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船 苏州 赵长润
苏州水网密布,河、湖、港、泊交叉,那时候,农村集镇之间汽车不通,就靠船往返,人们称之为航船。航船以敲竹筒、敲铴锣、扯旗为号。一般航船的船舱特別大,有梢棚、二舱,头尾各有一个洞,在遇到大风大浪,抛锚不奏效时就用竹篙从船的头尾插下去,船就稳如泰山了。 航船往来于城乡之间,客货兼载,把农副产品运进城,把工业品运下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流。 航船还代办信札、报纸、包裹等传递业务,是当时交通条件下的邮路之一。 摇航船者以绍兴人、安徽人居多,也有苏州农民。船上两人摇橹,一人掌篙。行船搭档很重要,当时航运界流传这样一句俗话———“搭档好,肚皮饱,搭档勿好吃老泡(粥)。” 航船每到一码头就吆喝,有铴锣的敲起铴锣,以招来顾客。在轮船尚未问世时,航船是当时城乡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有风雨无阻、定时启航、定点停靠的规矩。 航船上有船舱、梢棚、货物堆仓,乘客聚集在船舱内可喝茶、打牌、聊天、谈生意。航船如若以运客为主者,舱内还有民间艺人随船说唱、表演,船内气氛活跃。乘客高兴之余,摸点小钱给表演者,以示回报。 航船上有一段顺口溜:“前程远遥,双橹快摇,转弯当心,笔直过桥,风雨不停,落雪照摇。”这说明当时航船有着很强的行业责任感。 笔者当年曾到航船上采风,颇有收获,现摘录几首民歌民谣: 田里有个张大娘,手攀玉米心在想,玉米头上飘白须,我与那情哥哪年哪月能成双。(思念旧恋人) 日出东方亮堂堂,姐姐河头汰衣裳,榉木棒槌握在手,两眼闪闪望情郎,一不留神,棒槌敲在手背上。 六月太阳像火烧,烧得情哥背上焦,阿有东南角里撑朵乌云来,乌云遮遮情哥的腰。 天上乌云追白云,地上黑马追将军,湖水后浪追前浪,小姐妮勒(在)追君郎。 隔河有个俊姑娘,头上青丝亮堂堂,面熟陌生难开口,唱只山歌姐思量。 有一首船工歌是这样的———摇一橹、扭一绷,一天赛如两日长,船老大杭州去烧香,我送唐伯虎去点秋香。 航船的船工也有额外收益,碰到迎娶送嫁有喜钱,传呼寄讯有脚步钿,拎包送客、搀扶老人有赏钱,便船便货有小账钱。 航船在当时城乡交通运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直至上世纪50年代尚在运作。随着时代的前进,航船被汽车替代了。除了怀旧,我也为航船的湮没而欢呼,这是时代进步必然的结果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