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代表人物的成语故事

 文献资料pzh 2018-09-16
         西周灭亡后,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在法家 学术还没有兴起之前,墨家与儒家是当时最大的学派。儒、墨两派互相攻击,开启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先声。 
        有关墨子的成语故事有《人给家足》。 
  成语故事《人给家足》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个故事讲述了墨子政治上主张《兼爱》、《非攻》,他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他反对非正义战争,希望诸侯国之间和睦相处。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肯定墨子《强本节用》的主张,是《人给家足》之道,也就是“加强农业生产,节省开支用度”,是实现“人人温饱,家家富裕”的办法。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了《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宋代以后,世人把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有《箪食壶浆》、《水深火热》、《五十步笑百步》、《以邻为壑》、《一傅众咻》和《专心致志》等。

   成语故事《箪食壶浆》和《水深火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战国中期,齐国攻占燕国的故事。在齐国攻占燕国之前,燕国发生了内乱,当齐国开始攻打燕国时,燕国的百姓认为齐国是来帮助他们解除灾难的,燕国百姓欢迎齐国攻打燕国,他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当齐国攻占燕国都城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齐国的占领使燕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到燕国人民的反抗,加上其他诸侯国的反对,齐国不得不从燕国撤军。这个故事说明战争只有顺应民心才能取得胜利,如果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则必然失败。

  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比喻两个同样有错误缺点的人,程度较轻的人没有自知之明,还去讥笑程度较重的人。

  成语故事《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比喻将困难或灾害转嫁给别人。

  成语故事《专心致志》出自《孟子.告子上》,指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

        成语故事《一傅众咻》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指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有关荀子的成语故事有《罚不当罪》和《跛鳖千里》等。
   成语故事《罚不当罪》出自《荀子.正论》,荀况主张:地位一定要和品德相称, 官职要和才能相符,赏赐要和功劳相等,处罚要和罪行相合。   
          成语故事《跛鳖千里》出自《荀子.修身》,指跛脚的鳖,只要不停地走,也能走到千里之外。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可以取得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有关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还有《春秋时期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与纵横家有关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成语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