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治】考前20天,教你打败非选择题这只讨厌的“拦路虎”

 龙溪舟子 2013-05-16
【政治】考前20天,教你打败非选择题这只讨厌的“拦路虎”

非选择题占据政治试题的“半壁江山”,这一部分最容易拉分,因此很多考生将非选择题视为“拦路虎”。对于非选择题,怎样才能做到少失分、多得分呢?

1.审清设问

 (1)审设问范围。 这就要求考生明确答题时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这个知识范围属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模块,还是选修模块。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设问限定的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第二,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时,答案不能超过这个范围。(2)审设问中的主客体。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一般来说,经济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各类组织(含国内、国际)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学观点。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 (3)审设问的指向。 要弄清设问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要求回答“怎么办”。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启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2.审清材料

分析材料是作答的前提,是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处理材料、结合原理的有机统一过程。阅读材料,就是要通览、精读、领悟材料,也就是要读通、读懂、读透材料,抓住材料中对解题有利的关键字、词、句;归纳材料,就是能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论点、中心意思,要求言简意赅;处理材料,就是对庞杂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充分利用有用信息,舍弃无用信息;结合原理,就是实现材料与教材原理的对接,既可以将材料的中心论点与原理挂钩,也可以将材料的分论点与原理挂钩。原理找准,答题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分析材料的过程就是概括中心论点→肢解为分论点→与原理衔接的过程。这就是解题的正确思路。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3.正确调用课本知识

在调用知识时应注意:①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②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③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④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4.正确组织答案

形成答案的过程恰好与分析材料的过程在思维方向上是相反的,具体说来,就是概括中心论点→阐述原理内容→原理与分论点的结合→原理与中心论点的结合→得出结论。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实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在组织答案时应注意,一定要使用教材语言,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流行语。只有用教材语言答题,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小编总结

很多同学向我们反映,政治非选择题是一道坎。为此,我们根据各地名师的教学经验精心总结了上述有关解答非选择题的技巧、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回答非选择题,最根本的是坚持三点:一,必须过好基础关:二,必须过好能力观:三,必须过好技巧关。最后希望大家集中火力,突破难关,打败这只“拦路虎”!!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