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瑰丽的瓦当文化

 茶香飘万里 2013-05-31

瑰丽的瓦当文化

人们常说的瓦当,一般是指秦汉时期的瓦当。其实,瓦当在各个时代都有,就是在今天也有,不过没有文物价值而已。瓦当是宫殿屋檐头那块筒瓦的底,有圆形的,那是覆瓦;有半圆形的,那是仰瓦。早期的瓦当,有花纹,无字;秦汉瓦当,有字的、仅有花纹的都有。有字的,一般常是4个字的吉祥语,也有8字、12字的,较少见。瓦当在宋代已有人记录,但还没有列入考古文物。清代乾隆时,杭州人朱枫旅居关中,收集到许多瓦当,编了一部《秦汉瓦当图记》,于乾隆二十四年刻成,是瓦当文的第一部图谱。从此以后,风气大开,文人学士,都喜欢收集几个瓦当,用来琢成砚台,名曰“瓦当砚”。既是古董,又是文房四宝之一,放在书桌上十分古雅。于是农民耕地所得,半个筒瓦,只要圆底完整,就可以卖高价。如遇文字与众不同的新品种,尤其贵重。朱枫以后,随时有人编录成书,连日本也编过瓦当图录。

瓦当以有字者为贵,无字者不为学人所重。文字一般都是4字,为每一个字所占位置恰是圆形的四分之一,故一边圆,两边方。每一字要适应这样的空间,于是用一种缭绕曲折的篆字来书写。这种篆称为“缪篆“,是石刻碑版上所见不到的。篆刻家最有兴趣向瓦当文学习篆法。

提到瓦当,人们就会想到“秦砖汉瓦”这个词,其实,汉代以前就有瓦当了。近代考古学发现并且证明,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最早的瓦当发现在陕西扶风、岐山县内的周原遗址。这里东距西安100公里,是周人灭商的国都。周原遗址内分布着大量西周建筑、墓葬、制铜和制骨作坊等遗址。其中略早的岐山凤雏村西周宫室遗址的发掘,证明这里是一处距今3100年左右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建筑屋顶之屋脊、檐口和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用了瓦。而扶风的召陈村西周宫室遗址,建于西周晚期,是一座台阿式建筑。这座宫殿顶部已全部覆盖了瓦,并最早创造使用了瓦当。瓦当均为半圆形,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当面平整,无突起的边轮。有些出土时当面纹痕内还残留有朱红颜色,这种瓦当涂朱的做法为秦汉所继承。瓦当分为素面无纹和刻画纹饰两类。素面瓦当一般形体较小,数量也不多。如采集的一件素面半瓦当,直径17.6厘米。饰纹瓦当发现较多,直径一般17.7-25厘米之间,间饰弦纹、重环纹等。其制作流程大致是先制成圆形瓦头,然后再在其上以泥条盘筑成圆筒体,形状近于水桶,再以细绳勒割为两半即成。当面的纹饰是全瓦制成手工刻绘的,这与后世瓦当以模范制作的方法颇不一样。重环纹亦是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上的一种最常见的纹样。

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猛,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其中,齐国故都(今山东临淄)的树木双兽纹半圆瓦当,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的饕餮纹半圆瓦当、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动物纹圆瓦当等最为卓越,形成战国瓦当艺术三分天下的局面。至秦代,以云纹、葵纹、网纹等为母题的瓦当在全国流行起来,除在以秦都咸阳为中心的陕西关中有大量遗存外,秦始皇足迹所至的辽宁、河北交界的绥中、秦皇岛一带的秦行宫遗址也有发现。

随着汉帝国的建立,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时代。文字瓦当的流行和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在以后的各朝代的建筑上都有瓦当,就是在今天我们的建筑上,瓦当也是一种离不开的装饰,只是因为年代浅近,人们不把这些瓦当视为古董罢了。

    作者:道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