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滕训超 2013-05-18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常常令很多的老师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引导着学生一段一段进行分析,一字一字揣摩推敲,一篇一篇大量练习,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到最后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针对阅读教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几年在阅读教学上的点滴成绩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整体把握课文,包括从整体上感知其内容、结构、写法等,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才能更好的对课文的重点进行局部的揣摩,才能达到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扩大视野、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目的。那么,怎样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创设情境。朗读本身就是感悟课文最好的方式。如果配上相宜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就能达到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共鸣的目的。借助这些手段的运用,学生的思想会很快受到感染,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也就很快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以及感情基调。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课时,我给学生用大屏幕播放黄河滚滚流淌时的画面和声音,很快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它是英雄的气魄,说它能力挽狂澜。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人把黄河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表演也能让学生很快理解文本的内容。又如,在学习《二胡》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二胡这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并没有太深的感受,所以对课文中作者的描述也不能理解,于是我邀请了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让学生细心体会,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种形式的复述。这也是把握全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多种形式的复述是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有所取舍、有所详略、有所变化的复述。是可以改变顺序,改变人称,改变角度的复述,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比如在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朗读完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老头子,叙述自己如何护送孩子过敌军封锁线,由于大意使孩子受伤,又如何想办法给她们报仇的。尤其要突出当时的心理。这样,学生们就对老头子的形象理解的更充分。也就把握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列提纲的形式来把握全文。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让学生列出本节课的提纲。看课文一共有几段,每一部分主要讲了那些内容,贯穿于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课文中体现出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样,要点概括出来了,文章的思路、大意、主旨就会一目了然了。

4、设置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内容。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介绍伤心崖的陡峭和两座山峰的距离干什么?面对种群灭绝的危险时,斑羚们会怎样选择?镰刀头羊是如何组织大家飞渡的?你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你能想到什么?学生通过通观全篇,互相讨论才能给出问题的答案,在解疑的过程中就整体把握了全文。

二、阅读教学还要在局部进行重点揣摩以培养良好语感。局部揣摩就是根据课文的重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仔细地研读,这一环节重点是语言的学习。那么,怎样学习语言,更好的培养语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诵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吸收和消化。如古诗词的教学,老师即使讲的再详细,学生也只能从字面理解,而其中的美妙之处只有学生通过大量反复朗读后细细体味才能感觉出来,而且这种感觉只能意会,而无法说出来。

2、揣摩语句。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描写性质的动词或形容词,对于这类词语只有多揣摩、多比较才能体会出语感。如《观舞记》中的一句: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为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要,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这里的“游龙”“惊鸿”作者冰心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词语对卡拉玛姐妹的短暂停留表示了惋惜。这两个词语的运用就远比使用“水蛇”“小鸟”这两个词语使句子的内涵丰富的多。所以,在教学中,养成勤比较、勤揣摩的习惯,就很容易培养语感。

3、大胆合理想像。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离开积极、丰富、大胆的想像,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地球以外的世界,想像其他生物的生活。这样,他们就理解了作者想象出来的牛郎织女街市游玩的情景是多么富有新意。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达到了培养语感的目的,也把抽象的事物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5、精彩语句的模仿。阅读中,在让学生欣赏精彩语句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亲身经验做仿句练习,从而达到运用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如《春》在结尾中写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叫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在学习这篇课文中,让学生欣赏完这三个精彩的句子以后,我让学生也使用比喻的修辞,以春天为话题,再仿写一个句子,这样,就达到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总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相互讨论,整体把握、细心揣摩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