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新视角

 碧云飘鹤 2013-05-19

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新视角

描述世界的不只是文字,还有图像

2012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7日第3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薛倩 浏览: 1357 我要评论 字号:

    【核心提示】图像学系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门显学,涉及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科学观念史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全新视角和方法论的新型学科。目前,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符号趋于图像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以它特有的方式与历史、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影响着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视觉文化的时代,中国学术界对于图像学的研究状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图像学研究谱系考究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何平告诉记者,图像学(Iconology)原意是研究图像的主题、传统、象征意义及其与社会文化事件关系的学问。

  图像学源于19世纪在欧洲美术史研究领域里发展起来的图像志研究。当时图像志是艺术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及选题的深层喻意。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图像学”这一概念,并被作为历史学的一个研究分支,专注于文献中的图像研究。

  何平表示,20世纪后,图像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潘诺夫斯基将其从一种辅助性研究视角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从理论上作了系统阐述。波兰艺术史家扬·比亚洛斯托基将哲学方法运用于图像学分析,开始关注图像与风格的联系。米歇尔把其置于后现代文化研究视野中,同时注重讨论图像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这三人的推动下,图像学在与其他学科不断联系中成为了一种取代传统艺术史研究范式的新方法。

  图像史学:一种探索历史的诠释方法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宪章告诉记者,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及图像学研究,2000年后,对图像学的研究日渐增多,主要表现于文化研究中对图像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研究。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主任韩丛耀表示,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较主流的,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线性的、历时的、逻辑的记录方式;另一种是以图形、影像等结构性符码为主要载体的面性的、共时的、感性的描绘方式。中国有丰富的图像史、图像文化,应当对其重视并开展科学的解读。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主要以人物、事件为主的史学建构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历史,如计量史学、图像史学。”韩丛耀表示,图像史学在中国最初受到关注,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等专家编纂《图录丛刊》的实践。这次实践虽然尚缺乏更一步的发展,但其提出了探索历史的另一种诠释方法——图像史学。

  赵宪章认为,21世纪文学与理论的核心话题应是文学与图像。图像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是否具有独立自足性?图像是否需要依靠语言才能够表情达意?它能否表达语言所不能达到的高度?……这些都是传统诗画关系研究很少涉及的问题,同时也是图像时代文学理论必须思考的问题。

  韩丛耀告诉记者,要研究图像学,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表述和记述世界的不只是文字,还有图像;其次,“我们一定要看看脚下,看看祖宗走过的脚印”。

  “任何学术视角的转换或新领域的开辟都具有难度”,赵宪章说,20世纪后,学术界在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上已具备了丰厚的知识积累,这些为学者开展图像学研究作了“学术铺垫”。

  建构中国特色的图像学

  图像学系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门显学,涉及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科学观念史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全新视角和方法论的新型学科。

  何平认为,图像学研究不仅使我们能够考察一种文化的古典美术传统及其在形式和意义上的演化,而且有助于解释其中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种文明和文化体系中涵盖的价值。

  目前,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韩丛耀认为,当前图像学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视点,并且未来也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像作为一种表意符号,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资源,有学者认为,无论是美术界、美学界、哲学界、史学界还是文艺理论界,都应重视图像学研究,建构属于中国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