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斗鸡台“斗过鸡吗?”

 飞翔蓝天 2013-05-24

宝鸡斗鸡台“斗过鸡吗?”

2012-08-31 08:56:14 作者:张琼 来源: 网友评论 0

编者按:为什么会有马营这么奇怪的地名,马营为何还分为上马营和下马营;斗鸡这个地方以前真的是斗鸡场吗;宝鸡既然古称陈仓,那陈仓城到底在哪里?生活在宝鸡这座城市,总会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浮现在脑海里。几千年来
编者按:为什么会有马营这么奇怪的地名,马营为何还分为上马营和下马营;斗鸡这个地方以前真的是斗鸡场吗;宝鸡既然古称陈仓,那陈仓城到底在哪里?生活在宝鸡这座城市,总会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浮现在脑海里。几千年来,无论是炎帝使民知稼穑之事还是周王使民晓礼乐之规;无论是暗度陈仓刘邦建大汉天下还是两出斜谷孔明留终生之憾,都沉淀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影响着一代代宝鸡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共同寻找宝鸡发展史上一个个沉甸甸的故事。

    山东诸城都吉台村斗鸡台遗址,相传为春秋时鲁大夫季平子与鲁大夫后昭伯斗鸡之处;山东邹城峄山周代遗址斗鸡台,据说为当年邾国王公贵族斗鸡取乐之地;河北省南和县有古迹斗鸡台,民间传说为唐代名相宋璟小儿子斗鸡场所……
    在全国,以“斗鸡”和“斗鸡台”命名的村落和坪台遗址数不胜数,距宝鸡市城区东五公里处也有一座斗鸡台,这里是否为宝鸡古代斗鸡活动的场址,是否也曾出现过韩愈所描述的“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的斗鸡盛景,斗鸡台之名又缘何而来?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斗鸡台,了解发生在这里的种种传说。
斗鸡台必然斗过鸡
    市政协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翟军认为,古代对地方的命名十分严格,正如叫李姓人家聚集的村庄唤作“李家村”一样,“斗鸡台”因斗鸡活动而得名合情合理。
    翟军翻阅古籍时谈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斗鸡活动就是王孙贵族喜爱的娱乐形式,《史记》、《汉书》中有多处记载“斗鸡走狗”之事。
    唐代斗鸡趣事更为后人所咋舌,《东城老父传》中记载,唐玄宗尤喜斗鸡,专门设立了鸡坊,坊内养着从各地挑选出的一千余只公鸡,又从军中挑选出五百名小儿负责喂养和训练斗鸡。开元十三年( 726年),唐玄宗到东岳泰山封禅时,破例让只有十三岁的斗鸡小儿贾昌带着三百只斗鸡随驾。
    当时,每到节庆之日必有斗鸡,贾昌因指挥斗鸡表演而闻名全国,坊间有诗传:“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由此可见,当时斗鸡活动的风靡和盛行,斗鸡活动不仅是王公大臣的一大乐事,也逐渐扩散到百姓的娱乐项目中去,各地过节、集会时,斗鸡已经成为一项常置活动,这在不少典籍中都有记载。
    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杨曙明解释,就像现代人玩手机一样,古人玩斗鸡是稀松平常的事。全国各地如此多的斗鸡台和相关传说正说明了这一点,斗鸡活动的盛行遗留下了许多斗鸡台,宝鸡的斗鸡台地理位置靠近宝鸡第一祠——陈宝祠。在过去,陈宝祠不乏官方和民间祭祀,也许斗鸡台就是祭祀、集会时,宝鸡官方或者民间的集中斗鸡场所,通过地名的形式口口相传下来。
    翟军按《凤翔县志》记载推测,至德二年( 757年),唐玄宗之子李亨自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南)至雍,曾把凤翔当做临时都城。唐代斗鸡活动如此之盛,而父亲又颇爱斗鸡,李亨及唐大臣在周围进行斗鸡活动也是情理之中。宝鸡斗鸡台是否为民间或官方的斗鸡台虽并无史料记载,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宝鸡设有开展斗鸡活动的斗鸡台是很有可能的。
    市地方志研究学者吴正茂谈到,有一种观点认为斗鸡台就是史籍中所指的“祀鸡台”,被后人叫转音而唤作“斗鸡台”,但在宝鸡方言中,“祀”与“斗”的发音区分明显,叫转音的现象不太可能,斗鸡台的命名与斗鸡活动有关较为可信。
斗鸡台其实没斗过鸡
    在古代,斗鸡台是否为官方或民间的斗鸡场所呢?金台区文化馆李春林认为,斗鸡台原本是用于祭祀的一个高台,并非用于斗鸡活动。
    《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王洪波也认为斗鸡台并非源于斗鸡活动。他解释,斗鸡台与陈宝祠有密切关系。《汉书·郊祀志》记载,自秦文公修建陈宝祠至西汉六七百年间,这里的祭祀活动一直十分繁盛。陈宝祠在秦西汉时期被列为国祭,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均参与陈宝祠的祭祀活动。
    《史记·秦本纪·索隐》臣瓒云:“陈仓县有宝夫人祠,岁与叶君神会,祭于此者也。”《史记·封禅书·集解》臣瓒云:“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雊也。在长安正西五百里。”“野鸡夜雊”传说讲的是陈宝夫人与叶君的爱情故事,爱人约会时,锦鸡长鸣。从这段传说推测,斗鸡台可能原本唤为雊鸡台,被后人逐渐叫转音了。
    代家湾村村民、《代家湾村志》编撰者杨钊认为,斗鸡台因祭祀而得名较为可信。因为在清乾隆四年重建陈宝祠于陈仓城铁路隧道南崖壁下,殿前挂有“祀鸡台”匾一面,正殿前有一尊“祀鸡台”等铭文字样的铁香炉,这些物件都是当地老人亲眼所见。
    在修编村志时,杨钊翻阅宝鸡县志,发现宝鸡县志将“陈宝祠”所在一片地区总称为“祀鸡台”,“祀鸡台”系秦文公为祭祀鸡峰山的石鸡和陈宝夫人祠所建,他认为“斗鸡台”即为“祀鸡台”。明朝诗人伍福曾在《祀鸡台》一诗中写到:“秦师畋得石如鸡,千载相传作县题。霸业因消山萃律 ,祀台神去草萋迷。”
    杨钊说,由诗文可见,“斗鸡台”这个名称最早也只可能在清代才出现。上世纪30年代修建铁路时,铁路当局为了保护“祀鸡台”文物,避免开凿台基,在台下修建隧道。此隧道称为“斗鸡台隧道”,宝鸡东站称为“斗鸡台车站”。 1937年,杨虎城在斗鸡台车站举行通车典礼,并亲自为斗鸡台隧道题名,斗鸡台才渐渐成名。
斗鸡台得名于“神鸡搏斗”
    专家们关于斗鸡台的说法各持一端,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斗鸡台的得名和用途至今不能确定。
    拨开关于斗鸡活动的猜想和繁重的文史资料,我们走近斗鸡台所在地代家湾村,村民们的解释传奇而幽默。
    村民说,唐至德二年( 757年),渭河岸边的百姓发现每晚三更以后,有两只闪着亮光的火球由西向东滚动,在东面落下,五更以前,火球又从东面升起,顺原路向西返回,消失在夜空中,天天如此。原来这火球是两只神鸡,因为彼此不服,耐不住天宫寂寞,每晚展开翅膀下凡偷玩,落脚在陈仓城“祀鸡台”的坪台上,相互争斗,五更前返回。一天晚上,两只神鸡飞腾跳跃、相互攻击,直到五更,迟迟难分胜负,神鸡恋战错过了回天宫的机会,只好飞落在陈仓山上,化为两只石鸡。
    当时的陈仓县令听到老百姓禀报后,立即带人上山查看,认为是“吉祥征兆”,报请皇上将陈仓县改为“宝鸡县”,改“祀鸡台”为“斗鸡台”,改“陈仓山”为“鸡峰山”。
    当地村民说,石鸡每年啼鸣两次,百姓纷纷前往观看,逐渐形成了今天鸡峰山的两次庙会。
    杨钊说,载入村志的“神鸡搏斗”传说有很强的神话色彩,或许是为附会宝鸡的石鸡之说而编撰出的。
寻找没落的斗鸡台原址
    在杨钊、姜玉科两位代家湾村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位于代家湾村六组的斗鸡台原址,斗鸡台东西长约四百米,高约十五米,陇海铁路从半台上穿越而过。斗鸡台上方是汉陈仓故城遗址,附近是落寞的陈宝祠。
    姜玉科回忆,斗鸡台附近确实出现过几次斗鸡活动,在上世纪 50年代,河南人迁徙至宝鸡,在塬上居住时,带来了斗鸡在斗鸡台附近斗鸡。此外,斗鸡台再无任何斗鸡活动的流传,纵使居于斗鸡台下的爷爷辈,也未曾讲起。
    姜玉科说,古时候,斗鸡台究竟有无斗鸡活动,斗鸡台之名由何而来,如今并无确切的证据可考,在推测和玩味地名之余,我们还应该进行旧址保护。
    在代家湾村民亲眼所见下,斗鸡台因修建房屋部分被铲平,陈宝祠屡次搬迁和毁坏,原物仅剩下一尊千年石狮,汉陈仓故城遗址也已残损。这一台、一庙、一遗址若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当后人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能通过这些文物遗存讲述宝鸡之宝的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