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

 昵称12491470 2013-05-25

  父亲生于年月日,四川巴中人氏,解放前随爷爷逃荒汉中,定居留坝县火烧店蹇家沟,年农历月日病故,享年岁。

  

  父亲做了一辈子中国最小的官。解放前,父亲为逃壮丁,整天东躲西藏,但还是被溃败南下的国民党军抓了壮丁,听说要全部裹胁到台湾,就途中逃脱回到老家。不久,汉中各地解放,父亲积极参加剿匪镇反、土地改革和建立初级社。由于父亲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建立高级合作社时,工作队要选调他到高级社当干部,他感到难以胜任工作,就当了互助组组长,后来成为生产队长,这一干就是多年,进入花甲之后才退下来。

  

  多年来,父亲为操持全队一百多人的生计,耗费了一生的精力。每天早上,他从上沟到下沟,喊叫社员出工,第一人走进田地里;傍晚收工,他一一打理好第二天的活计,社员都走了他才走,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社员都叫他累不倒、拖不垮。春季,他怕社员粮不够吃,就挨家挨户询问,及时救济粮食;夏季,天旱时就一条渠、一块田堵水补漏,天霖时又一条渠、一块田排水防涝,因带病冒雨排涝防洪而留下眼疾,几近失明;秋季,他担心几百亩粮食不能按时收割造成霉烂损失,影响社员收入,就组织社员战晴天、夺雨天,晚上与青壮劳力脱粒、烘干和值守;冬季,为了让来年有个好收成,年终社员多分点钱,就带领社员抬田修地,进山搞副业创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为父老乡亲操劳了多年。这些年,父亲对家里的事和家人的衣食冷暖从不过问,全靠母亲一人支撑着,母亲和孩子们经常责怪他,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他,使他一无反顾地当了多年最小的官。

  

  父亲一辈子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作为一名生产队长,干得事虽然很平凡,但几十年如一日,实属不易,因此,我常常在想,是一种什么精神或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激励他这样做?一次,父子俩在闲谈中,我问他:你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这样拼死拼活地干,甚至连命都搭上了,到底图了啥?父亲说: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旧社会为逃壮丁,东躲西藏,衣不遮体,食不饱腹,不用说当这个最小的官,就是过个正常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如果没有共产党,穷人就翻不了身。人活在世上要知恩图报,是共产党让我当这个队长,那我就要尽职尽责。这也许就是我要寻找的答案。

  

  年春节,我从部队回家探亲,父亲第一次过问我的进步,关切地问我是否入了党,我说已经入党六年多了,父亲放心地说:入了党就好,说明你成人了,接着他又说:我早就想入党,奋斗了近年,但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党员条件,再说暂不入党就有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做起工作就有动力。但是,我跑不动的时候,无论如何要争取入党。正象父亲说的那样,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多岁的时候光荣地入了党。我虽然入党比父亲早,党龄比父亲长,但父亲对党那种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朴素的感情是我所不能及的。

  

  父亲一辈子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父亲当生产队长几十年,从不沾队上的便宜,分粮斤是斤两是两,与社员多少好坏一个样;记工分丁是丁卯是卯,不让记工员照顾家人多记一分。记得当时队上有三处公房,粮食装得满满当当,足足几十万斤,是全公社粮食最多的生产队,社员从未断过粮,这也是父亲引以为豪的事。那时家里孩子多劳力少,生活很困难,主要靠野菜添补,母亲说:能不能晚上背点谷子回来,让娃们吃点白米蒸饭,父亲扳着脸说:那叫损公肥私,我干不出来,你们就将就着吧!父亲一生最恨的就是损公肥私,为此他也得罪了队上个别人,让他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差点丢了性命。年,派性斗争已经升级为武斗,月日,联派近多人在火烧店公社被统派打死,只有几个人经我家门前山梁向勉县逃跑,队上个别人为打击报复,向统派报告父亲私藏联派丢弃的机枪,统派立即派人将父亲押解到公社,采用酷刑逼问,打得父亲皮开肉烂,血肉模糊,父亲始终不肯招供。经过一个多月的有非人折磨,父亲九死一生,后经母亲苦苦求饶,才将父亲救回,母亲发誓再不让他当队长。但是,当父亲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恢复后,社员们又推选他当队长,父亲只好拖着伤残的身子走马上任,仍然执着地为乡亲们操持着生计。

  

  父亲一辈子视土地为生命。父亲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十分珍惜土地,他说:农民没有耕地,就等于丢掉了饭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为了让乡亲们有饭吃,从不让土地荒芜,只要能种庄稼的地方都要种粮食,并且还要组织劳力上山开垦荒地;农业学大寨期间,每年冬季就带领社员搞农田水利建设,起早贪黑,车拉肩扛,风餐露宿,风雪无阻,经过年复一年的治理,整修出一片片旱涝保丰田,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父亲把土地视为生命,把种田视为事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未离开土地,也从不埋怨自己是庄稼人,他跟农民兄弟说:国家的皇粮也有咱们地里收的,不要小看了农民!后来,父亲年老体衰,儿子们再三劝他少种点责任地,但他始终不肯把土地让出来只好把他接到城里居住当他将要离开土地的时候,内心是十分留恋和痛苦的我理解父亲对土地的珍爱,因为他为这片土地倾洒了一辈子汗水,年复一年地播种了他一生的希望。

  

  但是,父亲也有遗憾,那时为了让乡亲们有饭吃,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森林资源,队上没有了发展后劲;多年来坚持以粮为主,只解决了粮的问题,没有解决钱的问题,乡亲们还很穷;行路难是乡亲们最关心的事,但他一直没把山路修通,让乡亲们感到失望。他认为这是他一生欠的乡亲们的债,心里总是放不下,就经常独自坐车回到乡下走走看看,拉拉家常,小住几天。逢年过节,父子们聚在一块的时候,他总是念叨着那些土地、那些乡亲们和那些老房子。

  

  父亲属于土地,因为山山峁峁洒下了他的汗水,沟沟岔岔留下了他的脚印。父亲的汗水与丹青无异,他一生都在描绘着山村田野的四季;父亲的脚印与勤劳同在,他一生收获着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挚爱和依赖。

  

  父亲就像老屋前那棵杏树,在不经意间已经变得苍老了,从风雨中阅尽了人间沧桑;儿女们就像老树下的小树,小树成材了,老树枯萎了。当儿女们望着父亲苍老的身躯,心中便升起一种敬仰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作为长子,我远离了父母,不能为年迈的父母做点什么,深感自责和内疚,只有在心里遥遥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父亲为乡亲们操了一辈子的心,虽然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是,父亲留下的正直、善良和无私的人格,是拿金钱买不到的宝贵财富,是儿孙们要永远继承和延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