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用触发点疼痛原理诊治足跟痛31例

 杏林雅士 2013-05-15
作者:谭树生,庄小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足跟痛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1例患者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每隔7~10天治疗1次,治疗2~3次。辅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改善周围循环的药物1个月,并做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的牵张锻炼。结果优24例(30足),占77.42%;良4例(5足),占12.90%;好转3例(4足),占9.68%;无效0例。优良率为90.32%,有效率为100%。结论跟痛症的跟部疼痛是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肌筋膜触发点的牵涉痛,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足跟痛 肌筋膜触发点 针刺

  足跟痛是临床上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自2005~2007 年利用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1]疼痛原理对足跟痛进行诊断及治疗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治疗后31例均为得到随访的门诊病人。男12例,女19例;40岁以上者24例;左右足跟同时痛8例,病程15天~3年不等。31例均常规行跟骨侧轴X光片检查,共计36个跟骨,其中20个跟骨有骨刺形成。X线片无异常9例。纳入标准:主诉足跟痛、麻木不适,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在跟骨跖面跟骨结节与跖筋膜附着点或足跟处压痛;在腓肠肌上部、比目鱼肌、庶方肌有明显压痛点,痛点处可触及条索状结节。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治疗

  在腓肠肌上部、比目鱼肌、庶方肌有明显压痛点部位定点后,碘伏消毒,用5ml注射器7号针抽吸2ml 0.2%利多卡因注射液和2ml注射用水,在明显压痛点反复穿刺痛点,患处有肌肉抽搐和激烈酸胀不适感时滴注一两滴注射液,如此反复进行穿刺治疗,直到患者没有酸胀疼痛感和肌肉抽搐为止。每隔7~10天治疗1 次,治疗2~3次。

  1.2.2 牵张锻炼

  针刺治疗后指导患者在家中做自我牵张锻炼:双手扶墙,双脚并拢,脚跟贴地,身体与墙约成45°,牵拉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每次维持1~2min。每天2~3次。长期锻炼。

  1.2.3 辅助治疗

  长期(1~2个月)补充多种维生素如甲钴胺片、维生素C片和改善周围循环如丹参片的药物。

  1.3 自拟疗效评定标准

  优:跟骨疼痛完全消失,无按压痛,行走无不适,半年内无复发;良:足跟痛消失,偶有麻木不适,行走、站立、运动基本正常,半年之内有复发,但症状不重;好转:足跟疼痛、麻木减轻,行走、站立、活动不完全正常;无效:症状毫无改善。

  2 结果

  优24例(30足),占77.42%;良4例(5足),占12.90%;好转3例(4足),占9.68%;无效0例。优良率为90.32%,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足跟部皮肤厚,具有特有的脂肪垫,以缓冲压力,减轻震荡。脂肪垫是许多真皮伸展至跟骨下面纤维隔,形成许多小房,每个小房又由斜行及螺旋形排列纤维带所加强,小房中充盈有特殊弹性纤维,以抵抗压力和吸收震荡[2]。足跟痛的病因病机繁多且较复杂,在临床方面主要由跖腱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跟骨刺、神经卡压等原因引起[3]。从肌筋膜触发点来阐释足跟痛,其跟部疼痛是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肌筋膜触发点的牵涉痛。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由于创伤、受凉等因素,形成了触发点。肌筋膜触发点是一个在患者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挤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也就是说肌筋膜触发点引起了骨骼肌疼痛和与这一骨骼肌特征的远处牵涉痛。包括临床上所涉及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起病年龄在20~60岁,但也可以在青少年发病。当起病时,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1]。正常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因某些慢性损伤而引起一个或多个潜在的触发点,这些潜在的触发点仅有局部的疼痛,被某些原因致痛后变为活动触发点而患病,然后触发远处的牵涉痛和局部的其他症状。潜在的触发点常处于休眠状态,还可引起受累的肌无力、骨骼肌的牵张范围减小和关节运动受限,并持续多年和被某些原因激活,例如创伤、急性过牵、超用疲劳、劳累、受凉等等[4]。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跟骨骨刺或年轻人也有足跟痛。

  3.2 治疗机制

  对于足跟痛的病人过去采用足垫保护、痛点封闭、中药熏洗、按摩推拿以及小针刀、西医外科手术等[5,6],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存在治疗过程繁杂的问题。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原理,进行综合治疗,针刺可以破坏肌肉的触发点和刺破张力带或强烈刺激触发点,引发了脊髓的强烈反射,改变或破坏了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从而放松了张力带达到止痛。利多卡因仅仅是用来对不舒适的针刺感觉进行阻滞。对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的牵张锻炼,可以使肌肉保持一种松弛和有氧状态,是减少复发的关键。机体内的维生素缺乏或正常低线的维生素含量可以引起疼痛。因此作为辅助治疗应当长期恰当的补给多种维生素药物,有利于对治疗的巩固和减少复发。另外,改善微循环可以缓解局部血管危象,也是协助减少触发点疼痛的辅助因子。通过这种综合疗法,许多部位的类似疼痛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

  利用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足跟痛能较好解释发病的机制,这种综合疗法方法简单、有效,操作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强民,敖丽娟,刘燕.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22-48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