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四十六)

 百了无恨 2016-01-10
(二)瓦当沿革

  如若追溯瓦当的产生时间,则早在商周时期,工艺奴隶已为奴隶主建造了有相当规模的大型宫殿。如已发现的河南郑州商代早期宫殿遗址、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周原遗址中出土的瓦件残片,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历史时期在建筑工序中已有打夯技术(以后又发明了土坯和瓦件,并在整体布局上初步创造了类似四合院的形式),而木构架上创造斗拱形式,则为大型建筑物向多层发展在结构上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构思,进而也使筒瓦一类的建筑材料成为必不可缺的、含有美的意趣的配置附件,这是瓦当作为装饰性的工艺建筑材料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只是今天我们尚未发现西周瓦当,没有发现,当然并不等于说西周未曾有过瓦当。

  据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之大型建筑(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皆有瓦椽。既有瓦椽,自然有覆盖之瓦片,当时覆盖之瓦,当为筒瓦。如果以实物为证,我们认为瓦当的正式出现,始自春秋战国。今天发现的某些春秋战国建筑遗址中,也曾见到残存的瓦当。从类别来分析,那一时期的瓦当以素面居多(见图一,战国Ⅱ式素面半瓦当),尚未见到带有文字者。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之瓦当尚无文字,此语似不为过。


  瓦当在图案花纹上起极大变化以及在瓦当上配上文字,成为颇具特色的字纹瓦当,并且以它独特的书体结构与迥异之布势,使字纹瓦当开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添上绚雨的一页,这要到战国结束,秦始皇帝执政的秦国为起点。秦国出现字纹瓦当,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秦始皇帝建立了威武显赫的秦帝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的强盛帝国之国情,迭起高楼,以示国力之盛,广筑迷宫、飞阁、奇苑、曲池,以助皇帝声色之娱。从一些典籍记载来看,秦汉两代在大型、多层的建筑技术上确是取得相当成就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官室,作之成阳北阪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又“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司马迁距秦代灭国不远,他的记述自属可信。今天已被发现的秦代兵马俑,即是佐证。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秦代就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确属惊人。

  秦代国祚不长,西汉兴而代之。以瓦当言,不论是图案花纹抑是字纹行款,到了西汉时期都有很大发展。除图案瓦当之花纹更为繁缛富丽外,在字纹瓦当的书法艺术上也颇具新意,这与秦代字纹瓦当相比较,的确是进了一大步。当然,这前进了的一大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启行的。也就是说,西汉瓦当是在秦代瓦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西汉立国后,“因徇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卷十九》)就是说西汉初期仍沿袭秦代制度而无大幅度的改革,这已是得到公认的史实。不仅政治上如此,而且在建筑上亦仿秦制。“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阚、前殿、武库、太仓,(《吏记·高祖本纪》)。汉初的大兴土木是如此,至汉武帝时此风更炽,“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壁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史记·孝武本纪》)此外从文学作品中也能见列有关大型、豪华宫阙的描写:“橧桴重棼,锷锷列列。反宇业业,飞檐(车献)(车献)。流景内照,引曜日月。天粱之宫,实开高闱。”(《西京赋》 )这样的气势,可谓非凡,简直如“仙境”一般。从这些文献的记载以及文学作品的描写来看,在建筑方面,西汉较之于秦,确乎是后来居上,于是在字纹瓦当的数量及书艺方面也更多更好。

  秦汉两代在建筑艺术上较之前人有很大突破,秦汉瓦当艺术中的字纹书法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这样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已出土的瓦当,其出处也正是来自秦汉宫殿遗址以及其他建筑遗址。属于秦代者,有阿房富遗址、秦始皇陵;属于汉代者,有汉城遗址,咸阳、茂陵遗址,上林苑遗址等。而这些秦汉建筑遗址,仅仅是一部分,即便是这些,也足以说明问题了,因为大型、豪华的建筑物愈多,也意味着瓦当的愈加增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