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名内外兼修的教师

 好风凭借力云清 2013-05-16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做有追求的教师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我们只有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行动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定位要高。尽管许多人都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目标的局限性束缚了他的才能,使他安于现状,缺少了奋斗和进取的精神。其实只要努力,都能有所作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靠自己改变!

    有位特级教师说:读师范的时候,记得谈到今后的追求,当时扬言“要做就做最好,我要成为名师”!为了这句诺言,为了这个追求,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克服了个人的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今终于成为特级教师,才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它是一种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视教育为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为子弟,才能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也才能磨炼出教育的灵感和悟性。

    做有爱心的教师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为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自己的爱。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

    为人师者,应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会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所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做有实力的教师

    一名优秀教师的实力体现在: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其成长则越快。

    教师要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精通学科基础知识,明确基本观点,了解最新进展。同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杂志中刊登的经验文章,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时了解教改、教学、教研信息,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拓展视野,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则在平时每节课的积累中。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时心中要始终装有学生,要充满悬念,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亮点。因为,一篇教学设计不是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如果在设计中注重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凝练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所以,不能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只备“死课”不备“活课”,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并超越教参,创建突出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特色,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乐曲。

    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及文化底蕴。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教师只要投入工作,都能把每件小事做好。能把一件件的教育小事做好的教师,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许多教师整天忙得连轴转,往往缺乏思想,尤其缺少自己的思想。思想在哪里?要有思想,就要研究,就要反思。无数优秀教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思想就在读书、实践、思考和研究里。

    知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要用健康而高尚的思想熏陶学生,用新鲜而丰富的知识滋润学生。经常阅读报刊、上上网,让自己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思考,使教师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学生。潜心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阅读现代新的教育理念专著,多了解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汲取其精髓,并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如反思教材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语言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反应如何、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例题是否符合实际、能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是否能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等,然后进行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这些反思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养成以记促思、以思促教的习惯,更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反思和“追问”,使教育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变为多元,由预设变为建构,由结论变为过程。可见,反思不为形式,不为完成任务,只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大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都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在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想要进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可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是依托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被验证、被形成、被显示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逼着自己学得多、想得多,自觉发展自己的理性,主动更新自我,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步养成学习、思辨、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实践中锤炼,在学习中提升,坚持走“教、学、研”之路,才能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