笑别人。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吸收别人的优点,帮助同化别人,扬长避短,使社会多一点宽容,多一些理解,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与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宽容和理解,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这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之为挈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挈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我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中庸》继承并发扬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理想境界。

慎独自修

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行为的地方,也时刻恪守中庸之道,要做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

掩耳盗铃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现在回想起来,也往往忍俊不禁,可是在我们窃笑的时候,是否也意识到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通有的弊病?我们是否深刻的检讨自己、反省自己,从而严格地要求自己呢?我们工作或者学习,绝不能眼下没有别人的监督而怠惰;或者你是优秀的,也断不可因一时没有别人的批评或怨言而松懈甚至骄傲。我们要做到静能存养、动能省察,要时时记得自己是和大家在一起生活,因此无论是在黑暗狭僻的个人空间,还是包罗万象的集体群落,都不应该自欺欺人,我们应该时刻站在社会的角度要求自己、省察自己。

至诚尽性

中庸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要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离不开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到智仁勇,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所谓至诚,在文中有多处表述。诚是沟通天、人、物,提升人至极高境界的工夫。诚为天之道,灌注而下,则为人之道,以诚为工夫,则能充分开拓天之性、人之性、物之性,如此,人的精神得无限提升,人与天、地便偕而为三了。达到这种境界,始能自我完成的人格,凭借智慧推己及物,便无内外之殊,所以说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所以只有坚持至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性;能够发挥万物良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

无论何时何地,你总能听见别人的牢骚和抱怨,你总能感受到别人的惶恐也渴盼,其实,很多时候,你自己也感到费解,痛惜,那就是社会上诚信的缺失。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我们都要看重一个字,这是立足社会、融于社会、与人和睦相处的一道关卡。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论中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而何谓之呢?即人纯粹至善的品质——诚。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有真诚,总能打动别人的。

程颐说:道来对待用诚来感动人,人也用诚回报你。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这都可以看出诚的重要和不可缺失。人只有得到,用以身作则的方法去诠释它,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才能从中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自己的真性,从而推及他人以及整个天地万物的真性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诚实可以成就人。诚实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财富,是人与人处好关系和人的尊严方面的财富。真诚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真诚是自我完善的根基,也是与人交往的发端和最终的归宿。充实天地之,能够完善天地。只有做到了自我完善而能至诚,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正自我,而不偏不倚。如果没有了真诚,人性和事物就无法达到统一,也就无法谈及家庭的和美,社会的和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准则。为人处世,要想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让人觉得亲善的性格,这就需先要求自己做到诚于心。真诚待人,恪守信用是赢得人心、修养亲和力的道德前提,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就能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一个人要打扮,装饰自己的外表很容易,但在修养自身方面,要做到诚信的确很难,在与人交往共事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以诚待人,以诚使信于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平和,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睦。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与人交往时,要时刻记得自己是这社会中的一分子,如何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既能符合自己的意愿,而又不违背社会道德规律呢?就要立正自身,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实际交往中以诚信待人待事。

最后,提高自我水平,超越自己。

射有似乎君子,失之正鹄,反求诸其身。

做人要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与别人不平等的人格,这样不仅能不自轻自贱,而且能对他人做到仁爱,不嫉妒不奉承,堂堂正正的立身于天地万物之间。

做你自己!这是美国作曲家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格希文的忠告。声誉卓著的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当时格希文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就以格希文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他也诚恳的劝告: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你只能成为柏林第二,要是你家吃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柏林的忠告,最终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卓别林,是我们都很喜爱的喜剧大师,当他刚开始拍戏时,导演要他秘方当时著名的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巨大成功。

因此保持自我本色,做你自己。但是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路,就不要彷徨,不要随波逐流,一往无前的向前迈进,这就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诺贝尔资金的奠基人——弗莱德诺贝尔,死神在他事业的路上如影相随,他却矢志不移的走向了成功。前两天中央台人与社会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叫姜波的天空,一个患有先天性愚智的孩子,母亲费劲周折培养他走生活之路,一个智障的孩子,一个平凡而执着的母亲,却告诉了我们坚持的意义,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经得起挫折,永不退缩。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都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道理。人生之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我们都应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追求。一个人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有恒心,就应该锲而不舍。有道是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懂得了坚持的道理,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不管是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还是在前进的路上处处碰壁,都要相信光明是迟早会来的。而要从茫茫黑夜熬到鱼肚白,就离不开舍我其谁的自信。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庸也言: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就算你在某一行某一业郁郁不得志,也不必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相信自己,认准自己的方向,再脚踏实地的去争取,去拼搏。

我们都希求自己上进,渴望自己成功,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苛求别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或许我们觉得自己拥有了一定的知识,足以承担社会赋予的任何责任,孰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的,学无止境,无论我们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都不应该趾高气扬,待人接物,要虚心地向人讨教,和善地与人微笑;要能容忍别人,特别是别人的过失与缺点,善于发觉并肯定别人的长处,所谓隐恶扬善。面对社会,我们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摒弃私心和杂念,消除自负心理。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任何事情做的过分都会得不偿失,要能做到遵循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恰当的时候表现出来而又能符合礼节,这样在待人处事上就少了许多因为自己骄傲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过失。三国演义里刻画的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一生追随刘备,战绩辉煌,受到民间的顶礼膜拜,名贯千秋,然而他的骄狂所导致的悲剧也令我们叹惋不已。他怒斥前来说亲的东吴使者虎女岂能嫁犬子;后来败走麦城,突围奔西川,司马王甫害怕敌人在小路设有埋伏,因此建议关羽走大道,他非但不听还扬言曰:纵有埋伏,又有何惧?结果他和义子关平双双遭擒身死,一代英雄却因刚愎自用终以悲剧收场。

人无完人,为人处事切忌骄傲自满,忌恃才傲物,忌自表其功。

面对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原则和生活方式,有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蛮横无理;有的人慈祥可亲却优柔寡断;有的人直来直去,口无遮拦;有的人小心谨慎却暗藏心机。在如此庞杂的大家庭中,面对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快乐的、融洽的、和谐的与人相处呢?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走一条自强之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就意味着有个性,有主见,有能力和别人合作。一个人要自强,并不是说就应该单打独斗。世上没有救世主,所谓机遇,大半是由人们自己来把握的,并不是真的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地力量在主宰人们的一切。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地获得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永远是必要的,合作的精神永远放射着不朽的光芒。这里也有个度,把握不好,要么就是依赖别人,要么就是孤芳自赏,而这两者都不是真正的强者。走一条自强之路,既不能太柔弱也不能太强悍。要谦虚谨慎的与人相处,未开口时笑先迎,但绝不是笑面虎,笑里藏刀,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对世事,不愠不火;要先人后己,以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一切。

其实我们现有知识还远远不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中国有句名言:宁为有瑕玉,不作无瑕石。时光的不可逆转性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我们对时间就只能珍惜。在生活学习中不应为流逝的时光而白白的叹息,重要的是努力抓紧余下的时光。人生易老,青春难再,对于时间和年华要格外珍惜。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虽然是个双目失明的人,却依旧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反问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听后,认为他答非所问,很气愤。师旷解释说:我这个瞎了眼的臣子哪里敢跟君王开玩笑呢?我听人说过:少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壮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烈日当空,光焰夺目;到了老年,才下决心学习,那就好像晚上点起蜡烛晋平公听了,点头称赞道:你说得真好!古人尚且活到老学到老,今人更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我们就是要有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不断地提升自己。人生就是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但是,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每一个人都要正视每一次的挫折和失败,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网有《左传》;孙子殡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就充满了失败的可能。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在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是的,我们要从失败中找出原因,进而思考下一步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人生的经验中学习、思考,在人际关系中才不会走上极端,也就能很好的面对和处理其中的不及了。

人之微,不过尽其事,安其生而已,做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份子,激起些许浪花,而后裹挟前行。每一个人都要相信自己在社会浪潮的是会掀起浪花的,即便没有大浪淘尽,波涛滚吼的气势;然而滴水穿石,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因此要放正自己的心态,要懂得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也要明白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的喻意,正道直行,做一个实在、持重的自己。当然,奋斗的路上并非总是平坦,这时就需要有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自我拼搏意识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顽强不屈的学习精神,在逆境中求生存,在迷茫中求进步,不断地磨练自己,从而完善自己。在社会的淤泥里风雨兼程,洗礼自我,净化内心世界,字当头,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思维认识和行为方式,做到忠恕宽容、慎独自修、真诚的与人相处。一个人真情流露便显出其诚,诚于中,而形于外嘛!做到了这些,便到达了,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准则与境界,亦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有了仁心则能立人达人爱人,故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与人相处,自然会和睦,应用在社会上,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太平和合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