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兵第十二

 传统文化网站 2013-05-28

 

【原文】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有唐,禹服有苗,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阴阳不乱其气,生死不俛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得失不两张,成败不两立。

所谓贤不肖者,古今一也。君子不惰,真人不怠,无见久贫贱则据简之。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奚官奴。海内荒乱,立为世师,莫不天地,善谋日月,不息乃成,四时精习象神,孰谓能之,素成其用,先知其故。汤能以七十里放桀,武王以百里伐纣,知一不烦,千方万曲,所杂齐同,胜道不一,知者计全,明将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欲喻至德之美者,其虑不与俗同;欲验九天之高者,行不径请。是以忠臣不先其身而后其君,寒心孤立,悬命将军。野战则国弊民罢,城守则食人灼骸。计失,其国削主困,为天下笑,持国计者可以无详乎?

固有过计有尝试,是以曹沬为鲁将,与齐三战而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刎颈而死,则不免为败军擒将。曹子以为败军擒将非勇也,国削名灭非智也,身死君危非忠也。夫死人之事者,不能续人之寿,故退与鲁君计。桓公合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墠位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旦而反,天下震动,四邻惊骇,名传后世。

扶杖于小愧者,大功不成。故曹子去忿悁之心,立终身之功,弃细忿之愧,立累世之名。故曹子为知时,鲁君为知人。剧辛为燕将,与赵战,军败,剧辛自刭,燕以失五城。自贼以为祸门,身死以危其君,名实俱灭,是谓失此不还人之计也,非过材之策也。

夫得道者务无大失,凡人者务有小善,小善积则多恶欲,多恶则不积德,不积则多难,多难则浊,浊则无知,多欲则不博,不博则多忧,多忧则浊,浊则无知。欲恶者,知之所昏也。夫强不能者僇,是剧辛能绝,而燕王不知人也。

昔善战者举兵相从,陈以五行,战以五音,指天之极,与神同方,类类生成,用一不穷,明者为法,微道是行,齐过进退,参之天地,出实触虚,禽将破军,发如镞矢,动如雷霆,暴疾捣虚,殷若坏墙,执急节短,用不缦缦,避我所死,就吾所生,趋吾所时,援吾所胜。故士不折北,兵不困穷。得此道者驱用市人,乘流以逝,与道翱翔。翱翔授取,锢据坚守,呼吸镇移,与时更为。一先一后,音律相奏,一右一左,道无不可。

受数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彼时之至,安可复还?安可控抟?天地不倚,错以待能。度数相使,阴阳相攻,死生相摄,气威相灭,虚实相因,得失浮县。

兵以势胜,时不常使,蚤晚绌嬴,反相殖生,变化无穷,何可胜言。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有命,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至人遗物,独与道俱,纵驱委命,与时往来,盛衰死生,孰识其期?俨然至湛,孰知其尤?祸乎福之所倚,福乎祸之所伏,祸与福如纠缠。浑沌错纷,其状若一,交解形状,孰知其则?芴芒无貌,唯圣人而后决其意。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众人唯唯,安定祸福?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失反为得,成反为败。吴大兵强,夫差以困;越栖会稽,勾践霸世。达人大观,乃见其可,椭枋一术,奚足以游?往古来今,事孰无邮?舜有不孝,尧有不慈,文王桎梏,管仲拘囚,坱轧无垠,孰锤得之?

至得无私,泛泛乎若不系之舟,能者以济,不能者以覆。天不可与谋,地不可与虑,圣人捐物,从理与舍。众人域域,迫于嗜欲,小知立趋,好恶自惧,夸者死权,自贵矜容。列士徇名,贪夫徇财。至博不给,知时何羞?不肖系俗,贤争于时。细故袃蒯,奚足以疑?事成欲得,又奚足夸?千言万说,卒赏谓何?勾践不官,二国不定;文王不幽,武王不正;管仲不羞辱,名不与大贤,功不得与三王,钲面备矣。

【译文】道路有衡量计算的办法,所以神明是可以交通的。万物是互相克制的,所以水与火可以利用。东西南北各有方位,所以其形状名称是可以相信的。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等的规律已经衰微了,战争与智慧并起。黄帝身经百战,与蚩尤就有七十二场战争,尧征伐有唐,禹征服有苗,天也没有改变常规,地也没有改变法则,阴阳也没有搞乱其气,生与死也没有勉强换位,三光也没有改变其功用,神明也没有迁徙其法度。得与失不能同时增强,成与败不能同时并立。

所谓的贤能与不肖的人,古今都是一样的。君子不会懒惰,真诚的人不会怠懈,没有看见长久贫贱而凭借倨傲的君子。伊尹是卖酒的,太公望是杀牛的,管子是制作皮革的,百里奚是官家的奴隶。时逢天下混乱,这些人都成为一世之师,无不能经天纬地,善于利用谋划时势,不停息就能成功,四时精研调节于天象神明,谁说不学就能够这样呢?预先知晓其功用,必然要先知晓其缘故。商汤以七十里国土放逐夏桀王,周武王以百里国土讨伐商纣王,知晓统一之道并不烦琐,千种方法万种周遍,人们互相掺杂平等和同,克制之道都不一样,知晓的人计划全面,明白的将领不背离时势而放弃利益,勇士不怯惧死亡而毁灭名声。想知晓明白最高规律之美好的人,其思虑不会与世俗人的想法相同;想验证九天之高的人,其行为不经平常的门路而得到实情。因此忠臣不首先考虑自身而后才考虑君主,而是以恐惧孤立之心,将时势维系于将军。郊野发生战争那么国家就会枯竭民众就会疲惫,固守城邑那么就会吃人肉烧人骨。计谋失误,那么国家就会削弱君主就会贫困,成为天下的笑柄,掌握国家的人可以不详细了解这些吗?

固然有过人的计谋有尝试,因此曹沫担任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三次战争而丧失国土千里。假使曹先生计谋不顾及后果,自杀而死,那么免不了成为败军被活捉的将领。曹先生以为成为败军被活捉的将领就是不勇敢,国土削弱名声毁灭是没有智慧,自身死去君主危险就是不忠诚。那死人的事,不能够延续人的寿命,所以他退下来与鲁国君主计议。在齐桓公会合诸侯时,曹先生以一人一剑之力,劫持齐桓公于聚会广场之上,面不改色,言辞激昂,三次战败失去的土地,一会儿就归还了,天下人无不为之震动,四方邻国无不为之惊骇,名声流传后世。

如果只是扶着拐杖羞愧于小事的人,就不会成就于大的功业。所以曹先生去除自己忿怒苦闷的心情,立下了终身的功业,抛弃了细小忿懑的羞愧,立下了历代的美名。所以曹先生是知晓时势,鲁国君主是知晓人材的。剧辛担任燕国的将领,与赵国战争,军事失败,剧辛自杀,燕国因此失去五城。自杀已给家门招来祸患,自身死去还危及君主,名声与实际都毁灭了,这就称之为失去了自己而不能报恩的计划,这不是有过人之材的策略。

那得到道路的人致力于没有大的过失,平凡的人致力于有小的善行,小的善行积累多了那么就会有许多邪恶的欲望,有了许多邪恶的欲望那么就会不积累规律,不积累规律那么就多有困难,多有困难那么心里就会混浊,心里混浊那么就会没有智慧,有许多欲望那么就会不广博,不广博那么就会多忧愁,多忧愁那么就会混浊,混浊那么就会没有智慧。欲望邪恶的人,就是智慧之所以昏暗造成的。那勉强人不能做到的就是羞辱人,这就是剧辛能自绝,而燕王不知晓人的原因。

从前善于战争的人,统率军队互相跟从,以五行陈兵布阵,以五音指挥战斗,意向于天之极限,与神明采取同样方法,分类生长成就,使用统一而不穷尽,明确法制,精妙道路而行,疾速过于进退,配合于天地,以实击虚,擒获将领击破军队,发兵如箭矢一样迅速,行动象雷霆一样震撼,凶暴疾速就象直捣空虚,强盛如同摧毁坏墙,掌握急速节制短处,使用力量不缓慢,避开使我死亡之地,靠近让我生存之地,趋向于我有利的时势,帮助使我能取胜的因素。所以士兵不会败北,军队不会困穷。得到这个道路的人驱使使用世俗之人,顺流而去,与道路一起遨游。遨游于授予夺取,禁锢凭借于坚守,呼吸间抑制移动,与时势更新作为,或先或后,以音律协调,或左或右,道路无不可以前进。

于天之处接受方法,于大地之上确定位置,于人群中成就名声。那时势来到,怎么还能复还?怎么还能控制掌握?天地不会依靠人,其杂乱交错以等待贤能。度量方法互相役使,阴阳二气互相进攻,死与生互相执持,气节与威势互相泯灭,虚与实互相依靠,得与失互相浮动维系。

军队以势取胜,但时机不能经常使用,早晚贬退而又余满,朝着相反的方向繁殖生长,变化无穷,怎么能说得清呢?水被激荡就迅猛,箭矢受激就会到达远处,精神回旋停止,就会振荡而相互转变。迟缓与急速都有一定的趋势,必然合适三五之数,聚合散布消息,谁又能识别其中之时?真诚之人遗弃万物,独自与道路同行,纵横驱驰聚合趋势,与时势往来,隆盛衰败生老病死,谁又能识别其中时期?恭敬于至尊之盈满,谁又能识别其中的特异?灾祸依靠着福祉而生,福祉内隐伏着灾祸,灾祸与福祉互相纠缠。浑沌交错纷杂,其形状好像一样,交换释解其形状,谁又能知晓其中的法则?恍惚迷茫没有形貌,唯有圣人才能决断其意义。斡旋流转迁徙,本来就没有停止,完结了又重新开始,谁又能知晓其终极?

一个孔目的罗网,不可以捕得飞雀;笼中的小鸟,徒然向外窥视而不能出来。众人相随而行,怎么能安定祸福?忧愁与喜悦聚于家门,吉与凶同处一室,损失反而得到,成功反为失败。吴国地大兵强,夫差因此陷入困境;越王栖身会稽山下称臣,勾践因此称霸一世。通达之人有大观,才能见到可行,只有椭圆或方形,怎能足以游刃于世俗?古往今来,事情发生有谁没有责怪?舜曾有不孝之举,尧曾有不慈之行,周文王被关押,管仲被拘禁,尘埃弥漫无边际,谁能说是锤打得到的?

真诚的规律没有私心,就象是没系缆绳而泛游于江海的小舟,有能力的人能渡过河流,没有能力的人就会倾覆于水中。天不可与之同谋,地不可与之同虑,圣人舍弃万物,顺从道理之取舍。众人自闭于家门,迫于饮食的欲望,有小智立刻就趋向,喜好与厌恶来自于自己的恐惧,喜自夸者死于权利,喜自贵者矜于容貌。在朝廷上陈列的读书人谋求名声,贪婪之人谋求财利。非常广博的人不会充裕,知晓承受何尝进献?不肖者维系于世俗,贤能者争取于承受。细小之事就象鱼刺在喉,怎么值得怀疑呢?事情成功欲望得到满足,又怎能足以夸耀呢?千言万语,除了最终获得奖赏还为了什么呢?勾践不去服从管理,吴越二国就不能安定;周文王不被囚禁,武王就不能匡正天下;管仲不被羞辱,名声就不会成为大贤,功劳就不能与三王相提并论,这样钟的正面就齐备了。

【说明】所谓“世兵”,是指世俗的战争,鹖冠子首先回顾了历史上的战争,并着重指出,天没有因为战争而改变常规,地也没有因为战争而改变法则,阴阳也没有因为战争而搞乱其气,生与死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勉强换位,三光也没有因为战争而改变其功用,神明也没有因为战争而迁徙其法度。也就是说:战争只是人类自己的事,天地阴阳太阳月亮星辰照样正常运转。然后他说:郊野发生战争那么国家就会枯竭民众就会疲惫,固守城邑那么就会吃人肉烧人骨。计谋失误,那么国家就会削弱君主就会贫困,成为天下的笑柄。然后他以曹沫的故事说明:不需要战争也能解决问题。然后他又以剧辛的故事反证说明:战败自杀,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然后他说:人们就是因为欲望太多而使心里混浊,心里混浊那么就会没有智慧,有许多欲望那么就会不广博,不广博那么就会多忧愁,多忧愁那么就会混浊,混浊那么就会没有智慧。欲望邪恶的人,就是智慧之所以昏暗造成的。然后他论述了进行战争的道路,并且指出,灾祸依靠着福祉而生,福祉内隐伏着灾祸,灾祸与福祉互相纠缠。忧愁与喜悦聚于家门,吉与凶同处一室,损失反而得到,成功反为失败。然后他说:有能力的人能渡过河流,没有能力的人就会倾覆于水中。然后他说:千言万语,除了最终获得奖赏还为了什么呢?也就是说,人们都是为了私心私利而进行世俗的战争,如果能够少一点私心私利,委曲求全,那么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了。战争一旦发生,那么国家就会枯竭民众就会疲惫,固守城邑那么就会吃人肉烧人骨。因此,知晓统一之道并不烦琐,千种方法万种周遍,人们互相掺杂平等和同,克制之道都不一样。

请朋友们谅解,不是我舍不得公布全文,而是因为现在剽窃、盗版之风太盛,令我不敢公布全文。否则便宜了那些无耻小人。另外,我的系列《原解》仍在继续修改中,中国传统文化网站上,中国传统文化之武艺的个人图书馆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客上所公布的,均不是最终修改稿,最终修改稿将以纸质书为标准。另外,本原解的很多篇章里,我没有完全说出其背后所蕴藏的智慧,请朋友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仔细思索,多想一想,才能悟出其中含义。我将在纸质书中更加详细说明这些问题。所以,请剽窃者、盗版者不要盗取网上这个版本,因为你们无法说明其中的原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