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相约归渡头 2013-05-27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君子无故 <wbr> <wbr>玉不去身

     中国人对玉的感情很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出现玉的字眼、成语、典故多达二百多处,且皆是褒义之词,尤以成语为多, 如:玉树临风、冰清玉洁、琼浆玉液、金口玉言、金玉满堂、金科玉律等等。古人惜玉、珍玉,在今人看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比如用冰清玉洁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尚纯洁;比如把一些赏心悦目的女孩称之为玉女;比如成语中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千古名句;比如把办成一件好事说成玉成此事,等等。这种感情的来源其实很原始。在人类早期的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那时人类的生存状况太艰苦,要与许多今天已不成为灾难的事物对抗,比如野兽,比如风雪……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加入了感情色彩,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人类首先对自然界中的自然之美进行了归纳,有选择地将之升至精神领域。玉的概念逐渐形成——美石为玉。我们今天对玉的膜拜与古人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把自然界中的天籁之物赋予新的生命,中国古人至少为此努力了一万年。

珮玉的历史其实非常久远,红山、良渚、殷墟等早期文化中均有珮玉发现。这时,在古人的装饰中,珮玉恐怕是最高等级的财产了。到了战国至汉时期,古玉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她涵盖的内容除了财富、艺术、礼仪,还增加了政治的含义。

    儒家有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仅从字面就可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古人赋予玉的品德时使用了最高等级的字眼,多方位地囊括了玉的全部内涵。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在他看来,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品性和象征。《五经通义》诠释道;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这样说来,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玉都具备了

    君子如玉,玉也如君子。玉是古代君子的象征,《玉藻》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一则,玉在身边,于君子,是一种警醒、诫示;二则,玉随动响,环佩叮咚,可告知君子的去向静动——古人云,君子无不可告人之事,君子佩玉撞击的清响,便是君子坦荡品德的见证。

   礼记·玉藻》是说玉的专章: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近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闻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这一段说,古时候(古指商周)君子身上都佩玉,以体现出周礼的威严庄重;君子是有修养的士大夫阶层。趋是走在寝门外至应门的路上,行是走在寝门内至堂的路上。行走时右边的佩玉发出合于五音中徵、角的声音,左边的佩玉发出合于宫、羽的声音。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中的五个音级。这里是说左右的佩玉在人行走时发出合于音阶之美的声音,而且玉佩碰撞的声音要有韵律,趋走时与《采齐》之乐节相应,行走时则与《肆夏》之乐节相应。反转身所走的路线要符合规,呈圆形,转弯时所走的直线要符合矩,呈直角形。进前时,要将身体略俯,像作揖一样;退后时要微微仰起身子,这样,玉佩就会随着着装者体态的变化而发出铿锵并节奏的鸣声。君子乘车的时候,听到车上的銮铃、和铃的犹如音乐一样的声音;步行的时候,应听到身上玉佩碰撞的声音,因此一切邪僻的杂念就不会进入君子心灵中了。
    温润细腻,纯洁含蓄,外柔内刚的特性喻寓着人类灵魂的高尚质。故古人曰: 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琢磨君子,圣贤出焉。” 历代君王与文人常把佩带一块美玉视为君子的象征玉因其丰富艳丽的色彩,冰清通 透的玉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玉文化的内涵。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人们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 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之所以喜爱玉,是笃信玉为吉祥之物,随身携带能保安康、降福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