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清华简”之?》之附录

 白垩居 2013-05-20

《关于“清华简”之?》之附录

半月拦江2010-7-21 21:45:16

拜读

聚散随风2010-7-21 22:11:29

有待考证

雕栏玉砌应犹在2010-7-22 01:57:18

是需要负责的态度对待这类事情。

yxc兵临城下2010-7-22 01:58:43

也是瑰宝

林苑竹2011-3-25 18:21:29

清华简的入藏及其重要价值

 

刘国忠

 

    20087月中旬,通过校友捐赠,清华大学抢救人藏了一批流失境外的古代竹简,成为近百年清华校史中最珍贵的人藏文物。由于这批竹简抵达学校时部分已经发生菌害霉变,学校有关方面迅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展了竹简的紧急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研究人员对霉变组织进行采样、化验和分析,明确霉菌的性质和种类,科学制定了积极而又稳妥的保护办法。研究人员放弃周末和假期休息,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保护住了这些珍贵的竹简。同时学校也成立了校级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该中心由历史系、图书馆和化学系共建,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担任研究中心的主任,并建立专门工作室,聘请专家学者参与竹简的研究和保护。至10月初,第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基本完成。

    这批极为珍贵的竹简,时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应出土于当时楚国境内。竹简数量经整理统计,其总数为2388(包括残片)。与竹简同时人藏的,还有传为同出的漆绘木筒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其中一块还粘附着一枚竹简,也得到了专门的保护处理。

    清华所藏的这批竹简,其形制多种多样,简的长度最长的有46厘米〔相当于战国时的2),最短的仅10厘米。较长的简都是三道编绳,借以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文字大多书写精整,多数至今仍非常清晰。在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十分美观。

    一部分简有自己的篇题,写在简的反面;一部分简上面还有编次号数,有的在正面,有的在反面,这在战国简中是首次发现,它对于今后进行简的编排工作十分有利。另外,经仔细检查获知,竹简在出土到流散过程中虽然已经散乱,但极个别部分仍然成“卷”,非常难得。

    目前已发现的古代竹简大致可分为书籍和文书两类,并以文书居大多数。清华大学所藏的这批竹简则是以书籍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许多篇《尚书》。《尚书》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为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据称先秦时《尚书》有百篇之数,经过秦始皇焚书,大多佚失,汉朝初年只有29篇传流下来,即“今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左右),在曲阜孔子的故宅屋壁中发现了焚书时隐藏的竹简书籍,有今文29篇以外的《尚书》16篇,即“古文尚书”。这一发现导致所谓今古文之争,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在所能看到的《古文尚书》是东晋时梅啧所献,经过宋以后学者们的长期研究,证明它们是伪书。而在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滕》、《康浩》、《顾命》等,但文句与传世本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不见于传世本《尚书》,或虽见于传世本,但后者是伪古文。如清华简中发现有《傅说之命》,即先秦不少文献引用过的《说命》,和今天流传的《说命》伪古文不同。还有若干前所未见的佚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它们对干上古史研究的重大意义难于估计。

     此外,清华人藏竹简中还发现一种类似《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所记事件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左传》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并有许多以往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历史事件。此外又有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都是两千余年无人见过的,可谓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20081014日,清华大学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的I1位学者专家,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会上由李学勤教授介绍人藏竹简经过和竹简目前的大概情况,并请这11位权威学者专家对所人藏的竹简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简犊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20081022日,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人藏战国竹简的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学者及全国各大新闻媒休的高度关注。

    20081216日一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协办的“出土饱水竹木漆器及简犊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对于饱水竹木漆器及简犊保护的经验和技术进行了交流,一些专门从事竹简保护的专家还对清华简的进一步保护和整理工作提出了中肯

的建议。

    200812月,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有关部门对清华简的无字样品进行了AMS碳十四年代测定,并经树轮校正,清华简的时代为公元前3051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这与前述的鉴定专家对于清华简的时代判定完全一致。

    200812月下旬开始,学校请美术学院的摄影专家开始对清华简进行照相工作,200919日基本结束。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竹简进行初步的释读,进一步了解清华简的相关内容。相信有关工作结束后,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根据以往类似工作的经验,清华简的整理与考释工作将是相当漫长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准备在整理工作期间,尽可能向学术界提供相关讯息,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相关的整理释文,以供学术界研究和讨论。在2011年即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之际,清华大学将出版第一本有关清华简的整理报告。

    对于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竹简,清华大学各级领导都予以了高度重视。清华简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工作实际上就是各单位协作配合、密切合作的典范。对于今后清华简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表示,竹简是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而清华大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出土文献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重镇,始终将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学术使命。他指出,清华大学在文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非常强调和重视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清华大学要以这批战国竹简的收藏为契机,把竹简等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保护作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基础文科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他强调,这批竹简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学校将本着开放的原则,吸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深人研究探讨这批竹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出土饱水竹简的长期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世界性的难题,清华大学将联合各有关单位,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科研攻关,力争完善地保护好这批珍贵的竹简。

http://www./viewthread-80457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