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什么集装箱能够大幅度地促进贸易繁荣? 2013年5月21日 乍看起来,集装箱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盒子,但就是这种标准化的金属盒子能轻易地被卡车、火车和轮船运输,正是这种能力让集装箱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里让全球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为什么集装箱能够大幅度地促进贸易繁荣? 美国人麦尔康·麦克林在1956年发明了标准化集装箱,麦克林是当时美国货车运输业的巨头。在集装箱发明之前,货物已散货的形式运输了几个世纪——货物被杂乱地堆放在船舱里,装卸货物时,要动用众多码头工人来搬运装载货物的木板箱。这样的装卸货物的方式耗时耗力,而且不可靠,船舶停靠在码头的时间比在海洋里航行的时间还要长。此外,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偷盗情况也十分猖獗;有一个就笑话就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情况:“一个码头工人一天能挣20美元再加上他能扛回家的所有苏格兰威士忌。” 集装箱从几个方面改变了货物的运输方式:首先是各个运输环节的成本降了下来,最显而易见就是货物装卸成本下降了。当麦克林先生核算他第一艘集装箱货轮的成本时,他发现使用集装箱的装货费用是每吨0.16美元,而是用散货船的装货费用是每吨5.83美元。通过使用集装箱运输,德国汉堡到澳大利亚悉尼的运输费用在1965年至1970年间下降了一半。原因就是集装箱能在工厂完成货物包装和密封,大幅度地降低了被偷盗的风险,这也使得保险费用大幅度降低。集装箱让货轮能装载更多的货物:在1965年,码头工人只能每小时将1.7吨的货物装入货轮,而在集装箱使用后的1970年,码头工人能每小时将30吨货物装入货轮;因此,货轮也变得更大更有效率,但停泊在码头的时间却缩短了。集装箱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能利用火车和卡车进行内陆运输,这可以让货运码头的规模变得很大且减少码头数量。(在1965年,欧洲有11个货运码头,在1970年,欧洲只有3个货运码头了。)这种情况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让码头工人的人数,这不仅减弱了码头工人与雇主讨价还价的力量,也让码头罢工的次数减少了。 多年来,人们认为很难对集装箱运输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因为集装箱的出现正好与欧洲一体化和关贸总协定组织(世贸组织的前身)同时出现。但一份二月份发表的论文巧妙地确认了集装箱对贸易的影响:在22个发达国家里,集装箱的使用让他们的双边贸易在过去五年上升了320%,在过去20年上升了790%;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只让他们的双边贸易在过去20年提升了45%,关贸总协定组织的成员资格只让他们的双边贸易在过去20年提升了285%。换句话说,在过去五十年里,集装箱对全球化的影响比所有贸易协定加在一起的的影响都要大。这样的成绩对集装箱而言是不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