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格”培训有助教师快速成长

 雪拥蓝关2013 2013-05-30
“微格”培训有助教师快速成长

  ‘微格’培训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其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技能也涉及学科素养、课题研究等。在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微格’培训不需要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却能充分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让教师充分参与,共同受益。

  ■林俊

  年轻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现在很多学校年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较大比重。他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其学科素养、教学水平与学校要求及家长期望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如何让年轻教师缩短适应期,加速成长期,使他们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是长期以来我们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组织教师参加专题讲座,经常存在“听得明白、难以落实”的缺陷。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们发现“微格”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这里的“微”是微型的意思,“格”是探究及变革的意思。校本培训主要需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一线教师大多每天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培训的内容不能太多,时间不宜太长,程度不能太深。“微格”培训具有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特点。用年轻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听则能懂,学则能用,用则见效”。

  “微格”培训的特点

  问题小——问题宜小不宜大。“课堂巡视”、“照顾学生差异的板书设计策略”等问题均来自于课堂教学,它们虽然都比较细微,但对教学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这些小问题都是困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且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所以大家非常感兴趣。

  切口窄——宁打一口井,不挖一条沟。学生看错题目是常见的现象,但这个问题较为宽泛,如果从“学生看错口算题”这一具体问题切入,口径较小,比较容易取得成效。比如,我们可以研究“哪种类型的学生经常看错题目?”、“学生看错题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学生看错题目的现象?”、“实施教学干预后的效果如何?”等几个具体问题,这对教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研究可使问题聚焦,步步深入,有助于主讲人将问题谈深谈透,谈出新意,避免了泛泛而谈或者浮于表面的现象。

  时间短——每次培训安排2至3个问题,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校本“微格”培训不需要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却能收获很多言之有理、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经验。

  组织“微格”培训的方法

  培训的效果得力于精心策划与严密组织。虽然进行经验交流的只有几位教师,每次培训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准备周期还是不短的。具体说来,从主题策划到现场培训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确定主题。我们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确定当前的培训主题。比如2012年春季学期我校“微格”培训的主题“如何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就是在问卷调查中生成的。之前我们对全校教师就“基于目标达成,照顾学生差异”的校本备课特色的实验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发现全校80%以上的教师支持备课改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76.4%的教师反映,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撰写教学目标存在困难,并且其课堂具体实施也难以落到实处。还有69.5%的教师感到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差异难以操作。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两类教师普遍存在的困难,并把它们作为“微格”培训的主题。

  分解问题。某些主题由于较为宽泛、笼统而不宜作为“微格”培训的主题,所以还要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主题进行限定,并进一步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个更为细小的、连续的、相关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这一主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分层?如何达成课时核心目标?如何落实每课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物色主讲。因为主讲教师都是本校同事,大家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根据个人特长、研究方向分配问题;有时也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熟悉或拿手的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主题拟定上,从松散到聚焦。起初的“微格”培训主要是解决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如有些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却不得要领,于是我们组织了“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的相关培训;一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处理教材习题、配套的补充习题以及校本教辅三者的关系问题,整天为作业所累、所困、所迷,为此我们安排了“教学中如何统整习题资源”的培训。由于这些培训立足于解决教师常规工作问题,所以每次培训主题是分散的,结构是松散的。随着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教师培训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常规工作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因此,具有学术研讨意味、聚焦某个主题的培训应运而生。

  内容来源上,从讨论到调研。原来培训的主题、内容都由学科主任决定,并不完全符合教师的内在需要,往往“吃力不讨好”。现在首先进行广泛调研,然后再组织培训,使培训能更好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参与方式上,从规定到选择。以前的“微格”培训无视差异,要求教师一律参加。现在提供“菜单式微格培训主题”,让教师自主选择,并力争使培训最大限度地与不同层次的教师相匹配。

  培训对象上,从单一到多样。“微格”培训从学科开始启动,现在已经辐射到年级。这样,培训对象就从单一的学科教师扩展到该年级的各科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