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汇

 诗仙之家 2013-05-30
本病有根据六淫病因分型的,如分寒型、热型;
偏热型用除蒸理顽汤:青蒿、桑寄生各30克,地骨皮20克,生黄芪、防已、乌梢蛇、钩藤、地风皮各15克,防风、羌活、独活、白术、地龙、当归各12克,红花8克,雷公藤10~15克。随证加减。
 
偏寒型用驱寒理顽汤:制川草乌各12~15克,桂枝、雷公藤各10~15克,麻黄、全蝎、白花蛇各6克,黄芪、防已、杜仲、补骨脂各15克,防风、羌独活、当归各12克,细辛4克。寒热错杂型用错杂理痹汤:羌活、独活、防风各12克,丹参、狗脊、桑枝、生石膏各20克,细辛5克,桂枝、当归各10克,白芥子3克,穿山甲6克,露蜂房15克。部分病人兼服雷公藤片40~80毫克,日3次,饮后服。
 
有根据阴阳气血虚实分型者,如脏腑气血辨证:
① 肝肾亏损:淫羊藿、牛膝、川断、黄精、鹿角霜、秦艽、白花蛇各15克,鸡血藤、苡仁各30克,熟附片、雷公藤各10克,细辛6克;
② 气血亏虚:黄芪45克,黄精、鹿角胶、牛膝、杜仲、白花蛇各15克,丹参、鸡血藤、苡仁各30克,细辛、川芎各6克;
③ 脾胃虚弱: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黄芪、元胡、淮山各15克,苡仁、丹参各30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
④ 湿热阻络:黄柏、苍术、桑枝、牛膝、七叶一枝花、白花蛇、防已、滑石各15克,苡仁、海风藤各30克,雷公藤20克。
 
 
重用细辛治疗,用细辛30~160克,制附子10~30克,希莶草30~100克。指间关节肿胀变形疼痛者加川芎3~6克;趾踝关节肿胀变形加怀牛膝3~9克;指趾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独活各3~9克;关节肿 明显加苡仁9~15克;腰痛明显加狗脊3~9克,川断3~6克;颈胸椎增生变形疼痛显著者加白芍、木瓜各3~9克。
 
较多地使用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的川乌、草乌;用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独活各10克,钻地风、川牛膝、生地各15克,防已、黄芪、当归各30克。其中二乌切成蚕豆大颗粒,先煎半小时。每日1剂,早晚分服。如疼痛剧烈可加全蝎、蜈蚣。本方治顽痹有较好疗效,如服用10剂不效,则改用它法治疗(心、肝、胃病及孕妇忌服)。用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制草乌、防已各15克,桑枝30克,莪术、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热盛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寒盛加细辛3~6克,桂枝用到20克;气血亏虚者加党参20~30克,首乌15克。日1剂,连服3个月后改隔日1剂,再服3个月。继以上方制丸剂,连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
 
以制马钱子为主治疗:如用制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衔草、乳没、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晚睡前服1次,5~12克,用熟蜜调,酒送服。从小剂量逐渐加大,以手脚稍有抽动感为准,无抽动感第2日仍加量,但每天加量不超过0.6~0.8克。
 
重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经久不愈,以虫类药搜风通络。蠲痹六虫汤:炙全蝎、炙蜈蚣各研细吞服1~1.5克,炙蜣螂虫、炙蕲蛇、甘草各4.5克,炙蛮虫6克,鹿衔草、寻骨风、钻地风、露蜂房各9克,当归15克。随证加减。蚂蚁丸:蚂蚁50克,人参1克,当归4克,黄芪、鸡血藤、丹参各7.5克,淫羊藿、巴戟、苡仁、威灵仙各5克,蜈蚣25克,制川乌、牛膝各2.5克。研细,蜜丸,每重12克,每日1丸,与核桃仁1个,大枣1枚共研极细,盛入盆中,加鸡蛋1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空腹送服。急性发作配合口服西药或中药汤剂,3个月1疗程。也有用广西产大黑蚂蚁干燥粉末,加蜂蜜为丸,每次服5克,日3次,白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又如以蚂蚁为君药,占50~70%的中药散剂--玄驹类风湿灵1号散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是当前公认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药理实验表明其全根煎剂具有抗炎、抗癌、杀虫等作用。用雷公藤提取物制片剂(每片含总萜20毫克)口服,每服2片,日3次。其镇痛、消除关节肿胀效果好,且能使半数患者血沉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用雷公藤合剂:雷公藤2500克,制川、草乌各320克,红花、炒杜仲、当归、生黄芪各180克,水煎3次,得汁1000毫升,待冷加入50~60度白酒1000毫升,混匀,装瓶存放1年。服药时500毫升溶入白糖100克。15岁以上患者每次服20~50毫升,儿童减半,日服3次,饭后服,3~6个月为1疗程。
 
青风藤能去风湿,通经络止痛。药理试验证明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和抗炎抗过敏作用。用青风藤生药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水煎或浓缩成片,早晚分服。用青风藤汤:青风藤30~50克,秦艽、寻骨风各15克,何首乌30克。随证加减。因青风藤量大,可有皮疹、眩晕、呕吐等副反应,与甘草同煎或用量由小渐大可减轻。用雷公藤和青风藤组成的抗风湿酒,寒型用1号酒:雷公藤250克,青风藤150克,川乌、桂枝、川牛膝、海风藤、秦艽各60克,黄芪80克,当归、防已各40克,红花30克,甘草20克;热型用2号酒:雷公藤250克,青风藤150克,生地100克,黄精、秦艽、丹参各80克,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60克,白木耳、石斛各40克。随证加减。用水5000克,煎至1000克去渣,加冰糖250克溶后待冷,加白酒1000克装瓶密封。20~30毫升/日3次,钣后服。另外贴祖师麻膏(花生油2500克,熬50~60分钟,冷后逐渐加樟丹900克,再熬到滴水成珠,冷后加祖师粉750克,摊成膏药)。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① 具抗炎作用的中药:木瓜、青风藤、秦艽、川乌、草乌、汉防已、刺五加、蛇类、苡仁、怀牛膝、杜仲、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
②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秦艽、汉防已、细辛、桂枝、青风藤;
③ 镇静、镇痛作用的:杜仲、桑寄生、乌头、苡仁等。
水煎剂中地黄、路路通、人参叶总甙、天麻能明显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酒浸剂中,地黄作用最强,白花蛇次之。
 
类风湿关节炎必须坚持治疗,坚持综合治疗。西药和中药,内治和外治,休息和运动,心理治疗和体育疗法,物理疗法等相互配合,不可偏废。当前治疗上存在的问题是:① 病人休息过久,过多或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综合治疗;② 重视关节症状而对关节外症状注意不够;③ 服药疗程过短。一般情况下服药应半年到1年。特别是中药因服用时间过短,不能发挥疗效。服药至显效后,处方应相对固定。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摄,慎寒保暖,勿过劳逸,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感染病灶,适当参加医疗体育锻炼,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十分有益。
 
用方绝招
1、辨证治疗:
① 湿热阻络型:灵仙、忍冬藤、桑枝、络石藤、萆解、黄芪、地龙、连翘、鸡血藤、秦艽各20克,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0克;② 寒热错杂型: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③ 肝肾两虚:生地、熟地、熟附片、川断、骨碎补、桑寄生、威灵仙、狗脊、白芍、鸡血藤、红花、皂刺、生黄芪各10克。
 
气滞血瘀痰阻加乳香、没药、姜黄、制香附、制川乌各10克,细辛3克,地龙、伸筋草、土鳖虫各15克,蜈蚣1条,青风藤30克,生地20克,贫血或汗出恶风者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万节通痹方:
汤剂:蜈蚣2克,炙乌梢蛇9克,全蝎3克,僵蚕9克,地龙10克,蜣螂虫6克,炙豹骨6克(可用狗骨代),露蜂房9克,老鹳草10克,制川乌2克、细辛3克,牛膝10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日1剂,文火久煎,分3次饭后温服。
 
胶囊:上方加麝香0.3克,羊肝15克,海狗肾3克,生黄芪15克,共研细,装胶囊。每次由1克逐日递增为6克,日服4次,第4次宜在晚上睡前服。
 
膏剂:蜈蚣5克,炙乌梢蛇10克,全蝎5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蜣螂虫10克,炙豹骨10克,露蜂房(炒黄)10克,麝香0.5克,蟾酥2克,冰片3克,细辛10克,牛膝10克,乳没各10克,马钱子10克,白芨20克,陈醋适量调糊,外敷患病关节,1日1次。
稳定期,药粉加生姜30克,鲜葱白带须30克共捣为泥,加适量黄酒外敷。3日换药1次。疾病的早期,活动期使用汤剂、膏剂;稳定期三种剂型合用。
3、蠲痹通络汤:生芪30~60克,制乳没、桂枝、天南星各12克,当归、白芍、地龙各15克,制川乌12~15克,生甘草10克(与川乌先煎40分钟),土茯苓30~60克。水煎日服1剂,随证加味。风寒湿痹、痰凝血瘀痹两型配合使用十味散(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麻黄、肉桂、干姜各30克,生南星、生乳没、细辛各20克。研细末)适量,用白酒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每晚睡前敷,次晨取下。
 
4、清热解毒法:
① 阴虚内热型:双花、蒲公英各24克,丹皮、石斛、青蒿、威灵仙、独活各15克,生地30克,白薇、秦艽各12克;
② 湿热型:双花、苡仁各24克,蒲公英20克,黄柏12克,土茯苓30克,车前草、泽泻、苍术各15克,川牛膝18克;
③ 瘀血发热型:双花、土茯苓各30克,猫眼草12克,生地、威灵仙、远志、牛膝、赤芍各15克。1月1疗程。
 
5、身痛逐瘀汤:桃仁、牛膝各15克,红花、川芎、羌活、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地龙12克,没药、甘草各6克。1日1剂,水煎服。结合中药外洗或离子透析:乳香、没药、刘寄奴、细辛、桃仁、红花各15克,王不留行20克,丹参25克,黄柏10克,海风藤、络石藤、伸筋草各30克。
 
名老中医绝招
焦树德:
① 补肾祛湿治尫汤:适用于肾虚寒实证。药用川断12~15克,补骨脂6~12克,制附片6~12克,熟地12~15克,骨碎补9~12克,淫羊藿9~12克,桂枝9~15克,独活10克,赤白芍各9~12克,威灵仙12克,麻黄3~6克,防风6~10克,伸筋草20~30克,松节15克,知母9~12克,炙山甲6~9克,苍术6~10克,炙虎骨9~12克(可用自然铜9~12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20克代),牛膝9~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关节重去牛膝,加病毒9克,羌活9克;瘀血明显加血竭0.7~0.9克(冲服),皂刺5~6克,乳没各6克(或苏木15~20克);骨质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30克,寻骨风10~20克,自然铜(醋淬先煎)10克;筋挛肢体蜷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入生苡仁30克,木瓜9~12克,白僵蚕6~9克,并加重白芍、桂枝用量;脊柱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12~15克,鹿角胶9克,羌活6克。患者应坚持服药50~100剂,见效后用上方4~5剂研末,每次3克,2~3次/日,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② 加减补肾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轻证。药用生地15克,桑寄生20~30克,地骨皮10克,酒炒黄柏12,知母12克,骨碎补15克,川断15克,威灵仙12克,炙山甲9克,羌独活各9克,白芍15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克,桂枝10克,桑枝30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虎骨12克(另煎兑入)。热多者可加秦艽20~30克;痛重者加蚕砂10~15克,海桐皮15克。
 
③ 补肾清热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重症。生地15克,桑寄生20~30克,地骨皮10克,炒黄柏12克,知母12克,骨碎补15克,川断15克,威灵仙12克,炙山甲9克,羌独活各9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克,桂枝10克,桑枝30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克(另煎兑入)。
 
朱良春验方:
肾蠲痹汤:熟地15克,炙蜂房、炙乌梢蛇、炙土鳖、炙僵蚕、当归、骨碎补、鹿衔草、仙灵脾各12克,炙蜣螂虫8克,甘草3克,炙全蝎、炙蜈蚣各2克(研细,分2次冲服)。连服5~10剂。待症状改善后,用本方10倍量研细;另以老鹳草、苍耳子、??莶草、徐长卿、虎杖各12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早晚各服6克(经期、孕期停服)。如肢节拘挛僵硬加炮山甲或皂刺;骨质增生加制海藻、昆布、生牡蛎;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本方对寒湿型、痰瘀型疗效较好。
 
娄多峰验方:
① 痹苦乃停:制川乌、制草乌、苡仁各100克,制乳没各150克,制马钱子50克,怀生地200克。制水丸。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温通化阳,活血化瘀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寒型。成人每服5克,1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初服宜从小量开始。孕妇、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忌用。
 
② 痹隆清安:萆解200克,怀生地200克,制马钱子50克,制乳没各150克,苡仁100克。功能:祛风除湿,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活血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热型。孕妇、高热、体质阴虚、癃闭患者用。本方为家传秘方基础上研制而成。
 
施今墨验方:川附片15克,乌梢蛇30克,全蝎5克,桂枝9克,地龙9克,细辛3克,石楠藤12克,杭芍9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生熟地各9克,西红花3克,元胡6克,炙草节9克。用于正虚邪盛型类风湿关节炎。
 
王为兰:白芥子性味辛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为治类风湿关节关节肿胀的消肿必用要药。寒胜者配麻黄,热胜者配地龙、生大黄。
 
董长富: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麻黄100克,生石膏400克,生白术60克,川乌15克,桂枝30克,威灵仙、生甘草各10克,红花、防风各12克,鲜生姜50克。水煎,晚上徐徐温服,服后就寝,盖被入睡,0.5~1小时汗出。若不出汗,可热饮少量糖水。药后避风寒冷水数日。
分型加减用药:
① 寒湿型:先行发汗,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② 风寒湿型:先发汗,继用独活寄生汤,麻黄加术汤加减;
③ 湿热型:先用宣痹汤、二妙散及小柴胡汤加减清热除湿,尔后再发汗;
④ 风湿热型:先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或木防已汤加减,待热除痛减,再行发汗;
⑤ 肝肾亏虚型:用归芍地黄汤、芍药甘草汤合藤类药加减。个别患者仅需微微发汗。
 
嵇书尧:生地黄60克,熟地黄30克,炒白术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乌6克,北细辛4.5克,蜈蚣3条(打),生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作3次服。病情好转后,生地减量,加黄芪30克,疗效明显。
 
王世福:蜈蚣5条,全蝎15克,僵蚕30克,祁蛇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穿山甲20克。另以葛30克煎汤,以汤泛上药粉为小丸,每服10克,日服2次。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
 
  1.干辣椒末30克,生姜120克,大葱150克,烧酒250毫升。将葱、姜捣烂如泥,再加入辣椒末与酒,和匀后敷于疼痛部位,直至皮肤发红有烧灼感为止,在同一部位一般用1~2次。
 
  2.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豨签草100克,忍冬藤、海桐皮各60克。共研细末,用纱布包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趁热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10天为一疗程。
 
  3.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加入500毫升50度白酒浸泡两周后搽患处,每日数次。
 
  4.桂枝、牛膝、乌药各15克,松针20克。加200毫升白酒,浸泡一周以上,每次服15毫升,每日两次。
 
  5.白花蛇一条,乌梢蛇3条,蕲蛇3条,木瓜、防己、防风、红花各30克,生地黄、威灵仙、当归、土茯苓各60克。浸泡于白酒2000毫升中,3周后可饮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6.茄根24克,枸杞15克,当归、松节、人参、鳖甲、龙骨、牛膝、羌活、蚕砂、独活、防风各6克。上药共为粗末,用高梁酒500毫升浸泡两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7.附子30克,桂枝12克,麻黄、生姜、防风、白术、白芍、知母、甘草各10克。先煎附子两小时,后入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30剂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加入黄芪30克,以巩固疗效。
 
 
 
 
 
 

谢海洲验方

方1 知母 桂枝 川芎 炮山甲各10克 赤芍全当归各15克 秦艽 防已 桑寄生各12克 炮附子 生姜穿山龙各6克 细辛4克 马钱子0.5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

方2 盐知柏 白芥子 泽泻 炮山甲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 威灵仙 生地黄各15克 秦艽 牛膝各12克路路通10克 羌活 穿山龙各6克 水煎服

方3 熟地54克 川断27克 当归 紫河车 鹿角霜威灵仙各30克 白芍36克 穿山龙 露蜂房 甘草各18克山豆根15克 蜈蚣15条 研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6克每日二次 温开水送服


蒲辅周验方

当归9克 白 桂枝9克 甘草6克 通草4.5克 细辛3克生姜3片 吴茱萸4.5克 大枣8枚 制附子6克苍白术各6克 茯苓9克 桑枝15克 赤小豆9克 太子参9克红糖为引 水煎服此方用于气血两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陈伯涛验方

桂枝2.5—4.5克 炒白芍9克 知母6—9克净麻黄1.5—2.5克 制附子3—6克 苍术6—9克 防已9克木瓜6克 苡仁12克 全蝎 蜈蚣末各1.5—2.5克分吞酌情加老鹳草9—15克 酒炒丝瓜络12克 水煎服

江世英验方

方1 生石膏 九层塔 臭茉莉 钩藤根各15克 知母白芍各12克 桂枝9克 一支 七叶莲 两头尖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久郁化热之顽痹

方2 乌蛇 地龙 甘松各10克 制草乌6克 白芍 海风藤宽筋藤各15克 黑老虎 两头尖 鸭骨草各12克 水煎另加蜂蜜2汤匙 和药冲服此方用于肝肾气血亏虚之类风湿

方3 制草乌 甘草各6克 桂枝白芍北芪 红花5克牛膝 威灵仙 七叶莲各10克 九层塔15克 水煎服用于寒邪与血瘀相凝结之类风湿

高升三验方

防已 滑石 连翘各20克 桂枝 姜黄 黄柏 桑枝 苍术海桐皮各15克 生石膏50克 薏米30克 水煎服

姜春华验方

生地90克 防已15克 钻地风15克 雷公藤9克 乳香9克葛根9克 姜黄当归各9克 水煎服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痹阻有化热内伤营血之象者

吴克潜验方

制苍术9克 牛膝12克 炙桂枝6克 乌头9克制豨莶草9克 葫芦巴9克 川断12克 鹿角霜12克乌稍蛇9克 防已9克 络石藤30克 水煎服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型

方2 石斛12克 防已9克 桑枝15克 络石藤 海风藤赤白芍各15克 牛膝 威灵仙各9克 丝瓜络15克制豨莶草9克 水煎服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热型

方3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苍术10克 黄柏8克 防已8克当归 牛膝 秦艽 料豆衣各10克 白附子5克 龟甲胶8克鹿角胶9克 水煎服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湿型     
冬病夏治风湿性关节炎经典验方
①老寒腿药垫方:川乌5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②风湿性关节炎贴敷方:肉桂、干姜各100克,白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日时解开。贴后患处有湿热感和奇痒,属正常现象。

③白花祛风散:白花蛇舌草籽、川乌、草乌、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调和成膏。摊布上,初伏第一天时贴患处,约在20小时内患处可有奇痒,或出现水疱时即去药。待水疱消失后,二伏时再敷之;三伏时再治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