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场散记

 昵称12374084 2013-05-18

  农场开通后,每天不断带给我满心的欢喜。工作之余,有了一块使人思之念之的清净地方。菜种下后,就盼着早点发芽,开花,结果,收获,其乐也融融!像口中含了一块巧克力,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有时忘了收摘,甚至会有好友打来电话提醒我该摘菜了。不时有好友来农场帮忙浇水,杀虫,除草,顺带捎去一二颗西红柿,萝卜什么的。办公室的同事,相互交流农场的诸多乐趣,平添了茶余饭后许多轻松愉快的谈资。

  

  参加工作后,逐渐远离了田地里的艰苦劳作,不再为裹腹而劳顿。人,有时就是犯贱,安逸了,反而记挂着渐行渐远的苦难。突然间,梦想着到那里去弄一方菜地来侍弄,当然,有不尽然的情愫夹杂其中,何况如能真的开一畦菜地,又实惠,且怡情,又是另一番景象。

  

  许多人住进了城里,家中富丽堂皇,想种菜,室内当然不便泥水来玷污,首选自然就是玩农场这种虚幻的游戏了。有些闲情逸致,兼能实用,且怡情养性的方法,就有了去房顶平台,搬些泥土,弄些盆缸,砖块之类的东西,照样能种菜,养花。更有有心人将自来水装到了楼顶,水表照装,另作一水表箱,并挂上锁,甚或还有了喷淋装置,实在方便又有情趣。一家人,到了纳凉时分,即便是身居水泥丛林,亦可扶老携幼,踏满地月色清辉,在自家精品菜园里欣赏碧绿的青菜,鲜红的西红柿,水灵的青葱,翠嫩的黄瓜,看月影扶疏,枝叶在微风里摇曳,唠唠家常,好不惬意!

  

  在种菜的时候,教会孩子农事作物的过程,潜移默化,也在孩子心田里同时播下了朴素的种子。

  

  我家祖父桂老子曾随一家人下放农村,祖父是读书人,不谙农事,五谷不分。见邻家周大嫂去浇辣椒,问:去泼红班椒,还是泼青班椒呀?,至今留下一个笑柄。

  

  好多年前,读吴伯箫的《菜园小记》,才懂得共产党人从延安走向新中国的内在精神是何等可贵啊!

  

  人,是要有精神寄托的,吃得菜根,百事可做,苏东坡不是也在《菜羹赋》里讲:汲幽泉以揉濯,抟露叶与琼根。么。在泥土中,获得的不单是体魄的养份,更多的是精神的滋养啊!

  

  玩农场也好,屋顶弄菜也罢,真的去菜地耕种亦然,任何事,只要肯耕耘,总能有所收获。

  

  玩而不溺,渐次达另一境界,自会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