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那点事!
文章来源:网络 编辑:慕凌佛画堂
有个朋友托我和家里的老人聊聊健康方面的问题,而我正好最近事多,走不开,好不容易凑了个大家都方便的时间,把他的母亲请到了我的办公室。 阿姨一进门,办公室就弥漫开新年的气氛——一个语速很快的老人,声音又脆,就象一挂挂鞭炮在耳边炸响,好过瘾!有时候,一个开朗的人真的很有感染力。大家欢声笑语,乐开了怀。 正巧另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前一天有位邻居,深受“丹毒”(南京人叫:连疮腿)之苦,向我求救,我当时让这个朋友转告患者,先按“太溪”和“复溜”,才按了两天,开始消肿了,朋友特地打电话来道谢的。 接完电话,礼貌性地把事情略说了一遍,没想到引起阿姨强烈的共鸣:“是的呀,我也刚刚得了‘连疮腿’,才好。” 说着,阿姨快速地卷起裤腿,给我们看小腿上还没好全的样子:“这鬼东西可害死人了,看了好多医生,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不容易好,前前后后化了几个月的时间,上个月,正好我们老年舞蹈团请的外地老师来,我去接……” 阿姨的连珠炮让我们都接不上嘴。 “一瘸一拐就去接人,和团里的其他几个人……后来好不容易把人送走了,腿上反而犯得更严重了。这可怎么办呢?后来,人家介绍我用了一种膏药,还真不错,叫什么来着?……不过还是没好利索。” “再后来,听别人讲,另外一种膏药特别不错,我就换了这种来用,结果一用,就好了,你们看……” “阿姨,那你用的那个膏药到底是什么呀?”好不容易插上一句。同事特有成就感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不过它上面有磁石,一贴就好了。” “那您贴哪儿的呢?”…… 我一看,阿姨歪打正着,正好贴的就是“太溪”和“复溜”!磁石贴在上面,作用和用手直接按摩相当。而“连疮腿”的发病区就在肾经的区域,按摩肾经的这两个重要穴位,补了肾,自然就使“连疮腿”的症状缓解了。 这才把话题转到补肾上来。 老百姓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就譬如一栋建筑物,地基扎实肯定是很重要的。 就拿北方人的体质和南方人的体质来说:肾在北方,主水,主骨,主髓,黑色,其谷为豆……所以北方才有黑土地,盛产豆类,北方人的体格也要健壮得多。南方人(尤以西南为甚)则以大米为主食,米从稻来,稻为肺谷,肺主皮毛,所以南方人的皮肤普遍好于北方。 肾气足,身体棒。从某些方面来说,肾确实对身体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说它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不算过分吧?!写完这句话,自己犹豫了半天,心为君主之官,好象还要重要些,就不连心在内,脾胃、肝胆、肺……又有哪个不是最重要的呢?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吧?!心肝脾肺肾,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腰膝酸软、乏力、盗汗、耳鸣、脱发等症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人该补肾了。其实,肾的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云南,有些人被蛇咬了以后,会有当地的郎中用药把蛇毒控制住。但是,很多人虽无性命之虞,却老是伤口化脓,总也除不了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郎中在养病人呢,只要不除根,病人就老得来换药,自然就有额外的收入了。了解了肾的问题,很好办:忌盐!伤口很快就愈合了。肾者,其味咸,其嗅腐…… 还有就是骨头的问题,每每有人和我谈到补钙和骨头的问题,我都要提醒他:肾主骨、肾主髓……与骨头最有关联的一定是肾。 大概十年前,在成都,帮一个朋友做了个关于糖尿病的电台讲座,重点讲糖尿病的防治和朋友代理的当时国内唯一药准字号的蜂胶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就是那种被很多人不齿的电台里卖产品的讲座。因为对朋友的为人和对产品的了解,整整讲了好几个月才回来。期间,有位老人不停地打电话来,询问相关问题,并说要来买产品,还要求我一定要在。 后来的一天下午,来了一位年轻人,进门就自报家门,说是老人的“儿”(后来才弄清楚,其实是女婿),并且很不以为然地告诉我:他是成都某大医院的主治医生,对我说的并不信任,只是老人逼着才来的。 然后,以更加轻蔑地口气说:其实,不管说得真假都没关系了,老人根本就是骨癌晚期,医院已经下了通知了,还有一个星期。只是老人自己不知道,一直以为自己仅仅是糖尿病罢了(原先就有糖尿病)。所以,就买一个星期的‘安慰剂’吧。 我被他的态度着实刺激了一把。加上当时也许是年轻气盛,还真有点炫技和挑战其态度的意思在里面,也可能深层里,更想证明我不是个道德败坏、弄虚作假的人。就坚持让他买一个月用量的蜂胶(蜂胶不仅有调节血脂、血糖的作用,还有广谱抗菌和抗肿瘤的作用,并且当时在江苏省中医院正临床用于肝癌的治疗。),要求一个星期吃完。当时也有点有恃无恐,因为老人是指定他来买产品的,不怕他急。 同时,和朋友商量,赠送一个月量的药准字号的花粉片,也是要求他给老人一个星期吃完。朋友倒是很乐意,毕竟人家来买一个星期的产品,变成了一个月的量,多卖了不少,送点不太值钱的花粉也可以。年轻人是真被我给逼急了:“花粉不是给女同志吃了美容的吗?干嘛让‘老头’吃这个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一直没弄懂为了安慰老人肯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这么孝顺的年轻人,怎么总是称呼老人为‘老头’,包括后来和我联系,也没好意思问。) 我找出《本草纲目》的译本,给他看:花粉,温补肾虚…… 然后解释给他听:很多人知道花粉是可以吃的化妆品。确实是这样,花粉含美容的成分,会使人面色红润。而且,花粉是自然界营养最丰富的物质,能改善体质。如果从蜜蜂的角度来说,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蜂蜜和蜂王浆是给雌性蜜蜂吃的食物,而吃花粉长大的非受精卵,长大后就成为雄蜂,且一生以花粉为食,其唯一的社会功能就是与蜂王交配。从“相应”(中医最朴素的理论基础之一)的角度来说,花粉同样适合男人。前列腺用药最著名的品种“普乐安”(前列康的药品名),就是纯的花粉片。而且,对老人来说,温补肾虚才是最安全的…… 年轻人一头雾水(在西医里,没人会认为骨疾病与肾有任何关联。):“那和‘老头’有什么关系啊?” 肾主骨、肾主髓……我又给他讲了骨头和肾的关系。 最后,年轻人在疑疑惑惑地回去之前还不甘心:这些东西对‘老头’真的会有用?我笑了笑,只是坚定地告诉他:“下个星期看吧。” ……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好象还是下午,可能正好他下了班吧,年轻人满面春风地来找我:程先生,真想不到,‘老头’自己能坐起来了,也没原来那么疼了。然后又在朋友那买了一个月的产品。就这样给老人一直服用了下去…… 直到我回了南京,年轻人还打电话来告诉我:过年的时候(距我从成都回来,不过一个多月),‘老头’能自己从卧室走到厨房了。太好了!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只是迟早的事了。 再后来,因为忙,我也没再多过问。不过对老人来说,补肾确实在其骨肿瘤的恢复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当然,幸运地是有了老人的“儿”,真为老人有个这么孝顺的“儿”而高兴。 回到肾主骨、肾主髓……来说,髓与脑相通,肾虚对思维能力的影响也很大,有些年轻人有自慰的习惯,常常引起的后果就是身体虚弱和思维能力的下降。有的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因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真的值得家长们注意。反过来说,补好了肾,对学习能力的改善和强壮身体都有莫大的帮助。 还有,女孩子十之八九爱看恐怖片、恐怖小说,不好,伤肾。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这,西医只研究生理改变,而中医就情志对人的影响有深刻的理解,要不也不会象前面说的,把“心”列为君主之官了(详见《“病”释》一文)。‘东方怒、南方喜、中央思、西方忧、北方恐’。我们就要想一想,怒伤肝,肝为木,木在东方,肝火旺的人脾气大涨、急躁。这些都是我们知道的并能感受到它们是互相影响的。肾为水,在北方。恐惧过多对身体会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肾?! 从中医或者很多自然医学的角度,养性就是修身。对自身德行的培养是保证身体状态平衡的基础。身和心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身体健康心也就平和了,心宽广、德行高尚,身体自然会绽放出耀人的光辉。 好了,来简单地说说补肾吧。 不论怎样,大道至简。补肾也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复杂。只要掌握了一条:补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加法,绝不是越多越好,平衡最重要。就象很多人知道的,微咸入肾,过了就伤肾了。一样,豆制品补肾,而当肾出现了器质性病变的时候,豆制品就是毒药了。 “ 豆为肾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豆子长得象肾,长的象个缩小的“腰子”。(相应)很多人有喝牛奶的习惯,我都会建议换成豆浆,补肾即是补钙(肾主骨、肾主髓),如果不习惯它的味道,也可以一半牛奶一半豆浆,就很好了。 有人会选用枸杞来做补肾之用,也有一定作用。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称枸杞为枸杞蛋嘛。 肾为水,为黑色……所以,黑色食品都入肾。
民间有用黑芝麻拌盐来做补肾之用,效果很好。就是外面卖的黑芝麻,可以炒熟,稍加一点点盐,每天吃一点(可碾成末,当盐撒在饭上吃,每天一两左右足矣)。比之豆类效果要来得明显。 还有前面提到过的花粉(无论什么花粉都行),和黑芝麻一样,温补肾虚。很好很安全。
《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肾开窍于耳。所以不少肾虚的人有耳鸣、耳聋的症状。在古代,有人认为耳朵可以对应人的全身,后来发展出专门的“耳诊”。民间更有“扎个耳环等于挂个药坛”的说法,就是把耳看作倒置的胎儿(胎儿在母体内的样子),而扎耳环的地方就对应于人的眼睛。 中医认为,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关注双耳,揉捏搓弹,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可以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然后,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 每天做个两三次,每次三分钟就可以有明显的补肾之效。 “鸣天鼓”也是传统的强肾健脑的方法,就是用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在任何重要的养生典籍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据文献记载,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 ,年过八旬,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 ,叩齿则会筋骨健壮 ,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 ,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 “每晨睡醒时 ,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 ,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 ,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是“齿宜常叩”。 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是否健康是肾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从理论上来说,冬天是补肾最重要的季节。肾在北方,在季节上属冬天,当然冬天补肾效果最好。不过,从肾为先天之本来说,又有哪个季节不适合补肾呢?又有哪天不是艳阳天? 很多人提到补肾就想到六味地黄丸,就象提到中医就一定和中药联系上似的。其实,中医最主要的手段有:砭、针、灸、药、导引,中药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就象我前面举的郑板桥评论自己画竹的过程一样,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砭石治疗疾病是最先被先民用在疾病的治疗上,类似于今天的刮痧;随着内证实验(以内观为代表)的完善,经络理论的成熟,针和灸法在中医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几乎同时,药物归经也因为内证实验的成熟而被理论化,中药开始变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理论随之变的越来越繁杂,象数、五行、子午流注……等等在中医中逐渐变成举足轻重的理论体系,有少数特别了不起的大医家开始进入“繁简由心”的境界,重新提出“病由心生,当由心解”的观念,发展出以意念远动为主,呼吸运动为辅的导引术……遗憾的是,虽然中药的使用有其了不起的地方,但正因为其依据的理论过于超前、过于成熟,在实际的应用中反而没办法象西药那样千人一面,所有人用同样的药治同样的病(症状相同或接近)。有人羡慕日本等国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汉方药,其实除了其经济上的优势外,根本就没搞清楚中药是对症下药,一人一方的。 就象有人说:是药三分毒。用来形容西药一点都没错。那中药又是怎样的呢?中药用得不好也是毒药。中医院用西医的检测手段是很滑稽的。在中医理论里,根据脉诊和时间、空间和情志等综合因素,把人分为六大状态(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然后依据中药归经的理论,用中药来模拟平衡身体阴阳偏向的状态,两相平衡,身体自然就回复到健康的状态了。简单地说就是“阴者阳之,阳者阴之”。 回过头来说六味地黄丸。好象前几年,因为广告的原因吧,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了,肾虚嘛。从这个药本身来说,是宋代钱仲阳为小儿五迟症开的药,就是用在小朋友先天发育不良的药,专治站立、行走、说话、头发和牙齿生长滞后的。后来,有人把它用在肾阴虚的治疗上,疗效也不错。但是,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肾虚就一定是肾阴虚呢?阳虚的人吃了六味是更好还是更坏了?人人都来吃六味地黄丸就要出大事了! 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除非你能找到很好的真正的中医给你做出准确的判断,中药也不能乱吃。所谓的中药标准化、产业化更是海市蜃楼,相当地不靠谱。 还是回到郑板桥说的“能简不能繁”的角度来看吧,先不用了解繁杂的诊断和药性,用穴位按摩的方式补肾,安全又实效,最主要的是很简单,随时随地都能做。 谈到补肾的穴位,最先应该从脚底的“涌泉”开始。古有临睡搓脚心百下延年益寿之说。但是,“涌泉”最大的作用是引血气下行,临床上常用于敷药,治流鼻血、高血压、哮喘等症。有医家认为,此穴有泻肾气的可能,不可用大力按摩和艾灸。 我就曾经见过这样一位老人,满头白发,皮肤晦暗。老人和我聊起来,自信满满:“小程,我可注重健康了,看了很多健康书,也照着按摩照着做,真不错!”我就问她:“阿姨,那您觉得您的身体怎么样呢?” “真的很好,除了有点口干症(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症),天天要喝很多很多水,喝再多还是渴。” …… 我就很疑惑了“那您每天到底做什么呢?您说您每天都要按摩穴位啊什么的。” “涌泉!天天先补肾啊……” 我一听,就知道麻烦了,难怪老人头发白、皮肤差,口干呢。泻了肾气了。 所以,这个穴位还是以搓揉为主吧。 在脚踝(内侧)有个窝,肾经的原穴“太溪”就躲在里面偏上点的地方。原穴的意思就是根本的意思,补肾一定不要忘了它,而且是阴阳双补,就是无论阴虚还是阳虚,通通都补。 加上“太溪”向上两指处的“复溜”,补肾就可以初见成效了,“复溜”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为“让不动的液体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与“太溪”相对应,两个穴位每天都能按上三五分钟,比吃多少味地黄丸都管用。 当然,有些小事你也不能忽视。 有一次和一位网友聊天,她介绍她妈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就是那种狂背偏方,靠偏方治病的医生。遇到的很多事非常有意思。在很多事例里有这么一件,有个痛经的女孩,每到月事那几天都痛不欲生,辗转找到这位网友的妈妈,妈妈给了一条建议:用热水泡脚。结果,坚持了一段时间,居然把痛经给治好了。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我对我见过的每个人都说,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60度左右的水温,里面稍稍放点盐,最好是那种腌菜用的大盐。泡脚的时间以身体泡得微微出汗为度。既能增加自身免疫(见《一堂健康课,多读十年书》),又有补肾之效(微咸入肾),何乐不为呢? 要是在泡脚的时候,两手握成空心拳,一边泡,一边在身后划圈揉腰眼,也就是膀胱经的“肾俞”穴,有事半功倍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