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辞官而被杀害的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广河罗东平黄 2013-05-19
 因辞官而被杀害的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公务员考试无疑是当今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考试之一,也被称为国考。每年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都在瞄着这个步入仕途的机会。当官,是他们最根本的想法。如果能当大官,那更是求之不得,梦寐以求的。然而在明朝却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曾称赞他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却推辞了皇帝任命的户部右侍郎一职(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副部长)。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肥差,然而这个人还是没有理睬皇帝的好意。
   如果这是一个迟暮的老人,或许还能让人理解。但是他却正值年富力强,处于大展身手的黄金时期,他被腰斩时也不过才37岁。这就不免不让让人感到十分惋惜了。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大文学家高启。高启,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称为吴中四杰,还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时读书人长期处于被打压的状态,而且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科举也被取消。文人士子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进入仕途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影响对高启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以至于他长大成人时,都对政治抱着一种十分反感的态度。改朝换代以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武将、名仕大儒,又让他重拾了对政治不满和对官场厌弃的怒火。直到被处死时的最后一刻,也都没有改变。
   高启虽然出生在富贵人家,但是过的并不幸福。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了。他还没来得及感受父亲的敦敦教导,以及母亲的驱寒温暖。因此他也就养成了耿介孤高的品格,但他的孤高中还带有环境所造成的偏执。
   天下大乱,豪强各据一方,形成鼎力局面,但是历史必然是走向统一的。那最后的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谁能取得天下,除了手中握有军队外,还必须拥有一批智囊。因此争夺名士也是必不可少的。割据一方的张士诚自然也在不停地聘请名士辅佐自己。张士诚的部下,时任淮南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更是礼贤下士,不遗余力的办好这件差事。他听说了高启的名声,曾多次派人邀请,把高启纳为座上宾,那时高启年才只有16岁。一个只有16岁的孩子,就名扬华夏,他的才华就由此可知了。
1368年明朝创立,在这一年高启被应召入朝为官了,授于翰林院编修一职。凭着才华,他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被授命教授皇子们学业。在外人看来这一切绝对令人羡慕的,有朝一日就是太师了,但是高启的志趣却不在这里。洪武三年,即1370年,朱元璋决定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他不但没有接受,反而要辞官回家。
皇帝的面子顿时被扫落在地,朱元璋心里难以承受,便产生了对高启的不满。朱元璋出身卑微,当过和尚,做过乞丐,也沦落过盗贼,对那些文人士子自命清高更是反感。加之当时他征召前朝的文人士子出来做官,结果却得到了士子们的抵制。那些出来做官的,他也不能放心。几种因素的混合,使朱元璋对高启动了杀心。
高启无意中也沦为了朱元璋借机杀一儆百的对象,这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极其变态。大肆杀害朝臣,动辄满门抄斩,株连亲邻。此外还大兴文字狱,变成了杀人恶魔,沦为了“暴君
辞官不能作为被处死的罪名,不然还有谁肯出来做官呢?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朱元璋时的明朝,大臣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死于非命。朱元璋是聪明的,为了处死高启,他便罗织一切能定罪的“证据”。恰巧当时的苏州知府魏观在修整府衙的旧基时,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这不过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就像是《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之类的文章。然而魏观修建的地方却是张士诚的宫殿旧址,本来好心,结果却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高启因为文章成了同谋,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被处以极刑。
1373年,大明王朝最伟大的诗人,被腰斩了。多少士子的内心在流血啊,一颗时代的明珠就这样陨落了。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还有刘基、宋濂)之一的高启,他的文学创作还没有达到顶峰,还没有真正的熔炼自成一家,却魂归西天了。历史不再给他机会,这让后人再回想起这位文学家时,心里不能不存有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