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三部——与著名易学家张岱年商榷 (毋诚)

 缘助舫 2013-05-16

《周易》三部——与著名易学家张岱年商榷

现代著名的易学家张岱年教授,在《<周易>是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一文中论述:“《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见《光明日报》1996年8月1日)。又在《弘扬学术,批判迷信》一文中提出:“《周易经传》富于辩证的智慧”(见《光明日报》2001年5月6日)。由此看来,著名易学家张岱年教授认为《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的。

鄙人多年研读朱熹注的《周易本义》(以下简称“朱子本义”),从中悟出了粗浅的见解,认为《周易》应该是由“易图”、“易经”、“易传”三个部分组成的。

按现行的“朱子本义”版本(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朱熹注的《周易》单行本)来探讨。从编排目次和内容中,放在卷首的《周易本义图目》中的“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变卦图”这九种图为一大部分,谓之“易图”;卷一的《周易上经》和卷二的《周易下经》中的卦辞与爻辞为一大部分,谓之“易经”;卷三的《系辞上传》、《系辞下传》和卷四的《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以及在“经文”中的《象》上下、《彖》上下和《文言》为一大部分,谓之“易传”。

一、“易图”

“易图”,就是讲万物的本源和基本规律。《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据《周礼》中的阐述,易有三种,或说是三个系统,即夏代之易,曰《连山》;商代之易,曰《归藏》;周代之易,曰《周易》。三易,就是夏易、商易、周易的总称。由此可知,“易”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而“三易”的相同之处: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不同之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

夏易和商易早已失传,而周易则传承至今,就是今天所谓的《周易》。《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经典,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堪称“中华第一经”。

《山海经》曰:“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充分说明“三易”都是出自“河图”。

综合上述,“三易”的相同之处,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周礼》中说的“经卦”,就是现在我们通常说的“八卦”,也叫“单卦”;《周礼》中说的“别卦”,就是现在我们通常说的“六十四卦”,也叫“重卦”。单卦和重卦,就是“易”。“三易”的本源,都是从“河图”而来。充分证明,在周代以前就有了“易”,而在“易”之先,就有了“河图”,因此“河图”为“先天之易”。

1996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易学课题组的《易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千古<河图>与八卦关系的解释》长篇论文。在论文中说:“孔子、朱熹乃历代儒学、道学之士,数千年坚持的观点终于得以证实。创造中华易学的华夏先祖智慧之伟大,确实令世人叹服”。特别指出:“儒学大师朱熹,首次将《河图》、《洛书》置于自己注的《周易本义》之前,以示其为无文字时代的‘天地自然之易’,为易学八卦的本源。”

朱熹不仅首次推出了《河图》、《洛书》等九种图,而且和蔡元定合写了《易学启蒙》一书,专门讲解这九种图。朱熹在《易学启蒙》所作的《序》中说:“近世学者,类喜读《易》。其专于爻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根据;其涉于象数者,又牵强附会,而或以为出于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若是者,余窃病焉。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

“朱子本义”的《周易本义图目》的九种图,为无文字时代的“天地自然之易”。编排在卷首,是《周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谓之“易图”。

“易图”,是万物的本源,是中国文化的先河,是世界哲学的鼻祖。

“朱子本义”的“图目”是《周易》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没有这一部分的“易图”,何而能有“易经”和“易传”呢?

二、“易经”

“易经”,是周君封建变革进程史的记载,亦即周君封建变革政治理论史的记载。

“朱子本义”的正文,就是卷一的《周易上经》和卷二的《周易下经》,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统一称为“经文”。简称为:“易经”。

《周易百事通》中说:“经文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大体上记录殷末周初的社会生活,其中有祭祀、战争、生产、商旅、婚姻、水旱灾害等。既反映了经济上的渔猎、牲畜、农耕、手工业等,又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奴隶主的压迫与剥削以及奴隶的反抗与斗争,也反映了侵略掠夺与反侵略掠夺而发生的战争。所以《周易》经文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研究上古史的资料。”(见《周易百事通》)

李大用在《周易新探》中指出:“《周易》卦爻辞是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兴周灭商的历史进程及其成败因由的记录。”(见李大用著《周易新探》28页)

王简在《周易杂志》手稿中写出:“这是周君在封建社会变革中,应用我国原有的《易法》,来指导当时封建变革的实践。经过古公亶父、季历、文王、武王、周公、成王五代人,约一百五、六十年的长期变革实践斗争中体会出来的,最后由周公总结编写这部《周易》的经文,约在公元前1041年左右,距今约有三千多年。

王简在他写的《周易杂志》手稿中,总结出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是讲周君封建变革全部历史进程,包括在实践中的论理方法,这个六十四卦有六人的事实如下:

一、古公七卦:震、屯、无妄、颐、益、噬嗑、随。

二、季历一卦:复。

三、文王四卦:解、习坎、讼、蒙。

四、武王三卦:涣、未济、师。

五、成王五卦:革、比、否、剥、晋。

六、周公有事实的三十六卦:困、大壮、需、乾、大畜、小畜、大有、泰、夬、小过、蹇、遁、艮、渐、旅、谦、咸、恒、井、姤、蛊、巽、鼎、升、大过、丰、既济、同人、贲、家人、离、明夷、豫、坤、萃、观。

周公还有设想中的八卦:归妹、节、履、损、中孚、睽、临、兑。共四十四卦。

王简先师研究“朱子本义”五十多年,重新编排了“八卦”的逻辑进程,并编写出“六十四卦”经文的《周易还原》手稿。

在研读“朱子本义”的“经文”中,鄙人初步体会出“卦辞”是讲现象与本质,“爻辞”是讲实际问题,“象曰”是讲认识问题,“彖曰”是讲分析问题。

总之,《周易》的经文,不是卜筮的,而是兴周灭商的历史进程及其成败因由的记录。

三、“易传”

“易传”,既是讲“易图”的,又是解“易经”的。是阐述自然和社会形成与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的哲学著作。

在“朱子本义”的“经文”后面,注解了《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以及在“经文”里注解的在卦辞中的“象曰”,叫《象上传》,“彖曰”,叫《彖上传》;在爻辞中的“象曰”,叫《象下传》,“彖曰”,叫《彖下传》,还有“经文”中“乾、坤”两卦里的《文言》,古称为“十翼”,现在称为“易传”,简称为:“易传”。

“易传”共有七种十篇文章,亦称“十翼”。其中《彖》与《象》较早,著成于战国中期以前,《杂卦传》最晚,大致是秦汉之交的作品。显然“易传”非出自一时一人,而是从西周至秦汉,由许多哲人共同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

“易传”,明确指出了天地人都是一个整体。整体中包含着许多互有联系的部分。这个整体的运作,是以“反复其道”的形式进行循环。它还强调整体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并把“太和”视作整体运动结果的最佳状态。所以,它是一种有机循环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

“易传”,是以辩证思维的阴阳对立统一为基本点,提出了阴阳、刚柔、日月、寒暑等很多对立面。这些对立面是能动转化的,阴阳消长,刚柔上下、日月交替、寒暑相推。变化的动因,一是“相摩”、“相荡”、“相推”,即由对立面的碰撞激荡、推演选成变化;二是“相交”、“相感”,即由对立面的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导致变化。变化的趋向是“穷下反上”,矛盾到达极点后向其反面转化。变化的结果导到“复,其见天地之心”的循环论。

“易传”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和阴阳辩证思维,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强调的“易变”哲学,代表了古代思维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因此,它对中国文化各外层面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如十七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与《易》思维方式的启迪引导密不可分,古代天文学的盖天、浑天、宣夜的宇宙理论、充分运用了太极式的整体思维;中医学的阴阳辩证施治,五运六气的藏象学说也直接源于《易传》的辩证思维和意象思维。甚至博塞象棋、中国象棋、世界象棋、中国围棋等不起眼的棋戏,也靠《易传》思维方式来设计棋盘、棋子及着法。《易传》的这种思维方式还有它的现代意义。普里高津说:“现代科学的发展,近十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如托姆的突变理论,重正化群,分支点理论等,都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思想对于西方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易传”,着重的阐述了“易”的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简易,说是的《易》的概括性和可行性。也作“易简”。说明阴阳变化规律的本质非神秘性的简明性;变易,说的是《易》所揭示的宇宙万物的运动性和变化性。体现宇宙万物永恒运动变化的本质;不易,则是说《易》所揭示的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和规则性。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以及宇宙发展规律的相对稳定性。

以上是鄙人初步悟出“《周易》三部”,即:“易图”、“易经”、“易传”的粗浅说明。与所谓“《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见《光明日报》1996年8月1日登载著名易学家张岱年的《<周易>是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论文中的提法不同。此观点确否,敬请同仁们斧正。

2002年6月于寒舍

 

附录:《周易》是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周易》是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张岱年

光明日报与《科技智囊》杂志社目前开展“科学理解易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征文讨论,这是很有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问题。只有讨论清楚了才能准确地取其精化、剔除糟粕,更好地古为今用,真正将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挖掘出来,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大约诞生于商末周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第一部成书。尽管它是对六十四卦卜占的总结,但其中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教育、家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所以并不是单纯的卜筮性质的著书,而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及人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系统总结。

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为《易经》作注释,因此写成了《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的重要哲学思想有:本体论、辩证法、天人关系学说、人生哲学、社会论理道德等等。其中对宇宙运动变化规律论述得最为深入,并将其视为社会及人生变化的基础,因此“易”可解释为宇宙变化之大历程,而讲宇宙变化最详密者便是《易传》。

从汉代起直到近代,许多学者都认为《易传》是孔子所著,所以《周易》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初视为“六经之首”。至于道家对《周易》的重视更是人所共知的了。要想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不了解《周易》是不行的。当然《易传》中也有古人占筮方法的介绍,但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并不能代表《周易》的主体思想。而同时,《周易》中还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反对宿命论、主张自强进取的观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而“自强不息”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发展、并创造出辉煌文化基本精神动力,在今天的“四化”建设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往人们对《周易》的认识疑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周易》既是一部“圣书”,同时也是一部“奇书”,几千年来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之作不下数千种,但仍有很多问题解释不清,其中包括八卦起源、《河图》与《洛书》的真实内容是什么等等。

两年前,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组织的学术成果研讨会。会上,易学课题组对《河图》与八卦关系的论证成果很有价值。历史上人们对《河图》的争论很多,但不管古人所论的《河图》是怎么回事,现代人对此应有超越古人的新见解,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必要。尤其是他们在找出八卦之数的基础上推出了“六十四卦和合数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和合”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和合”思想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学术界又开展科学认识《周易》的学术讨论,我衷心的祝愿这个讨论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原载《光明日报》1996年8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