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练习心语之二

 cchd1945 2013-05-29

太极拳练习心语之二

    古草

 

 

8 练习太极拳是一个艰难的换劲过程,它的第一步是要将原来练习者身上的僵劲、抗劲、蛮劲、顶劲、局部劲、分散劲,完全、彻底地化掉、松掉,进而换成一种崭新的螺旋劲、弹性劲、整体劲、通臂劲、出圆为方的寸劲,刚柔相济,轻巧灵活,因敌变化的太极劲。

这个换劲的过程,对不同资质、不同基础的每一个练习者来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复杂性、长期性、科学性、阶段性,却都是大同而小异的。

不知此理,好勇斗狠,一味追求发力,天天想着打人,是永远也进不了太极之门的。

习练陈氏老架一路尤其如此。

在初学阶段要将松柔作为主要锻炼目标,弹抖劲可以不发,震脚可以轻轻落下,窜蹦跳跃可以简略,但缠丝劲的训练、旋腰沉胯、重心的转换、全身上下各关节的环形运动却不可一日不讲。

 

9、拳论所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即是要行拳时要保持重心侧于一方,或37,或46,并不断转换,不可将重心55分配,使自己运转不灵。其“随”字,即拳论“上下相随”之意。观体育运动之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站立姿势,可见运动同此一理。

 

10、“用意不用力”,有人解为“用重力不用气力”,颇有些意思。陈式重心移动之“旋腰转胯,裆走下弧”,以致“荡秋千”、“擦锅底”、“磨缸沿”等诸多表述,皆为此意。

 

11、学拳当先从足下做起。老子云:“真人息其身以踵”,是说掌握了自然之道的人,是用脚跟实现自身的休养生息的。所谓“下面对,上面才对;下面不对,上面怎么能对?”或“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教拳不教胯,教胯师傅怕”,可悟此理不差。可惜众多练太极者,大抵不懂此理。教太极者,也多懵懵懂懂。因此将太极拳打得成了甩手操、广场舞,以致芸芸众人,年复一年,费力劳心,而不能一窥太极之门墙,惜哉!

 

12、陈式太极缠丝之法,乃练陈式之核心技术,所谓“太极者,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其为陈式诸法之首,为陈式有别于杨、吴、孙、武等其它各门派太极之第一要素。

练陈式从脚下起,则应先从足底之缠丝起,继而踝、继而膝、继而胯,而后腰脊、左右腰眼……终则肩、肘、腕、指,一处处转动起来,大环小环、环环相扣,平圆、立圆、螺旋缠绕,转换折叠,轮轴互转,上下相随,如九曲之珠,回环之水,周身一体,一动无有不动,一缠无处不缠,则陈式太极之真味,庶几可得而味也。

 

13、太极拳之一术,渊源既久,流传亦广,自古及今,从技法到拳论拳理,头绪纷然杂沓,派系丛脞林立,其中真真假假,正误参差交错,实难厘清眉目,更兼近一个时期,浮躁之风日炽,名利之争日盛,使得本已混乱不堪的太极拳坛,变得更加乌烟瘴气。其中,故弄玄虚者有之,装神弄鬼者有之,一知半解者而自以为通人者有之,弄虚作假行骗敛财者有之……大师名号遍野,专家头衔盈目,人人创套路,个个讲真传,攀家亲就自称嫡派弟子,磕个头就成了**代传人,真不知长此以往,太极拳之技,将变成何种面目!

 

习练太极,或者讨论太极,在当今中国,可谓一时之显学,然浮躁浅薄之病深入膏肓,争名逐利之风遍布华林,太极拳界亦莫能外。以致稍加审视,即可见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充满混乱。真真不能不服气这酱缸之威力。

 

14、当今,练习太极拳的人群,数量众多。其习拳之目的、身体之基础、素质之高低,可谓复杂多样,其间忓牱抵牾之处所在多多。而仅从目的来看,大而言之,可分为四:

 

a、  格斗,或曰打架。

最好学打枪!一枪在手,什么武术高手也趴下。

没有枪可学?徒手格斗,不如学自由搏击,按现代科学方法,培养一位搏击高手,参加实战,三年可也!太极拳里的那些高招,说实话,现代搏击术里基本都有!而且讲的还清楚明白,一点也不玄。

学太极?老师说:起码十年!还不能保证一定都行。大师们都说要穷毕生之精力!不吃不喝,不养家糊口?拿啥给大师们交学费呀?还要等到胡子白?哈哈!何况太极场上,成群的老头老太太,头发胡子已经白了!

 

b、  强身、美体、修身养性。

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只要持之以恒,每天给自己的身体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认真练去,必有所得。并且不分男女、无论老少,都能日有所进,常练而常新。

记住:各项体育活动中,这太极拳是可以陪伴你走到老的。

聚三五拳友,每天练练太极,在休息时讨论切磋一番,也是一大幸事。不仅有益,而且有趣。

太极拳理之研究讨论,应以这些人为主要对象。

 

从增强体质看,有利于练习者身体的稳定性、柔韧性、灵活性、灵敏度的提高。

从美学角度看,有利于自身姿态的端正、形态的庄重美好。

而最为有价值的,则是有利于个人心态的平和,胸怀的阔大,以致人品的修为与人格的锻炼,即修身养性的功能。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太极拳作为技击的功能虽然已经大大减弱退化,其健身美体功能则迅速发展加强,但太极拳既然是从技击发展而来,我们现在学习它,也必须追根溯源,不可置其技击性于不顾,相反,而应刻刻留心,不断琢磨,从其发展源头领悟其运动精髓。惟其如此,方可将太极拳练得有模有样,出神入化,将其健身、美体、修身养性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琢磨技击性是为了强身美体,不是学习太极拳为了打架,这就是从大众角度讨论太极拳的基本出发点。

 

c、  活动胳膊腿。

也行的。当舞跳也可,当甩手操玩儿也行,蹦蹦跳跳,出一身汗,回家洗洗,吃饭,香!睡觉,甜!

可要讨论太极?咱还是省省吧。

 

d、  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

永远不会有错。

专家们做吧。

 

15、莫将太极神化、玄化、妖魔化,应让他回归本原——一种运动方式。

不过真的这样,许多大师就可能没饭吃了。

当然,也莫将太极拳舞蹈化、表演化、行帮化、庸俗化。

像太极拳大赛之规定动作:转身360度腾空拍脚接金鸡独立,单腿支撑下蹲穿腿,……干嘛呢?只不过是将大量的非科班出身的练习者和年岁稍大的太极高手拒之门外耳!然细细琢磨一下:这还是太极拳吗?还要穿各种带刺绣的衣服,批一层又一层的薄纱,干嘛呢?选美节目?服装表演?你不嫌碍事啊!

16

16、太极理论拨谬

 

习练太极,或者讨论太极,在当今中国,可谓一时之显学,然浮躁浅薄之病深入膏肓,争名逐利之风遍布华林,太极拳界亦莫能外。以致稍加审视,即可见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充满混乱。真真不能不服气这酱缸之威力。

如下一段文字第一次读到时,没太在意,以为是一位太极爱好者随手写的个人体会。可后来偶然发现,其作者竟是顾留馨。

怎么他会这样说呢?

 

腹式逆呼吸:

  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气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加大肺活量。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的左旋右转,因此,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是结合的。

   【按】:此段所讲正好与实际相反,太极拳界持此种说法者甚多,实在可怕。

太极拳的呼吸法,古人只说气沉丹田,用丹田呼吸,或丹田内转,而丹田却是一个模糊得连说者也解释不清的概念。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看看是不是一盆浆糊!其中的“气”说不清,“丹田”找不到,完全出自古人不得已的主观臆测。

腹式呼吸,是西方声学训练的概念,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三种,这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科学发声学基础上的美声训练方法。近代以来,太极拳界引进西方的科学概念,提出了太极拳的呼吸法——逆腹式呼吸,实际上就是指的西方声学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这种呼吸法,是当吸气时腹部肌肉收缩,拉动腹部横膈膜下降,由此扩大了肺部的伸张空间,加大肺叶下部的扩展空间,从而增加肺部吸气量,而当呼气时,则腹部肌肉群放松,横膈膜自然放松回弹,使得肺部气体尽可能多的排出。这样横膈膜的一降一升,就大大增加了人的呼吸深度,增加了供氧量,有利于人体的吐故纳新,更有利于太极拳练习过程的缓慢柔匀。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其主要原理就在于此。

古人缺乏解剖学知识,误认为吸气时小腹的收缩感是气息聚到了小腹,就创造出了丹田这个莫须有的概念,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道家、中医、方术之士及江湖骗子们有意或无意的日趋神秘化,玄学化。我们现代人可不应该在跟着古人跑,拿着糟粕当精华了。

你看这位先生说::“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气上行聚于胃部”“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他真的不知道膈肌是什么,更不知胃这个食物的消化器官怎么能装满了“气”!“小腹内收”,怎么“膈肌”反而“上升”了?明明是“加大肺活量”,怎么这气又都跑到胃里使得“胃部自然隆起”了呢?而后面的“腰肾的左旋右转”,就更加不知所云了。人的两颗肾不过是位于腰部两侧的两个器官,它怎么可能在呼吸时左旋右转起来了?


  拳势呼吸是指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行气与武术动作的协调,有着强健内脏器官功能以及增强抗击能力与加强爆发力量的作用。因此,陈式太极拳家一般都练成“虎背熊腰”、“膀阔腰圆”的健壮体格。

【按】:太极拳练习,强调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哪能像外家拳一样,练得“虎背熊腰”、“膀阔腰圆”!


  在推手互喂、试验发劲时,通常采用哼、哈、咳三种发声。哼音是用螺旋劲向上打放,使对方腾空掷出。哈音是用螺旋劲向远打,意欲将对方拍透墙壁。咳音是用螺旋劲向下打,意欲将对方打人地中。这种发劲试验都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按】:三种声音居然如此玄妙,这就是故弄玄虚吧!大家试试把三种声音交换一下,或者干脆不发声,是不是就会出问题了!

 

顾留馨真不愧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如果真的同这些大师、专家和他们的一篇篇理论文章就这样较起真来,我们会遇到更多令人不知所云或忍俊不禁的问题。

 

可要是不同他们较一较真,那我们自己不就上当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